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0诗词五首》教案.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30诗词五首》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30诗词五首》教案.pdf(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0、诗词五首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认读生字,理解词语的含义,能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的思想感情。2、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并背诵课文。3、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二)过程与方法联系诗人身世处境, 结合诗中的描写抒情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进入诗词的意境,体会、领悟,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诗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培养同情劳动人民的的感情。二、重点难点重点:进行朗读训练,品味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难点: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三、课时安排5 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课前预习。要求如下:1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2读顺
2、文,能够准确、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3读懂意,了解一些词语的句中义,并能够把握诗词大意。导语:唐诗宋词是我国古代文学长廊中的两座丰碑,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两颗璀璨明珠。 它们记录了那个历史时期的社会情状,而且为那个时代保留了异常生动的情绪和心理记忆。 今天,就让我们踏进文化宝库, 学习几首流传千古的诗词,一睹这两颗明珠、两大丰碑的风采。学习观刈麦(一)导入新课白居易,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著有白氏长庆集。在文学上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他的诗语言通俗晓畅, 相传老妪都能听懂。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长写叙事诗的艺术巨匠。以长恨歌 琵琶行为
3、代表的长篇叙事诗,是他创作成就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 诵读活动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7 页 - - - - - - - - - - 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2、教师配乐范读。学习策略:要以诵读为切入点,使学生充分感受祖国诗歌的音韵美、意境美、人情美。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3、学生轻声练习,配乐诵读,自我欣赏。4、学生齐声诵读。(三)粗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观刈麦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
4、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四)作品欣赏全诗分四层:第一层四句,交代时间及其环境气氛。 农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下文要说的事情就发生 人倍忙 的五月。这两句总领全篇, 而且一开头就流露出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一派丰收景象,大画面是让人喜悦的。可是谁又能想到在这丰收景象下农民的悲哀呢? 第二层八句, 通过具体的一户人家来展现这人倍忙 的收麦情景。你看这一家忙不忙呢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这四句正面描写收麦劳动。 他们脸对着大地, 背对着蓝天,下面如同笼蒸, 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们用尽一切力量挥舞着镰刀一路向前割去,似
5、乎完全忘记了炎热, 因为这是虎口夺粮 ,时间必须抓紧呀!天气如此之热,白天又如此之长,而人们却竭力苦干,就怕浪费一点时间, 可见人们对即将到手的麦子的珍惜程度。 惜 字在这里用得非常好 ,是用一种违背人之常情的写法来突出人们此时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卖炭翁中有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之语, 愿字的用法与此处 惜 字的用法正同。笫三层八句, 镜头转向一个贫妇人, 她被捐税弄得破了产, 现时只能以拾麦穗为生,这是比前述阖家忙于收麦者更低一个层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 左手抱着一个孩子, 臂弯里挂着一个破竹筐, 右手在那里捡人家落下的麦穗。这有多么累,而收获又是多么少啊! 但有什么办法呢 ?
6、现在是收麦的时候, 还有麦穗可捡,换个别的时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讨了。第四层六句, 写诗人面对丰收下出现如此悲惨景象的自疚自愧。只要有繁重的捐税在,劳动人民就永远摆脱不了破产的命运。作者在这里对当时害民的赋税制度提出了尖锐批评,对劳动人民所蒙受的苦难寄寓了深切的同情。(五)合作探究1、 哪些描写景物的句子表现出劳动环境的艰苦?哪些诗句表现了作者对农家的关心和同情 ? 明确:(诗中景物描写:“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对农家同情、关心的句子是: “闻者为悲伤”“今我何功德”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2、诗中“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 “其”指代的是“贫妇人”还是正
7、在劳动的农民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中的“其”指代的是什么? 明确: (“抱子在其旁”的“其”指代正在劳动的农民。“听其相顾言”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7 页 - - - - - - - - - - 的“其”指代割麦的农民和拾麦穗的妇人。) ( 六) 诵读感悟学生发言,概括主题。归纳:诗歌描写了一家农民辛苦劳碌的割麦场景和一位贫妇人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农民赋税的繁重和生活的困苦,也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七)布置作业以“你看:”描述割麦者或拾麦者劳动的场景
8、。 (一百字以内)第二课时学习赤壁(一)导入新课汉献帝建安十三年, 即公元 208 年,曹操挥百万大军南下, 却在赤壁大战中,被孙、刘联军所败。当时,年仅34 岁的周瑜,堪称这次战役中的风云人物。唐代诗人杜牧经过赤壁, 有感于三国时代的英雄成败而写下了赤壁一诗。(二)诵读活动1、请学生认读生字、词语。2、教师配乐范读。听读时划分句子内的朗读停顿。3、学生轻声练习 , 配乐诵读,自我欣赏。4、学生齐声诵读。(三)粗通文意1、学生结合注释,整体把握赤壁的内容。学生学习要求与策略:能理解词语的句中义,能翻译句子,归纳内容。小组内交流、讨论。2、体会诗歌中寄予的思想感情,理解作品的主题。(四)作品欣赏
9、诗一开头,由一支断戟生发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无限感慨,是写其兴感之由。后两句是议论。 在赤壁战役中, 周瑜主要是用火攻战胜了数量上远远超过己方的敌人。作者并未从正面描摹东风如何帮助周郎取得了胜利,却从反面落笔,间接地描绘两个东吴有名美女将要承受的命运:铜雀春深锁二乔, 由此,使人自然联想到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杜牧,有经邦济世之才, 通晓政治军事,并曾经向朝廷提出过一些有益的建议。在赤壁一诗中,只认为作者把周瑜之胜归之于偶然的东风,是很难令人信服的。 所以,作者的意图恐怕是借史事以吐其胸中抑郁不平之气。(五)思考探究 1、 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10、提示:这一把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起到了为下文做铺垫的作用。 2、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感慨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7 页 - - - - - - - - - - 提示:“东风”不仅仅指的是自然界的风,而是含有建功立业各种条件和因素,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 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 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30诗词五首 2022 30 诗词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