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24《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鲁教版五四制.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24少年中国说教学设计 鲁教版五四制【教学构想】梁启超所倡导的“新文体”,具有“平易畅达”、“纵笔所至不检束”、“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感情”等特点,这在本文中得到了鲜明的体现。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值得特别注意:1类比、对比手法的娴熟运用。本文的类比、对比有两大特点:一是不局限于一时一事,而是自始至终,一贯到底。可以说,类比和对比是全文意理建构的骨架。二是类比处处渗透、笔笔投射,对比多角度多层面,洋洋洒洒。2排比、设喻,连珠喷发。语言形式是文章风格的重要体现。本文语言给人以滔滔滚滚之气势美,除总体上的平易畅达外,主要得力于排比和设喻的连珠喷发。如文章的第2自然
2、段,在比较“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时,就一连用了几十个排比句和几十个比喻句。像这样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和类比、对比、层进等表达手法于一体的语言形式,像这样大面积连珠喷发的语言气势,可以说是梁启超“新文体”的一个十分耀眼的特点。3激情滚滚,一气呵成。梁启超的文章,得力于气势,而气势之来则得力于激情,激情之生则得力于感愤之深重。有了真实、激越的情感,文章才有逼人之盛气,作者才能“纵笔所至不检束”,“情”、“气”所至自成妙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和句子的含义和作用。积累重点实词。 2理解文章的主旨。过程与方法:反复诵读理解作者炽热的思想感情;体会句式整
3、齐,气势磅礴的语言特点。情感与价值观 :感受强烈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繁荣富强而积极进取的精神。【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章内容和作者炽热的感情。教学难点:历史地分析梁启超的狭隘民族主义和大国沙文主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是祖国的希望。“ 我们是初升的太阳,用生命点燃未来.” 有个人在100年前,20世纪钟声敲响之际,就提出了这样的观点。“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
4、国雄于地球。”他就是梁启超。今天我们就学习他的少年中国说。二、相关背景:1、关于作者:梁启超(18731929),近代思想家、文学家、学者。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饮冰子,别署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幼年时从师学习,“八岁学为文,九岁能缀千言”(三十自述),17岁中举。后从师于康有为,成为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家。戊戌变法前,与康有为一起联合各省举人发动“公车上书”运动,此后先后领导北京和上海的强学会,又与黄遵宪一起办时务报,任长沙时务学堂的主讲,并著变法通议为变法做宣传。戊戌变法失败后,与康有为一起流亡日本,政治思想上逐渐走向保守,但是他是近代文学革命运动的理论倡导者。从戊戍变法前一两年开
5、始,梁启超与夏曾佑、谭嗣同等便提出“诗界革命”的口号,并试作新诗,但此时的新诗只不过是“挦扯新名词以表自异”的作品。逃亡日本后,梁启超在饮冰室合集、夏威夷游记中继续推广“诗界革命”,批判了以往那种诗中运用新名词以表新意的做法,提出“以旧风格含新意境”的进步诗歌理论,对中国近代诗歌的发展起了指导作用。在他的理论影响下,黄遵宪等一大批新派诗人出现了。梁启超在自己的诗歌创作中也努力实践新的诗歌理论,他的诗作留存不多,多数创作于流亡日本时期,但是用语通俗自由,敢于运用新思想、新知识入诗,诗风流畅。爱国歌四章、志未酬等诗感情真挚,语言明白晓畅,是其诗论的较好体现。梁启超于提出“诗界革命”口号后又提出“小
6、说界革命”的口号,并在创作上进行了积极的有意义的尝试。与诗歌、小说、戏曲相比,梁启超在散文方面取得的成就要高得多。以他于1896年时务报到1906年新民丛报十年内发表的一组散文为标志,完成了资产阶级改良派在散文领域的创举新文体的确立(亦称“新民体”)。梁启超“夙不善桐城派古文”,在散文的内容与形式上都进行了重大突破。他的散文或揭露批判黑暗丑恶的现实,或为祖国的现状忧心忡忡,或引进西方先进的思想与科技,积极呼吁变法自强,将散文作为其变法思想的宣传工具。在形式上,他的散文议论纵横、气势磅礴,笔端常带感情,极富鼓动性,“对于读者,别具一种魔力”;语言半文半白,“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俚语、韵语及外国语
