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新人教版.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9-2020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一单元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新人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过程与方法目标: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2、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 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2、 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教学难点: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三、学生情况分析:对于初一的学生,所掌握的古代诗词的数量不多,本课的学习,不仅
2、是让学生欣赏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叹,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热爱古代诗词的阅读兴趣。四、授课方法: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五、教学时数:2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预习要求:熟读四首诗歌,阅读课文注释。借助参考书,查出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里面不懂的字词。尝试归纳两首诗歌的主旨。教学要点:讲授一些古代诗歌常识。疏通观沧海次北固山下字词和诗歌大意,熟读并背诵全文。完成课后练习一。一、导入: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蕴含的深厚民族精神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是我们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瑰宝。它的内容丰富多彩,或抒发离愁别绪;或表达豪情壮志;或婉约,或浩方,总之,它具有无与伦比的魅力。今
3、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歌的海洋,去品味它的神奇吧!二、导读观沧海(一)题解:简介作者,诗歌创作背景。曹操,(155-220)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本文选自乐府诗集。他将自己宏伟的抱负、 阔大的胸襟融会到诗歌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成为一篇流传至今的优秀作品。八月,曹操统一了北方,九月,经过此地。(二) 、熟悉诗歌,注意字音。碣 ( ji ) 竦峙(sngzh) 萧瑟( xio s )澹澹( dn )(三)理解字词。沧,青绿色。 临,到,登临。 碣石,山名,在今河北昌黎。 何,多么。 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 竦峙,高高的挺立。竦,高起。峙,挺立。
4、 萧瑟,形容风吹树木的声音。 之,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成分,不译。 行,运行。 若,好像。其,代词,指大海。 星汉,银河。 灿烂,光彩鲜明耀眼。幸,庆幸。至,极点。以,连词,来。咏,以诗词等来赞颂或叙述。(四)整体把握,疏通文意。1、归纳诗歌主要内容和主旨。(讨论回答)内容:(开头两句)交待了观海的地点,直陈其事。(水何澹澹洪波涌起)描写海水的和山岛。(日月之行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最后两句)直抒豪情。主旨: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五)欣赏诗歌。1、完成课后练习一。这首诗看似写景,
5、实则述志。其中的日月之行四句,构思独具匠心,把大海塑造成能包容宇宙的博大宏伟的艺术形象。表现了诗人的宽广胸怀和丰富的想像力,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宏伟抱负。2、赏析诗歌结构(“观”字)和动静结合的写法。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观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 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沧海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日月星汉海水荡漾,山岛耸立动静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树木百草,秋风洪波静动相配,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3、“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诗句,诗人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表现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基调苍凉慷慨,历来
6、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三 、导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由此寄(一)1、解读标题标题:闻:听说。左迁:迁,调动官职,一般是升官;古人以右为尊,左迁就是降职寄:寄托,托付2.背景:诗人王昌龄于天宝8年被贬偏远之地,当时李白正在扬州,听说此事,便写下此诗,寄托对朋友的牵挂。四、理解诗句1.第一句写了哪些事物?杨花,子规的啼鸣(不是子规)。2.写这两个事物的作用是什么?(1)点明时令:暮春时节(2)渲染气氛:黯淡、凄楚的气氛 杨花:漂泊不定,如友人的身世; 子规啼鸣:离愁别恨,与友人分离的痛苦(3)烘托心情:痛苦,痛惜,悲痛3.这句景物描写中含有作者怎样的感情?对友人遭遇的同情,对友人离别的痛苦景中
7、含情,融情入景4.写景的目的:一般诗文,写景的目的,基本上都是为了抒情,绝大多数景物描写本身,就蕴含了作者的情感 。写景是为抒情铺垫(准备)。5.第一句是写景,第二句是叙事。“闻道”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闻道:听说。表现了作者的惊惜之情:友人已经走了,而且已走了很远,而且是受了贬谪而走。 龙标:地名,本是王昌龄迁谪之地,这里指王昌龄本人,古人常以籍贯、职务、任职之地名称其本人。6.“过五溪”表明了友人怎样的处境(状态)?这表明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迁谪之偏远;道路之艰难;未及与朋友告别,朋友已走了很远。表明作者内心的悲痛,对友人的前途和命运的关切之情。7.前两句的写景叙事,都是为了下两句的抒情作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古代诗歌四首 2019 2020 年级 语文 上册 第一 单元 古代 诗歌 教案 新人 doc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