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诗经二首复习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诗经二首复习教案.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中考语文 诗经二首复习教案教学目标:这二首诗都是诗经中的名篇。,由于年代久远,学生理解起来有飞定困难,因此,首先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每首诗的重点字词,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其中蕴涵的思想感情和:表现方法。注意理解要和读结合起来,以读带动理解,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感觉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背诵全部诗歌。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可以播放歌曲(在水一方),引入新课。在水一方是一首电视连续剧插曲,是根据蒹葭改写而成的。二、介绍诗经1学生自行阅读课文注释,了解有关诗经的基本情况。2教师补充:诗经最早称为诗或诗三百,汉代开始尊之为“经”,此后才称为诗经。风也
2、称为国风,包括周南、召南、卫、王、郑、齐、魏、唐、秦、陈等15个地区的民间歌谣,共106篇,多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多是贵族作品。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等,共40篇,多是奴隶主贵族祭祀神明的乐歌。诗经的内容丰富,它全面地反映了西周时代社会的面貌,特别是国风和小雅,很富有现实精神。它们控诉了统治阶级对劳动人民的残酷压迫和剥削,描绘了人民的婚姻、爱情和劳动生活,表达了人民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愿望和要求,具有较强的思想和文学价值。诗经中的诗,句式以四言为主,多用重章叠唱的手法,并大量采用赋、比、兴的手法,语言丰富多彩、朴素优美,音节自然和谐,很有艺术感染力。三、朗读课文疏通阅读障碍
3、1、教师范读课文,或者听朗读带。2解决课文中重点字词的读音。(1)学生结合课文注释掌握部分字词的读音。(2)教师补充强调:雎鸠窈窕参差伊人鸡栖于桀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然后分别朗读这三首诗歌。四、学习第一首关雎1男生齐声朗读这首诗。2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帮助解决其中部分重点字词。补充:(1)参差:长短不齐。(2)悠哉;思念绵绵不断。(3)辗转反侧:翻来覆去。辗转,来回转动;反侧,翻覆。此处可以结合“课后练习三”进行理解。3探究。要求学生思考:(1)这首诗是怎样抒发男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的?(2)这首诗中有大量的兴句,想想这些兴句对表达诗歌的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学生讨论后明确:(1
4、)首章四句,写男子爱慕和追求一个温柔漂亮的女子,想和她结成配偶。次章八句,写男子对女子相思到“寤寐求之”的程度。当“求之不得”时,则是“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他的思念之情达到了高潮。末章八句,写男子因相思出现幻觉,仿佛同那个采荇菜的女子结成了美满姻缘,表现出求而得之的欢乐。诗篇反复吟唱男子对女子的思恋、追求过程,反复表现女子采荇菜劳动的勤劳善良形象,感情炽热、纯真,体现出民歌朴实清新的风格。(2)首章以雎鸟的成双和鸣、相依相恋,兴起淑女应配君子的联想。次章以荇菜的左右无方,随水而流,兴起淑女之难求。末章以荇菜既得而“采之”“芼之”,兴起淑女既得而“友之”、“乐之”。正是运用了兴的手法,诗歌将人
5、物内心的感情较好地揭示出来了。4背诵全诗。五、学习第二首(兼葭)1.女生齐声朗读这首诗。2理解。要求学生结合注释知其大意,然后教师采用学生提问的方式解决其中疑难字词。3探究。要求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1)这首诗是怎样表现诗人执著的爱情追求的?(2)请仔细思考体会:这首诗各章的基本内容是相同的,仅仅是换了几个词语,你认为这样写是否重复?为什么?请简要说说你的理由。学生讨论后明确:(1)一是从内容来看,每章前两句写景,点明节令,烘托气氛;后六句写寻求“伊人”的情况。全诗回旋三叠,反复歌咏。诗人热烈地追求其所爱慕的“伊人”,虽然在大河上下反复寻求,可望而不可即,欢晤受阻,仍然神魂颠倒,执著专一。二是注意景与情的结合。全诗情调凄婉动人,已经朦胧深邃。苍苍的芦花,露结的白霜,茫茫的秋水,曲折的河流,水中的小洲,宛然在目而又见之无踪的伊人这一切都与诗人的彷徨失望和执著追求融为一体。(2)并不重复。4请学生快速阅读“课后练习三”,参照这一习题翻译关雎的形式,自己选取蒹葭中的任一章节,翻译成现代诗歌。六、布置作业 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歌。教学目标:落实文言文考点,夯实重点实词、句子,以阅读带翻译教学重点:夯实重点实词、句子的翻译,以阅读带翻译。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文言文,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教学手段:多媒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