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docx
《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docx(2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精选高中数学说课稿范文汇编6篇 作为一名老师,往往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写说课稿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数学说课稿6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1 一、教材分析: 数列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不仅在历年的高考中占有一定的比重,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经常要用到数列的一些知识。例如:储蓄、分期付款中的有关计算就要用到数列知识。 就本节课而言,在给出数列的基本概念之后,结合例题,指出数列可以看作定义域为正整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的函数。因此,本节课的内容,一方面是前面函数知识的延伸及应用,可以使学生加深
2、对函数概念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为后面学习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通项、求和等知识打下铺垫。所以本节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必须讲清、讲透。 二、教学目标: 根据上面对教材的分析,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形成并掌握数列及其有关概念,识记数列的表示和分类,了解数列通项公式的意义。 (2)理解数列的通项公式,能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写出数列的任意一项。对比较简单的数列,使学生能根据数列的前几项观察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并通过数列与函数的比较加深对数列的认识。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类比、联想等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加深理解数学知识之
3、间相互渗透性的思想。 3、情感目标: 通过渗透函数、方程思想,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民主、和谐的活动中感受学习的乐趣。通过介绍数列与函数间存在的特殊到一般关系,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 三、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理解数列的概念及其通项公式,加强与函数的联系,并能根据通项公式写出数列中的任意一项。 2、教学难点 根据数列前几项的特点,通过多角度、多层次的观察和分析,归纳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四、教法学法 本节课以问题情境归纳抽象巩固训练的模式展开,引导学生从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提出问题并与学生共同探索、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理解更加透彻。 现代教学观
4、明确指出: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应成为学习的主人。根据本节内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针对不同内容应选择不同的方法。对于国际象棋棋盘麦粒采用电脑动画演示,增强感性认识;所举的引例及数列的函数定义,可采用探索发现法;对通项公式及数列的分类等概念采用指导阅读法;对于难题(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采用讲练结合法。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平时在教学中教师应不断指导学生学会学习。本节课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加强主动学习的能力。 为了有效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本节课将常规教学手段与现代教学手段相结合
5、,将引例、例题、练习等实物投影。 五、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引入新课 (1)电脑动画演示:国际象棋棋盘格子中放有麦粒的示意图,从而得到一组数:1,2,22,23263 叙述故事:给你一张报纸,你可以用它登上月球,你相信吗?只要不断地将报纸对折42次以后,报纸的厚度就可以达到月球和地球的距离。 设计意图:以实例引入概念,再配以电脑动画,叙述小故事,增强了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 (2)投影演示,再观察以下几列数: 某班学生的学号:1,2,3,4,50 从1984年到20xx年,中国体育健儿参加奥运会每届所得的金牌数: 15,5,16,16,28,32 某次活动,在1km
6、长的路段,从起点开始,每隔10m放置一个垃圾筒,由近及远各筒与起点的距离排成一列数:0.10.20.30,1000 放射性物质衰变,设原质量为1,则各年的剩留量依次为:1,0.84,0.842,0.843, 2、归纳抽象,形成概念 (1)学生尝试叙述数列的定义:启发学生观察上述几组数据后,进行归纳总结定义:按一定次序排成的一列数,叫数列,便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举例1:1,3,5,7与7,5,3,1这两个数列有何区别? 举例2:-1,1,-1,1,是不是一个数列? 设计意图:使学生注意把数列中的数和集合中的元素区分开来: 数列中的数是有顺序的,而集合中的元素是无序的。 数列中的数可以重复
7、出现,而集中的元素不能重复出现。 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数列定义的理解。 (2)数列的项及项的表示方法:an (3)数列的表示方法:可写成:a1,a2,a3,,an 或简记为:an,注意an与an的区别 上述(2)(3)采用指导阅读法(书P106页第7节第8节第一句话),对an与an的区别进行集体讨论归纳。 3、通项公式的探索 (1)观察归纳定义 由学生观察引例中数列的项与它在数列中的位置(即项的序号)间的关系: 实物投影: 序号12364 项1=21-12=22-122=23-1263 从而可看出项与项的序号之间可用一个公式:an=2n-1表示,该公式叫数列的通项公式,然后归纳抽象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8、的定义(略)。 (2)用函数观点看待数列:这是一个难点,讲解必须清楚、透彻。数列可看作是以自然数集或它的有限子集为定义域的函数,当自变量由小到大依次取值时对应的一列函数值(这是数列的本质),其图象是一群孤立的点,画图(棋盘麦粒这个数列) 设计意图:加深对函数概念的理解。 (3)数列的分类,并口答引例及数列分别归于哪类数列。 4、讲解例题 设计例题:根据通项公式写出前几项并会判断某个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一个通项公式。 例1,根据下列数列an的通项公式,写出它的前5项 (1)an=n/(n+1)(2)an=(-1)nn 设计意图:使学生正确掌握通项与序号的关系。 变式训练:问
