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案模板9篇-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案模板9篇-1.docx(4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语文教案模板9篇语文教案模板9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教案9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语文教案篇1 教学目的及要求: 1、训练学生借助注释自己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掌握本课训练重点中9个词语的意义和4个词的义项。 3、理解召公谏辞的明白透彻、深入浅出的特点,体会国语质朴平实的语言特色。 4、使学生了解“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的民本思想的重要意义。 教学重点及难点: 1、召公谏辞的分析 2、两处比喻的深刻含义; 教学时数:两课时 课前预习: 1、借助注释,阅读课文,
2、弄清课文大意; 2、熟读课文,背诵召公的谏辞。 3、划出不理解的字词。 第一课时 序:背诵上一课 一、简介国语 国语的作者是谁,历来没有定论,相传它和左传都是出于左丘明之手。一般的看法是,国语的成书有一个过程,最初是左丘明传诵,然后是时人传习,最后经列国之瞽史改编。润色而成,时代大约在战国初年。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史,共二十一卷,分周语鲁语齐语晋语郑语楚语吴语越语八部分,记叙由西周穆王二年起到东周贞定五十六年共538年各国内政外交等事件,全书似乎是编辑各国旧存的史料而成,采择有多有少,以周语的记载最祥备,其余各国所记,都是侧重在某几个人物和事件上,由于国语在内容上比较接近左传,又具有同样的史
3、料价值,所以国语又有春秋外传之称。 国语的文字质朴简练,文学成就虽不及左传,但也是先秦时期一部重要的散文著作。 二、齐读课文两遍,正字正音。 三、请同学默读第一段,读后质疑。 师点拔“谤”“堪”“以”“道路以目” 四、齐读第二段。师生共同讨论。 1、请三位同学分别口译三层意思。 2、请其他同学纠正。 3、师点拔“障壅诀导”;讲解“瞽、史、师、螋、朦” (师箴:教参与课本对“师”的解释不同) 辩析“亲戚”一词古今的异义 五、齐读最后一段,注意“流”字一词多义 六、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练习一和练习二 第二课时 一、分析第一段 1、请找出描写厉王的词,分析厉王的性格特征 “虐、怒、杀”暴虐凶残、残忍
4、昏庸 2、正由于厉王的行动,导致国人怎样?从文中找出原句。 谤王道路以目 3、由此可见国家处于什么形势之中? 朝政混乱,君民尖锐对立 4、“国人莫敢言,国人真的沉默无语,俯首听命了吗?” 没有,而是即将“在沉默中爆发”,人民在沉默中孕育着反抗,这是高压下的沉默,是火山喷发前的死寂。 二、分析第二段 1、“王喜,告召公曰吾能弭谤矣,乃不敢言,”可见召公性格的又一什么特点? 昏庸愚蠢,一副蠢人说蠢话的自鸣得意样 2、给召公的劝谏之辞分层,看说了几层意思? 第一层:召公用概括性语句否定了厉王的弭谤措施 第二层:具体论述怎样对待民“谤”(怎样“宣之使言”) 第三层:从正反两方面论述,“民谤”直接关系到
5、国富民强的道理。 3、此段话中,两处运用比喻,请同学们分析这两段比喻的本体、喻体各是什么? 第一处比喻,以江河堵塞必将泛滥成灾,比喻防民之口国家必将成灾。以“川”喻“民之口”。 第二处比喻,以“土有山川”和“原隰衍沃”来比喻“口之宣言”。“山川”“原隰衍沃”生产出人民赖以生存的“财用”“衣食”,可见“山川”“原隰衍沃”之重要,那么民之“口”能说出国家政事的善败好坏,推行人民认为好的,防范人民认为坏的,才是丰富财用衣食的关键,这是国家生死存亡,治乱兴衰的大事。 4、这两处比喻,分别从什么角度说明问题? 第一个比喻说明民“谤”不能消极被动地“防”。 第二个比喻说明“民”谤不但不能消极地“防”,还须
6、积极主动地“宣”。 前一层从消极方面打比方,后一层是从积极方面进行比喻,看似两喻并列,实则后一喻乃是前一喻的深入。 三、利用简笔与繁笔中学过的知识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具有什么特点? (问题:“道路以目”中的“道路”和“目”是什么词) 言简意赅,只有三句话。一句说厉王,一句说国人,末一句说明厉王和国人之间的矛盾终于爆发,这中间有多少事情都被作者略去,只把事实的结避告诉了读者,文章简劲到无以复加,而读来却余味无穷。 最后一段用语极为精炼,与第二段的反复阐述相映衬,形成笔法上的鲜明对比。 四、完成课后练习二,巩固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五、总结文章的写作特色 1、逻辑严密,说服力强。 2、比喻生动形象; 3
