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案-新人教版.doc(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课梁思成的故事教案 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的学习,应了解“梁思成属于这个世纪”的含义。2应能体会本文情智交融的写法。3应能理解本文智性而有深度的语言风格。【教学重点】1.理解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深邃的精神境界。2.体味语言中蕴涵的丰富情感。【教学难点】品味本文诗意、凝练而生动的语言。理解本文语言在有智性思考基础上的激性抒发。【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时数】3课时。【预习要求】1、有感情朗读课文。熟悉内容。其中重要段落,值得反复读几遍,并用记号标出。2、记下预习中遇到的问题。3、查阅资料,了解梁思成先生的一些生平事迹。4、将本文和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
2、采作比较,认识什么叫夹叙夹议,结合课文语句体会叙和议怎样结合,才能产生相生相映的效果。【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预习测试1、检查朗读情况(小组读、个人读)。2、重点字词提问、听写。属于这个世纪 很自然地想到 想像 历史第一人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 古建筑在他眼中,永远是有生命的物体“房子”与“建筑” 民族的象征 理性战胜了仇恨 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 3、学生交流预习遇到的问题,师生一起讨论加以解答。(二)导入示例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学家梁思成曾感慨地说:“近年来中国生活在剧烈的变化中趋于西化,社会对于中国固有的建筑及其附艺多加以普遍的摧残。主要城市今日已拆改逾半,芜杂可哂,充满非艺术之
3、建筑。纯中国式之秀美或壮伟的旧市容,或破坏无遗,可仅余大略,市民毫不觉可惜。雄峙已数百年的古建筑,充沛艺术特殊趣味的街市,为一民族文化之显著表现者,亦常在“改善”的旗帜之下完全牺牲。如甘肃某县为扩宽街道,“整顿”市容,本不需拆除无数刻工精美的特殊市屋门楼,而负责者竟悉数加以摧毁。这与在战争炮火下被毁者同样令人伤心,国人多熟视无睹。盖这种破坏,三十余年来已成习惯也。” 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课文,看看现实中的梁思成是如何在主动保护古建筑的。(三)学习课文1、作者简介李辉,1956年生,湖北随县人。高中毕业后到山区茶场插队劳动。1976年底到湖北省油泵油嘴厂子弟学校任教员。1978年初考入复旦
4、大学中文系。1979年开始在报刊发表文学评论等作品。大学毕业后,分配至北京晚报任文艺记者、副刊编辑。1986年加入中国作协。1987年调入人民日报文艺部任记者。著有李辉文集(五卷本)等,包括文坛悲歌胡风集团冤案始末、浪迹天涯萧乾传等。他的传记、报告文学作品侧重描写现代知识分子的坎坷命运,具有鲜明的历史感,并能以多种笔调来描写人物的各自特点,影响广泛。其中秋白茫茫曾获首届鲁迅文学奖。2学生概述课文介绍了哪些关于梁思成的事件。明确:a.勘测山西应县辽代木塔。b.说服美军,使日本古都奈良免遭轰炸和破坏。c.保护北京城里故宫等名胜古迹。(四)整体感知1、播放朗读全文的录音,让学生再一次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5、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教学参考第一段(12)总领全文。第二段(812)勘测山西辽代古塔。第三段(1321)劝说美军,保护日本古都奈良。第四段(2225)深化主题。2归纳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的精神境界。教学参考富有胆识,拥有“建筑的灵魂”,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当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在梁思成心目中,“建筑”不是“房子”,而是建造它的人的灵魂和生命。a.“木塔建成之后,能够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待,能够以全新的眼光打量它,梁思成肯定是历史第一人。”以往人们也观看这座木塔,但是并没有把它当作文化遗产看,没有看出其建筑史文化史上的价值,因而没有看到其意义。“一个旅游观光者,其实永远是健忘的”,他们也兴奋,但是他们眼
