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22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李楼小学“ 535-雅行高效课堂模式研究”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教学案例分析与反思李楼小学唐喜英教学内容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教科书第1718 页,练习五第 14 题。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能够用字母表示。2、过程与方法目标: 经历探索运算定律的过程, 通过对熟悉的实际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发现并概括出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对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的理解和掌握。教学难点:对加法交换律、结合律的熟练运用。教学准备
2、 :教具准备:课件。教学策略: 对于这两个人运算定律, 学生在以前的数学学习中有相应的认知,过去“只知道这样做,不知道这样做”的依据。本节课“再认识”对于加强新知识的巩固和记忆,也是很有帮助。 “加法交换律”教学时,紧密围绕并运用问题情景,师生之间积极互动,引导学生自己去感知规律,发现规律,并学会用符号、字母表示等。整个过程,学生在观察中感知,在模仿中理解,在探索中发现,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慨括能力。教学加法结合律时,围绕“变与不变”这一关键点,通过比较每组的两个算式,初步感受规律。接着在经过学生分组合作交流学习、班级汇报交流学习、 师生互动学习及验证, 从而确认加法结合律、 交换律并学会用字母表
3、示。这样,既渗透了“猜想、验证、建模”的数学思想,又发展了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慨括的能力。教学过程 :【自主探究 】(一)导学1、板书课题(以教材主题图为故事情节引入)2、出示学习目标理解和掌握加法结合律和加法交换律,并会运用。3、出示学法指导: 阅读教材例 1 思考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阅读教材例2已知条件和问题是什么?怎么列式解答?有几种方法?仔细观察这几种算试,你能发现什么?自己举例验证一下?你能用几种形式表示?( 3)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对比看一看,说说他们有什么不同?精品资料 -
4、-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5 页 - - - - - - - - - - (设计意图: 主要是让学生明白这一节课我们要学什么,达到什么要求。 自学指导就像一位引导着,学生明白怎么做。 )(二)学生自学 。课件出示主题图,学生参照学法指导自学教材17-18 页的例 1、例 2.教师发现好的方法及时表扬、推广,发现学生没有按照自学指导去做的及时提醒。(设计意图:利用主题图的故事性, 从贴近学生的生活情境出发,让学生参照学法指导中的问题, 自己主动学习, 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很好的
5、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探究性等。教师的巡视能很好的维持学习氛围。)【合作互动 】(三)学生互学 。学生自学完毕, 然后 6 人一组合作学习。 主要解决在自学中不理解的问题或者拿不准的问题。每个小组的学习组长负责引导、归纳、总结,为以后汇报做准备。 (设计意图:学生互学,合作学习,小组活动,巧妙安排。学生在小组长的组织下进行充分交流,把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拿到小组讨论,相互质疑、更正。在学生的交流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为下面的探究呈现素材, 从而得出规律, 做好班级展示准备。同时,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起,抢着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会为了某一个问题而争得面红耳赤。这是符合学生的内心需要的, 他们需
6、要通过小组合作,需要同伴合作,需要动笔计算来证实自己的想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测,来解决问题, 需要通过事实来证明自己是对的。合作不是盲目的, 合作前要充分酝酿,我给学生提出要分工合作, 使学生的活动能够有序进行,学生都能积极投入到小组学习中。合作是成功的,先是有效的交流,然后是紧张的举例验证、总结。这样规律的得出顺理成章, 同学们体验到了探究的乐趣,体尝到了成功的快乐。我也体会到了教学的乐趣。 )(四)展示 。1、根据学生回答板书:40+56=96(千米)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板书)56+40=96(千米)得出: 40+56=56+40 2、你们能够自己模仿举例写出几个这样的算式吗?(板书:举
7、例)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相机板书算式,并追问:这样的算式能写几个?3、用自己的话来说一说。(板书:概括)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符号或文字来表示你们的发现吗?4、同学们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了自己的发现,那你们想不想把这些算式都统一呢?一般用字母表示, 假如我们用 a来表示第一个加数, 用 b 来表示第二个加数,那这些算式能够怎样来表示呢?板书:a+b=b+a。5、教师小结知识点:板书: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是加法交换律。学生齐读一遍。6、加法交换律我们知道了,想想看,什么时候我们用过?(在验算加法时用的就是加法交换律)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8、-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5 页 - - - - - - - - - - 7、用图形表示: +=+用汉字表示:甲数 +乙数=乙数+甲数用字母表示: a+b=b+a 用图形和字母表示: +x=x+(设计意图:这一环节师生合作,但还是以学生为主,教师只教学生不会做的。教师先是让学生分小组展示学习成果,回答自学指导中的问题, 提出组内没有解决的问题。 经过一番合作, 学生会写出各种各样的探究结果,这是规律发现的过程。一方面帮助了学生积累感性材料,另一方面丰富了学生的表象,进一步感知了加法交换律。 学生在充分感知个性创造的基础上,构建了简单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 2022 加法 交换 结合律 教学 案例 分析 反思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