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 .docx





《教育学复习资料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学复习资料 .docx(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训练学第一章训练与训练学第一节训练的进展一、训练的概念本质: 训练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广义定义 指但凡增进人们的学问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训练。狭义定义 主要针对“学校训练” ,指训练者依据确定社会的要求,遵循受训练者身心进展的规律,有目的有方案有组织的对受训练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确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基本要素:训练者、受训练者、训练影响二、学校训练制度1、学校训练制度在形式上的进展1前制度化训练 2制度化训练3非制度化训练思潮现代学校训练制度的进展趋势。加强学前训练并重视与学校训练的连接。强化普及义务训练,延长了义务训练的年限一般
2、训练与职业训练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进展。高等训练的类型日益多样化学历训练与非学历训练的界限逐步淡化。训练制度有利于国际沟通。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三、训练进展过程1、古代学校训练的特点:阶级性、道统性、专制型、刻板性、训练象征功能占主导位置2、文艺复兴后的欧洲训练3、近代训练特点: 1国家加强了对训练的重视和干预。2初等义务训练普遍实施3训练的世俗化4重视训练立法4、20 世纪以后的训练现代训练进展的趋势训练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训练技术现代化其次节训练学的进展训练学的争辩对象训练学是争辩训练现象和训练问题,揭示训练规律的科学。一、历史上的训练学思想 一 中国
3、古代的训练学思想孔子 公元前 551公元前 479是我国古代宏大的训练家,论语一书集合了他关于哲学、政治和训练方面的言论。墨翟 约公元前 468公元前 367以“兼爱”和“非攻”为教,重视文史学问的把握和规律思维才能的培养,留意使用技术的传习。认为“亲知”“闻知”和“说知”是获得学问懂得的三种主要途径,强调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学问。道家就依据“道法自然”的哲学,主见加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任其自然,便是最好的训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战国后期,礼记中的学记是我国古代训练体会和儒家训练思想的高度概括,系统的阐发了训练的作用和任务,训练、教学的制度、
4、原就和方法,老师的位置和作用,师生关系和同学关系等,有相当丰富的训练思想,可算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显现的特的论述训练问题的著作。二 西方古代的训练学思想苏格拉底主见通过寻求确定学问来建立价值标准,他确定人人都有自求真知的才能,因此,以问答法来启示他人的思想。问答法的步骤是:1 苏格拉底讥笑。2 定义。3 助产术。柏拉图的训练学思想散记在他的哲学著作理想国一书中。他以“理念说”为核心,建立了一整套包含形而上学、价值论及学问论的哲学系统。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训练思想主要反映在他的著作政治学中。他认为,追求理性就是追求美德,追求美德就是训练的最高目的。亚里士多德留意到了儿童心理进展的
5、自然特点,主见依据儿童心理进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训练,提倡对同学和谐的、全面进展的训练。他在训练思想史上第一次提出训练具有两种不同性质的功能,即服务于社会与服务于个人闲暇生活。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训练,就是西方历史上最早特的论述训练问题的著作。二、训练学的建立与变革1、训练学学科的建立被人称为“训练学之父”的捷克著名训练家夸美纽斯J AComeniu,s 15921670在 1632年写成、l657 年发表的大教学论是近代最早的一部训练学专著。2、标准训练学的建立赫尔巴特在 1806年出版的一般训练学被训练史上誉为第一部标准外形的训练学,它标志着训练学已开头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可编辑资料
6、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杜威 l916 年出版的民本主义与训练。他不但提出了一系列以有用主义哲学为指导、以儿童为中心、以体会为基础、以活动为主要手段的训练观念,主见“训练即生活”“训练即生长”、训练是体会的改造和改组,“学校即社会”。3、当代训练学的进展凯洛夫主编的 1939年出版的训练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训练规律的训练学。训练学的争辩方法:历史法、调查法、试验法、统计法其次章训练与社会的进展第一节 训练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一、 政治经济制度对训练的制约 一 政治经济制度准备训练的领导权具体说来,统治阶级主要是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实现这种领导权的:1
7、利用国家政权的力气来把握训练的领导权。2 利用经济力气来把握训练的领导权。3 以意识外形上的优势力气来影响和把握训练。 二 政治经济制度准备着受训练的权益 三 政治经济制度准备着训练目的 四 训练相对独立于政治经济制度二、训练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晌 一 训练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 二 训练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气 三 训练可以促进民主化进程第三节训练与生产力一、训练与生产力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一 生产力对训练的准备作用1生产力进展水平准备着训练的规模和速度2. 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制约着训练结构的变化3. 生产力的进展水平制约着训练的内容和手段4. 训练相对
