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中放与收心得体会.docx
《课堂教学中放与收心得体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教学中放与收心得体会.docx(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堂教学中放与收心得体会 追求“放”“收”结合的课堂教学 摘要:每一个“大问题”解决的教学过程,就是一次“放”和一次“收”的过程,构成了教学过程中“一放一收”的有机结合。数运算的知识在整个小学数学中所占课时数较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中之重,蕴含丰富的育人价值,最能体现老师课堂上“放”与“收”的节奏。本文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的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为例,阐述“放”与“收”结合的教学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关键词:新基础教育; 开放与回收; 互动生成; 重心下移 一、重心下移,有效点拨 追求教学过程中真正的“开放”,第一步就是强化“重心下移”,把大问题真的“放下去”。新基础教育强调:“真放是指要使每个学生都
2、能够独立地面对问题,并参与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传统教学使老师习惯了提出问题由学生举手回答,让几个学生“接力”回答,代替没有举手的学生思考。其实这样的问答方式十分缺乏学生立场,只有个别学生参与了思考和表达的过程。要实现“真放”,首先要相信学生,要舍得给足够的思考和交流时间,其次要求老师要随着学生的生成情况进行适当的点拨,让不同思维层次的学生都积极参与互动。 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的教学是在不进位和进位笔算乘法教学之后进行的,学生经历连续几天的笔算演练后,面对249要求计算结果时,第一反应自然是用竖式来计算,而且大部分学生都能用已有经验算出正确结果,甚至没有意识到这新课到底“新”在哪里。教师引导的
3、作用在这里就十分重要了,“大家都能用竖式来计算,还有其他计算方法吗?”像这样适当的点拨,能帮思维层次较高的学生打开思路,唤醒对口算、巧算等方法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仍无头绪,教师甚至可以更明确地引导学生思考“9很接近几?”。在这个“放”的环节中,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生成了各种算法,成为“收”的最好资源。 二、回收资源,反馈提升 追求教学过程真正的“开放”,第二步就是强化教学“资源回收”。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指出:“把学生解决问题的不同状态和相关资源采集上来,使学生生成的基础性资源能够成为生生、师生互动性资源。这样,教学就有可能对学生的各种资源进行有效利用。”传统教学注重结果大于过程,使老师为了增加练
4、习时间,压缩了新知的探究时间,导致对资源“视而不见”,对探究过程“走过场”,课堂教学“为开放而开放”的现象。这些脱离学生实际的教学行为,都是教学重心太高的表现。教师应“变只关注正确答案为重视各类生成,包括意外、精彩、不同、错误的回答,作出适当的分析和解读,把学生的不同生成作为教学的重要资源”; 教师应“变只关注结果的呈现为重视学生思维状态中相关信息的捕捉,把学生思维过程的外显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 教师应“变凑多个学生的答案为使每个学生逐渐形成有序灵活结构的思维路径”。 在连续进位的笔算乘法一课中,学生围绕249的计算探索中产生了正确和错误的笔算资源、不同的巧算资源、估算的尝试等不同生成。为了
5、达成本课“掌握笔算方法”的基本教学目标,教师在“收”的时候分两个层次来处理生成资源。第一层次,每个学生掌握笔算方法。学生在独立动笔笔算的基础上,对笔算的方法有自己的认识,此时进行有效的交流,在交流过程中纠错,反馈时简单点评典型错例(如进位没有加上去),把重点放在能正确表达乘的顺序、积的位置和加进位的过程上。而后不急于分析其他算法,而是枚举一系列具有“连续进位”特征的乘法算式,让学生巩固笔算方法,从而归纳笔算法则,达到基本教学目标。第二层次,让具有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能习得多样算法。249这一例题的数据有明显可“凑十”的特点,虽然学生没有学过乘法估算,但却有一个数乘整 十、整百数的经验,一部分同学
6、在老师的点拨下能形成2410-24或2433的巧妙算法,他们就成为引领其他学生思维的生力军。在交流过程中,算理的清楚阐释,让大部分学生理解2410-24的巧算原理,并通过枚举同样算法的算式,检验学生对“乘数接近10”这一可以巧算的数据特征有真正的认识。算法多样和灵活选择是运算教学课的高标要求,巧算要融入计算教学中,同时又不掩盖“笔算为主”的教学目标,靠的是老师的“真放”和“收”的层次的设计。 三、合作学习,高效互动 计算教学的课堂容量也是值得老师们注意的,量的积累有助于质的飞跃。课堂练习也是一次“放”,学生独立计算,那么如何“收”才能更高效?在多次磨课中,由于笔算乘法目标定位较低,一节课只围绕
