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的经济增长》读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各国的经济增长》读书报告.docx(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各国的经济增长读书报告摘要:本文在略读西蒙库兹涅茨经典名著各国的经济增长基础上,对作者及全书内容做了大致了解,并且运用书中方法简单探索了我国第一产业每一工人平均产值的相对比率变化,以及农业人均产值增长率的变动趋势,最后对书中观点提出疑问,以指导今后学习、研究。关键词: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增长率;人均相对产值首先要非常惭愧地道明,库兹涅茨的著作各国的经济增长是我这次课程学习期间通读的唯一一本推荐名著,虽然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和吉利斯等人的发展经济学曾在本科有所涉猎,但毕竟时间久远,对经典的理解太浅薄。即使这本各国的经济增长也相当于100%未读懂,源于过于薄弱的统计与经济学基础。师者也说,这
2、确是一本难啃的书,还有待于我今后一次次由略读到解读、由无知到略通一二。一、作者及本书内容简介(一)关于西蒙库兹涅茨西蒙库兹涅茨1901年4月30日出生于俄国,6岁时起已经对经济学产生浓厚的兴趣,相信经济学是研究一切社会问题的基础。1922年,西蒙库兹涅茨进入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直到1926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在多所大学或政府机构任职,直至1971年退休。西蒙库兹涅茨在西方经济学界十分活跃,他是美国经济学会、美国统计学会、美国哲学学会、美国科学促进协会、国际统计学会会员,美国经济史学会、英国皇家统计学会的名誉会员,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担任过美国经济学会会长和美国统计学会会
3、长等职。他还获得普林斯顿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哈佛大学、耶路撒冷希伯莱大学名誉博士学位。从20世纪20年代后期开始,西蒙库兹涅茨的主要成就集中在对统计资料科学分析、收入分配、资本积累、经济波动和工业化等领域,特别是运用严格的数据进行理论阐释和实证分析,做出的巨大贡献有三:1.经济周期理论他从研究经济周期踏入经济学界,相关著作中所提出的为期20年的经济周期,被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库兹涅茨周期”。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N.P.之父”。3.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理论1959年的著作现代经济增长:发现和反映被称为国家经济增长数量研究的先驱
4、。他对经济增长的分析,被西方经济学界认为揭示了各发达国家一个多世纪的经济增长过程,并提出了许多深刻的见解。据说,西蒙库兹涅茨的研究成果被引用的次数,在西方经济学界的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中无人能与之相比。正是因为他在国民经济总值和经济增长方面“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197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非西蒙库兹涅茨莫属。(二)各国的经济增长研究内容该书围绕资本主义国家经济长期增长与结构变化进行数量关系分析,主要分为两方面问题:一是发达国家100余年间国民经济高增长率的决定因素是什么;二是这些国家经济总量和人均经济不断提高态势下的部门结构变化趋势。结论如下:1.增长因素据因素分析理论,库兹涅茨将经济增长分解为劳
5、动-资本投入和劳动生产率两个要素,结果表明:高增长率不是由劳动-资本投入增长所决定,而是由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决定的。2.结构变化库兹涅茨认为总产值和人均GNP不断提高,要从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结构进一步分析。通过对大量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横截面、时间序列数据的实证分析,揭示出: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在研究背景下,无论生产的部门结构还是劳动力的部门结构都在变化;一般趋向为农业部门所占比重都在下降,而工业和服务业部门比重则在上升。3.结论性分析的社会经济方面有六个部分,指出了知识、科学导致的重大变化与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多种途径。作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学家,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数据进行分析、总结,从而
