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词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4词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这五首词的内容。2. 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感情。3. 领会词中慷慨激昂的爱国热情,激发自己的爱国感情。【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难点:品味诗歌语言。【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设计中国是诗的国度,灿烂五千年的中国文化,也闪烁着诗歌的光辉,唐诗、宋词已成为我国文学繁荣的一个象征,诗言志、词言情也成为中国文化知识分子表情达意的最主要的方式。可以说透过诗歌的家里行间,我们可以触摸历史与文化的脉博。今天我们就从“余晖脉脉”、“长烟落日”的自然景色,从“城外狩猎,沙场秋点
2、兵”的生活场景,从独倚危楼,无语泪流的举止神情去与古人作一次心灵的对话,去感受古人的离愁别绪、壮志难酬。今天,让我们在词的海洋里尽情遨游,做一次艺术的巡礼吧。二、出示并解读学习目标三、预习查评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朗读,注意几个字的读音读准下列字音:晖(hu ) 嶂(zhng ) 勒(l ) 羌(qing )擎(qng ) 舴蜢( z mng ) 麾(hu )四、学习望江南(一)关于温庭筠和花间词派温庭筠(公元812870?)本名歧,字飞卿,太原祁县人。他精通音乐,文思敏捷,传说他作诗,八叉手而成八韵,故有“温八叉”之称。他年轻时行无检束,生活放荡,长期出人歌楼妓馆。不为统治者所
3、喜。他屡试不第,却常替人代作文。温庭筠是唐代诗人中第一个大量写词的人。他以自己的创作实践奠定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在文坛上的地位。他的词“多写闺情”,较少政治内容,极尽“艳丽”之能事,花间词派尊他为“花间鼻祖”。花间词派:五代西蜀的一个词派。以后蜀赵承祚(zu)所编花间集而得名。词在晚唐,受社会风气的感染,渐渐背离了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的特色,走上了剪翠裁红、调脂弄粉的歧途,专在女人的容貌、服饰和姿态上下功夫。晚唐词人温庭筠的作品代表着这种创作倾向。在温庭筠死后半个世纪,五代西蜀的赵承祚收集温庭筠、皇甫松、韦庄、薛昭蕴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成花间集。此派尊温庭筠为鼻祖,以韦庄成就最高,写闺情,写离别相思
4、,风格绮丽,在当时颇有影响。(二)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词作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这是一首闺怨词,描写一个女子盼望爱人归来的一片痴情。(三)进一步体会词句含义。1“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女为悦己者容”倚楼眺望之前用心梳洗修饰的经过和急切盼望重逢的心情。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2“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3“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
5、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4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四)发挥想象,再现诗词画画,体会词作的内涵,感受词的画面美。1教师引导学生合理想象,将词作内容转化为几幅画面,分成几组镜头,制作成电影脚本。2学生自由发言,师生一起点评。示例:镜头一:江楼上,江为背景,楼为主体,焦点是独倚的人。一位着意修饰的女子斜倚栏杆焦灼地眺望烟波蒙蒙的江面,热切的眼神、渴盼的表情悄悄道出她心中的秘
6、密。远镜头:高高的江楼,小小的身影,创设孤寂的氛围。镜头二:船帆。水波浩淼,船只如梭,来来往往,交织前行,不曾有一只留驻停泊。镜头三:夕阳、江水。水天相接,江水悠悠远去,残阳斜铺水中。镜头四:白蘋洲。芳草萋萋,蘋花摇曳,幻化出情侣依依惜别的画面。远镜头:江楼女子入画,失神无语,愁眉紧锁。(五)品味诗歌的美1语言美。美在精练、全词仅仅27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首句三字,言简意丰,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想象的空间,这不是一般人晨起梳妆,而是思妇在准备迎接久别的爱人归来时一种喜悦和激动的情绪反映。离别的痛苦、相思的寂寞似乎都已成为过去,等待她的将是如意郎君的归来。这三个字,生动地表现了这个女子深藏内心的感情
