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docx(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网络时代呼唤亲密有间的亲子关系 处于解构和重塑转型阶段,网络时代的亲子关系现状如何?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新航道家庭教育研究院、新家庭教育研究院联合美国、日本、韩国的研究机构,开展了网络时代亲子关系的比较研究。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六年级和初一、初二在校学生。专家们根据调查结果给予解读。 亲子关系是建立在互动之上的,家庭的存在与维持也必须靠家人不断地互动,亲子关系的质量依赖于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互动以及相互认同。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在家庭中的迅速普及,传统的亲子关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父母应该顺应这种变化,使亲子沟通处在同一频道。 别让“学习的事”将亲子交流变成伪沟通 调查发现
2、,平时经常和父母交流的中国学生只有57.7%,不到六成,而日本、美国、韩国依次为81.7%、81.0%和79.0%,分别比中国高24.0、23.3和21.3个百分点。亲子交流具有日常性,交流频率过低对亲子关系有负面影响。 中国父母与孩子的交流之所以频率低,是因为首要话题是学习,而其他三个国家的父母与孩子交流的首要话题是学校的事。 数据显示,中国父母与孩子平时交流的话题排前五位的是学习的事(71.8%)、学校的事(69.6%)、自己的兴趣爱好(35.4%)、朋友的事(31.7%)和自己的将来(31.6%)。而韩国、日本、美国家长分别将谈学习排在第二、三、四位。从数据上看,中国父母与孩子谈学习的比
3、例,比其他三国的家长高了1833个百分点。可见,中国父母与子女交流的话题更集中于学习。 父母的做法,导致了孩子不喜欢与父母交流。调查显示,只有八成(82.7%)中国学生表示喜欢和父母聊天,2.6%的中国学生明确表示不喜欢与父母聊天,比例在四个国家中最高。孩子不喜欢与父母聊天的主要理由是不理解我(43.5%)、总说自己是对的(35.4%)、老说学习的事(35.2%)、老批评我(27.0%)、唠叨(25.8)。可见,父母不理解孩子成了阻碍亲子交流的首要因素。 孩子感到不被理解,根本原因是亲子交流不能“同频共振”孩子想说、想听的话与父母的话并不在一个频道上,父母老谈学习,爱批评孩子,总觉得自己正确,
4、使很多亲子交流成了“伪沟通”,即在家长们看来“我已经谈了这么多,嘴巴都要磨破了”,而孩子却认为家长并没有与他们交流过,甚至想堵上耳朵、逃离家长。青春期的孩子内心世界日益丰富敏感,父母过多关注学习、忽略孩子多元化的交流需求,会降低交流质量、使亲子双方的心理距离拉大,使孩子与父母之间感到不亲密。 别让“特别关注”毁了孩子的朋友圈 本次研究发现,中国中小学生拥有智能手机的比率仅次于韩国;拥有平板电脑的比例也近四成,拥有普通电脑的比例超过四成。而且,中国学生的触网率也越来越高,学前触网的孩子已经达到了13.8%,与小学低年级触网率合计达到59%,近六成。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与网络使用的低龄化,很多中小学
5、生开始使用微信、QQ等社交软件。社交网络便于父母与子女进行沟通,通过社交网络与父母聊天的比例,中国63.8%,韩国57.8%,日本43.5%,美国35.8%。可见,中国学生通过社交网络与父母聊天的比例最高。 中小学生把自己的心情、状态发布在朋友圈或个人空间中,这是他们感悟生活、表达心情的一块“自留地”。调查发现,中国中小学生使用社交网络发布个人状态比较普遍,比例已经超过六成(65.1%);其次是韩国学生,使用个人空间超过半数;而日本学生则很少发布个人状态,仅有不足三成中小学生使用社交网络的个人空间。 四国比较发现,使用社交网络的学生中,愿意将个人状态或朋友圈对父母公开的比例,中国为68.3%、
6、美国为51.5%、日本为38.2%、韩国为32.5%。 中国学生在社交网络向父母或监护人公开个人状态的比例最高,接近七成。这无疑是好消息,是孩子为父母提供了了解他们的窗口,是互联网为亲子沟通带来的“福利”。但如果父母时时在线,或对孩子的朋友圈特别关注,对孩子的个人状态指手画脚、神经过敏,便会使孩子感到个人领地受到了侵犯,他们会通过“拉黑”父母来表达不满或维护个人的隐私领地。有的孩子甚至关闭了朋友圈,或者另寻一处“神秘花园”,把自己的生活与父母隔开。 家长们要学习互联网时代的亲子相处之道,不要把亲密无间作为亲子关系的目标,要用互联网时代的教育智慧与孩子交流、沟通。既要与孩子在线下做好沟通,也要学
