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2.3-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浙教版.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八年级科学上册 2.3 大气的压强(第1课时)教学设计 浙教版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理解大气压强的存在,知道大气压强的大小。(二)能力目标1. 培养学生对比分析能力。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以及应用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3. 通过语言表达实验现象、解释现象,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表达能力。(三)情感目标1. 培养学生勤于动手和积极的探究精神。2. 学会与人合作,培养善于观察、敢于发现的品质。3. 关注科学、主动参与、合作研究、强化发展自己的意识。关注科学、主动参与、合作研究、强化发展自己的意识。设计说明1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习的动力和热情大多
2、来自他们的兴趣;而科学教学又以实验为基础,实验几乎始终伴随着整个教学过程,所以,实际教学中,在注重知识逻辑的同时,应重视学生的个人经验和心理特点,把学生对生活中科学现象的认识与掌握科学知识结合起来,加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2在教学中,按照“体验思考分析探究应用”的思路逐一展开,让学生通过实验,体验大气压的存在,讨论大气压的特点,应用大气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及探究测量大气压的方法。3在教学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知道什么”,更要关注学生“怎样才能知道”,所以,能动手做的实验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做,给学生亲近感和真实感,多媒体仅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教学准备水杯一个,硬纸片、矿泉水瓶、滴瓶、试管(大
3、小各一)、熟鸡蛋一个、吸盘挂钩一个教学过程演示大试管“吞”小试管实验 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 学生探究大气压的方向 演示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知识的应用课后作业 如何将吞鸡蛋瓶重新吐出鸡蛋引入:小实验双管实验:用两只大小不同的试管,小试管短一些且正好放入大试管。先在大试管灌满水,在把小试管插入,轻轻地把它们倒立,手只握住大试管,会出现什么现象?(2)处在海水包围中的鱼,受到海水的压强处在大气的包围之中的人,是否也会受到大气的压强 ?(4)二、新课教学: 小实验1(5)用薄玻璃片或硬纸片盖住装满水的杯子口倒扣,会出现什么现象? 小实验2(6) 滴管中的液体为什么不会下落? 当滴管中有液体时,如果把
4、胶头拿掉会怎么样?联想:注射器 小实验3(7)向瓶内倒入热水,过一会儿再将热水倒出,拧紧瓶盖,会出现什么现象? 小实验4(8)瓶吞鸡蛋 发现生活 发现科学(9) 小实验(10) 吸盘挂钩为什么能够挂一定重量的物体? 尝试将两个吸盘挂钩吸在一起,试着将其拉开! 饮料是怎样洗进口。(11) 一切抽吸液体的过程,其实都是大气压强将液体“压”上来的过程。马德保半球实验(12)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前很容易拉开?为什么在抽去空气后不容易拉开?(13)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什么?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存在并且很大阅读:人体内的“马德堡半球” (14)为什么股骨不从髋骨中掉出来?股骨和髋骨之间没有空气,两者构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2020 学年 年级 科学 上册 2.3 大气 压强 课时 教学 设计 浙教版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