7、、详略得当。 板书设计: 召公谏厉王弭谤 厉王:虐、怒、杀、喜 国人:谤道路以目 召公:防民之口,甚于防川(民谤不可防) 怎样“宣之使言” 民谤必宣敬听 王不听流王于彘 语文教案篇2 教学目标: 1.认识“庐、瀑”等9个生字,会写“吴、含”等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做到有感情地背诵。 3.能从诗句中体会诗人情感,大致领悟诗意,有主动诵读我国古代优秀诗篇的兴趣。 4.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培养学生审美情趣。 5.能查阅并初步使用有关资料。 教学重点: 1想象望庐山瀑布的景象,揣摩诗意。 教学难点: 1想象理解“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2理解“含”的意思。 教学准备: 生
8、字卡、图、音乐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回家搜集李白、杜甫的资料。预习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两首古诗,领悟诗意,做到感情朗诵、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小朋友,谁能把自己喜欢的诗歌背给大家听?今天我们学习两首新的古诗。(齐读课题) 2通过预习,你们知道这两首古诗的作者是(李白、杜甫)。你们对李白、杜甫有哪些了解? 二、学习望庐山瀑布 1借助拼音自读诗,遇到难读的字可问老师、同学。 2同桌互读生字、诗歌,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3、出示去掉拼音的生字卡,学生自愿上台认读生字,并当小老师教读。 4、开火车读生字。 5、你们发现这四个生字有什么特点?
9、(庐和炉相似,字音相同,都有户字,偏旁不同。瀑与水有关,是三点水,右边是暴字。) 6抽生读诗,其他生评议。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7、齐读诗,想想:庐山瀑布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你是从哪句诗体会到的? 8、借助图画和自己的想象,小组内交流读懂的词、诗句的意思。师随机指导。 (第一、二句,“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远望香炉峰,在阳光照耀下,峰顶烟雾袅绕升腾;瀑布飞流而下,像条大河在山前高挂。生紫烟的“生”字,给人以动感,再有一道瀑布的照应,景象奇特非凡。第三、四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写瀑布从山顶飞流而下的景象。诗人想象它好像是银河从高高的天空飞落下来,描绘了庐山瀑
10、布的雄伟气势。) 9、小组代表交流理解了的诗句意思。 10、质疑,提出没理解的词。释疑。 如:生升腾、升起。 川河流。 紫烟紫色的云雾。 疑可能、好象。 11、理解了诗意后,你有何感受?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2、抽生读,评议。比赛读。齐读。 13、练习背诵。 三、学习绝句 1、自读诗,把生字多读几遍。 2、出示生字卡,小老师教读。 (注意:岭是边音、后鼻韵、三声。) 3、开火车读。 4、同桌检测读。 5、抽生读诗。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 6、齐读。 7、选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诗。(可读一读,画一画,说一说,唱一唱等。) 8、交流自学情况。 (我通过读,知道了第一、二句,“两
11、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写春光明媚,一对黄鹂欢唱于浓浓翠绿的柳枝上;水光云影,一行白鹭展翅飞翔于蓝蓝的天空。诗中写了两种鸟、两个背景,据说,这种鸟能给家园带来喜庆、祥和的气氛。第三、四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写诗人从窗口望去,西山绵亘,白雪皑皑。而在门前不远的江岸边,停靠着等待远航东吴的大船。这两句,一写千年雪之山镶嵌在窗口,一写行万里之航船停泊在门前江中。) (我通过画明白了绝句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明丽的田野风光,表达了诗人安适愉快的心情。) 9、抽生读、唱、说、画,评议谁学得最好? 10、带着自己的感受读读这首诗。(配乐) 11、齐朗诵 12、练习背诵。 四、拓展训练
12、1背两首古诗 2回家搜集古诗,背一背。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检查作业完成情况,学习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背诵古诗 2、向同学推荐自己搜集的古诗 二、写字教学 1、认读要写的字。 注意:窗、岭、鸣、银、泊的读音。 2、说说你记住了哪个生字?怎么记的? 3、扩词练习。(吴字除外) 4、自己观察这些字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看看左右结构的字、上下结构的字、上中下、左中右结构的字分别有哪些?写的时候这些字该怎样摆才美观? 5、自己把生字描一描。你发现写哪些字要小心? (如:含字上面是今字,不要写成令字;而岭字右边是令字,不是今字。银字右边顶上不要多写一点。泊字的白要写得瘦长一些,流字也不要忘记
