宏观经济学大纲.docx
《宏观经济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大纲.docx(3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宏观经济学大纲 许多政治候选人竞选时所采取的口号是“和平与繁荣”,而没有能维持经济繁荣导致了许多届政府的下台。一个普遍的公众信念是,政府有责任维持一个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的经济,并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有利的经济环境。这个信念反映在美国1946年的充分就业法中,该法宣称:“运用所有可行的手段促进最大的就业、产量和购买力,是联邦政府的持续不断的政策和责任。”尽管大多数经济学家同意这种观点,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同意见。有人认为,对多数的产量和就业量的波动来说,政府的控制能力是相当有限的,除了诸如19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之类的特例,通货膨胀和失业都不是主要的经济问题,尽管它们依然是政治问题;有些人相信,与其说
2、政府是解决失业、通货膨胀与低增长问题的答案,不如说它是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要对类似这些问题进行回答,就必须对现代宏观经济学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和掌握。参考书目:美斯蒂格利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6月版。美萨缪尔逊经济学,中国发展出版社1992年3月版。宋承先现代西方经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1994年11月版。美詹姆斯.K.加尔布雷斯宏观经济学,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12月版。美罗伯特.E.霍尔宏观经济学,中国经济出版社1988年7 月版。厉以宁宏观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湖南出版社1997年6月版。第一篇 宏观经济学基础第一章 宏观经济学导论 主要内容: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宏观经济
3、学的研究方法、宏观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宏观经济学发展简史。 11宏观经济问题 111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这一术语一般认为是挪威经济学家弗里希于1933年在动态经济学中的传播问题与推动问题一文中提出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这两个术语在教科书中的首次使用是美国的肯尼斯博尔丁的经济分析(修订版)一书(纽约,1948年)。的研究对象 经济学或称理论经济学,是以人类社会在特定生产方式下的经济生活,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和劳务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作为研究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由于这门学科的发展,大约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经济学家普遍的把它还分为两大部分,并赋予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
4、济学的名称。由于微观经济学涉及的是以单个经济主体(econmic agent或译为经济单位)的行为作为考察对象的理论体系,宏观经济学则是把一个社会作为一个整体的经济运行作为考察对象,所以前者又称为个量经济学,后者相应的称为总量经济学或总体经济学。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问题主要涉及这样一些内容: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需要,在生产技术既定的条件下,一个社会的资源总量将怎样有效率地被分配使用与各种不同的途径(简称资源的有效配置)。由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微观经济分析得出的各种理论,终究涉及到被生产出来(和销售出去)的各种产品的价格和数量,以及参与生产的各种要素的价格和数量,所以,微观经济学的理论可以高度概括为
5、价格理论。如果说微观经济学是假定被使用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量为已知和既定来考察这些资源怎样按照社会成员的有支付能力的需求有效地分配使用于各种不同途径的,那末,宏观经济学要研究的问题恰恰是一个国家既有的各种资源实际上会有多少被投入于各生产部门的问题:是全部加以使用还是有一部分闲置?为什么是这样?决定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具体来说,这包括诸如这样一些问题:(1)一定时期的国民收入的数量和就业量是怎样决定的(这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就业理论);(2)在特定国家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制约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和规律性是什么(这是经济增长或发展理论);(3)国民收入在其长期增长过程中,为什么会呈现出周期性上下波