8、独立于生产力进展水平,但其进展不能脱离生产力进展的水平 二 训练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1. 训练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2. 训练促进科学学问的生产与再生产3、人力资本理论美国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核心概念是“人力资本”,它指的是人所拥有的诸如学问、技能及其他类似的可以影响人事生产性工作的才能,它是资本的外形, 由于它是将来薪水和酬劳的源泉。它是人的资本外形,由于它表达在人身上,属于人的一部分。第三节 训练与科学技术一、科学技术对训练的影响(1) 科学技术能够转变训练者的观念。(2) 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训练者的数量和训练质量。(3) 科学技术可以影响训练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二、训练对科学技术进展的
9、作用(1) 训练能完成科学学问的再生产。(2) 训练推动科学的体制化。(3) 训练具有科学争辩的功能。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4) 训练具有推动科学技术争辩的功能。三、信息技术与训练(1) 信息技术转变着人们关于学问的观念。(2) 信息技术转变着人民关于学习和训练的观念。(3) 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训练的第三次飞跃供应了平台。第四节 训练与文化的关系一、文化对训练的制约作用(1) 文化标准影响着训练的价值取向,制约着人的训练观念。(2) 文化影响训练内容(3) 文化仍具有非正式的训练作用。 二、训练对文化的作用(1) 训练的文化传承功能。(2) 训练的文化选
10、择功能。(3) 训练的文化融合功能。(4) 训练的文化创新功能。三、学校文化 一 分类:校内显性文化、校内隐形文化 二 学校文化的特点(1) 学校文化是一种组织文化。(2) 学校文化是一种整合性较强的文化。(3) 学校文化以传递文化传统为己任。(4) 校内文化学校文化的缩影。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三 同学文化1同学文化的成因1 同学个人的身心特点。2 同伴群体的影响。3 师生的交互作用。4 家庭社会经济位置。 5 社区的影响。2同学文化的特点1 过渡性。 2 非正式性。3 多样性。4 互补性。5 生成性。训练的相对独立性:1、训练具有质的规定性2、训练具有历史继承性
11、3、训练与社会政治、经济进展的不平稳性第三章训练与个人进展第一节 个体身心进展的一般规律 一个体身心进展的概念指作为复杂整体的个体在从生命开头到生命终止的全部人生过程中,不断发生的变化过程,特别是指个体的身心特点向积极的方面变化的过程。 二 人的身心进展的特别性(1) 人的身心进展是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的。(2) 人的身心进展具有能动性。二、个体身心进展的动因 一 内发论人的身心进展的力气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进展的次序也是由身心成熟机制准备的。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二 外铄论外铄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进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气,诸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
12、和学校的训练等。 洛克“白板说” 三 多因素相互作用论多因素相互作用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它认为,人的进展是个体的内在因素 如先天遗传的素养、机体成熟的机制 与外部环境 外在刺激的强度、社会进展的水平、个体的文化背景等 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结果。三、个体身心进展的一般规律(1) 个体身心进展的次序性。(2) 个体身心进展的阶段性。(3) 个体身心进展的不均衡性。(4) 个体身心进展具有个体差异性。(5) 个体身心进展的互补性。其次节、影响个体身心进展的因素人的身心进展受多种因素制约,概括起来主要有遗传、环境和训练。一、遗传1. 遗传为人的进展供应了物质前提和进展可能性。2. 遗传素养的差异
13、对人的身心进展有确定的影响作用。二、成熟对个体进展的影响。三、环境1. 为个体进展供应了多种可能性,包括机遇、条件、对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3. 人在接受环境影响和作用时,也不是消极的、被动的学校训练在个体身心进展中的特别功能(1) 学校训练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进展的方向及各个方面做出社会性标准。(2) 学校训练具有加速个体进展的特别功能。(3) 学校训练,特别是基础训练对个体进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延时价值。(4) 学校训练具有开发个体特别才能和进展个体的功能。第三节:训练对人类位置的提升1 训练对人的价值的发觉。2 训练对人的潜力的开掘。3
14、训练对人的力气的发挥。4 训练对人的个性的进展。第四节:一般中等训练促进青少年进展的主要任务一般中学是学校训练系统中的一个阶段,分为初级中学与高级中学两段。初级中学的训练对象是l3 17岁的少年,高级中学的训练对象是1620岁的青年,他们分别处于人生的少年期和青年期。 一 少年期的年龄特点与中学训练的个体进展任务1少年期的年龄特点1317 岁,只有三四年的时间属个体进展中的少年期。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身体状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觉自我意识的觉醒,独立精神的加强,是少年期表现出的总体性的阶段特点。2中学训练的个体进展任务总的说来,中学训练在促进少年身心进展方面的任务
15、可形象的比如为”帮忙少年起飞”。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二 青年期的年龄特点与高中训练的个体进展任务1青年期的年龄特点 “将来”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 2高中训练的个体进展任务高中阶段是中学期间学习负担最重的时期也是青年体质增强的时期,学校在保证同学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方面照旧有重要的责任。第四章 训练目的第一节、训练目的的概念和意义一、训练目的的定义广义的训练目的是指人们对受训练的期望,即人们期望受训练者通过训练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的训练目的是国家对把受训练者培养成为什么样人才的总的要求。简而言之, 训练目的即培养人的质量规格。二、训
