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64+40)m连续梁支架安拆方案.docx
《(40+64+40)m连续梁支架安拆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0+64+40)m连续梁支架安拆方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范围、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1、编制范围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22.工程概况22.1、连续梁概况22.2、支架设计概况33.支架施工技术73.1、支架施工工艺流程73.2、基础处理73.3、支架搭设73.4、支架预压94.支架拆除155.支架安全技术措施166.吊装作业177.高空作业安全措施及吊装安全防护188. 应急预案188.1、目的188.2、组织机构及职责198.3、预防与预警198.4、信息报告程序218.5、应急响应228.6、应急物质与装备保障258.7、事故应急响应联系方式258.8、事故应急响应救援线路图26 (40+64+40)m连续梁支架安
2、拆方案1.编制范围、编制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范围本方案适用于新建XXX城际铁路XXX工程XXX跨XXX省道特大桥(40+64+40)m跨度连续梁支架安装与拆除施工。1.2、编制依据1.高速铁路桥涵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2-2018);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8);3.铁路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悬臂浇筑施工技术指南(TZ324-2010);4.铁路桥涵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3-2020);5.铁路工程基本作业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10301-2020);6.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7.新建铁路XXX城
3、际铁路工程施工图XXX跨XXX省道特大桥(XXX施桥-04-A、B);8.时速250km客运专线铁路有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度:60+100+60(直、曲线)(通桥(2010)2267A-I)9.时速250km客运专线铁路有砟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度:60+100+60(直、曲线)(通桥(2010)2267A-I-修01)10.原铁路总公司工程管理中心关于推广应用悬臂浇筑连续梁相关施工工艺的指导意见(工管桥隧函2017142号)11.新建XXX城际铁路XXX工程XXX标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2.调查情况,施工单位的施工能力及类似工程施工工法;13.国家、原铁路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有关政策
4、、法规和条例、规定;14.建设、咨询、监理和设计等有关单位的其他要求;15.石家庄工程项目管理部(XXX工程)有关特殊结构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及文件;16.XXX铁路有限责任公司有关特殊结构施工安全管理办法、规定及文件。1.3、编制原则1.3.1、质量保证原则建立健全质量管理机构和质量保证体系,明确工程质量方针、目标、结合本工程的特征与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措施,进行施工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1.3.2、安全保证原则树立“技术决定生产、方案决定安全”的原则,严格落实规程、规范要求,完善方案。2、工程概况2.1、连续梁概况XXX跨XXX省道特大桥于DK56+969.67处跨越东安大街沥青
5、路,线路与公路右前夹角为1080800,路面高程15.05,东安大街为38m宽沥青路面,双线6车道,规划路净宽40米,净高5.5m。本桥采用(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越。该连续梁起讫里程为DK56+895.45DK57+040.65,全长145.2m。XXX跨XXX省道特大桥于DIK58+827.60处跨越阜康路,线路与阜康路右交角为3100,净宽24m,净高5.0m,现状沥青路面宽6m,两侧有排水沟。本桥采用(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主跨跨越。该连续梁起讫里程为DIK58+758.86DIK58+904.26,全长145.2m。XXX跨XXX省道
6、特大桥于DK64+222处跨越原S383省道沥青路,线路与公路右前夹角为5126,路面高程14.91,现状是沥青路面宽12m,双线两车道,规划路净宽34.5米,净高5.5m。本桥采用(40+64+40)m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双线)跨越。该连续梁起讫里程为DK64+149.74DK64+294.94,全长145.2m。梁体为单箱室、变高度、变截面结构。箱梁顶宽12.2m,箱梁底宽5.746.352m。顶板厚度34cm60cm,腹板厚度50cm70cm,70cm90cm,底板厚度44cm100cm。全桥在在端支点、中支点处共设5个横隔板,横隔板设有孔洞,供检查人员通过。桥面宽按人行道栏杆内侧12m