7、两道题进行单一的笔算,课堂低效。最后尝试用题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练习巩固的方案,大大提高了课堂效率,也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同桌两人,一个完成“37 4、68 3、2157”,另一人完成“92 8、46 4、8245”(较快完成的可继续完成对方的题目),而后交换互评,由于对方的3题与自己的不同,因此评判前要一一算过,等于用不同形式做了6道题。这样合作学习的形式,不仅保证了练习量,也让学生体验了亦师亦生的双重角色,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练习积极性,促进了生生间的互动。 一节课的设计应有层次感和推进感。放,学生思考核心问题; 说,学生交流想法; 收,观察发现对比总结; 练,高效练习巩固; 长,方法多
8、样思维提升。通过实践研究,让“重心下移”不再停留在字面上,而是真正落实到课堂中。相信学生,核心问题干脆放手让每个学生思考、动笔,教师关注学生思考的动态,灵活做出适当的引导,打开学生的思路,孩子的思维广度、深度才能得到提高。这样的“放”“收”结合的课堂教学不同于以往的“公开课”,少了许多作秀的成份,“放”“收”结合的课堂不再只是对听课老师展示优秀的教学设计,不再只是优秀学生积极发言的展示场,而是扎扎实实地落实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真实有效的“活”课堂。 参考文献: 1张向众.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21. 2吴亚萍.“关于小学数学数运算”的专题报告R. 3吴亚萍.算法多样化的
9、背后兼论数学教学的真实意义J.小学数学教师,2021(1). 作者简介:陈永岚,福建省厦?T市,厦门市槟榔小学。 在“收”与“放”中展现新课堂 随着新课堂改革的不断深入进行,现今的课堂教学中,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已然逐渐渗透到了平时的教学中去,成不了现代教学的一个重要方式。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已然十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就数学课堂中的“放”与“收”谈一点自己粗浅的看法。 出去听的那些优秀教师的课,放则行云流水,收则暂钉截铁,丝毫不拖泥带水。而反思自己的一些课堂上,要么放了就很难收住学生的心,特别是有个别自制力稍差、调皮的学生趁浑水摸鱼,课堂纪律出现混乱,要花很长时间才能将学生再度集中起来,一堂课的
10、教学内容无法很好完成,教学效果极不理想。要么就不放,一节课死气沉沉,老师淘淘不绝的讲,学生默默无闻的听。如何解决好“收”与“放”这一相对矛盾的问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一直以来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往往是以学生接受知识为主。虽然说教师也会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学会学习,但对于学生总是希望他们能将知识点掌握得越牢固约好,因此,课堂中教师会对学生的常规有较高的要求,也就是以“收”为主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而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教育教学的不断发展,仅仅依靠“收”,已经不能满足教育的需要、学生的需要,特别又是小学阶段,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文化科学知识,还要学生能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成为一个全方位发展
11、的学生。因此,现在的课堂教学也就更加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课堂的教学组织形式也就渐渐的向“放”发展了。 许多教师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在课堂上为了最大限度的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就大胆放手,这固然是教师教学理念的改变,但也会带来一些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有的教师太过放心,课堂上完全是采用放羊式教学,让学生在漫无目的的讨论中度过一节课; 有的教师组织学生讨论的许多问题价值不高,根本无法激起学生思维的碰撞; 还有的时候,学生充分操作、讨论、发言,学生是活起来了,可是短短四十分钟,一下子就过去了,应该完成的教学内容完不成,学生们应该解决的问题 -1导圆的面积时,学生激情很高,不等老师把要求说清楚,就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堂教学 收心 得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