7、变化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梳洗罢”到斜晖欲下,随时间的推移,独倚江楼的女子眼里、心中,除却陌生的江帆外,再无旁注,其情之痴,其情之深,被表现得淋漓尽致。2构思美。美在情感的婉转起伏,顿挫有致。思妇的情感是变化的:初登楼时的兴奋喜悦、久等不至的焦急、对往日相依相守的幸福时光的深沉追怀、久盼不归的痛断肝肠人物的内心世界极其丰富,一幅美人凭栏远眺图却是“误几回天际识归舟”的“离情正苦”。3意境美。船尽江空,希望落空,这时映入思妇眼帘的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落日本无意,流水本无情,但此刻却顿生情意;斜阳欲落未落,对思妇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她的心情,悄然无语,悠悠逝去。白蘋
8、洲依旧,而离人不归,怎不叫人柔肠寸断?这两句融情于景,含意隽永,引人沉思遐想。(六)教师总结主题:本词写一女子登楼远眺、盼望归人的情景,表现了她失望和怅惘的情怀。这首词,像一幅清丽的山水小轴,画面上的江水没有奔腾不息的波涛,发出的只是一种无可奈何的叹息,连落日的余晖也笼罩着无名的愁闷和难以排遣的怨恨,还有那临江的楼栏、点点的帆船、远远的小洲,都惹人遐思,耐人玩味。既清新自然又含蓄凝练,别具一格,堪称精品。(七)延伸拓展,对照阅读。错 误郑愁予我打江南走过,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那等在季节里的容颜如莲花的开落 跫(qing)音不响,三月的春惟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 我达达
9、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 我不是归人。是个过客第一节,写过客匆匆,像莲花样纯洁柔美的江南女子等待着爱人归来;第二节,连用寂寞的小城、向晚的青石街道和小小的紧掩的窗扉三个比喻,细致地表现思妇盼望“归人”的孤寂心境;第三节点明诗题,“达达的马蹄声”点燃了思妇重逢的希望,因而“美丽”,但这马蹄声仅仅是从前面路过,不为她的期盼而停驻,因此是个”错误”。学生比较望江南与错误。明确:两首诗都写了思妇之苦,愁思之浓。望江南正面直写,错误借我的诚挚表白写思妇的相思之痛。(八)学生尝试背诵望江南。(九)作业1背诵这首词。2改写成散文小诗。第二课时学习武陵春一、 朗读这首词。二、文学常识:1. 婉
10、约派: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豪放词派”两 大派。因明人张娫(yn)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2. 李清照李清照(1084约1151),号易安居士。济南(今属山东)人,宋代著名女词人。婉约词派的代表作家。她出生在一个文学气氛浓厚的家庭里。从小便有
11、诗名,后嫁给赵明诚夫妇共同校勘古书,唱和诗词,生活优裕和谐。靖康之难起,她和丈夫避兵江南,赵明诚中途病死,她流落在杭州、越州、金华一带,境遇孤苦,卒年不详。她的词以南渡为界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词以歌颂诚挚的爱情为主要内容。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极委婉含蓄地表达了闺中的寂寞和离情,还有如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词,描写自然景物,轻快活泼,富有生趣。后期词主要表达她个人的不幸遭遇,写得深沉哀痛。永遇乐(落日镕金)流露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关切。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表达了对故乡故国的思念之情。这些作品反映了南渡时期背乡离井者的共同感受,有一定现实意义。李清照的诗歌留存很少,
12、但从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夏日绝句)等诗句中,可以看出这位女作家的爱国思想在诗歌创作中表现得更加鲜明激烈,对于南宋朝廷苟安半壁的可耻行径,诗人是十分愤慨的。她的金石录后序是一篇出色的自传体散文,为我们了解和进一步研究作者的生平事迹,提供了可靠的资料。她还另有词论一篇,对北宋词家多有批评、强凋音律,崇尚典雅,严格区分诗词界限,反对以诗为词,指出“词别是一家”的独特见解。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辑有漱玉词,今人辑有李清照集。3背景北宋败亡后,李清照于建炎元年(1127)来到南方,故乡青州陷人金人之手,她家中所藏的大批书籍文物被焚毁。建炎三年(1129)丈夫赵
