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docx(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关于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 随着个人的文明素养不断提升,需要使用报告的情况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工程材料实习报告3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工程材料实习报告篇1 一、设计依据及参考文献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xx;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xx; 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xx。 二、混凝土配置强度确定 2.1设计强度要求:C15 2.2混凝土配置强度计算 根据JGJ/T5520xx,混凝土配制强度: fcu.ofcu.k+1.645 为4MPa fcu.k
2、为15MPa 由fcu.o15+1.6454=21.6(MPa) 三、配合比参数选择 3.1水灰比 水灰比(W/C) W/C=aa*fce/(fcu.o+aa*ab*fce) aa为0.46 ab为0.07 fce为1.10*32.5=35.8MPa 由上式可以得出w/c的值为0.7。 由于0.7为水灰比基本值,本组以0.71+0.05=0.76为水灰比。 3.2塌落度 由要求的塌落度范围为30mm50mm。 3.3砂率 由于基本组砂率为35%,本组以35%+1%=36%为砂率。 3.4用水量选择 根据塌落度以及细集料为特细砂,碎石最大粒径20mm,水量选择在第一组的原始基础205kg上增加1
3、0%为225.5kg。 3.5水泥用量 Mco=225.5/0.76=297.3kg,取297kg。 3.6用砂量 根据试验选用每m3混凝土拌合物重量(Mcp)为2400kg。 Mso=(Mcp-Mco-Mwo)*0.35=675.72kg,取676kg。 3.7碎石用量 Mgo=Mcp-Mwo-Mco-Mso=1202kg。 3.8配合比 根据上面计算得 水泥:水:砂:碎石 297:226:676:1202 1:0.76:2.28:4.05 四、调整后的配合比 由于我们组在搅拌过程中发现新拌混凝土过干,于是先后两次按照水灰比加入原有质量10%的水泥浆,集料不变。之后塌落度达到要求。 水泥:水
4、:砂:碎石 356:271:676:1202 1:0.76:1.9:3.38 342:260:649:1154 五、强度测试 参照细集料含水率,得出试拌混凝土各原料用量: 水泥:水:砂:碎石 原7.1:4.14:17.5:28.8kg 实8.52:4.97:17.5:28.8kg 经过三天养护,测得6个试件的抗压强度平均值为19.31MPa15MPa,符合强度设计要求。 故实际配合比为: 水泥:水:砂:碎石 356:271:676:1202 1:0.76:1.9:3.38 342:260:649:1154kg/m3 实训心得 忙碌而紧张的实训结束了。通过实训,我们要掌握的,就是一种检验施工材料
5、是否合格以及按照要求调整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深入了解这个过程。这次的实训我们收获颇丰,受益良多。 首先是试验总体方案安排,由于对于我们要做的试验总体上没有充分的认识,没有事先深入地去了解每一个试验,导致我们对于试验的安排不合理,直接照着指导老师给出的安排做了,但事实证明,这样的试验效率不高。但由于集料都是实验室的同批次集料,所以集料的试验数据可以共享,但我们必须得自己动手做一次。 我们按照这个安排开始了工程材料实训。 第一天的水泥浆标准稠度试验,试验指导书上有两种方法,也就是两种标准,一种是标准法,一种是调整水量法。我们并不知道两种方法的试验用具不一致,我们也不知道标准法维卡仪的真正含义。到后
6、来才知道调整水量法的试具不是针形而是锥形。不过还好我们是按照标准法的标准来得出的试验结果。当我们的数据不符合标准法却符合调整水量法时,我们小组成员着实纠结了好半天。后面的凝结时间试验没什么问题。但是由于我们对于第二天的试验还没有去了解,导致我们无法做水泥的安定性试验。 第二天的试验由于考试中断了,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去准备实验材料,第二天的试验也被拖到了第三天。 第三天做的是粗细集料各自的筛分以及各自的表观密度试验。由于细集料需要在第一天开始烘干,第二天就要用容量瓶装着泡起来,第三天测最后的质量,所以我们的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没做,这是对试验的不了解所造成的,后来与别组分享数据。但是其他小组的试验时