7、习线上的沟通原则与技巧,让互联网成为两代人沟通的桥梁。 别让手机网络使亲子交流“咫尺若天涯” 互联网时代已经在悄悄向人工智能时代迈进,这给父母与子女的沟通带来了便利条件。但是如果父母不能注意新时代与孩子交往的秘籍,互联网也会成为亲子沟通的障碍。 调查数据显示,有近半数中国父母存在和孩子边说话边玩手机的情形(48.4%),其中“经常”的比例为8.0%,“有时”的比例为40.4%。此外,还有近三成中国父母(29.1%)存在以没时间、现在很忙来回应亲子交流的情况。 当孩子说话时,能经常专注倾听的中国父母不足六成(57.8%),在四国中比例最低,而韩国、美国和日本分别比中国高23.9、5.3和0.5个
8、百分点。父母的表情、肢体语言和话语回应是亲子交流中重要的构成部分,表现出父母与子女的对话是否真诚平等,直接影响亲子交流的效果。 父母对互联网的态度也影响了亲子关系的和谐。本次调查发现,中国父母与孩子一起做家务、运动、读书的比例都是最高的。例如,有40.1%的中国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做家务,分别比韩国、美国和日本高3.6、6.1和9.9个百分点;35.5%的中国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运动,分别比韩国、美国和日本高11.4、18.7和21.0个百分点;20.2%的中国父母经常与孩子一起读书,分别比韩国、美国和日本高8.3、10.8和13.8个百分点。 但是,中国父母和孩子一起购物、游玩、看电视、上网的比
9、例却在四国中最低。数据显示,经常和孩子一起购物的中国父母有53.4%,比其他三国低15个百分点;经常与孩子一起看电视的中国父母有35.4%,比其他三国低1233个百分点;经常与孩子一起上网的中国父母比例为10.5%,比其他三国高0.211个百分点。在中国父母看来,做家务、运动、读书是积极的休闲活动,而看电视、上网等则是父母不喜欢的休闲活动,难以与孩子共同欢乐。 有些成年人不能客观看待网络,认为孩子上网就是在玩游戏,认为网络只能是个工具,不能成为玩具,因此,看见孩子上网就紧张、生气,这也是易引发亲子矛盾与冲突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有57.5%的中国学生反映上网查资料曾被父母误认为是玩游戏,比其他
10、三国高823个百分点。“经常”产生这类误会的比例,中国父母也是最高的(17.5%),比其他三国高57个百分点。数据显示,有25.2%的学生近半年因为上网的事情与父母发生过冲突。 网络的发展能促进亲子沟通,也会给亲子关系带来伤害,关键要看父母与子女双方在互联网时代的表现。如果父母能用开放的心态对待孩子上网,能和孩子一起上网查查资料、玩玩游戏,也是促进亲子互动的好方法。如果孩子能理智使用网络,养成科学用网的好习惯,也会使父母更安心。所以,互联网时代的代际关系需要亲子双方不断融洽,尤其需要父辈提升教育素养,这样才能与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子女共同成长。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少年儿童研究所所长) 【
11、观点】 开拓在线形式的亲子时光 良好的亲子关系和互动是家风和家庭教育的核心元素。今天,网络已经渗透到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的方方面面,手机、电脑分走了很多亲子互动的机会和时间。亲子间面对面交流、互动时间急剧减少,亲子沟通缺失或浮于表面化,成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要保持并提高家庭教育的质与量,父母必须要调整、优化亲子沟通模式。 孩子一起上网查资料、玩游戏,共享电影、电子游戏等家庭屏幕、建立家庭电子产品使用规则,关注孩子在互联网上的社交状态,和孩子在新媒体平台上沟通互动等在线形式的亲子时光,是亲子关系新的沟通桥梁。 面对互联网给家庭教育和亲子交流带来的全新挑战和机遇,父母需要更新观念,把孩子作为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网络时代 呼唤 亲密 亲子关系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