6、动的现象(这是经济周期理论或经济危机理论)。总之,宏观经济学是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研究对象的,即以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净值和国民收入的变动及其与就业、经济周期波动、通货膨胀、财政与金融、经济增长等等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宏观经济学一般包括国民收入均衡理论、就业理论、经济周期理论、通货膨胀理论、财政与金融理论、经济增长理论等。112宏观经济学的方法(1)宏观经济学采取总量分析方法。这种方法也叫宏观经济分析方法,它研究经济总量之间的关系。总量分析方法是数量分析方法的一种。宏观经济学在进行总量分析时,通常把假定制度和个量当做已知的、既定的前提,假定它们是不变的。宏观经济学在采取总量分析方法进行
7、分析时,可以采取静态的、比较静态的或动态的分析方法。宏观经济学在分析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关系时,可以着重从总需求的方面分析(如凯恩斯采取的是需求分析发),也可以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进行分析。(2)宏观经济学在以整个国民经济的活动作为研究对象时,可以采取流量分析方法,也可以采取存量分析方法。流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期内有关经济总量的产出、投入(或收入、支出)的变动及其对其它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的分析。存量分析是指对一定时点上已有的经济总量的数值及其对其它有关经济总量的影响进行分析。(3)宏观经济学进行总量分析时,可以采用实证分析方法,也可以采用规范分析方法。实证分析方法说明“是什么”的问题,规范分
8、析方法说明“应该是什么”的问题。113宏观经济目标和宏观调控手段宏观经济目标宏观经济政策国民产出 高水平 实际的和相对于我们潜在能力的 高速增长率财政政策 政府开支 税收货币政策 控制影响利率的货币供给就业 高水平就业 低非自愿失业收入政策 从自愿的工资物价指导到 强制控制价格水平稳定并保持自由市场对外经济政策 贸易政策 汇率干预国际收支平衡 进出口均衡 汇率稳定(1)宏观经济目标: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好坏主要从国民产出、就业、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四个方面进行评价,因此,这四个方面就构成了宏观经济的主要目标。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经济成就最终以国民产出水平和增长速度为标志。实际国民产出的高水平和
9、稳定是一国在产出方面追求的目标。就业与产出水平是密切相关的,高产出水平意味着人们可以较容易的获得有一定报酬的工作。而且就业不仅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价格水平的稳定是指价格水平上升和下降都不太快,通货膨胀率接近于零。西方学者认为,价格的稳定性应该在自由市场的竞争中得以实现,因为,自由市场决定价格是组织生产和反映消费者需求的一种有效方式。现代社会中,各国经济都是开放型的,一国与其它国家的经济交往是多方面的,可以包括物品和劳务的进口和出口、借入或贷出资金、引进和输出技术等等。一个国家尽可能的保持进出口的平衡、保持汇率的稳定等是宏观经济方面非常重要的目标。以上四个目标是相互联系的
10、,一个目标的变动,往往会影响其它的目标的实现。因此,政府在制订宏观经济目标时,必须考虑其相互影响。(2)宏观调控手段:一个国家如何保证其既定的经济目标的实现呢?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出现之前,西方国家基本上是依靠市场机制的自发调节,但凯恩斯的理论出现之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是通过广泛利用各种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使经济达到既定的经济目标的。这些手段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财政政策。它是指控制政府支出和税收的政策。首先,改变政府在商品和劳务上的购买支出,可以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短期的国民产出;而政府支出总量也决定着社会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的不同的配置比例。其次,税收的变动具有双重作用:一
