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4-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4-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4-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4 降水(第2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教材内容浙江教育出版社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二章第四节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烧杯、表面皿、冰块、热水 教材分析本节课教学内容是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六节,通过前面对的温度和湿度学习安排这一内容来分析空气中水汽凝结、降水的形成过程内容安排逻辑性很强。这一节主要学习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降水的形成过程、测量降水量。本教学设计特点:1.根据凝华、凝结的知识和生活经验,说说云或雾是怎样形成的?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2.针对学生对抽象事物理解的局限性,采用化抽象为具体的思想,以实验为基础,从实验现象入手逐步深入,帮助学生加深知识
2、的理解;3.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哪些方法?让学生自己思考并结合已学知识可知如果想让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有两种方法:增加水汽或降低温度。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 1理解空气中水汽凝结的原因。 2了解降水的形成过程。技能目标 1学会测量降水量。 2能根据对自然的观察提出探究的问题,并设计实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实验,对实验现象和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对提出的探究问题进行总结。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关心自然、热爱科学、关注生活的态度。2体验通过实验探究获得知识的乐趣和成就感,学会合作。教学重、难点重点是凝结与降水的形成,湿度与降水的关系。难点是相对湿度与水汽凝结和降水。教学过程课题一
3、、承上提问湿度等对降水影响引入一般来说,温度越高,相对湿度越大,成云降水的可能性也越大,那么水蒸气是怎么变成小水珠降下来的呢?1.实验 水汽凝结实验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在另一容器内盛满冰,盖在烧杯上。烧杯中的空气发生了什么变化?现象 (1) 盛冰容器底部的表面出现小水珠。(2) 烧杯内的空气出现了雾即发生水汽凝结。2.思考 烧杯中的雾是怎样产生的?这些小水珠是怎么来的?答:烧杯中的水汽化,变成水蒸气,当受冷后,变成了小水滴悬浮在烧杯中的空气中,而形成了雾。当上升的雾和水气遇到冷的表面皿底部时,凝结成水珠附在其上。学生相互讨论,自行组织回答,教师小结。3.结论:在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时,空气所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科学 上册 2.4 降水 课时 教学 设计 浙教版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