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4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 了解诗词有关知识,朗读、背诵这四首诗歌。2. 品味诗歌语言,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 3. 知人论世,理解诗中表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过程与方法目标: 朗读,品味,感悟;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难点: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
2、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二、预习检查1. 检查预习学案的完成情况。2. 检查学生收集的作者、作品情况。3. 检查字词和课文诵读情况。 三、学习过程(一)学习观沧海1. 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郡(现在安徽亳州)人。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国演义褒刘贬曹的创作倾向,导致作者并未能给曹操一个公允的评价。)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建安元年(196)迎献帝都许昌,用他的名义发号施令,先后削平吕布等割据势力。建安五年(200),在
3、官渡大败兵强地广的袁绍,此后逐渐统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东征乌桓,也取得了很大的胜利。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后封魏王。曹丕称帝,追尊他为武帝。善诗歌,步出夏门行蒿里行诸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对汉末人民的苦难生活也有所反映。遗着有魏武帝集,已佚,明人有辑本。又有今人整理排印本曹操集。2. 观沧海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诗人当时正处在自己事业的最高峰。他已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消除了后患,统一了北方。如果再以优势兵力去消灭南方割据势力,他就可以荡平宇内,一统天下了。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
4、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3. 乐府诗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4. 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2)释义水何澹澹:何,多么。澹澹,
5、水波荡漾的样子。以观沧海:以,表目的连词。山岛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幸甚至哉:幸,庆幸。至,极点。庆幸得很,好极了。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古诗文中“互文见义”。即文字上只交待一方,而意义彼此互见。句中不但说:“日月之行”,也说“星汉之行”;不但说“星汉灿烂”,也说“日月灿烂”。合起来说,“日月星汉之运行与灿烂,均若出于沧海之中”。(3)全诗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4)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像的?全诗写了三层
6、意思。第一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非常质朴,“观”字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十句写观海所见。第二层(3-8句):描写海水和山岛。从大处落墨,从全景写起,着力渲染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意思是:茫茫的大海上碧波万顷,一望无垠,只有脚下的山岛高高地耸立在海心。这一层全是写实景。是作衬托用。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接着山岛写草木,充满了欣欣向荣的景象。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静动相配,展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
7、了惊涛拍岸的声音。第三层(9-10句):借助奇特的想像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创造了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运行不息的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竟都包蕴在这沧海之中,何等气魄!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5. 讨论探究(1)诗中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 抒发了诗人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2)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 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绘制大海形象的?此诗前一部分写大海景象,视野广阔,也能见出诗人胸怀之博大
8、,但跟后一部分比,气象则略逊一筹。“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国解除了后顾之忧。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6. 试归纳本诗的写作特色。(1)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情理结合。(2)诗的基调苍凉慷慨,是“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二)学习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 你从此诗的标题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王昌龄 左迁 龙标 寄2. 王昌龄和李白简介。王昌龄(698-756),字少伯,盛唐
9、著名诗人(公元698-公元766年),约生于武则天圣历元年(698年),约卒于玄宗天宝十五年(756年)。王昌龄的籍贯,有太原、京兆两说。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人。 李白约在二十五、六岁时出蜀东游。在此后十年内,漫游了长江、黄河中下游的许多地方,开元十八年(730)左右,他曾一度抵长安,争取政治出路,但失意而归。天宝元年(742),被玄宗召入长安,供奉翰林,作为文学侍从之臣,参加草拟文件等工作。不满两年,即被迫辞官离京。此时期李白的诗歌创作趋于成熟。晚年流落在江南一带。3. 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古人在诗词中描写情境用来营造气氛的鸟儿很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古代 诗歌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