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pdf(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教学设计宁晋中学商素英一、教材依据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第一课。二、设计思路1、指导思想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让学生学会思考,并能与当前时代结合,让学生从认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上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罪恶的认识, 进而珍惜和平。2、设计理念实现新课标下三维教学目标; 让学生学会思考, 并能与当前时代结合,让学生从认识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上升到对德国纳粹、日本法西斯罪恶的认识,进而珍惜和平。3、教材分析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教科书第一册第四单元,该单元是新闻和报告文学单元。学习之前,要引导学生充分了解时代背景,使其感悟新闻追踪时
2、代的特有价值,了解新闻中记者对新闻事件的感情的指向性。4、学情分析学生基础较好,有自己收集资料并分析的能力;能够也愿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思想,合作交流的习惯已经养成;关心时代发展,有很强的是非观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理解记者在新闻中将感情蕴含于其中的写法。2、过程与方法目标:课前搜集相关资料;分析体会新闻中的记者的感受情倾向。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领会作者在平静的叙述中所蕴含着的对纳粹的强烈愤怒;使学生铭记历史的教训,抵制暴力与罪恶,珍惜和平。4、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运用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启发式引导等手段。四、教学重点1、分析新闻中的主要事件,体会作者
3、的感情倾向。2、联系实际,引导学生牢记教训,珍惜和平。五、教学难点体会本文与一般新闻作品的不同之处。六、教学准备教师制作课件,让学生自主寻找纳粹罪恶的史料,充分利用学生的课程资源生成新的课程资源;让学生通过合作、交流的方式来理解记者在新闻事件中的作用。课时安排1 课时七、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导语设计这里是一座平静的小镇, 也曾经是最恐怖的死亡工厂; 这里见证着人性的堕落,也凝结着一个民族的苦难;这里是人类历史无法跳过的一页,这里是奥斯维辛。2、夯实基础、用 ppt 介绍奥斯维辛集中营、检查预习字词提问齐声读,进入情境一生读学生认读设置情境,自然引入本课课题进一步了解历史, 为感
4、知作品的主题, 进入情境氛围。巩固基础,适当积累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1 页,共 4 页 - - - - - - - - - - 3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 浏览课文按新闻的导语、背景、主体、结语几方面概括一下这篇新闻的内容。(2) 让我们随着参观者的步伐走进集中营. 看了视频和课文以后, 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展示相关图片. 作者又没有直接写集中营是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如何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 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教师补充
5、明确:人们感情的变化, 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 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 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 灭绝人性, 令人发指。4、独立思考,深入分析(1)、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这篇新闻与我们常见的新闻有什么不同?(2)、文章开头写“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 这样写迅速查找并回答纷纷回答可怕、惨绝人寰、恐怖迅速思索后纷纷回答(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 迅速查找并回答查找、讨论,一生回答,一生补充( “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就不由自主地
6、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 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们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 ) 独立思考后一生答(一般报道客观叙述为主本文纯主观性)独立思考后纷纷发言(结构上:首尾呼应理清思路感受作者的情感基础培养筛选信息,概括叙述的能力掌握描写的手法, 体会作品的主题强化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语言表达能力。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2 页,共 4 页 - -
7、 - - - - - - - - 有什么作用?(思路引导:结构上内容上写法上)(3)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在文中出现了几次, 各有什么作用?(补充并明确)(4)、这篇新闻的主题是什么?本文作者看似平静的叙述中抒发了对的沉重控诉,表达了作者对的向往。同时,也是为了提醒人们的教训。5、合作探究(1)、文章说“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篇新闻呢?请从文章中找出答案。( 明确: “没有什么新闻” 关于奥斯维辛当时人们早就了解了它的很多东西。为什么又要写非写不可, 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2)、文章开头写奥斯维辛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 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的草地上
8、,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这样写道: “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阴,在集中营大门的附近, 孩子们在追逐游戏。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6、拓展延伸1944年,穷途末路的德国纳粹开始加紧屠杀集中营的囚犯。 一次, 一个小女孩在被推进坑中,即将被活埋的时候 , 抬起头对拿着铁锹的纳粹士兵说 : “叔叔,请把我埋的浅一点好吗?这样我妈妈就容易找到我了。”面对此情此景,你能不联想起我们中华民族所遭受的深重苦难内容上:不管法西斯多么猖狂仍旧会灭亡,乌云遮不住太阳。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迅速从文中找出纷纷抢答(第一次:承上启下。第二次: 呼应前文,突出了文章主题。)根据提示填空(德国纳粹残酷暴行自由、和平与
9、祥和不要忘记历史)查找;小组交流,一代表发言(“今天, 在奥斯维辛,并没有可供报道的新闻。记者只有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使命感来源于一种不安的心情:在访问这里之后,如果不说些什么或写些什么就离开,那就对不起在这里遇难的人们。”)小组交流讨论,纷纷发言在内容上,以集中营周围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 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在结构上,首尾呼应,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暗示着作者内心汹涌澎湃。写法上:以乐景衬哀情一起读讨论后纷纷发言学生发言“奥斯维辛”仍旧在默默地提醒着人们:忘却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我们要让学
10、生掌握语句反复使用的答题思路让学生掌握主题的归纳方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习惯,勤于探索的精神掌握重要语句的理解思路进一步感知情境氛围,和作者达到情感的共鸣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3 页,共 4 页 - - - - - - - - - - 吗?(出示南京大屠杀的相关图片资料 ppt.) 7、课堂小结:“奥斯维辛”仍旧在默默地提醒着人们: 忘却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以史为鉴, 共同维护世界的和平。 我们要团结一心,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中华复兴,我的责任!8、
11、布置作业:课后完成:以“牢记历史,奋发图强”写一篇随笔,不少于500字。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记录作业让学生记住历史惨痛的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深入思考历史的惨痛教训,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板书设计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毒气室步履缓慢焚尸炉浑身发抖动作残暴狠毒女监房惊恐万分表情阴森恐怖实验室叫不出声绞刑室跪地祷告纪念墙感到窒息八、教学反思学生学习本文后,能领会到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与一般新闻的不同之处作者打破新闻写作的框框限制,把自己的感情寄寓其中的写法。在合作交流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被共同营造的氛围深深感染。通过课前查阅资料,学生首先从感性上体会到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罪恶。而课堂上图片的展示和内容的分析,又使学生从理性上对纳粹和法西斯的罪恶有了深刻的认识。 通过展示日本对历史的态度的资料和中国的惨痛历史的回顾,学生对当今时代有了认识,也培养了他们的责任感。而拓展延伸部分则能使学生深入思考历史的惨痛教训,产生珍惜和平,抵制暴力与罪恶的强烈情感。精品资料 - - - 欢迎下载 - - - - - - - - - - - 欢迎下载 名师归纳 - - - - - - - - - -第 4 页,共 4 页 - - - - - - - - - -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