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6.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6.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6.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6.23隆中对教案(新人教版)课题23隆中对授课班级授课时间主备人集体备课教 师教学目标知识技能1、 了解隆中对及相关的文学常识。2、 结合时代背景反复诵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过程方法结合注释翻译课文,并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情感态度价值观初步感知诸葛亮的谋士形象教学重点反复诵读,整体感知课文大意教学难点翻译课文,并积累相关的文言词语课型新授课主要教学方法讲解、讨论教学模式参与式教学手段与教具多媒体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完成课后练习教学反思武威第三中学集体备课教学设计续页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改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课前准备,布置预习要求1
2、准备一幅三国形势图,标明课文中提到的这些人当时所占据的地盘。2要求学生课前认真朗读课文,结合看注释,查字典,初步体会各段的主要意思。二、板书课题,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解题。引导学生看课文注释,补充以下要点:1陈寿,曾在蜀任观阁令史,蜀亡后,仁晋任著作郎,平阳侯相,累官至治书侍御史。他博采旧闻,综合当时各国史料,进行考核取舍,著三国志,与史记前汉书后汉书合称四史,南北朝时宋裴松之为它作注,亦颇有名。2“对”,对策。古代臣子回答君王所问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面的策略叫“对策”。隆中对是汉献帝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十月刘备第三次访问诸葛亮时,诸葛亮针对刘备所提的问题陈述其对策,当时诸葛亮只有26岁。
3、此后,诸葛亮即出山辅佐刘备,做刘备的军师(后为丞相),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三、结合三国形势图,简介当时的政治形势1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广大农民不堪忍受统治者的残酷压迫和剥削,纷纷举行起义,规模最大的为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2各地豪强武装在镇压农民起义军过程中,占据地盘,互相混战,形成割据局面。当时势力较大的军阀有袁绍、袁术、公孙瓒、刘表、孙坚和他的儿子孙策、孙权、吕布、张鲁、刘璋、马腾、曹操等。以袁绍势力为最大,占有现在中国北方的大部分土地,刘表占有现在湖北省荆州一带,孙坚占有长江下游的南部,张鲁占有现在陕南川北的汉中一带,刘璋占有现在的四川。3曹操有雄才大略,又利用他的特殊地位(汉献帝丞相
4、),“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00年官渡之战中,以几万兵力击败袁绍的几十万大军,到了公元206年,完全占有袁绍的地盘,几乎控制了整个黄河流域,成为势力最强的军阀。4刘备靠镇压黄巾起义,纠集了几千人马,但没有地盘,先后依附曹操、袁绍等人,公元201年,到荆州依附刘表。公元207年,经徐庶推荐,三次到隆中(襄阳县城西二十里)访问诸葛亮(“三顾茅庐”),向诸葛亮请教复兴汉室的大计,并请他出山辅佐自己。课文即记载了第三次会见时谈话的内容。四、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课时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并结合注释及工具书掌握下列生字、通假字的音、形、义。五、教师逐句领读课文,学生在跟读时要注意句中的停顿和重音六、学
5、生齐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注意重音和停顿七、布置作业朗读课文,对着注释,试着口译课文。第二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本堂课引导学生边读边口译课文,要求采用直译法,忠实原意,字字落实;针对学生理解的不确切或有困难的地方加以点拨,并重点提示下列词、句,要求学生加深理解,注意积累,掌握规律。一、介宾短语作补语,翻译时要移到谓语前。1“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2“欲信大义于天下)”想要在天下人面前伸张大义。3“曹操比于袁绍”曹操和袁绍相比。4“信义著于四海威信和正义在全国都很显著。二、几个难句1“跨州连郡者”指控制几个州郡的地方军阀。州、郡,均为当时的地方行政区域。2“将军岂愿见之乎
6、?”“将军岂有意乎?”两个“岂”字都不能译为“难道”,应译为“可”,表示一种委婉而期待的语气。(一说“岂”,相当于“其”,表语气,亦通。)三、学生朗读课文四、布置作业1整理笔记,掌握并积累重点提示的词和句子。2熟读第3、4段。第三课时:教学内容和步骤一、初步理清全文思路全文可分四部分:第一部分(第1段):简述诸葛亮的为人。第二部分(第2段):写徐庶向刘备推荐诸葛亮。第三部分(第3、4、5段):写刘备三顾草庐,着重写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第四部分(第6段):写刘备对诸葛亮的倚重和信赖。二、精讲课文第三部分1思考:“凡三往,乃见。”五个字,表现了刘备对诸葛亮怎样的态度?刘备的话有哪几层意思?明确:五个
7、宇表明了刘备求贤若渴的态度,又表现了诸葛亮对进退出处大节十分慎重,必得贤明知遇的君主然后才肯出山的态度。这一段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用了“刘玄德三顾草庐”,“对隆中三分决策”两个回目来写。“三顾草庐”一回,写得曲折起伏有声有色,而本文是历史著作,只用了五个字就把过程交待清楚,文字极其简炼。刘备此时的心情是十分焦急的,但态度谦虚诚恳,语气委婉有致,措辞简明得体。分三层意思:(1)概述当前政治形势,站在汉王朝的立场,对曹操等人表示了强烈的愤恨,对汉王朝的命运表示深切关注。(2)申述自己的抱负和处境,俨然以兴复汉室、剪除奸恶为己任。(3)表明几次相访的意图,询问诸葛亮除奸兴汉的大计。这番表白,恰合诸葛亮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隆中对 2019 2020 学年 九年级 语文 上册 6.23 教案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