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doc
《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微生物学思考题及答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微生物思考题及答案1、何为硫磺样颗粒,有什么临床意义?答 在患者病灶组织和瘘管中流出的脓汁中,可找到肉眼可见的黄色小颗粒,称硫磺颗粒,这种颗粒是放线菌在组织中形成的菌落。用于放线菌的微生物学诊断。(P184)2、简述白喉外毒素的产生、作用机制。答 当b棒状杆菌噬菌体侵袭无毒白喉棒状杆菌时,其编码外毒素的tox基因与宿主菌染色体整合,无毒白喉棒状杆菌则成为产毒的白喉棒状杆菌而产生白喉毒素。作用机制:此毒素是一种毒性强、抗原性强的蛋白质,由A和B 肽链经二硫键连接而成。A肽链是白喉毒素的毒性功能区,抑制易感细胞蛋白质的合成。B链上有一个受体结合区和转位区,但能和心肌细胞、神经细胞等表面受体结
2、合,协助A链进入这些易感细胞。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中,需要延伸因子1和延伸因子2.当白喉毒素A链进入细胞后可促进辅酶I上的腺苷二磷酸核糖与延伸因子2结合,结果延伸因子2失活,使蛋白质无法合成。(P174)3、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形态染色,生长特点。答 形态染色:细长略带弯曲杆菌,齐-尼抗酸染色法阳性。生长特点:生长缓慢,3-4周后可见颗粒、结节或菜花状,乳白色或米黄色菌落,不透明。(P150)4、简述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及意义。答 原理:是应用结核菌素进行皮肤试验来测定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是否能引起迟发性超敏反应(型变态反应)从而判定机体对结核有无免疫力的一种试验。结果判断及意义:阴性反应
3、:无硬结者或直径小于5mm,表示未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也未曾接种过卡介苗。阳性反应:直径大于5mm,表示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接种过卡介苗,机体对结核分枝杆菌有一定的免疫力。强阳性反应:直径大于15mm,表示体内可能有活动性结核感染。(P153)5、简述结核分枝杆菌原发感染与原发后感染的特点。答 原发感染:多发生于儿童;原发综合征:原发灶、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转归原发后感染:多发生于成人,多为内源性感染;病灶多局限,易形成结核结节,发生开发性肺结核的机率大(P152)6、支原体的定义。答 是一类没有细胞壁,呈高度多形性,能通过滤器,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P1
4、87)7、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答 支原体与细菌L型的区别生物学性状与致病性细菌L型支原体培养特性 需要高渗 需要胆固醇 菌落 油煎蛋样, 0.51.0mm油煎蛋样0.10.3mm形态 高度多形态性 高度多形态性 大小 大小为0.61.0m 大小为0.20.3m 细胞膜 不含胆固醇 含高浓度胆固醇 细胞壁 缺乏或无 无 细胞壁缺失的原因 青霉素、溶菌酶和胆汁等作用所致,去除条件可恢复 遗传 通过滤器 能通过 能通过 对青霉素的作用 抵抗 抵抗 液体培养 有一定混浊度,可附壁 混浊度极低 致病性引起慢性感染,如骨髓炎等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泌尿生殖道感染等8、立克次体的定义。答 是一类以节肢动物
5、为传播媒介、严格细胞内寄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9、简述外斐反应的原理及意义。答 某些变形杆菌菌株的菌体耐热多糖与斑疹伤寒等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能与抗立克次体抗体发生交叉凝集反应,由于变形杆菌易于培养,因此用这些变形杆菌菌株的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与患者血清做试管凝集反应,称外斐反应。用以检查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辅助诊断立克次体病。一般诊断普氏和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时,变形杆菌菌体抗原OX2及OX19阳性,诊断恙虫病立克次体则变形杆菌菌体抗原OXk阳性。Q热柯克斯体的外斐反应阴性,其血清学诊断常采用I和II两相抗原进行补体结合实验。10、衣原体的定义。答 严格真核细胞内寄生,具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6、并能通过细菌过滤器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于细菌学的X畴。11、何为原体,何为始体,他们各自的特点如何?答 原体呈球形、椭圆形或梨形,直径0.2-0.4微米电镜下可见细胞壁,中央有致密的类核结构,是发育成熟的衣原体,Gmisa染色呈紫色,Macchiavello染色呈红色。原体具有强感染性在宿主细胞较稳定,无繁殖能力。原体增殖呈网状体(始体)始体直径0.5-1.0微米,圆形或椭圆形。电子致密度较低,无细胞壁,代谢活跃,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在空泡内增殖成许多子代原体,成熟的子代原体从破环的感染细胞中释放,再感染新的易感细胞,在开始新的发育周期,周期约48-78小时。网状体是衣原体发育周期中的繁殖型