13、写右边的一点。柳字不要忘写中间的一撇。) 6、你们觉得自己哪个字写得漂亮,就到黑板上来写一写,并说说怎样写好的? 7、自己写,每个生字写两个。师巡视 8、同学之间互相评议所写的字。 9、完成我会填的作业。读一读。 三、作业: 1、每个生字各写三个,各组两个词。 2、能默写本课诗的就默写。 板书:古诗两首 望庐山瀑布绝句唐 生含李白 川杜甫 疑 18、雷雨 教学目标: 1、认识“压”等四个生字,学写“垂”等12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雷雨前、中、后的景象。 3、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能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图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养成留心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1、培养学
14、生的观察能力。 2、感情朗读 一、导入 出示雷雨的课件,问:小朋友,刚才我们看到的是夏天什么时候的景象呢? 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你们想了解雷雨的所有景象吗?请自己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带拼音的生字卡,全班齐读。 (注意:垂是翘舌音。压是多音字,在本课读一声。) 3、去掉拼音开火车读 4、扩词练习 5、说记字方法 6、抽生分自然段读文,要求:字音准确,读得流利。评议 三、学习课文 1、自由读文,想想本课写了雷雨的那些景象?(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后) 2、出示雷雨前的图,谁看着图来说说雷雨前的景象。谁来读读雷雨前的景象,从他的读书声中,你们有什么感受?(压抑)让我
15、们一块来看看此时的景象。播放雷雨前的课件,你现在有什么感受?带着这种感受再读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评议。是啊,雨前的气氛真可怕,想读的小朋友一起来读读。 3、不一会儿,雨下起来了,出示图,看,雨中的景象怎样?谁来说说? 谁来读一读,你们有何感受?(雨下得真大。)从哪儿感受到的?谁再来读读。配雨声齐读。 4、渐渐地,雷声和雨声都小了,天也亮起来了,雨后的景象又是怎样的呢?看图说一说,谁来读一读,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把看到的、听到的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吧。(可画画、可表演、可读读等)上台展示。 5、雨后的景色多美啊!小朋友,请你们看着画面抒发一下自己的情感吧。齐读。假如你是那只鸣叫的
16、蝉,是那只坐在网上的蜘蛛,或者是那只快乐的青蛙,你会说些什么?自己动笔写一写。 6、雷雨真是神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里,天气时好时坏,变幻莫测,十分有趣。不过,只有细心的小朋友才可以感受到。你们愿意做细心的孩子吗?让我们一块儿来观察,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写成日记吧。 四、拓展训练 1、感情朗读 2、观察天气,写日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文 2、读好日记 二、写字教学 1、认读生字 注意:垂、沉、阵、蜘蛛、蝉都是翘舌音。彩是平舌音。 2、扩词训练(蜘蛛、蝉不扩词。) 3、说记字方法 4、写字指导 (1)自己分析所有字的结构,观察在田字格里的位置。 (2)自
17、己动笔描,说说:你的发现。 (如:垂字的中间一横最长,最后一横最短,其余两横长短差不多;压字不要丢掉点;彩字的三撇要对齐) (3)请小书法家上台表演自己写得好的字并说写的技巧。 (4)自己书写生字,每个两个。 (5)互相学习、评价。 5、完成读读抄抄。 6、作业: 1、抄写有关天气的优美文章。修改自己的日记。 2、每个生字各写三个,组两个词。 板书:雷雨 前:闷、压抑、可怕 中:雨越下越大 后:清新、愉悦 语文教案篇3 这是一篇童话故事,主要讲波斯猫不知道快乐是什么,因而去询问燕子和蜜蜂,最后还是不明白快乐是什么。学生通过学习课文,从燕子和蜜蜂的话去理解“劳动是快乐的”这一道理。 以学生为主体
18、,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机会,通过自读、感悟、学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交流,分享学习快乐。重点让学生在读好课文后讨论“怎么样才能找到快乐”,给学生一个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1、比鲜13个字,会写8个字。 2、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模背诵课文。 3、比醚生自主学习,懂得要通过自己的劳动去得到快乐。 1、崩斫庋嘧印鄯洹猫说的话。 2、崩斫獠姑什么觉得不快乐,而燕子、蜜蜂和小花猫却觉得很快乐。 多媒体课件、挂图、生字卡片。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背鍪静姑计:同学们,你们认识这只可爱的小动物吗?(板书:波斯猫) 2、奔蚪椴姑核是从外国引进的一种观赏性的猫,全身白毛,两眼的
