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doc
《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26课 小石潭记教案(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理清文章结构。3、反复朗读课文,通晓大意并背诵全文;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4、认真理解作者借游记所寄托的思想感情。二、教学重、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三、课时安排:两课时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柳宗元,他的山水游记“精裁密致,灿若珠贝”,而他的小石潭记更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石潭记。 写作背景:柳宗元曾参加王叔文集团的政治革新活
2、动,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因为在政治上不得志,心情抑郁,所以就以游山玩水,欣赏大自然风光来排遣内心的愁闷。他在永州发现了许多风景佳丽的地方,记下了其中的八处名胜,成为我国古典文学散文史上颇有名的永州八记。小石潭记是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二)、整体感知课文 1听录音。要求学生认听准字音和语气语调及停顿。 2检查预习,落实字词。 (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篁竹( )清冽( )为坻( ) 为屿( )为堪( )怡然( ) 翕忽( ) 差互( ) 寂寥( ) 悄怆( ) 幽邃( ) 3齐读课文。 4、对照课下注释通晓文章大意,并思考下列问题。 1)作者是怎样发现小石潭的?请用译文回答。 明确:隔着茂密的
3、竹林,听到了水声,好像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清脆声音,我的心情也欢乐起来。 2)小石潭的全貌是怎样的? 明确:一整块石头做为潭底,靠近岸边,有一圈从潭底周围突出水面的石头,成为坻、屿、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3)游鱼和潭水有什么特点? 明确: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似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散在石上,静止不动;忽然向远处游走了,往来很快。 4)作者是怎样描写潭上景物的? 明确:潭的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人家,使得心神凄凉,寒气透骨,感到悲哀深沉。 5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请说说本文写作思路。 明确: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
4、中气氛(三)深入研讨: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2引导讨论下列问题: (1)第一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景物?作者写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用了哪些准确的动词?明确:写了空竹、水声、小潭和潭边的青树、藤蔓。用“隔”“闻”“伐”取”见”等动词,写出了发现小石潭的经过,同时也点出小石潭位于人迹罕至的荒僻幽静之处。为下文写环境的“寂寥无人”“其境过清”埋下伏笔。 (2)本段写景用了什么写法? 明确:用的是先闻其声,后见其形,“移步换景”的写法。作者不是停留在一点上看,而是向前走去,引导我们看到不同的景物,很像一部山水风景影片。发现小潭 篁竹一水声小潭青树翠蔓 隔闻伐取见(动词准确) 移步换景的写法 3全班齐读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26课-小石潭记 2019 年级 语文 下册 26 小石潭记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