7、法,纵笔所至不拘束”代表作少年中国说,针对中国现状,分析透彻,说理条理清楚,运用一连串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行文一泻千里,文章呈现出大气磅礴的风格。故梁启超散文的影响极大,“每一文出,则全国之身目为之一耸。”以梁启超散文为代表的新文体是对桐城派以来散文的一次解放,它的出现为中国古典散文向现代散文尤其是“五四”时期的白话文转化作了必要的准备。值得注意的是,梁启超还是一位学者,他的清代学术概论在清代学术史上占有一席之地。2、相关知识:百日维新和戊戌变法百日维新:1895年4月,日本逼签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发动在北京应试的1300多名举人联名上书光绪皇帝,痛陈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提出拒和、
8、迁都、练兵、变法的主张。“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为了把维新变法推向高潮。1895年8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在北京出版中外纪闻,鼓吹变法;组织强学会。1896年8月,时务报在上海创刊,成为维新派宣传变法的舆论中心。1897年冬,严复在天津主编国闻报,成为与时务报齐名的在北方宣传维新变法的重要阵地。1898年2月,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创办了湘报。在康、梁等维新志士的宣传、组织和影响下,全国议论时政的风气逐渐形成。到1897年底,各地已建立以变法自强为宗旨的学会33个,新式学堂17所,出版报刊19种。到1898年,学会、学堂和报馆达300多个。1897年11月,德国强占胶
9、州湾,全国人心激愤。12月,康有为第五次上书,陈述列强瓜分中国,形势迫在眉睫。1898年1月29日,康有为上应诏统筹全局折,4月,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发起成立保国会,为变法维新作了直接准备。在维新人士和帝党官员的积极推动下,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新政从此日开始,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为止,历时103天,史称“百日维新”。在此期间,光绪皇帝根据康有为等人的建议,颁布了一系列变法诏书和谕令。主要内容有:经济上,设立农工商局、路矿总局,提倡开办实业;修筑铁路,开采矿藏;组织商会;改革财政。政治上,广开言路,允许士民上书言事;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文化上,废
10、八股,兴西学;创办京师大学堂;设译书局,派留学生;奖励科学著作和发明。这些革新政令,目的在于学习西方文化、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制度,发展资本主义,建立君主立宪政体,使国家富强。新政措施虽未触及封建统治的基础,但是,这些措施代表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为封建顽固势力所不容。清政府中的一些权贵显宦、守旧官僚对新政措施阳奉阴违,托词抗命。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宣布变法的第五天,就迫使光绪连下三谕,控制了人事任免和京津地区的军政大权,准备发动政变。戊戌政变:“百日维新”开始后,清政府中的守旧派不能容忍维新运动的发展。有人上书慈禧太后,要求杀了康有为、梁启超;奕劻、李莲英跪请太后“垂帘听政”;御史杨崇伊多次到天
11、津与荣禄密谋;甚至宫廷内外传言将废除光绪,另立皇帝。9月中,光绪皇帝几次密诏维新派商议对策,但维新派既无实权,又束手无策,只得向光绪皇帝建议重用袁世凯,以对付荣禄。16、17日,光绪皇帝两次召见袁世凯,授予侍郎;18日夜,谭嗣同密访袁世凯,劝袁杀荣禄,举兵救驾。事后,被袁世凯出卖。1898年9月21日凌晨,慈禧太后突然从颐和园赶回紫禁城,直入光绪皇帝寝宫,将光绪皇帝囚禁于中南海瀛台;然后发布训政诏书,再次临朝“训政”,“戊戌政变”成功。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下令捕杀在逃的康有为、梁启超;逮捕谭嗣同、杨深秀、林旭、杨锐、刘光第、康广仁、徐致靖、张荫桓等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将谭嗣同等六人杀害
12、;徐致靖处以永远监禁;张荫桓被遣戍新疆。所有新政措施,除7月开办的京师大学堂外,全部都被废止。从6月11日至9月21日,进行了103天的变法维新,以戊戌政变宣告失败。三、整体感知1、字音及词义:袭:依照着做。欧西人:泛指西方英、法、美等国的人。恶:表示感叹的助词,这里有反对的意思。请:副词,表示尊敬对方,相当于“请允许”。故:连词,表因果关系,所以。皆:都是。已经:已经经历。惟:只。行乐:这里不是指娱乐,意思是保持乐观。怯懦:胆怯懦弱。盛气:富有朝气。苟且:只顾眼前,得过且过。乳虎:劝虎。大略:大概。冤业:罪孽。业,通“孽”。举国:全国。举,副词,全部。翘足而待:一抬脚就可以等到。形容时间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少年中国说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24 少年 中国 教学 设计 鲁教版 五四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