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0古代诗歌五首教案(新人教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中心句,鉴赏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陶冶情操,树立远大志向。教学重点、难点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中心句,鉴赏诗歌的语言,准确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2.培养学生鉴赏古诗的能力。学情分析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古诗的学习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学习经验,会背许多古诗。但学生在理解诗句和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方面却存在很大差异。对于语文能力较好的学生就不觉得诗句难以理解,能够基本领会诗句的含义;而对于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就比较困难。因此,课堂上教
2、师要引导到位,因材施教。同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诗句,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课前引导学生阅读诗人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然后引导学生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进行交流,说给同学听,这样不仅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快乐和优越性,同时提高了学生学习积极性,使懂得多的学生有一种被认可的成就感。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设计创设情境,导入新课中国是诗的国度,尤其是中国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包含许多哲理,学习一点古诗文,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想象。大家从儿时起就开始接触中国古诗,你永远也不会忘记那些儿时的启蒙诗。你们为什么会喜欢这些诗歌?(归纳诗的特点)今天我们再来和大家一起走进诗的世界。一
3、、学习登幽州台歌,品古人苍凉情怀1.范读,或者放录音;指导齐读。在听读中感受;在朗读中沉浸。带动学生积极的主体体验,更好、更快地走进文本。提问:用几句话描述你感受到的诗人的形象。(提示:外貌、动作、语言等。)学生交流各自的感受与想象。2.朗读:诗歌是形象的,也是个性化的;读诗首先也应该是感性的,想象是读诗不可缺少的环节。3.理解诗人的悲慨。补充注释与背景资料,更好读懂全诗。(幽州:郡名,唐属河北道,治蓟,故城在今北京市西南。幽州台:即蓟丘、燕台。因燕昭王置金于台延天下士,又称黄金台。故址在今北京德胜门外。者:古音“诈”,与“下”押韵。涕:眼泪。)(背景资料略)4.理解诗句的内涵。(作者以北方苍
4、茫广阔的原野为背景,俯仰古今,视通万里,抒发天地之大、知音难觅的孤苦悲痛的情感,感喟岁月无情时不我待。全诗呈现出苍凉悲壮的气氛。)5.知人论世;推敲词句;仔细品味。初识盛唐气象,借助前人评论,感受诗歌的阔大的境界,雄浑的格调。(韩愈:“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柳宗元:“张说工著述,张九龄善比兴,兼备者子昂而已”;马端临:“惟诗语高妙,其他文则不脱偶俪卑弱之体”;胡应麟:“唐初承袭梁隋,陈子昂独开古雅之源”;胡城亨:“大泽一呼,为众雄驱先。”)理解评论。回忆境界宏大的唐诗。6.背诵本诗。读出文化,读出经典的价值。朗读全诗,感受、沉浸;画出诗人登临幽州台的情景,或者将诗歌改写为一个故事、一篇散
5、文。班级交流,互相评议。找朋友:从登高抒怀、怀才不遇、陈子昂的诗作等不同角度为登幽州台歌找“朋友”。加深体验,强化感受。7.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是登幽州台歌的同时之作,诗中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隗,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了无限钦羡。燕昭王时,梁人邹衍入燕,昭王筑碣石宫亲师事之。燕昭王还接受郭隗建议,筑黄金台以延请天下奇士。未几,招来了乐毅等贤豪之士,国势骤强。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诗前有序,序中写道:“丁酉岁(697),吾北征。出自蓟门,乃观燕之旧都,其城池霸迹已芜没矣。乃慨然仰叹,忆昔乐生、邹子群贤之游盛矣。因登蓟丘,作七诗以志之”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登幽州台歌主旨的理
