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
《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实用的五年级数学说课稿四篇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1 一、说教材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人教版第十册数学课本的内容,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间的进率以及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复习长度单位米、分米和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和平方厘米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关系,建立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之间的关系。首先出示了一个的正方体,一个棱长为1分米,再出示一个棱长为10厘米。让学生分别算一算它们的体积。由此发现: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对于另一组相邻体积单位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的进率,教材则放手让学生根据前面探索中得到的经验自主进
2、行探索得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最后通过例3和例4的教学,让学生初步尝试应用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不同体积单位的换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堂课我设计了让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过程,让学生通过计算、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活动,掌握了数学知识,提高了数学能力。 二、说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主要达到以下目标: 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经历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的推导过程,理解和掌握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会应用对比的方法,记忆并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掌握它们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并能正确
3、应用体积单位间的进率进行名数的转化。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比较、分析、概括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旧知识的迁移和运用能力。 使学生体验数学知识之间的紧密联系性,能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并能正确地进行体积单位间的互化。 教学难点:通过计算、比较、分析、归纳,使学生能探究出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 四、说教法和学法 现在教学的目标不是使学生“学会”,而是让学生“会学”,也就是通过课堂教学教给学生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本节课的教学我准备运用谈话法、观察法、比较法、
4、分析法、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结合教材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分析、计算、概括出邻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教给学生发现、探索新知的方法,使学生深刻地理解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来龙去脉,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说教学程序 这节课我分四个层次进行教学。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 1、常用的长度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 2、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相邻的两个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 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3、填空,并说明算法和算理。 6米=()分米=()厘米 5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 算法:进率高级单位的
5、数 700厘米=()分米=()米 8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算法: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4、我们已经认识了哪些体积单位?这些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各是多少?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板书: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 二、探究新知 1、推导立方分米和立方厘米间的进率。 课件出示: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11=1(立方分米) 师:因为1分米=10厘米,如果把棱长1分米改写成10厘米,那么这个正方体的体积又是多少呢?(课件出示: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厘米) 师:同一个正方体,它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分米或者1
6、000立方厘米来表示,说明这两者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导学生比较总结出: 板书: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推导立方米与立方分米的进率 师:仿照上面的方法你能推算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分米? 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的体积是1立方米。而1米=10分米,所以棱长是1米的正方体可以划分成1000个棱长是1分米的小正方体,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学生计算:101010=1000(立方分米) 板书:1 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3、师:你能用一句话来概括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吗? 师生交流总结:每相邻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4、思考:1立方米等于多少立方厘米呢? 板书:1立方
7、米=xxxx立方厘米 5、比较相邻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关系 单位名称相邻两个单位间的进率 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10 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100 体积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1000 6、体积单位的互化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转化。从高级单位、低级单位之间的转化是怎样进行让学生相互说说后,教师指出:体积单位间的转化与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的换算的方法相同。 出示教学例3 3.8立方米=()立方分米2400立方厘米=()立方米 让学生试一试! 教师提示:看一看问题是从高级单位向低级单位转换,还是低级单位向高级单位转换? 想:因为方米=1
8、000立方分米,所以10003.8=3800。 3.8立方米(=3800)立方分米 想:因为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所以24001000=2.4。 2400立方厘米=(2.4)立方分米 师:请对比例3的这两道小题有什么不同? 板书: 高级单位低级单位,用进率高级单位的数 低级单位高级单位,用低级单位的数进率 小结:相邻体积单位间的进率是1000,把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乘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把体积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除以进率1000,所以要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 教学例4 课件出示:一个牛奶包装箱上的尺寸:503040。这个牛奶包装箱的体积是多少
9、立方米? 教师提示:箱上的尺寸一般是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单位:厘米) 学生独立解决可能有两种方法: (1)先算出用立方厘米作单位的数,再改写成用立方米作单位。 (2)先把厘米数改写成用米作单位的数,算出体积,就是立方米作单位了。 50厘米=0.5米30厘米=0.3米40厘米=0.4米 方法一:V=abh=0.50.30.4=0.06(立方米) 方法二:V=abh=503040=60000(立方厘米)=60(立方分米)=0.06(立方米) 三、巩固练习 1、口答,说出计算过程。 1.02立方米=()立方分米98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68立方分米=()立方厘米20xx立方厘米=()立方分
10、米 0.55立方米=()立方分米8.63立方米=()立方分米 0.6立方米=()立方分米1200平方分米=()平方米 2.8米=()分米60厘米=()分米 2、一块长方体钢板长2.5米,宽1.6米,厚0.03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四、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五年级数学说课稿篇2 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课时是“解简易方程”的第一课时。在小学阶段,一般只要求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所以只要学生知道什么是方程,能判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就可以了。在这部分教材中,首先通过天平演示引出等式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接着通过实例让学生根据图意写出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帮助学生理
11、解方程的意义。然后再借助集合图,说明等式与方程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教学这一部分内容有助于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也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为以后学习解方程和列方程解答应用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弄清方程与等式之间的关系。 2能力目标:正确地应用方程的意义辨别方程,帮助学生建立初步的分类思想。培养学生认真观察、思考的学习品质及抽象概括能力,在合作学习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 3情感目标:加强师生的情感交流,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获取新知; 教学重点:建立方程的概念。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等式与方程的含义。 说教法 新课程标准指
12、出“以学生发展为本”必须为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提供更为有利的条件。那么教师只能通过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使学生主动参与到整个学习过程中。根据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及教材特点,这节课,我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演示操作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使得他们能够积极自主地,充满自信地学习数学,平等交流各自对数学的理解,并通过相互合作共同解决所面临的问题。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方面的教学手段: 1用直观的操作和演示,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理解和归结出结论。 2恰当运用现代教学手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努力促进本节课教学目标的实现。 3充分利用身边的事物,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实用 年级 数学 说课稿四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