19、颜色各不相同,性情温和,是人类的宠物。 3、苯沂究翁猓赫也坏娇炖值牟姑 二、自读课文,认识生字 1、苯柚拼音,自由拼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圈出来,多读几遍。 2、毙槟诨粒把读错的字找出来,互相纠正。 3、奔觳槿隙链生字的词语。 (1)谁愿当小老师的学生带领大家认读自己会读的生字?(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带拼音的生字词。) (2)开火车读生字词。 (3)去掉拼音,认读生字词。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备课文标上节次,然后指名轮流朗读课文,评出读得好和有进步的同学。(要求声音响亮、字音准确、注意停顿。) 2弊杂衫识粒边读边想从课文里知道了什么,有什么问题想向大家请教的。 3毙榛嘟涣鳎讨论你要请教的问题
20、。 4币入新课时的课件或图片,想想: (1)为什么波斯猫找不到快乐呢? (2)为什么燕子、蜜蜂、青蛙能找到快乐呢? (让学生自主去体会:劳 教案语文S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找不到快乐的波斯猫教案,来自网! 动是快乐的,创造是快乐的,帮助别人也是快乐的) 5苯淌嗷导读,让学生在读书中理解上述问题。 四、课外作业 把这个故事讲给别的小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新课 1、奔觳槔识量挝摹 2、比隙辽字词。 3碧岢霰究窝习要求。 二、指导朗读,感悟课文 1碧课文录音,跟随课文录音朗读课文。 2敝傅佳生读好重点词句。 如:“一口一口”要读出造窝的辛苦;“泥窝”“天天”要读出瞧不起的语气 3狈纸巧朗读课文
21、,再演一演。 波斯猫的话读出疑问的语气,瞧不起的语气。 燕子、蜜蜂、青蛙的话读出高兴的语气。 同桌分角色朗读,再选几位同学上来表演。 4碧致郏翰姑什么找不到快乐?你有什么办法帮助波斯猫找到快乐? 三、练习,拓展思维 1、庇眯诎寤蚩渭出示练习题,让学生读读,想想,再填空。 (1)波斯猫天天睡的是,吃的是。 (2)燕子觉得()很快乐,蜜蜂觉得()特别快乐,青蛙觉得()是最大的快乐,使我明白了()才是真正的快乐。 (3)牛伯伯觉得()很快乐,清洁工人觉得()很快乐,医生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快乐,()觉得()很快乐 2、备课后第3题的句子加上标点。 四、书写,学会生字 1、倍烈欢烈求会写的字
22、,再按要求自学: (1)共有几个会写的字?都有哪些偏旁? (2)你是怎么记住这些字的?说说你的办法。 (3)看看每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毙榻涣鳎互相说说。 3、敝傅际樾础 让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 五、积累词语 1、比隙痢按视锘骸崩锏拇省 2、蹦愦诱庖豢卫锘寡崃四男麓剩刻钤诨豪铩 语文教案篇4 教学过程: 一、以旧引新,激发兴趣。 俺们已经学过不少古诗,现在有谁愿意来背一背你记住的古诗?有没有李白写的呢?(静夜思、夜宿山寺、送孟浩然之广陵、早发白帝城) 大家知道李白的诗还真多呀!通过课外查阅资料,你们对李白还有哪些了解呢?(李白生卒年月701-761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号称诗仙现存诗900
23、多首风格飘逸、豪放想像丰富、气魄雄伟) 二、紧扣题眼,品词析句。 师:李白五岁时就开始读书习字,读了很多书,二十六岁起离乡远游,走了大半个中国。今天,俺们要学习的望庐山瀑布就是他畅游庐山后写下的。 、师范读全诗。全班自由读。 、学习生字,分别是庐、瀑、炉。 、全班齐读这首诗。 师:读题目,谁能用这个“望”字组词?你觉得在这儿应该用哪个词更准确些?解释题目的意思。(指名回答) 师:俺们来看看庐山,看看庐山的瀑布。(看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指名回答) 师:这些都是静止的图片,现代科技的发展,让俺们在课堂里了能领略到庐山和庐山瀑布的壮观景色。请看光碟。 师解说:庐山在江西省九江市的南边。庐山山峰
24、重叠,非常雄伟壮丽。其中有一座山峰叫香炉峰,因为山上常有云雾笼罩,在阳光照耀下有紫色雾气升腾,像正在焚香的.香炉一样,故取名香炉峰。看这就是著名的香炉峰。庐山一年四季景色优美 看完后,请你来夸夸它。(观看后指名回答) 师:对,夸得真好!俺们来看看李白是怎样夸的? 、指组读第一句诗。读注释和。除了这两个词,诗中哪些字你不理解?说整句诗的意思。读。 、总结学法:读诗句、看注释、说意思。 、根据以上学法自学二、三、四句诗。 、汇报自学情况。 为什么要遥看? “飞流”、“直下”说明什么? 怎么理解“三千尺”? “疑”是什么意思? 师:学到这,还有什么疑难的问题吗?请提出来。(质疑解答) 师:现在谁来说