7、,桥面总宽12.2m,线路中心至挡砟墙内侧2.2m,轨底枕下道砟厚0.35m。梁全长145.2m,计算跨度为(40+64+40)m,中支点处梁高5.29m,跨中梁高为2.89m,边支座中心线至梁端0.6m,边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6m,中支座横桥向中心距4.4m。 全桥共分39个梁段,中支点0号梁段长度8m,悬灌段2*3m+6*3.5,边跨合拢段和中跨合拢段长度均为2.0m,边跨直线段长7.6m,最大悬臂段为1#段,重119.8t。2.2支架设计概况因跨规划东安南大街、跨规划阜康路、跨规划S337省道(40+64+40)m连续梁支架除钢管柱下料长度不一致,其它构造设计一致,本次以跨规划东安南大街
8、连续梁支架为例说明支架的安装拆除施工。43#、44#墩采用钢管柱支架,钢管支架钢管墩均采用630mm、壁厚10mm螺旋钢管,钢管上下部均设置盖板,下盖板为78*78*2cm钢板,上盖板为73*73*2cm钢板,横梁采用240a工字钢,纵梁采用I20a工字钢焊接而成的三角桁架及40a工字钢,外侧模采用钢模,底模及内模采用1.5cm厚竹胶板,箱内采用碗扣件式钢管支架。钢管柱支架横向连接采用1道16槽钢横向剪刀稳定支撑,纵向连接采用1道40a工字钢把钢管与墩身连接,纵向连接焊接在墩身上的钢板,必须在预先浇筑墩身混凝土前进行预埋,钢板必须确保预埋位置准确安装牢靠,浇筑后使钢管和钢板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
9、钢管如需接长采用坡口焊,在接口处进行满焊,焊接完成后在焊缝周围增加8块厚15*10*1cm钢板进行加强,钢板与螺旋管连接采用满焊方式。图2-1 钢管立柱接长焊接示意图墩顶降模构件采用砂箱。0#块支架布置图见下图2-2。图2-2 0#块支架设计图42#、45#墩采用钢管柱支架,钢管支架钢管墩均采用630mm、壁厚10mm螺旋钢管,钢管上下部均设置盖板,下盖板为78*78*2cm钢板,上盖板为73*73*2cm钢板,横梁采用240a工字钢,纵梁采用I28b及I40a工字钢,底模分配方木采用10*10cm方木,方木间距30cm,外侧模采用钢模,底模及内模采用1.5cm厚竹胶板,箱内采用碗扣件式钢管支
10、架。钢管柱支架横向连接采用2道16槽钢横向剪刀稳定支撑,纵向连接采用1道40a工字钢把钢管与墩身连接,纵向连接焊接在墩身上的钢板,必须在预先浇筑墩身混凝土前进行预埋,钢板必须确保预埋位置准确安装牢靠,浇筑后使钢管和钢板中心线在同一直线上。钢管如需接长采用坡口焊,在接口处进行满焊,焊接完成后在焊缝周围增加8块厚15*10*1cm钢板进行加强,钢板与螺旋管连接采用满焊方式。图2-3边跨直线段支架示意图273、支架施工技术3.1支架施工工艺流程施工工艺流程见图3-1。绑扎底腹板钢筋、安装纵向、横向、竖向预应力管道搭设钢管支架、安装侧模支架预压支架安装铺设底模铺设纵梁、横梁安装内模及横隔板模型绑扎顶板
11、钢筋浇筑砼砼养护预应力张拉、压浆、封锚支架拆除图3-1 施工工艺流程图3.2基础处理0#段支架搭设在承台上。边跨直线段支架搭设在承台和条形基础上,承台和条形基础施工时预埋78782cm下钢板。边跨直线段支架共两排钢管柱,一排立柱立于承台上,一排在承台外支撑于条形基础上,条形基础几何尺寸7.612.61.0m,采用C30混凝土。C30砼条形基础施工时,首先进行地基承载力试验。由计算书可知,条形基础下地基承载力需不小于110kpa。当条形基础基坑开挖后,测得地基承载力满足要求时,可直接进行条形基础施工;当地基承载力不满足要求时,首先进行地基的换填,底部换填级配碎石确保地基承载力不小于110KPa。
12、条形扩大基础在砼浇筑时同样预埋钢管柱78*78*2cm下钢板。条形基础施工时,须同时做好地面的排水处理,周边设置排水沟。3.3支架搭设钢管桩支架搭设:钢管桩在现场加工,钢管下料要按设计墩高考虑承台(条形基础)实际标高、支架预压变形和梁体线性控制预拱度的影响。确定钢管顶设计标高后,按钢管顶设计标高减实际承台(条形基础)顶标高等于钢管下料长度。立钢管桩时测量放样出钢管位置,保证横向每排钢管在一条直线上。钢管与墩身间利用连墙杆40a工字钢进行连接,节点处利用45*25*2cm钢板连接牢固。钢管桩下端和承台(条形基础)钢板处利用加强肋进行焊接,防止钢管受外力侧移。钢管桩支架搭设顺序:测量定位钢管桩吊装
13、横梁安装主梁安装纵横向分配梁安装。测量定位:利用全站仪将钢管桩定位放样,把钢管桩桩位中心点标记出来,再以桩位中心作为中心点进行画圆,圆的位置作为钢管桩位置。钢管桩吊装:钢管桩吊装前应先在钢管桩顶部焊接好73*73*2cm钢板,并用三角形钢板焊接加固,吊装完成后焊接前应严格控制钢管柱垂直度,并用经纬仪进行垂直度复核后方可进行焊接作业。横梁安装:钢管桩吊装到位并焊接完毕后,进行横梁安装。横梁的安装位置必须在钢管桩的中心,以减小钢管桩的偏心距,同时,横梁与钢管桩的焊接连接部位必须焊缝饱满,保证有足够的强度。主梁安装:0#块采用I20a工字钢焊接而成的三角桁架作为主梁,横梁上按3*24cm+4*90c
14、m+3*24cm间距分配I20a三角桁架11片,I20三角桁架上方横向铺设18根10cm*10cm方木,间距30cm;边跨直线段采用28b工字钢作为主梁,在横梁上按2*30cm+40cm+360cm+40cm+2*30cm间距分配,共计11根。翼缘板支架下单侧3根40a纵梁。分配梁安装:横向分配梁为10*10cm方木,间距为30cm。在圆曲线段需要调整线形,部分分配梁之间需要设置木楔块,塞木楔块时应保证填塞紧密,必要时可将木楔块与分配梁钉牢,支架上部构件安装时,应严格按照支架体系相关设计图规定的尺寸、间距、标高等数据进行施工。3.4支架预压 加载方法预压目的:检验支架及地基的强度及稳定性,消除