6、得出结论。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其局限性是难免的,但即便只是对经济学有所耳闻的人也应该明白,书中包括的大部分见解不但符合实际,而且对目前的经济建设仍有相当指导意义。这就是它成其为经典名著的理由,值得我们深入研读、探究。二、我的一点应用库兹涅茨在书中第五章对劳动力部门份额的考察中写道:把某一给定部门在总产值中的份额,用该部门在总劳动力中占的份额来除,我们就得到每一工人的部门产出,它用对全国范围的每一工人的产值的比率来表示。设Oi和Ot分别为i部门的产值和整个经济的总产值,设Li和Lt分别为i部门的劳动力和整个经济的总劳动力,则i部门在产值中的份额为Oi/Ot;劳动力的i部门份额为Li/Lt。用劳动力
7、的i部门份额除产出的i部门份额,就得出OiLt:OtLi=(Oi/Li):(Ot/Lt)。笔者运用2007年中国统计年鉴数据计算,结果如表1所示。有几点需要说明:1.我国统计资料中,1980年以前仍使用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因此表中前表1 1978-2006年间第一产业工人的平均产值及其占总人均产值的比率本表按当年价格计算。年 份国内生产就业人员每一工人第一产业总值(亿元)第一产业(万人)第一产业平均产值第一产业工人产值(亿元)(万人)(元)(元)相对比率19783645.21027.54015228318907.9 362.9 0.400 19794062.61270.24102428634
8、990.3 443.6 0.448 19804545.61371.642361291221073.1 471.0 0.439 19814891.61559.543725297771118.7 523.7 0.468 19825323.41777.445295308591175.3 576.0 0.490 19835962.71978.446436311511284.1 635.1 0.495 19847208.12316.148197308681495.5 750.3 0.502 19859016.02564.449873311301807.8 823.8 0.456 198610275.22
9、788.751282312542003.7 892.3 0.445 198712058.63233.052783316632284.6 1021.1 0.447 198815042.83865.454334322492768.6 1198.6 0.433 198916992.34265.955329332253071.1 1283.9 0.418 199018667.85062.064749389142883.1 1300.8 0.451 199121781.55342.265491390983325.9 1366.4 0.411 199226923.55866.666152386994069
10、.9 1516.0 0.372 199335333.96963.866808376805288.9 1848.1 0.349 199448197.99572.767455366287145.2 2613.5 0.366 199560793.712135.868065355308931.7 3415.7 0.382 199671176.614015.4689503482010322.9 4025.1 0.390 199778973.014441.9698203484011310.9 4145.2 0.366 199884402.314817.6706373517711948.7 4212.3 0
11、.353 199989677.114770.0713943576812560.9 4129.4 0.329 200099214.614944.7720853604313763.6 4146.4 0.301 2001109655.215781.3730253651315016.1 4322.1 0.288 2002120332.716537.0737403687016318.5 4485.2 0.275 2003135822.817381.7744323654618247.9 4756.1 0.261 2004159878.321412.7752003526921260.4 6071.3 0.2
12、86 2005183867.923070.4758253397024249.0 6791.4 0.280 2006210871.024737.0764003256127600.9 7597.1 0.275 三年GDP与GNP不作区分,其后国民生产总值(即年鉴中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差额为国外净要素收入。库兹涅茨在书中表31的国民经济总值中剔除了银行、保险、房地产和住房收入,他认为在计算每一工人总产值时,把它们包括在内是不合理的。然而笔者在表1中并未考虑这些影响,可能有欠严谨。2.本表中人均产值并不是通常意义上把总人口作为基数,而是采用了就业人员的数据。就业人员指在16周岁及以上,从事一定
13、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人员。它是经济活动人口中剔除失业人员后的总数字。这一指标反映了一定时期内全部劳动力资源的实际利用情况,是研究我国基本国情国力的重要指标。而库兹涅茨在书中是按人口平均的国内生产总值,因此在下文计算、分析中也将有所区别。3.本表按当年价格而非可比价格计算,有欠科学,但笔者相信通过数据所反映出的规律和发展趋势不会受到太大影响。4.各国的经济增长一书指明A部门是指农、林、狩猎业和渔业,而我国2003年执行新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因此03年前后的第一产业含义有所差别。由表1可以分析、总结得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