11、方面,它可以改变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进而改变其消费和投资,最终改变总需求和国民产出;另一方面,税收可以影响潜在的国民产出水平。这主要是通过税收刺激生产性投资,进而在未来的时期内增加国民产出。货币政策。它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给的政策。通过增加或减少货币供给,中央银行可以间接地对市场利率从而对私人投资施加影响。增加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下降,刺激投资增加;减少货币供给会导致利率上升,迫使投资减少。而投资支出的多少会直接影响总需求,从而影响国民产出和价格水平。收入政策。当经济中通货膨胀十分严重时,政府往往会采取紧缩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以降低总需求,抑止价格水平的上涨。但实践证明,这又会导致经济的停滞不前
12、和失业的增加。因此,西方一些经济学家建议采取收入政策。收入政策是指控制工资和物价上涨的政策。例如政府可以对增加工资和涨价作出若干指导性的规定;政府与企业、工会进行协商限制工资与价格的提高;实行强制性的工资和价格管制等等。应该说,收入政策是一个有很大争议的宏观调控手段。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政策毫无用处,甚至可能有害,它不但不能抑制通货膨胀,反而有可能干扰自由市场的正常运行。但也有不少经济学家认为,收入政策虽然不完善,但它比其它政策要好,因为它不至于造成高失业那样的大浪费。对外经济政策。对外经济政策包括了多种不同的工具,例如汇率管理、外贸控制、关税、补贴、甚至可以不惜以增加失业来稳定对外贸易。运
13、用对外经济政策的目的是维持进出口的平衡、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宏观经济政策之间存在着交替关系。12主要宏观经济变量121国民产出即一个国家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总和。它反映该国的生产水平。衡量国民产出的经济变量主要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净值(NNP)、国民收入(NI)。通常用GNP来表示。GNP是一国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格总额。它包括名义的GNP和实际的GNP、现实的GNP和潜在的GNP等。(1)按照计算是采用的现行价格还是不变价格的不同,有名义的和实际的GNP的区分。实际的GNP总是随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而波动,故它通常被用作反映经济周期的总量指标。(
14、2)现实的GNP是指实际发生的GNP,而潜在的GNP是指当生产资源在其正常使用强度下得到充分利用时一国经济能够生产的总产值,因此,它又叫做充分就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由于充分就业情况下存在的失业率叫做自然失业率,故潜在的GNP是与自然失业率相对应的国民生产总值。在任何时期内,现实的GNP总是围绕着潜在的GNP波动,或者大于或者小于潜在的GNP。潜在的GNP和实际的GNP之间的差额叫做国民生产总值缺口(GNP gap)。当现实的GNP小于潜在的GNP时,国民生产总值缺口叫做通货紧缩缺口,这时,经济中的需求不足,迫是价格水平趋于下跌。当现实的GNP大于潜在的GNP时,GNP缺口叫做通货膨胀缺口,这时,
15、经济中的需求过多,引起价格水平上涨。为什么现实的GNP可以大于潜在的GNP呢?这是因为工人可以加班加点,机器设备可以超负荷运转。短期内这种生产资源的超正常强度的使用可以促使现实产出水平大于潜在的产出水平。由此也可以看出,潜在的国民产出并不是经济能够生产的最大的国民产出,而只是在不加剧通货膨胀的条件下所能生产的最大的国民产出。潜在的GNP是难以准确计算的,因此,GNP缺口也是很难计量的。122就业与失业劳动力就业者失业者;失业率失业人数/劳动力数100%就业与失业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而变化,因此,失业率与国民产出水平密切相关,国民产出水平的提高或降低,会直接引起失业率的下降或上升。西方经济学家阿瑟
16、奥肯提出了奥肯定律(Okuns Law)来描述GNP的变化与失业率变化的关系。按照这个定律,相对于潜在的GNP,现实的GNP每下降2%将引起失业率增加1%。失业是全部劳动力数量和就业者数量之间的差额。若其它因素不变,就业水平下降或劳动力增加均有可能导致失业的增加。那么,为什么经济不能为全部劳动力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呢?这是宏观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也是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首先考虑的一个问题。123价格水平价格水平指在经济中各种商品价格的平均数,它通常用具有重要影响的某些大类商品价格的指数来衡量。衡量价格水平的价格指数主要有:消费者价格指数、生产者价格指数、国民生产总值价格指数等。其中国民生