16、练目的的意义与作用训练目的是一切训练工作的动身点,训练目的的实现就是训练活动的归宿,它贯穿于训练活动的全过程,对一切训练工作具有指导意义。训练目的的作用:1 训练目的的导向作用。2 训练目的的鼓励作用。3 训练目的的评判作用。三、训练目的的层次 一 训练目的的基本层次训练目的的层次包括:国家的训练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老师的教学目标。 二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1. 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确立依据各级各类学校任务确定的对所培养的人的特别要求,我们习惯上称为培养目标。2. 训练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训练目的与培养目标是普遍与特别的关系。训练
17、目的是针对全部受训练者提出的, 而培养目标是针对特定的训练对象提出的,各级各类学校的训练对象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需要考虑各自学校同学的特点。 三 老师的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的概念教学目标是训练者在训练教学过程中,在完成某一阶段 如一节课、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 工作时,期望受训练者到达的要求或产生的变化结果。训练目的的价值取向:个体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其次节确定训练目的的基本依据一、 训练目的的制定受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1 不同的社会进展阶段有不同的训练目的。2 不同的社会制度有不同的训练目的。3 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下训练培养的人也各具特色。二、训练目的的确立要依据人自身进展的
18、需要三、训练目的表达了人们的训练理想四、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进展学说是建立我国训练目的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我国的训练目的一、我国当前的训练目的的基本精神1 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2 培养全面进展的人。 3 培养现代人的品质。二、全面推动素养训练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 一 素养训练是面对全体同学的训练 二 素养训练是全面进展的训练全面进展的训练由以下几个方面组成:1 德育。2 智育。3 体育。4 美育。5 劳动技术训练。 三 素养训练是促进同学个性进展的训练 四 素养训练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训练,第五章同学和老师第一节 同学一、同学的本质属性 一 同学是处于人生阶段身
19、心进展最快速时期的人(1) 具有进展的潜在可能性和可塑性。(2) 同学身心进展的可能性和可塑性转变为现实性的条件是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二 同学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训练对象(1) 同学既是训练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 2 同学以学习为主要任务,学校训练起主导作用。3 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二、同学的社会位置 一 同学的社会位置 1同学的身份和法律位置 2同学享有的合法权益同学的基本权益:1 人身权。2 受训练权。 3同学的基本义务同学的基本义务:1 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 遵守同学行为标准,敬重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的义务。(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义
20、务。(4) 遵守其所在学校或其他训练机构治理制度的义务。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其次节 老师一、老师的本质属性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师法规定:老师是在学校及其他训练机构中履行训练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养的使命。 一 老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老师是专业人员 二 老师是训练者,老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二、老师的职业特点老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1 传道者角色。2 授业、解惑者角色。3 示范者角色。4 治理者角色。5 伴侣角色。6 争辩者角色。四、老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一 老师的学科专业素养 二 老师的职业
21、道德素养 宠爱训练工作、宠爱同学、自身的道德修养 三 老师的训练专业素养先进的训练理念、良好的训练才能、一点的争辩才能、把握科学、有效、灵敏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第三节老师和同学的关系1 师生在训练内容的教学上构成授受关系。 2 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公正的关系。 3 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的关系。第六章课程第一节 课程概述一、课程的一般概念所谓课程,即“课业及其进程”。课程概念是课程论最基本的概念,我国的课程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课程是指同学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可编辑资料 - - - 欢迎下载精品名师归纳总结进程支配。狭义的课程:特指某一门学科。我们所争辩的课程是广义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复习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