7、。不具有感染性。Macchivello染色呈蓝色。12、沙眼衣原体能导致哪些疾病?答 沙眼衣原体所致疾病如下:(1)沙眼:由衣原体沙眼生物变种A、B、Ba、C血清型引起。主要经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即眼眼或眼手眼的途经传播。当沙眼衣原体感染眼结膜上皮细胞后,在其中增殖并在胞浆内形成散在型、帽型、桑椹型或填塞型包涵体。该病发病缓慢,早期出现眼睑结膜急性或亚急性炎症,表现流泪、有粘液脓性分泌物、结膜充血等症状与体征。后期移行为慢性,出现结膜瘢痕、眼睑内翻、倒睫、角膜血管翳引起的角膜损害,以致影响视力,最后导致失明。据统计沙眼居致盲病因的首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马天(2)包涵体包膜炎:由沙
8、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包括婴儿及成人两种。前者系婴儿经产道感染,引起急性化脓性结膜炎(包涵体脓漏眼),不侵犯角膜,能自愈。成人感染可因两性接触,经手至眼的的途径或者来自污染的游泳池水,引起滤泡性结膜炎又称游泳池结膜炎。病变类似沙眼,但不出现角膜血管翳,亦无结膜瘢痕形成,一般经数周或数月痊愈,无后遗症。(3)泌尿生殖道感染:经性接触传播,由沙眼生物变种DK血清型引起。男性多表现为非淋菌性尿道炎,不经治疗可缓解,但多数会转变为慢性,周期性家中,并可合并附睾炎、前列腺炎、直肠炎等。女性能引起尿道炎、宫颈炎等,输卵管炎是较严重并发症。该血清型有时也能引起沙眼衣原体性肺炎。(4)婴幼儿肺炎:沙眼生物
9、型D-K血清型均可引起婴幼儿肺炎。(5)性病淋巴肉芽肿:由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变种引起。LGV要通过两性接触传播,是一种性病。男性侵犯腹股沟淋巴结,引起化脓性淋巴结炎和慢性淋巴肉芽肿。女性可侵犯会阴、肛门、直肠,出现会阴肛门直肠组织狭窄。13、试述梅毒螺旋体的致病性和各期梅毒的特点。答 人是煤毒的唯一传染源。梅毒分为先天性梅毒和后天性梅毒。先天性梅毒是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的,能引起流产、早产或死胎。若出生后能存活,呈现锯齿牙、间质性角膜炎、先天性耳聋等症状。后天梅毒是通过性接触传染。后天性梅毒分为三期。第1期:感染后约3个月左右局部出现无痛性硬下疳,多见于外生殖器,此期传染性极强。经23个月无
10、症状的潜伏期后进入第2期。第2期:全身皮肤黏膜出现梅毒疹、周身淋巴结肿大,有时累及骨、关节、眼及其他器官。此期传染性强,但破坏性较小。第3期:也称梅毒晚期。此期不仅出现皮肤黏膜溃疡性坏死病灶,并侵犯内脏器官,重者经1015年后,出现心血管及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导致动脉瘤、脊髓痨等。此期传染性小,但破坏性大。梅毒螺旋体感染的免疫包括细胞和体液免疫,但以细胞免疫为主。此种免疫力随病原体的消失而消失,故称为传染性免疫。14、病毒的复制周期是怎样的?答 病毒的复制周期依次包括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组装、成熟和释放等步骤。一、吸附(adsorption)分两个阶段:静电吸附:病毒体与细胞接触,进行静
11、电结合。非特异性、可逆。真正的吸附:病毒体表面位点(蛋白质结构)与宿主细胞膜上相应的受体结合。是决定病毒感染的真正开始。二、穿入(penetration)病毒体吸附在宿主细胞膜上后,可通过数种穿入方式进入细胞:1.吞饮:无囊膜的病毒一般经过细胞膜吞入,称为病毒胞饮,如腺病毒、小RNA病毒等2. 融合:有囊膜的病毒的囊膜与宿主细胞膜融合,病毒的核衣壳直接进入细胞浆内三、脱壳(uncoating):不同病毒脱壳方式不一,多数在宿主细胞溶酶体酶作用下脱壳,释放出基因组核酸。四、生物合成(biosynthesis)病毒基因组一旦从衣壳中释放后,就利用宿主细胞提供的低分子物质合成大量的病毒核酸和结构蛋白
12、。早期,病毒复制合成所必需的复制酶和一些抑制蛋白生物合成阶段,病毒处于隐蔽期根据病毒基因组如何转录成mRNA、如何指令合成蛋白质,病毒的生物合成过程可基本归为6大类:双股DNA病毒、单股DNA病毒、单正股RNA病毒、单负股RNA病毒、逆转录病毒和双股RNA病毒。五、组装:病毒核酸与衣壳装配在一起,形成病毒子。绝大多数DNA病毒均在细胞核内组装,RNA病毒和痘病毒在细胞浆内组装。六、释放绝大多数无囊膜病毒释放,一次同步,破坏宿主细胞膜,细胞迅速死亡。绝大多数有囊膜病毒以出芽方式释出时包上细胞核膜或细胞膜而成为成熟病毒。逐个释出,非一次同步,细胞死亡缓慢。15、病毒异常增殖包括哪些,各自的定义。答
13、 病毒异常增殖包括顿挫感染和缺陷病毒。(1)顿挫感染(abortive infection):又称流产性感染,细胞条件不合适,病毒进入细胞但不能复制。(2)缺陷病毒(defective virus):基因组不完整或某一基因位点发生改变的病毒体。16、常见的病毒基因突变类型有哪些,各自的定义。答 常见的病毒基因突变类型有条件致死性突变株、缺陷干扰突变株、宿主X围突变株和耐药突变株。(1)条件致死性突变株(conditional lethal mutant):只能在某种条件下增殖,而在另一种条件下则不能增殖的病毒株。如温度敏感突变株(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nt,ts)