9、2589/2590是否为数列(1)中的项 设计意图:使学生明确方程思想是解决数列问题的重要方法。 例2,写出下列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使它的前4项分别是下列各数: (1)1,3,5,7 (2)2,-2,2,-2 (3)1,11,111,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解题后反思,对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是十分必要。写通项公式时,就是要去发现an与n的关系,对各项进行多角度、多层次观察,找出这些项与相应的项数(即序号)之间的对应关系。(注:遇到分数,可分别观察分子组的数列特征与分母组成的数列特征;若为正负相间的项,则可用-1的奇次幂或偶次幂进行符号交换,有时也可根据相邻的项,适当调整有关的表达式。) 5、练习
10、巩固 投影演示: (1)写出数列1,-1,1,-1,的一个通项公式 (2)是否所有数列都有通项公式? 上述(1)的设计意图:an=(-1)n+1也可写成(分段函数的形式)(当n为奇数时,n为偶数时),说明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的通项公式可能不唯一。(2):引例就没有通项公式。通过这些练习,使学生能及时消化,及时巩固所学内容。 6、归纳小结 由学生试着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老师适当补充,可以训练学生的收敛思维,有助于完善学生的思维结构。 (1)数列及有关概念。 (2)根据数列的通项公式求任意一项,并能判断某数是否为该数列中的项。 (3)根据数列的前几项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4)数列与函数的关系
11、 7、课后作业: (1)课本P110/习题3.1/1(3)(4)(5);2、书P108/4(1)(3)(4) (2)复习看书P106-107 六、评价与分析 本节课,教师可通过创设情景,适时引导的方式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的欲望,有时直接讲解,有时组织掌握学生集体讨论、探索发现,课堂上除反复强调注意点外,还应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来强化它们。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掌握了数列及有关概念,而且可体会到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蕴含的基本数学思想:函数思想、数形结合思想、特殊化思想,使之获得内心感受,提高了基本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可以逐渐学会辩证地看待问题。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2 各位评委老师好:今天我
12、说课的题目是 是必修章第节的内容,我将以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本节课的教学,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四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 是在学习了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并为后面学习做准备,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十分重要。 根据新课标要求和学生实际水平我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使学生理解掌握 2、过程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归纳抽象概括使学生构建领悟数学思想,培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体验数学的科学价值和应用价值,培养善于 观察勇于思考的学习习惯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根据教学目标、本节特点和学生实际情况本节重点是,由于学生对缺少感性认识,所以本节
13、课的重点是 二、教法学法 根据教师主导地位和学生主体地位相统一的规律,我采用引导发现法为本节课的主要教学方法并借助多媒体为辅助手段。在教师点拨下,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1、由引入: 把教学内容转化为具有潜在意义的问题,让学生产生强烈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成为“猜想”,继而紧张地沉思,期待寻找理由和证明过程。在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生利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同化和索引出当前学习的新知识,这样获取的知识,不但易于保持,而且易于迁移到陌生的问题情境中。 对于本题: 2、由实例得出本课新的知识点是: 3、讲解例题。 我们在讲解例题时,不仅在于怎样解,更
14、在于为什么这样解,而及时对解题方法和规律进行概括,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在题中: 4、能力训练。 课后练习 使学生能巩固羡慕自觉运用所学知识与解题思想方法。 5、总结结论,强化认识。 知识性内容的小结,可把课堂教学传授的知识尽快化为学生的素质;数学思想方法的小结,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数学思想方法在解题中的地位和应用,并且逐渐培养学生的良好的个性品质目标。 6、变式延伸,进行重构。 重视课本例题,适当对题目进行引申,使例题的作用更加突出,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串联、累积、加工,从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四、教学评价 学生学习的学习结果评价当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评价,教师应当高度重