13、明减病故之后,金人挥兵南侵,李清照为避兵乱而只身各处流亡。绍兴五年(1135)寓居在浙江金华时写了这首武陵春词。这时她已经53岁了。经历了国家败亡、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等不幸遭遇,处境凄惨,内心极其悲痛,这首词中所反映的汇是她真实的生活片断和思想情感。三、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词作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一)恼人的风雨
14、停歇了。枝头的花朵落尽了。只有沾花的尘土犹白散发行微微的香气,春天终究还是弃我而去了。抬头看看,日已高,仍无心梳洗打扮。春去夏来,花开花谢,亘古如斯,唯有伤心的人,痛心的事,令我愁肠百结,一想到这些,我就会泪如雨下。听人说双溪的春色还不错。那我就去那里划划船,姑且散散心吧。哎,我真担心呀,双溪那蚱蜢般的小船,怕是载不动找内心沉重的哀愁啊!(二)红日高悬,东风骀(di)荡,园林内的花枝上已谢残红,一片片绿叶正缀满树梢。所古色古香的兼作书斋的闺房里,案头上堆着书史。妆台上放着镜奁(lin)。旁边有一只宝鸭香炉,正袅袅不绝地吐着沉香的氤氲(ynyn)。一位衣着淡雅,才到中年的孀妇走出来望了望窗外。然
15、后踱进妆台想对镜梳妆,但又慵怠无力。她喃喃自语,眉头稍舒继而又愁眉紧锁。四、进一步理解词中句子的含义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
16、了作者的心。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质朴、率真。五、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1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我国古代写闺情的诗词很多。但绝大多数是男性诗人代言比如温庭筠写望江南,而此词却是女词人写自己。感情更深切,描写更细腻,文辞更清新,有较强的感染力。2这首词构思新颖独特。生动真切地再现了暮春寡居的凄婉情思,起伏跌宕,曲折多变。上阕写难以控制的满腹忧愁,下阕一连用了“闻说”“也拟”“只恐”三组虚字。波三折感人至深。第一句“闻说双溪春尚好”承上阕陡然一扬,词人刚刚还在流泪,可是一听说金华郊外的双
17、溪正是春光明媚、游人如织的时刻,她遂起出游之兴。“比拟泛轻舟”措辞轻松,节奏明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词人一刹那间的喜悦心情。“轻舟”一词为下文的浓重愁绪作了铺垫和烘托。“只恐”又一转,颇有“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之状,满腹的愁绪又次弥漫心头。反复咏唱,一转一深,从而将细腻的心理活动惟妙惟肖地勾画出来。3这首词抒情方式独特。“风住尘香花已尽”,风吹花落,尘土因花落而香,说明落红满地,春愁满怀,情景交融。“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直抒胸臆,一改含蓄为直露,这是情怀使然,汹涌澎湃的情潮已漫出心堤。无法遏制,只好任其自由宣泄。4这首词写愁方法独特。通过描摹人物的外部动作和神态来写愁:“日晚倦梳头”,
18、日 上三竿仍无心梳洗打扮,反映了词人灰暗的心境和阑珊的意绪;“欲语泪先流”,欲说无语,欲诉无人,唯有借两行热泪倾泻心中的无限哀愁。那夺眶而出的泪,是内心万重忧愁的外在表露,运用新奇的比喻写愁,“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哀愁本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词人却把它比作可承载可触摸的实体,说自己的愁重得连船都载不动。一叶轻舟难载山重之愁,化虚为实。化抽象为具体,是描摹愁思的绝妙好辞。写愁名句集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离恨恰如春,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飞红万点愁如海。” 秦观千秋岁“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秦观江城子“试问闲愁都几许?川烟草,满城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词五首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4 教案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