14、(2)缺陷干扰突变株 (defective interfering mutant,DIM):指因病毒基因组中碱基缺失突变引起,其所含核酸较正常病毒明显减少,并发生各种各样的结构重排。多数病毒可自然的发生DIM。(3)宿主X围突变株:指病毒基因组突变而影响了对宿主细胞的感染X围,能感染野生型病毒所不能感染的细胞。(4)耐药突变株:指编码病毒酶基因的改变而降低了靶酶对药物的亲和力或作用,从而使病毒对药物产生抗药性而能继续增殖。17、交叉/多重复活及互补作用的定义。答 交叉复活(crossing reactivation):经紫外线灭活的病毒与另一近缘的活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经基因重组使灭活病毒复活
15、。多重复活(multiplicity reactivation):当两种及以上的近缘灭活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经基因重组出现感染性的子代病毒。 互补作用:指两种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其中一种病毒的基因产物(如结构蛋白和代谢酶等)促使另一病毒增殖。18、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答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有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两种。水平传播(horizontal transmission):是指病毒在人群不同个体之间的传播,也包括从动物到动物再到人的传播。为大多数病毒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vertical transmission):指病毒由宿主的亲代传给子代的传播方式,主要通过胎盘或产道传播
16、,也可见其他方式。多数病毒可经垂直传播引起子代病毒感染。19、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有哪些,各自的定义及特点。答 病毒持续性感染类型有潜伏感染、慢性感染、慢发病毒感染和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4种类型。(1)潜伏感染(latent infection)定义:经显性或隐性感染后,病毒基因存在于一定组织或细胞内,但并不能产生感染性病毒。在某些条件下病毒被激活而急性发作。凡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的因素均可被激活这些潜伏的病毒使感染复发。(2)慢性感染(chronic infection)病毒在显性或隐性感染后未完全清除,血中可持续检测出病毒,因而可经输血、注射而传播。患者可表现轻微或无临床症状,但常反复发作,
17、迁延不愈,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3)慢发病毒感染(slow virus infection)为慢性发展的进行性加重的病毒感染,较为少见但后果严重。病毒感染后,有很长的潜伏期,达数月、数年甚至数十年之久。以后出现慢性进行性疾病,最终常为致死性感染。(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delayed plication after acute viral infection)急性感染后1年或数年,发生致死性的并发症,如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该病是在儿童期感染麻疹病毒后,到青春期才发作,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在脑组织中用电镜可查到麻疹病毒。20、什么是干扰素,简述其分类、特点及抗病毒机制。答 干扰素(
18、Interferon,IFN)是病毒或其他干扰素诱生剂刺激人或动物细胞所产生的一种糖蛋白,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多种生物学活性。根据其不同抗原分为a、b、 g三种,每种又根据其氨基酸序列不同分若干亚型。干扰素的特点:(1)干扰素具有广谱抗病毒作用,但只能抑制病毒而无杀灭病毒作用,干扰素抗病毒作用有相对的种属特异性,一般在同种细胞中活性最高,对异种细胞无活性。(2)干扰素不能直接灭活病毒,而是通过诱导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发挥效应。(3)免疫调节及抗肿瘤特性。 抗病毒机制:干扰素首先与敏感细胞表面的干扰素受体融合,触发信号转递等一系列的生物化学过程,激活细胞内基因合成多种抗病毒蛋白从而实现对病毒的抑
19、制作用。抗病毒蛋白主要有2-5腺嘌呤核苷合成酶和蛋白激酶等。其作用机制有2-5A合成酶途径和PRK途径。前者讲解病毒mRNA,后者抑制病毒多肽链的合成,通过阻断转录和翻译,抑制病毒蛋白的合成,使病毒复制终止。21、为何甲型流感病毒容易引起世界X围的大流行?答 在自然流行条件下,甲型流感病毒表面的一种或两种抗原结构发生大幅度的变异,或者由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同一细胞时发生基因重组而形成,并出现与前次流行株的抗原结构不同的新亚型。由于人类缺少对变异病毒株的免疫力,这些新亚型可以引起人间流感大流行。22、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包括哪些类型?答 流感病毒的抗原性变异包括抗原性转变和抗原性漂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医学 微生物学 思考题 答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