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教案-苏教版.doc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教案-苏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教案-苏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十一课学问和智慧教案 苏教版授课教师: 课型: 课时数: 授课时间: 一、【教学目标】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2、继续学习对比论证与举例论证的方法; 3、体会隽美的语言并注意语言积累。【教学重点】1、理解学问与智慧的区别与联系; 2、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进行论证;【课时安排】2课时二、资料准备:1、介绍作者:罗家伦: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学者。早在五四运动中,还是大学生的罗家伦先生就崭露头角,“五四”那天的印刷传单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就出自他的手笔。“五四运动”这个名词也是由罗家伦首创的。他在当年5月26日出版的每周评论上以“毅”为笔名写了“五四运动”的精
2、神一文,第一次提出“五四运动”这个名词。 在五四运动前一年,罗家伦与傅斯年等北大学生在新青年的影响下,创办了影响仅次于新青年的新潮杂志,倡导新文化。 1920年,由北大校长蔡元培推举,罗家伦出国留学,先入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后又转往欧洲的伦敦、柏林和巴黎三所大学的研究院,直到1926年返国。回国后,他参加北伐,担任过各种公职,但他志趣仍在教育和学术。他曾担任清华大学首任校长,武汉大学教授,国立中央大学校长等。他学贯中西,广涉群籍,才思横溢。作为新思潮的代表人之一,他一直积极鼓吹国家现代化,但同时,他又热爱中国文化,重视中国伦理道德。2、生字正音记形。陶冶( )寸积铢( )累窾( ) 郤( ) 犀
3、锐( )矻矻( )穷年探骊( )得珠晦涩( )3、解释下列词语并积累。【食古不化】:意思是读书人一味学古人,拘泥陈法,不善于灵活运用。【冬烘先生】:旧指不高明的塾师,含讥讽意,指其思想迂腐,见识浅陋。【探骊得珠】:比喻做文章能抓住关键。【无关宏旨】:不涉及主旨。指意义不大或关系不大。宏旨,大意,主要的问题。【物竞天择】:万物为生存而竞争,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优胜劣汰。【鞭辟入里】:深入剖析,进入最里层。形容能透彻说明问题,深中要害。【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融会贯通】:参合多方面的道理而得到全面的透彻的领悟。【寸积铢累】:指一点一滴地积累。铢,古代重
4、量单位,一两的十四分之一。【豁然开朗】:指思路开阔通达,能透彻地了解问题。设计意图:积累生字词,并理解词语的意思。三、学习过程(一)导入新课:智慧胜于知识。(法)帕斯卡知识可以言传,但智慧则不然。人们可以去发现它,用它生活,以它自强,凭借它去创造奇迹,但却无法把它交流和传授。(德)海塞。(教师出示两则名言,请同学阅读。以此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课文学问和智慧。) 设计意图:学生阅读名言后对智慧和学问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引发学生探寻答案的欲望。(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检查预习)1、学生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 【明确】:全文共六段,可以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2):论述学问与智慧的区别。
5、(概念不同)第二部分(4-6):论述学问与智慧的联系。 第一层(34)学问离不开智慧。第二层(56)智慧离不开学问。2、结合全文来看,作者论述的观点是什么?【明确】我们不但需要学问,而且更需要智慧需要以智慧去笼罩学问、透视学问、运用学问。设计意图:学生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三)研读分析【学习方法指导:认真阅读相关的文段,从文中提炼相关的句子并加以分析总结】1、课文开头两段用多种手法说明“学问”与“智慧”的区别,请你依据作者的意思,用最简洁的语言解释“学问”和“智慧”。【明确】学问就是知识的聚集,是反映人生和客观事物的工具,是寸积铢累而来的。智慧是发现,是创造,是一种能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学问和智慧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第十一 学问 智慧 教案 苏教版 doc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