7、出现了气泡,询问指导老师,老师说这是由于集料不够干净,有杂质而产生的。其他试验正常进行,没出现什么情况。这几个试验完成后,考虑到时间尚且充足,我们小组便把翌日的试验也做了。 第四天我们得知试验的最终目的发生了变化,指导老师考虑到实验室材料的情况,只得将一个班分成三个大组,共同完成一个课题。于是下午我们班经过谈论,直接开始了配合比的计算以及试件的制作。但是最大的问题来了,下过雨之后,室外的集料含水率大增,实验室配合比要用烘干的集料,但是烘干的集料只够做一次,完全不够我们一个班所要做的十八个试件所需。最终我们第一次的基本配合比失败。但指导老师说不能够继续调试,只有重新计算配合比来重新做试验。但我们
8、之前试验课的时候,老师说可以在20分钟内进行适量的加原料进行调试。于是由于干的集料不够,我们只有分配好任务后,将被雨水打湿的集料搬到室内,能进烘箱烘干的集料不多,在准备好足够的集料后,我们班三个大组分别出了一个人来核算配合比。 第五天,我们开始了配合比的试验。因为细集料大部分还没有干,我们做了一个含水率的试验,试验结果7.8%。但是由于细集料有的干了,有的没干,在准备原料的时候,我们把干湿细集料混在了一起。混合在一起之后,这个含水率又成了纸上空文,但我们组还是按照这个含水率来准备的集料。这便导致了我们在之后的试验中水偏少的情况。但我们按照20分钟内可以加原料进行调试的原则进行了两次调试,分别按
9、照水泥及水的10%进行添加。我们也不知道这样到底有多大影响。之后的新拌混凝土坍落度合格,于是我们就装进了试模进行振捣,然后搬到一边抹平后等到第二天凝固后来拆模养护。 第六天拆模,放在水里进行为期三天的养护。 三天后,我们将试件拿出进行抗压强度测试。但是结果出乎我们的意料,因为我们18个试件,都是基于一个基本水灰比增减得来的,水灰比相差很小,在这个范围内,水灰比应该与混凝土强度成反比,但我们水灰比最大的一组竟然强度也是最大的,这与这个规律不相符,做基本水灰比的第一组强度竟然最小,水灰比最小的第三组强度排在中间。我想这应该和我们第二组和第一组都调整过,加过原料的缘故,而且第一组第二次还加了集料,而
10、我们组只加了水泥浆。但这样的最终结果只有在各组成员的报告里才看得到了。 通过这次的工程材料实训,让我们熟悉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过程,了解了部分国家制定的规程,发现了自己的不足,让我们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了部分问题,加深了对课堂知识的理解。 在实训的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与问题,其中最大的莫过于调试配合比的时候没有足够的干的集料。我们知道了要在试验前有明确的目标,对所有试验要有一个大体的认识,做出对于自己小组而言合理的有效率的安排,并且能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灵活处理,做能做的试验。然后要充分了解自己要做的每一个试验,提前做好该试验的准备,不能等到要做试验了才发现没有准备材料只有拖到第二天甚至第三天
11、来做。而且我认为指导老师应该在实训开始前商讨出一个统一的试验标准,而且试验室的集料也应该在室内存放而不是室外。 像我们组这样在搅拌后调整原料用量所得出的结果已经是很不精确的了,尽管我们组尽量保证了水灰比不变,但由于细集料含水量的问题,我们的结果肯定是比较浪费水泥的。我们知道单位水泥用量的大小直接决定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耐久性及工程成本。 在设计配合比前我们应该熟悉相关的国家制定的设计规范规程。试验前检验水泥的技术指标,掌握试验用水泥的特性是很有必要的。 水泥的质量对混凝土的质量起决定性作用。水泥是混凝土的胶凝材料,混凝土的强度、长期性、耐久性是水泥遇水硬化后完成的,所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时应坚
12、持检验水泥的各项技术指标。 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应该注重经济效益。这点在我们以后的工作中设计配合比时相当重要。而且我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到经过研究发现,水灰比相同,水泥用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混凝土的强度并未随着水泥用量增加而增大,甚至有下降趋势,只是混凝土的工作性有明显改善。 水泥用量增加而强度却有下降趋势,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1单位水泥用量增加致使整个混凝土的单位用水量变大,在混凝土内部形成的细微裂缝增多,使混凝土的抗破坏能力下降; 2水灰比相同,随着单位水泥用量增加,单位用水量也增加,据有关研究表明,混凝土中的自由水会在粗、细集料结合处形成水囊,在混凝土硬化后变成了空隙,致使混凝土内部空隙增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工程 材料 实习 报告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