17、产总值价格指数(GNP deflator)包括了整个经济中所生产的一切物品和劳务,可以全面地衡量价格水平。计算公式是:GNP价格指数(按现行价格计算的GNP按不变价格计算的GNP)100%宏观经济政策的制订者并不只关心价格水平,而更关心价格水平的变动。因为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是价格水平,而是价格水平变动时发生的经济调整。也就是说,对人们产生影响的是价格水平的变动过程,即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过程。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的影响通常用通货膨胀率来说明。通货膨胀率即物价上涨率是某种价格指数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增长的百分比。用P表示价格指数,则通货膨胀率可以表示为:通货膨胀率=(Pt-Pt-1)(Pt-1)
18、100%通货膨胀率有两种计算方法:(1)将本月价格指数与上月价格指数相比,再将月通货膨胀率乘以12。(2)将本月价格指数与上年同月价格指数相比。13宏观经济学的发展梗概现代宏观经济学的起源30年代的大萧条。在美国,大萧条造成了近10年的大规模的失业与资源利用不足。在此之前,经济学中被称为古典经济学 马克思把由李嘉图集大成的包括配第、亚当斯密和法国重农学派的经济学通称为古典经济学;把19世纪初法国萨伊以后的资产阶级经济学称为庸俗经济学。西方经济学中则把19世纪70年代边际革命以前的所有经济学派称为古典学派。 的主流学派虽然意识到经济可能出现短暂的失业,但他们相信市场的力量可以很快使经济恢复充分就
19、业。他们相信,价格和工资都有充分的弹性,产品和劳动市场在大部分时间里是处于均衡状态,其政策药方是“自由放任”,即政府干预应尽量予以避免,市场力量将会引导经济正常运行。131大萧条:凯恩斯大萧条的深度和时间的长度动摇了人们对上述观点的信心。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在其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开创了现代宏观经济学。他解释了经济有可能限于产量损失和失业的困境,尤其着重论证了劳动市场可能处于非均衡状态,即劳动的供给超过需求,结果是造成失业。凯恩斯进一步认为,政府应该使用财政政策,使经济摆脱困境。凯恩斯是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经济学家之一,他的开创性工作已经在众多学派中得到发展,所有这些学
20、派都享有凯恩斯主义的称号。这些学派有一个共同的信念:由于众多的原因,经济可能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着工人失业和资源利用不足;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行动可以使经济病况得到改善。第二次世界大战带来经济繁荣,战后提供了检验凯恩斯思想的机会。从历史上看,随着战争支出的减少,在大多数战争之后出现了经济衰退。但是,通过大幅度的减税以及其他一些刺激经济的办法,政府成功的阻止了紧接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一场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在随后的20年里,人们越来越有信心地运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帮助经济复苏。1936常常被认为是凯恩斯名声大噪的一年。在这一年,公开拥护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肯尼迪总统通过削减税收来刺激经济;只有口袋
21、里有了更多的钱,人们才会化的更多,这是这种政策所希望的;而增大开支会为经济提供动力。凯恩斯主义的预言被证实了。132新古典综合派(后凯恩斯主流经济学派)和新剑桥学派在本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的大部分时间里,经济处于高就业与价格稳定的状态,但困难依然存在。经济学家开始对凯恩斯的学说进行修补和发展,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和新剑桥学派。新古典综合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汉森(Alvin Hansen先驱者)、希克斯(SJohn Hicks)、萨缪尔逊、托宾、索洛等。自马歇尔以来的新古典学派一向被称为剑桥学派,而以凯恩斯的剑桥后继者琼罗宾逊为首形成的学派,坚持同马歇尔的理论彻底决裂,故自命为新剑桥学派。其主要代
22、表人物还有:卡尔多、斯拉法、帕西内蒂、哈罗德等。133本世纪的7080年代:货币主义者、新古典经济学与实际经济周期学派在70年代,通货膨胀达到了两位数的水平,美国经济面临着新的情况:高通货膨胀伴随着高失业。这时,产生了三个学派,他们都认为政府干预是不必要的和不可取的。他们是凯恩斯和大萧条之前的占统治地位的经济学的现代翻版。(1)第一个学派试图以政府的货币政策来解释通货膨胀的原因。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当时任教于芝加哥大学(后来在加州斯坦福大学的胡福研究所)的米尔顿弗里德曼修改并扩展了过去的货币理论(货币主义渊源于费雪的货币数量论和芝加哥大学的自由主义传统),现代的货币学派就此诞生。凯恩斯认为在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大纲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