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第5课-黄河颂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第5课 黄河颂教案 新人教版课题黄河颂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馈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可适当调节。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词语积累与运用。2.了解诗人光未然及组诗黄河大合唱。3.了解黄河在中华民族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有感情地朗诵诗歌。2.理解诗歌颂扬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精神的内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与自信心,增强保卫黄河、保卫祖国的决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课前预习作者简介光未然(191320
2、02),原名张光年。湖北光化(今属襄阳)人。现代作家、评论家。1935年创作了歌颂抗日志士、反对卖国投降的歌词五月的鲜花;1939年3月,创作组诗黄河大合唱,经冼星海谱曲后风行全国。著有长诗屈原,诗集江汉行,论文集风雨文谈等。写作背景本文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0年版)。黄河大合唱写成于抗日战争时期。1938年秋冬,作者随抗日部队行军至大西北的黄河岸边。祖国雄奇壮丽的山川和战士们英勇抗敌的身姿激发了作者的创作灵感,时代的呼唤促使他怀着高涨的爱国热情,写下了一篇大型朗诵诗黄河吟,后来被改写成黄河大合唱的歌词。作品由八个乐章组成,它以丰富的艺术形象、壮阔的历史场景和磅礴的气势,表
3、现出黄河儿女的英雄气概。读准字音山巅(din) 澎湃(pn) 狂澜(ln) 浊流(zhu)宛转(wn) 筑(zh) 屏障(pn) 哺育(b)滋长(z)辨清字形障(zhn)屏障 澜(ln)狂澜嶂(zhn)重峦叠嶂 斓(ln)斑斓理解词语气魄:气势,魄力。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击。狂澜:巨大的波浪。比喻动荡不定的局势或猛烈的潮流。屏障:像屏风那样遮挡着的东西(多指山岭、岛屿等)。哺育:喂养,比喻培养。一泻万丈:形容江河水流迅速;也形容文笔奔放、流畅。文中指前者。浩浩荡荡:水势大。形容气势雄壮,规模宏大。新课导入1.用多媒体播放关于黄河的照片和影像片段,然后请一两个学生代表谈观后感。2.请两名学生根据
4、课前搜集的资料介绍黄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地理位置的重要性。3.教师小结:“一把黄土塑成千万个你我,静脉是长城,动脉是黄河。”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它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孕育出灿烂的华夏文明;它凭借天险屏障,抵御了一次又一次外族的入侵,凝聚了中华民族伟大坚强的精神。今天,我们来学习光未然的黄河颂,去领会黄河的英雄气魄。新课展开【朗读诗歌,揣摩情感】学生自由朗读,感知诗歌内容,揣摩诗歌的情感。(1)诗歌分为朗诵词和歌词两大部分,朗诵时应该注意停顿,以示区别。(2)“我站在高山之巅,望黄河滚滚,奔向东南。”一句总领下文,因此停顿要稍长。后面的四个分句注意重点词语“掀”“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二 单元 黄河 教案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