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25《诗词曲五首》教案2-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25诗词曲五首教案2 新人教版 教材分析这五首诗词曲,都是中国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品,也是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的篇目。五首诗词曲有很强的节奏韵味,饱含作者的思想感情。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古代酬赠诗中的名篇表现力作者被贬后无限辛酸、愤懑不平以及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赤壁中流露出的抑郁不平之气,过零丁洋作于作者被俘后第二年正月过零丁洋时。后来元军统帅张弘范再逼他写信招降南宋在海上抵抗的将领张世杰等人,文天祥出此诗以明志节。表现力作者的忧国之痛和愿死国难的满怀豪情,水调歌头是咏中秋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流传广泛。词的上片极写作者在“天上
2、”、“人间”的徘徊、矛盾,下片写对月怀人,以积极乐观的旷达情怀作结。山坡羊潼关怀古表现了作者忧虑国计民生的思想感情。教学目标1.学习并了解诗歌的意境。2.学习并了解诗、词、曲等诗歌的体裁特点。3.背诵并默写课文。教学重难点1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2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3了解我国古代诗歌在体裁上的特点。教学方法1朗读法。教学中,教师可指导学生以多种形式反复朗读。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意境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最后达到熟读成诵。2合作探究法。以学生为主体,在相互讨论中交流看法,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课堂真正成为学堂。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学生准备1布置学生探究古代诗歌的分类常识,诗、词、曲的特
3、点。2了解各位诗人的生平。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过零丁洋(1)颔联上下两句有何联系?都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请谈谈有哪两层含义。 (3)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示例(1)国家山河分裂,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暗示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一是两个地名,另一层意思是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 (3)表明诗人舍身取义,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二、学习赤壁赤壁 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简介背景 赤壁是东汉末
4、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湖北赤壁市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的赤壁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诗人借题发挥,表明自己对历史事件的看法。(二)作者简介:杜牧:(803852),晚唐杰出的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大和进士,历任监察御史、史馆修撰、中书舍人,世称“杜舍人”。为人刚直,不逢迎权贵,在仕途上不很得意。其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尤长于七绝,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有樊川文集。(三)朗读欣赏(四)相关资料:这是一首咏史诗。杜牧好谈兵论战,虽有用世之心,却无用武之地。在这首诗歌中,诗人见解独到,不以成败论英雄,把历史上赤壁之战的胜利归于
5、东风,把周瑜的成功归为偶然机遇,有悖于史家的评论,其用意恐怕在于借史事,吐露心中的抑郁不平。(五)内容分析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销:销蚀。将:拿起。前朝:三国时期。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之铜雀:铜雀台,曹操暮年享乐之地。春深:春色浓,这里指美女成群。二乔:三国时东吴美女,大乔乃孙策妻,小乔乃周瑜之妻。(六)文本解读1.诗人对历史的评价因何而发?折戟沉沙铁未销2.诗人是怎样评价赤壁之战的?赤壁之战周瑜的胜利,是借助东风而已,有很大的偶然性,否则就是相反的结果。诗人不以成败论英雄。(七)板书设计赤壁兴感之由未销蚀的铁戟是前朝之物感慨咏叹若非东风之便历史将会改写表现英雄无
6、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告诫统治者不要有侥幸心理这首咏史吊古诗,似是讥讽周瑜成功的侥幸。诗的开头二句,借物起兴,慨叹前朝人物事迹,后二句议论:赤壁大战,周瑜火攻,倘无东风,东吴早灭,二乔将被虏去,历史就要改写。1,2:叙事,写诗人从前朝旧物睹物兴感,不禁“发古思之幽情”,浮想联翩。3,4:由叙事引发议论,杜牧本人认为赤壁之功出于侥幸,若非东风之便,则国破家亡。借“铜雀春深锁二乔”说来,便觉风华蕴藏,增人百感,此正诗人巧于立言处。(八)小结:赤壁之胜,自然不如杜牧所说的,“出于侥幸”,但诗人咏史,只是借题发挥,并非写历史鉴定。而杜牧这样写,显然有借史事以吐其怀才不遇之感的意思。三、学习水调歌头丙辰
7、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 事偏向别时圆。人有悲 欢离合,月有阴晴圆 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 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常州 。南宋 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其文汪洋恣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诗词曲五首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五 单元 25 诗词 曲五首 教案 新人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