6、解。8.有人说陈子昂这首感伤之作是由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遭遇触发的,但是可以引导我们从哲理的高度来思索人生的奥秘,从诗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宇宙的伟大与永恒。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说你的理解。二、学习望岳,感受登高豪情1.作者及背景简介,了解背景,做到知人论世。2.朗读诗歌。 老师范读望岳。学生听读,要求听准字音,把握五言古诗的诵读节奏。全体学生齐读。学生推荐朗读,其他学生点评。学生把握每个句子的语气、语调和停顿。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3.了解诗的内容。 学生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诗句,理解诗意。全班交流问题及解答。学生说说诗句的含义。4.再次朗诵,要求学生一边听一边想象诗歌描绘的
7、画面和意境,想象诗人当时望岳的情景。出示问题,小组研讨: 杜甫眼中的泰山有何特点?从哪些地方看出来?诗题叫望岳,可见作者并未登上泰山。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向岳而望,并且角度有别,有远有近,有虚有实。试以两句一组看看“望”的角度有怎样的不同?研讨后,师生共同赏析:问(1):“夫”是个虚词,首句意思只在“如何”(怎么样)上,试比较“岱宗如何”和“岱宗夫如何”在语气上有什么不同?(加“夫”则惊奇、赞叹之情更明朗,也更强烈。)问(2):此句写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诗人是如何写的?对你有何启发?(没有抽象地说,而是别出心裁的写出自己的体会,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的高。“岱宗”两句:“远望”(补充
8、背景常识:此句说的是泰山山脉,它在山东中部,从东平湖东岸一直延伸到淄博市南,长约200公里。)“造化”两句:“近望” 问:能否通过对这两句品度,各用一个字分别概括诗人眼中泰山的特点?(“神”或“秀”,“高”。这两句诗突出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荡胸”两句:“细望” 问:展开合理的联系和想象,用你的语言再现当时的画 面。“会当”两句:由“望岳”想到了将来的“登岳”。 此环节意在为学生提供明确的学习方向,更有针对性的学习本课内容。5.进一步感悟作者情感。问:年轻的诗人科举不第后游历齐赵,见到了泰山,写下了这首诗,在诗中你能看出任何科举败后消极颓废情绪吗?那整首诗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你还
9、能联系到意境相同的哪些诗句?(王之焕“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诗人热情赞美了泰山的神奇秀丽,流露出了对祖国河山的热爱之情。尤其是最后两句,直抒胸臆,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魄,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次齐读诗歌,读出感情来。深入理解诗的感情。6.感受诗人高超的写作艺术,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问: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绝唱,谈谈这首诗什么地方最吸引你,指出来并说明理由。 炼字。钟将大自然人格化、拟人化,把大自然写的有情有义。割从山的北面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像被一把硕大无比的刀切割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哲理美。虚实相生
10、学习诗歌高超的写作手法7.背诵古诗。三、学习登飞来峰,感受哲理之美1.朗读登飞来峰。教师范读,学生轻吟。全体学生齐读并背诵。2.在教师的点拨下品味全诗。重点品味蕴含在诗中的哲理。本诗主要写了哪些内容?点拨要点:首句点明了地点,第二句紧承首句而来。通过具体的描写,进一步突出飞来山上“千寻塔”之高。一二句都是铺垫,在此基础上,诗人自然地写出三四句:不怕浮云遮住了远望的眼光,只是因为身在最高的层次。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其中的哲理是如何揭示出来的?点拨:哲理是从具体的情境中自然提炼出来的。哲理是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加以表达的。即哲理的诗化,诗化的哲理。由学生谈谈对这两句
11、蕴含深刻的诗的理解。3.质疑活动登飞来峰前两句,后两句的侧重点各是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中的“浮云”在古代诗歌中常被用来比喻谗佞之类的小人或其他消极事物。王安石此时还没有受到什么挫折或打击,应该说他的心境是积极的,但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呢?诗人借登飞来峰观赏景色,阐明了一个怎么样的哲学道理?同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讨论活动,边讨论边板书描写景物充满生机抒发情怀踌躇满志小结: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于王安石29岁时。这是他出世以来,初显才能,胸怀包负的时期,表达了诗人踌躇满志的情怀。全诗将写景与抒怀紧密结合起来,从而突出了诗的主题。四、学习游山西村,品味农家风情南宋著名诗人陆游,曾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五首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20 古代 诗歌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