6、中的古迹,只是一些不同的建筑物。梁思成的不同在于:他把这些建筑看成是有生命的(“一砖一瓦,一根立柱,一处斗拱,一幅雕像,都是活生生的存在”);其次,他把自己的生命和古迹结合为一个整体(“他决不是一个冷静的旁观者,而是将自己的全部生命,与他所接触的对象融为一体了”)。b.梁思成主动保护古城的事迹。文章特别强调了做这件事情的不凡之处:一是国耻,日本侵略者为祖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二是家恨,妻子的弟弟牺牲于对日空战。古建筑是“民族的象征”,但是,又不仅仅是属于某一民族的,而是“全人类的”,又是不可再生的。正是因为这样,“理性战胜了仇恨”,国耻,家仇,就不能不退居其次了。c.听说河北宝坻一座辽代古庙被拆
7、除,他无奈地感叹:“我也是辽代的一块木头!”。这正是梁思成的生命,梁思成的精神。梁思成作为建筑学家,其精神境界,是十分深邃的。(五)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下列问题:1本文与人民科学家的精神风采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教学参考钱文:主要是叙事,极少描写,抒情,语言朴素。梁文:议论、抒情、描写。语言华丽2本文作者没有机会接触过梁思成,那么,他是如何写梁思成的呢?师生交流后,归纳:大胆展开合理的想像;当事人的回忆;引用梁先生原话。3结合课后“阅读练习探究”第二题,思考:怎样看待本文中的联想、想像、虚构?教学参考是符合历史事实、生活真实和主人公思想逻辑的合理联想、想像;即使梁的言行有更多虚构,也因符合主人
8、公的思想逻辑和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会觉得应该是这样。首先,文章对此已作出回答,即第20段里紧接“也许是一种文学虚构”之后两句话:这是符合历史事实的虚构,是符合梁思成思想逻辑的合理想像。详细说明如下:勘察应县木塔,保护奈良古城,保护北京古建筑等,从文中的叙述(包括涉及的有名有姓的重要人物,引用的有关资料)看,读者会觉得,这是确凿的历史事实。其中重点讲述的奈良古城的故事告诉我们,如果不是出于保护那凝结了人类文化精神、创造精神、科技智慧的人类文化遗产,主人公是丝毫没有必要奋力去抢救那侵略者国土上的古建筑的。所以,主人公的思想特质也是确凿的事实。在这大的事实存在的前提下,细节末枝、具体话语(即使文
9、章说明了它们是联想、想像乃至虚构),也符合大事实的逻辑、情理,读者一般不会去想这是虚假的,而会觉得就应该如此,相信它是真的。其次,文中具体联想、想像的那些细节,如打着手电爬行在灰尘掩埋的柱梁之间,塔顶上风呼呼刮着,会被刮飞的感觉等,历历在目,也很有生活的真实感。再次,即使主人公的言行虚构成分更多,也因其符合主人公的思想逻辑以及文章着重讲的现代建筑思想的灵魂,所写出的梁思成执著保护文化遗产的精神胆识,符合现当代人们的思想、情感而觉得就应该是这样,觉得主人公会讲那些话,会顾不上危险第一个往塔尖上攀援。(六)布置作业1、搜集有关梁思成的资料,以加深对梁思成的了解。2、背诵第1011段。第二课时(一)
10、检查作业1、检查第1011段的背诵情况。2、检查资料搜集情况,请几位同学简介梁思成。教师补充介绍梁思成生平。梁思成(19011972),中国近现代著名建筑历史学家,建筑教育家和建筑师。广东省新会人,毕业于清华学校。192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获硕士学位。并在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世界建筑史。1928年归国后创办东北大学建筑系和清华大学建筑系。1972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梁思成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他和夫人林徽因一起实地测绘调研中国古代建筑,并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进行了深入研究,为中国建筑史学奠定了基础。梁思成在建筑创作理论上提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强调新建筑要对传统形式有所继承。
11、这些理论观点,直到今天依然对中国建筑界有很大影响。梁思成主要作品有吉林大学礼堂和教学楼、仁立公司门面、北京大学女生宿舍、人民英雄纪念碑、鉴真和尚纪念堂等。(二)学习课文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明确本文的文学体裁和语言特征。教学参考本文是文学散文,“情智交融”是本文的特点。语言充满诗意、凝练而生动。2、研读第一部分(12)段,讨论:为什么说“梁思成只属于这个世纪”?梁的思想精神不属于过去或未来的世纪吗?你是如何理解的?教学参考“梁思成只能属于这个世纪。”一方面这是抒情的、诗意的语言,是充满激情的强调,是富有诗意的渲染,另一方面也是对历史的富有智慧的思考;是一种情智交融的笔法。紧接的第2段对此作了阐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梁思成的故事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梁思成 故事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