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第5单元-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5单元 第19课范进中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主备人 课题范进中举教学目标1.了解封建社会庸俗腐败的人情世态,认识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2.学习通过对话、对比的细节等刻画人物性格的写法。3.欣赏本文的讽刺艺术。教学重点学习通过对话描写、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理解对比写法的作用。教学难点1认识范进所处的典型环境。2探究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人格的解构。教学思路或板书设计中举前屠户贺喜(引子)范进借钱(开端)范进:热衷功名利禄,虚伪深受科举毒害中举后范进发疯(发展)胡屠户:欺贫爱富,趋炎附势,前倨后恭屠户治病(高潮)众乡邻:嫌贫爱富,冷漠势利,世态炎凉
2、乡绅拜访(结局) 张乡绅:道貌岸然,老奸巨滑官官勾结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学生课前准备预习课文教具多媒体课后反思因为课文较长,且文白掺杂,又不想占用学生的课下时间,第一课时在简介作者和儒林外史后,让学生练习概括事件的方法,提醒学生语言简洁,因为当堂读下来占用的时间比较长,所以只有5分交流展示明确,非常仓促,最后5分钟挑写生字词语。40分钟紧紧张张。范进中举作为传统篇目,既有内容的广度,又有思想的深度,第二课时备课时我一直在思索:对于初三的学生,怎样教学这篇小说才能实现用时少、效果好,怎样设计教学环节和主要问题才能使课堂有效甚至高效?我设计了三个问题和一个拓展。三个问题:1、范进中举,为何会疯?(引导
3、学生思考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影响之大。)2、范进中举前后,胡屠户、众乡邻及张乡绅对他的态度有什么变化?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怎样的众生相?(引导学生整体把握全文内容并思考封建科举制度对整个社会的危害。)3、讽刺是本文突出的特色,找出喜欢的语段加以赏析。(我用范进赠钱、屠户拿钱做为范例。)一个拓展:古代像范进这样人读书是为了追求富贵、光宗耀祖,而我们今天读书的目的就不同了,谈谈你读书的目的和你的理想打算。(引导学生有个良好的心态,“不求人人升官,但求人人成材”。)反思课堂,教学任务是完成了,但心情并未完全放松。课堂上自己讲、说的还是太多,对文本的读还是不够充分。尤其是第三问题时,夸张的文字和强烈的对比
4、很多,可读性很强,课上安排读的训练太少,学生理解不够深。范进中举后发疯的特殊意义,是我讲,学生被动接受地。拓展环节,我只让学生在嘴上说一说,能说的、敢说的就几个同学,我想不是学生没有答案,而是大部分的学生还没有准备好,他们需要时间来思考。现在呈现出来的问题必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必将促进我进一步调整、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让我们再来认识一位古代知识分子范进,他是个下层知识分子,年近半百终于考中了举人,命运发生了与孔乙己截然不同的戏剧性的变化。下面我们学习从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节选的课文范进中举。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作揖()带挈(
5、)醺醺()行事()绾着()桑梓()腆着()簇拥()商酌()兀自()后襟()攥着()2.作者吴敬样(17011754),字敏轩,安徽省全椒县人,清代小说家。出生于官僚地主家庭。父亲吴霖起,是一个具有儒家正统思想的知识分子,对吴敬样的思想有一定影响。吴敬样不善于治理家业,又喜欢慷慨资助别人,与朋友歌吟豪饮。父亲死后,不几年家产便变卖殆尽。他二十三岁中秀才,此后科场一直不利,到三十岁还没考上举人。家业荡尽,功名又无希望,被族人视为败家子,于33岁时移居南京,靠卖文和朋友接济为生,生活相当贫困,到后来甚至常常无米下锅。1754年病逝于扬州。由于科场不遇和家道衰落,他饱尝了世态炎凉,逐渐认识了八股科举的
6、腐朽糜烂,产生了厌弃功名富贵的思想。广泛的交游,长期同官僚、政客、名士之流的周旋,使他对官场的腐败,儒林的堕落,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切使他胸中郁结了忿世嫉俗之情。安徽巡抚推荐他去参加博学鸿词科考试,他抱着鄙薄功名富贵的态度,托病拒绝了。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就是在作者这样的生活和思想基础上写成的。3.关于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章回体长篇讽刺小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讽刺艺术的最高峰,给后世的谴责小说以直接影响。它以整个封建社会为批判对象,以不同类型的封建知识分子为中心,通过对他们生活和心灵的描绘与剖析,勾画了一群“儒林”的丑恶形象。“儒林”指读书人这一阶层。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官场现
7、形记、老残游记、孽海花4.科举制度始于隋唐时代,随着封建社会的日趋没落,科举制度从内容到形式都越来越反动腐朽。明代开始实行八股取士,考试限定由四书五经命题,写文章必须“代圣人立言”,不许有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形式上讲究起承转合等八股格套,钳制人民的思想,培养忠顺的奴才。许多读书人都把举业当作人生第一要义。他们寒窗苦读,皓首穷经,精神空虚,百无一能,成了科举考试的奴隶。清代的科举制度是这样的:清人为了取得参加正式科举考试的资格,先要参加童试,参加童试的人称为儒童或童生,禄取“入学”后称为生员,又称为库生,俗称秀才。这是功名的起点。正式的科举考试分为三级:(1)乡试(2)会试(3)殿试。乡式通常每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范进中举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单元 19 中举 教学 设计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