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22-短文两篇教案-(新版)新人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22 短文两篇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答谢中书书【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畅的美读全文,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2赏析不同角度的山川之美,并能通过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再现课文景象。3能品味文章某些富有表现力的词语,如“乱”“竞”等字。4背诵全文,并积累优美的写景词句。重点:理解背诵课文。难点:体会作品意境,赏析文章写法。【课堂导入】高山大岳,千流百川,华夏处处神奇如画,秀美宜人。历来文人面对这大好山水作了许多优美绝伦的描述。汉魏文人陶弘景的这篇不足百字的文章亦是其中精品,尽叙江南山水之美,清丽自然,宛如一幅明丽的山水画,又像一首流动的山水诗
2、,读来脍炙人口,请大家一起品味。【教学过程】一、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陶弘景(452536),字通明,南朝梁时丹徒秣陵(今江苏省江宁县)人。他曾经担任诸王的侍读,也就是陪太子读书,因看透了混浊的人世,后隐居句曲山,可是“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谢中书即谢征,字元度,陈郡阳夏人,曾作中书鸿胪,所以称之为谢中书。陶弘景给谢征的这封回信,称道江南山水之美,笔笼山川,纸纳四时,文辞清丽,为六朝山水小品名作。山水小品: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慰,
3、如吴均的与顾章节与朱元思书、陶弘景的答谢中书书都属于此类。这类作品虽没有表现积极进步的政治观点,但却以其高超的艺术笔力,创作了具有相当美学价值的精品,具有较高的鉴赏意义。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二、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这篇课文是骈体文,举世整齐音韵和谐,反复朗读,领会其意,感受其美。2同桌交流,疏通文意,提出问题解决不了的记下来。3班级交流,教师补充,解释加点字,翻译重点句。交辉:辉映。歇:消散。夕阳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沉鳞竞跃:潜游的鱼争相跳出水面。欲界之仙都:人间天堂。与:参与,这里指欣赏。4再次朗读课文,巩固理解,达成背诵
4、。三、合作探究1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作者是如何写景的,如何体现山水之美。明确:1山水相映之美。山的峻峭,水的明丽。水的动势给山增加了活力,山的倒影给水铺上了异彩,二者相映成趣。2色彩配合之美。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蓝天作背景,绿水为衬托,绚丽动人,美不胜收。3晨昏变化之美。清晨白雾缭绕,似烟似缕,猿啼鸟鸣生机勃勃;傍晚红日西沉,山色苍茫,飞鸟归林,猿猴息树,游鱼跃水。4动静相衬之美。高峰为静,流水为动(形体)。林青竹翠为静,五色交辉为动(光色)日出雾歇为静,猿鸟乱史鸣为动;日落山暝为静,游鱼跃水为动(声响)。 总之:先仰视“高峰入云”,再俯视“清流见底”,又平看“两岸石壁”“青
5、林翠竹”,最后又分“晓”,“夕”两层来写,一句一景,次第井然。同时注意了色彩的配合、晨夕的变化,动静的结合等。2在文中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陶宏景的答谢中书书,写的非某一地之景色,而是江南之山水的共美,作者对山水的一般性而又有自己独特感受的体验。他状写高峰清流、石壁清林,描摹日光的色彩变化和猿鸣鱼游,都是一些常见之景,但写得清丽自然,自有一股浑然天趣,表露自己居身其中的欢乐、愉悦、悠然自在之情。四、结语 我们学习这样精美的小品文,又将我们带入江南清丽的山水美景之中,百读不厌,余韵萦绕,大家要多积累这样的美文美句。下课。【板书】答谢中书书陶弘景总引: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写景:四季常景:仰视高峰入
6、云 俯瞰清流见底 平视两岸石壁,五色交辉 日变景 :晓雾将歇 夕日欲颓抒怀:欲界之仙都,欢乐愉悦,悠然自得【反思】这篇课文短小易懂,注意让学生多背诵感受文章的妙处,不必花过多时间在理解翻译上。应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联想想象,体会文章中风景之妙,锻炼思维陶冶情操。【作业】记承天寺夜游【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本文叙事、绘景、抒怀的方法,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3反复诵读,理解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思想感情。教学重点: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课堂导入】大家知道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为有名的唐宋八大家都是谁吗?其中宋朝占了六位,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同列八大家
7、,自古未有,称“三苏”。其中苏轼的成就为最高,诗词散文书画都有很高造诣。苏轼一生坎坷为人旷达胸襟开阔,即使是贬官远调也能想到“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唱出“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美好祝愿。他的散文大多取材日常生活片断,记承天寺夜游写于谪居湖北黄州时,从文章题目看,是记一次夜晚到一家寺院游玩的经过,看似简单写景,实则表现自己一种微妙的难言的心境。今天我们一起来学这篇散文。【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1朗读课文,勾画生字词。2正音正意相与(y) 藻(zo) 荇(xn)3标出停顿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提示:根据句子
8、的意义来划分停顿。4自由朗读,把握作者写作思路。同学们讨论得出。欲睡起行寻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绘景抒怀这样,可以划分层次,概括大意。第一层:叙事,交待赏月散布的时间、原因。第二层:写景,写月下庭中景物。第三层:抒情,面对月光、竹柏疏影抒发感慨。二、探究质疑,品析欣赏1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
9、影入手。作者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2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3文中结尾句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4难句解疑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绪。(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
10、吾两人者耳考虑作者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作者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三、小结:苏轼平说自己的散文:“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皆可出。在平地,滔滔汩汩,虽一日千里无难。及其与山石典折,随物赋行,而不可知也。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如是而已矣!”确实如此。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热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板书】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叙事:赏月散步的时间、原因 闲人写景:月下庭中景物 抒情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语文 上册 22 短文 教案 新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