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19课《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19课捕蛇者说学案(新版)苏教版【学习目标】1.了解“说”的特点。2.积累本文的文言词语。3.认识柳宗元同情人民、痛恨苛敛的思想感情。【重点难点】对比、衬托手法的运用及其作用;正确评价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给加点字注音。啮( ) 腊( ) 当( )其租入 嗣( ) 蹙( ) 殚( ) 踣( ) 曩( ) 隳( ) 恂( ) 谨食( )之 几( )死者数( )矣 2.了解“说”这种文体的特点。 次数23家长签字教师评价【课堂助学】一、情景导入二、朗读课文三、疏通文意利用工具书和书下注释,读准、读通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了解文章大意。 四、问题
2、研讨:1.永州之蛇“异”在何处?永之人为何争奔走焉?2.蒋氏三代命运悲惨,令人同情,你认为他哭诉时想让作者帮助他吗?为什么?3.文中描绘蒋氏乡邻“今其室十无一焉”,你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吗?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4.蒋氏捕蛇九死一生,却不以捕蛇为苦,反而自得其乐,造成这种反常心理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作者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用意?6.作者对“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现象抱以怎样的感情和态度呢?7.对于作者的期望“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五、写法探讨:本文写作上有两个突出特点:衬托。写毒蛇之害以衬托重赋苛政之害。捕蛇以抵赋,蒋氏之祖、父死在这上头,而蒋氏却甘愿干此差事,这就令人心悸地
3、看到“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对比。以其乡邻60年来由于苛赋之迫而“非死则徙”的遭遇与蒋氏“以捕蛇独存”的状况作对比,触目惊心地表明“赋敛之毒有甚是蛇”。包括:生存情况之对比,生活状况之对比,危险次数之对比,死亡时间之对比等。六、归纳总结:本文通过对蒋氏三代人宁肯冒死捕蛇而不愿受苛政之害的描述,深刻揭露了封建统治者残暴的罪行,表现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知识链接】1.“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这种文章往往带有杂文、杂感的性质,或因事发论,或抒发感触,行文较为自由灵活。“说以感动为先”(李善),文中蕴含着感情,这是“说”的一大特点。捕蛇者说中就蕴含着柳宗元当时的悲愤之情。2. 诗歌鉴赏的技巧
4、一、注重平时积累和把握已提供的信息平时学习生活中,我们已接触了不少诗歌,这些诗歌是我们赏析诗歌的基础。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人观瀑用了夸张的手法,从动态的角度展现瀑布奔涌而下、气势磅礴的动态之美,给人好象是瀑布从九天落下之感;还有诗歌的“注”对于鉴赏诗歌也是一个好的提示。在鉴赏时,凡是有“注”的地方,我们一定要重视。既然出题者有意将“注”附在诗歌后面,肯定是有某种目的,要么是某些词句太难,“注”用来解释;要么是介绍作者写作时的背景。二、从标题入手,体会诗歌的情感标题或是诗歌的灵魂,或是诗歌的线索,它暗示诗歌的主旨和情感,体现诗人的匠心。诗歌或是点明或暗示情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捕蛇者说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19 新版 苏教版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