15、整个支架的非弹性变形,消除地基的沉降变形,测量出支架的弹性变形,调整施工预留拱度。预压方式:支架预压采用1m预制素混凝土预制块(容重24kN/m)进行分级预压,0#块支架预压荷载为0#块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边跨直线段预压荷载为边跨直线段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行分级预压,预压荷载为0#块最大施工荷载的1.1倍。0号段主墩墩身范围外悬臂段混凝土的重量46.48m*26kN/m=1208.48kN,120.848t;单侧模板重取7.41t;人员机具重取4.39t。单侧预压总荷载为=(120.848+7.41+4.39)*1.1=145.91t预压范围:43#、44#墩0#块支架范围内,支架搭设
16、完成后,拼装底模板,堆载混凝土预制块对支架进行预压。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预压采用三级预压加载法:60%(79.59t)、100%(132.65t)、110%(145.91t),每级加载都记录下每个量级的变形量。预压主要是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化弹性变形,据此调整底模的标高,并检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边跨直线段混凝土的重量70.25m*26kN/m=1826.5kN,182.65t;模板重取12.10t;人员机具重取10.61t。预压总荷载为=(182.65+12.10+10.61)*1.1=225.90t。预压范围:42、45#墩边跨直线段块底板范围内,支架搭设完成后,拼装
17、底模板,堆载混凝土预制块对支架进行预压。加载顺序按混凝土浇筑的顺序进行,预压采用三级预压加载法:60%(123.22t)、100%(205.36t)、110%(225.90t),每级加载都记录下每个量级的变形量。预压主要是消除支架的非弹性变形,量化弹性变形,据此调整底模的标高,并检验支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观测方法0#块支架搭设和底板模板铺设平整后,在钢管柱基础、横梁顶面和纵梁跨中对称混凝土梁中心线各布置5个监测点,每侧共15个观测点,观测点布置详见图3-2。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每级加载完成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6h监测记录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
18、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续加载。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卸载应分级卸载,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级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作为立模依据。 图3-2 0#块支架预压观测点布置边跨直线段支架搭设和底板模板铺设平整后,在钢管柱基础、横梁顶面和纵梁跨中对称混凝土梁中心线各布置5个监测点,每侧共15个观测点。在首次加载前先观测一次,作为起始观测值,每级加载
19、完成1h后进行支架的变形观测,以后间隔6h监测记录各观测点的位移量,当相邻两次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进行后续加载。全部预压荷载施加完成后,应间隔6h监测记录各监测点的位移量,当连续12h监测位移平均值之差不大于2mm时,方可卸除预压荷载。卸载应分级卸载,同时在卸载过程中,每级卸载后都应再次观测一次支架变化。通过加载和卸载变化曲线,对比分析支架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量。在卸载全部完毕后,在支架顶面上予以调整支架标高,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作为立模依据。图3-3 边跨直线段支架观测点平面布置图图3-4 0#块支架预压布载图图3-5 边跨直线段支架预压布载图监测记录支架沉降监测采
20、用水准仪进行三等水准测量。预压监测记录的内容应包括:(1)加载之前监测点初始值标高h1(2)每级加载后监测点标高h2并计算沉降量(3)加载至120%后每间隔12h监测点标高h3(4)卸载6h后监测点标高h4(5)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弹性变形量f2=h4-h3(6)计算支架各监测点的非弹性变形量f3=h1-h4监测工作结束后提交预压报告报监理单位共同验收。支架搭设和预压注意事项a.支架搭设方法要考虑拆除支架方便且安全,支架高度采用调节架来调整。b.支架搭设和预压过程中,设专职安全员值班,一是随时检查处理支架搭设和预压时出现的变化,紧急情况及时向作业人员发出停止或撤离信号,并向上级单位领导报告;二是
21、严禁非施工人员进入支架预压区以防发生意外。预拱度的设置与调整根据设计资料中对梁纵向预拱、反拱的设置数据及按预压所得的支架系统变形值进行支架调整。a梁底模板设置预(反)拱的计算在梁体设计说明中,线形控制主要有预应力张拉、运行平顺要求、徐变影响三个方面。梁底模板设置预(反)拱的设置值是以梁体设计坡度线为标准。向上设置的为预拱,向下设置的为反拱。梁底模板跨中设置的拱度值H如下式:H=H1+H2 (相对设计要求,需要设置升高的为正值,反之为负)H1:支架等载预压时底模跨中的残余变形值。需设置升高,为正值(+)。H2:梁体理论计算跨中反拱度:需设置降低,为负值(-)。根据上式计算,H若为正值,则在跨中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40 64 连续 支架 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