15、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参与度、自信心、团队精神合作意识数学能力的发现,以及学习的兴趣和成就感。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3 大家好,今天我向大家说课的题目是正弦定理。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我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节知识是必修五第一章解三角形的第一节内容,与初中学习的三角形的边和角的基本关系有密切的联系与判定三角形的全等也有密切联系,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也时常有解三角形的问题,而且解三角形和三角函数联系在高考当中也时常考一些解答题。因此,正弦定理和余弦定理的知识非常重要。 根据上述教材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及原有知识水平,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
16、,引导学生发现正弦定理的内容,推证正弦定理及简单运用正弦定理与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斜三角形的两类问题。 能力目标: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推导,比较,由特殊到一般归纳出正弦定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观察与逻辑思维能力,能体会用向量作为数形结合的工具,将几何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 情感目标: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平等的教学氛围,通过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评价,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给学生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正弦定理的内容,正弦定理的证明及基本应用。 教学难点:正弦定理的探索及证明,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解三角形时判断解的个数。 二教法 根据教材的内容和编排的特点,为是
17、更有效地突出重点,空破难点,以学业生的发展为本,遵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本讲遵照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指导思想,采用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即在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启发引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和合作交流为前提,以“正弦定理的发现”为基本探究内容,以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让学生的思维由问题开始,到猜想的得出,猜想的探究,定理的推导,并逐步得到深化。突破重点的手段:抓住学生情感的兴奋点,激发他们的兴趣,鼓励学生大胆猜想,积极探索,以及及时地鼓励,使他们知难而进。另外,抓知识选择的切入点,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和所需的知识特点入手,教师在学生主体下给以适当的提示和指导。突破难点的方法:抓住学生的
18、能力线联系方法与技能使学生较易证明正弦定理,另外通过例题和练习来突破难点 三学法: 指导学生掌握“观察猜想证明应用”这一思维方法,采取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的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对任意三角形性质的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情景中学习,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学生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四教学过程 第一:创设情景,大概用2分钟 第二:实践探究,形成概念,大约用25分钟 第三:应用概念,拓展反思,大约用13分钟 (一)创设情境,布疑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一节课有个好的开头,那
19、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本节课由一个实际问题引入,“工人师傅的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坏了,只剩下如右图所示的部分,A=47,B=53,AB长为1m,想修好这个零件,但他不知道AC和BC的长度是多少好去截料,你能帮师傅这个忙吗?”激发学生帮助别人的热情和学习的兴趣,从而进入今天的学习课题。 (二)探寻特例,提出猜想 1激发学生思维,从自身熟悉的特例(直角三角形)入手进行研究,发现正弦定理。 2那结论对任意三角形都适用吗?指导学生分小组用刻度尺、量角器、计算器等工具对一般三角形进行验证。 3让学生总结实验结果,得出猜想: 在三角形中,角与所对的边满足关系 这为下一步证明树立信心,不断的使学生对结论的认识从感
20、性逐步上升到理性。 (三)逻辑推理,证明猜想 1强调将猜想转化为定理,需要严格的理论证明。 2鼓励学生通过作高转化为熟悉的直角三角形进行证明。 3提示学生思考哪些知识能把长度和三角函数联系起来,继而思考向量分析层面,用数量积作为工具证明定理,体现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4思考是否还有其他的方法来证明正弦定理,布置课后练习,提示,做三角形的外接圆构造直角三角形,或用坐标法来证明 (四)归纳总结,简单应用 1让学生用文字叙述正弦定理,引导学生发现定理具有对称和谐美,提升对数学美的享受。 2正弦定理的内容,讨论可以解决哪几类有关三角形的问题。 3运用正弦定理求解本节课引引入的三角形零件边长的问题。自
21、己参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激发学生知识后用于实际的价值观。 (五)讲解例题,巩固定理 1例1。在ABC中,已知A=32,B=81.8,a=42.9cm.解三角形. 例1简单,结果为唯一解,如果已知三角形两角两角所夹的边,以及已知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都可利用正弦定理来解三角形。 2例2.在ABC中,已知a=20cm,b=28cm,A=40,解三角形. 高中数学说课稿篇4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本科数学*号选手,今天我要进行说课的课题是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第一课时函数单调性与最大(小)值。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五个方面来陈述我对本节课的设计方案。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选 高中数学 说课稿 范文 汇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