14、平均产值增长迅速,相比之下,虽然第一产业每一工人人均产值也在增长,但增速大大低于全国指标。这可能与第一产业存在大量隐性失业劳动力有关,从而人均产值较低,但是近年来我国中西部农村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趋势加大,致使真正从事农业生产的多为老弱妇孺,身体、文化素质低下,必然导致第一产业产值增长较慢。而与之相较,我国二、三产业发展迅猛,对国民经济总产值的贡献不断加大,所以第一产业的比重越来越低。当然,这也符合世界各国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第一产业每一工人相对产值的变动趋势在图1中能够更直观看出:呈逐年下降态势,这与我们早已熟知的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产值中的比重变化是一致的。令人堪忧的是,比重变小也许
15、并不特殊,但是如果第一产业产品不足以养活我国13亿人口,产值不足以使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生活水平获得提高,这样的农业必然是危险的。库兹涅茨对增长因素的分析结论是:高增长率不是由劳动-资本投入增长所决定,而是由劳动生产率大幅度增长决定的。那么我们来看看我国第一产业每一工人平均产值的增长率变化情况,如图2。从图中紊乱、没有明显趋势可循的状况就不难理解为何我国农业始终是一块有待大力挖掘的土壤。改革开放30年以来,由于我国农业政策缺乏长期稳定性,虽然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但是生产力的提升受到限制。加之天灾人祸,人均产值增长率没有规律可循,甚至在个别年份出现负数。然而值得一提的是,进入21世纪以来,
16、党和国家重新将战略重点放在了农业发展上,连续五个中央一号文件都在号召对农业加大投入以及设法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图中的曲线也表示出逐年增长趋势,尽管还不够坚挺。劳动生产率的大幅提高必将引致现代农业革命性的变化,这是世界各国经济学家都在关注的命题,而在中国的实践将充满挑战与希望。三、我的疑问与不解库兹涅茨关于劳动力数据所包括的范围的见解是很值得我称道的。第一、他很关切所引用的普查资料中劳动力的定义,这个范围应该要处理掉未付工资的家庭劳动者、支付工资的劳动力中的女工、与未到劳动年龄和已超过劳动年龄上限的支付工资的男性劳动力。即如何把这些特殊劳动力群体的工作时间、经验及别的素质等,同全年就业拿工资的男
17、劳动力在其壮年期(从20周岁至65周岁)的工作时间、经验及别的素质等相比,并换算为他们的当量,力求劳动力同质化。因为详细资料的不可得性,与资料基础的不可比性,他采用粗略等价加权的方法,将异质劳动力进行等值调整。第二、他考虑到劳动力的部门分类问题,即不同的产业部门之间劳动力是否互相使用?农业与非农产业之间是否隐藏着流动的劳动力?但对于这方面的交错资料难以得到,故他的评述大部分是推测性的。我们来看库兹涅茨采用的劳动力换算当量,是他手头现成仅有的一种。它们是从发达国家的经验中推导出来的,每个不支付工资的家庭劳动者对产值的贡献率等于有支付工资的壮年男工贡献的0.2,每个支付工资的女工为0.6,每个15
18、到19周龄的支付工资的男工为0.4与每个65周龄和超过65周龄的支付工资的男工为0.6所有这些数值,都是以20-64周龄支付工资的男工等于1与之相对比说的。他是参阅丹尼森增长何以有差异:九个西方国家的战后经验第72-73页的表7-3,表7-4(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布鲁金斯研究所,1967年)的标准。首先,我没有考证过这一换算当量的现实性,但应该承认它在库兹涅茨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很有说服力的,同时也向我们指明统计数据确实值得深究,通过良好的运用能够解释若干现象和问题。那么我们国家的统计口径是否科学?是否有研究得出类似的换算当量以供参照?值得深思。其次,我不得不对库氏所采用的标准提出质疑,当然是以我
19、国当前的国情为出发点。在我国,似乎将20-60周龄的支付工资男工作为标准1更加合理,那么上文就业人员中幼龄者即为16-19周龄的支付工资男工,老龄则为60周龄及其以上岁数的支付工资男工,相对系数我不便妄加揣测。库兹涅茨认为农业中不付工薪的家庭劳动力,由于劳动时间较短和所需的技能是低报酬的,只具有很低的权数,因而随意地将其定为0.2。他还指出,这些权数只是近似的,人们可以做出任何合理的调整,这充分体现了他的科学精神。那么在我国,0.2的权数是否具有现实意义?我的观点是,其实不然。书中将不支付工资的家庭劳动力的权数设为0.2,而实际中这部分劳动力大多数是女性,多从事农业劳动,因此书中也将农业部门中妇女的权数定为0.2,我认为这有失偏颇。我国大量农业劳动力流向非农行业的现状导致农村中从事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向妇女倾斜,她们为农业生产的发展、农村事业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囿于身体、文化素质相对低下,也许她们不能使第一产业产值迅速增长,但0.2的权数显然低估了广大妇女所做的贡献。不得不指出,权数的界定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本身的弊端有莫大关联,需要继续求教、探究。参考文献:1西蒙库兹涅茨.各国的经济增长:总产值和生产结构M.石景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