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1)新人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1)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1)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第2课我用残损的手掌教案(1)新人教版教学目标:、通过反复诵读感悟诗歌的感情线索。、引导学生理解诗中艺术形象蕴含的情感。、通过对诗歌对比手法的运用及表达效果的分析,深层把握诗歌的主题。、体会诗人对苦难祖国的深切关注和真挚爱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教学重点:通过诵读感受作者的情感。教学难点:理解在艺术形象中蕴含情感的手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我用残损的手掌”,这个题目有意思,作者的手掌都“残损”了,是不是说作者是残疾人?要弄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还得先了解作者。戴望舒(),原名戴梦鸥,浙江杭县人。我用残损的手掌作于年,是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
2、歌。抗日战争的炮火曾震动过许多中国人的心灵,在民族危亡的关头,诗人戴望舒也走出了惆怅的丛林和寂寥的雨巷,把个人的不幸同国家命运融为一体,以深沉的思想,炽热的感情,抒发了对灾难深重的祖国的由衷关注和真诚的爱。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在侵略者的铁窗下献给祖国的恋歌我用残损的手掌。二、朗读。、朗读指导。语调:前半部分深沉,后半部分激昂。感情:前半部分消极,冷色调;后半部分积极,暖色调。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感情。三、研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找一找这首诗描写了哪些具体形象?作者借此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形象:“残损的手掌”“广大的土地”“长白山的雪峰”“黄河的水”“江南的水田”“岭南的荔枝花”等。感情
3、:诗人以“残损的手掌抚过祖国大地形象化思绪,在想象中再现了他的家乡、长白山、黄河、江南、岭南以及未曾亲身体验过的解放区的景象,以手掌的感觉展示了他内心情感的变化。诗人先是凄楚忧愤,转而热切期盼,对解放区寄予了民族复兴的希望。、作者感情的变化,具体体现在诗中一些起修饰作用的词语上,这些词语有些是消极、冷色调的,有些是积极、暖色调的,请同学们找出这些词语,并说说诗人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积极暖色调词;新生、辽远、温暖、明亮、坚固、蓬勃、永恒消极冷色调词:残损、冷、彻骨、寂寞、憔悴、阴暗表达效果:通过对比更好地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爱与憎。四、品读。这首诗中,很多句子写得非常生动形象,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
4、的方式读诗,从中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句谈谈你的理解。例: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这句是以情侣关系和母子关系比喻,把诗人对解放区的温柔感情抒发的细致动人。“不像牲口一样活,蝼蚁一样死”。这句诗很形象地描绘出能够把握自己命运的人民的新生活。“那里是太阳,是春”。这句诗用“太阳”和“春天”来比喻解放区的欣欣向荣与勃勃生机。“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句诗用“广大的土地”借指整个中国,用摸索中的想像把对敌人的恨和对中国人民的爱细腻地表现出来。结束语:同学们,在抗日战争中觉醒和振奋起来的戴望舒,“用残损的手掌”摸索广大的土地,是他在困苦抑郁中爱国精神的升华。恰是这一片丹心,撑托起了民族的脊梁。吟咏诗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用残损的手掌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下册 第一 单元 残损 手掌 教案 新人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taowenge.com/p-13074768.html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