25、说全诗的意思?(指名回答、同桌互答) 三、自读自悟,深入理解。 师:你觉得诗中哪些字用得妙?为什么?(生、挂、飞、落) 师:轻声背诵诗,想象自身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谁能用“啊,真”的句式来表达庐山瀑布给你的印象。此时此刻,你最想对李白说什么?背诵、注意重音,再读古诗,把你们的感受读出来。 指导默写。 四、总结学法:(出示小黑板) 学习古诗的一般方法: 、读诗题,介绍作者 、读诗句,理解诗意 、再读诗,体会感情 、背诵默写 五、安排作业。 板书设计: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语文教案篇5 教材分析 白桦林的低语是以“高尚”为主题的
26、一篇课文,本课运用拟人化的手法,以第二人称的口吻叙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文章热情讴歌了守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无名看林工人无限的思念和赞美、敬佩之情。这篇文章构思精巧,脉络清晰,语言优美,作者感情的抒发饱含无限的深情,令人感动,是一篇培养学生高尚道德情操的教育素材。 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基本掌握阅读的方法,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由于学生在理解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时有一定难度,因此宜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鼓励学生感悟语言文字,体会思想感情,促进学生情感的自我发展,从而发表个性化见解。 教学设想: 教学中通过质疑、读文、感悟、运用来突出
27、重点,突破难点,借助读读、画画、自学、分组讨论、探究交流、教师点拨等方法,抓住重点词句来体会看林人的崇高品质。在理解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抓住几处关键的细节和重点的词句细细体会,引导学生注意内容上的相互联系,加以比较,通过比较深入体会看林人的伟大,从中受到感染和教育。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看林人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 2、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体会作者对看林人的无限崇敬与热爱。 3、采用自主质疑,合作交流的方式探讨疑难问题。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教学重点:通过反复朗读,理解重点词句,细细品味文章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本文含义
28、深刻的句子,品味语言并体会看林人默默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课前预习时布置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大兴安岭的概况和白桦林的特点。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有谁到过大兴安岭吗?或在电视上欣赏过大兴安岭的美丽景色?今天,老师就和大家随着本文作者一起到大兴安岭,领略大兴安岭的美景,认识这里的看林人。(齐读课题) 、释题,设疑: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些什么呢?(学生讨论,教师随机板书) 二、初读课文: 、学生自学课文,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检查自学效果: (1)词语检查,读读并理解下列词语: 蜿蜒曲折倚窗外望山峦起伏浮躁狂妄低吟浅唱絮絮低语倾诉衷肠 (2)朗读检查: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
29、文。 (3)整体感悟: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3、划出本文含义深刻的句子,写写自己的体会。 三、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这会儿我们已经在大兴安岭了,你们看这儿茫茫林海,山峦起伏,真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可是除了感受到美丽,你还感受到了什么呢? 、分析:你眼中的大兴安岭是怎样的?课文是怎么描写大兴安岭的白桦林的?划出有关语句。 (1)学生自读,边读边划出有关描写白桦林的语句。 (2)结合文中语句讨论白桦林特点。 “一片白桦林”,“银白的树干,灰绿的树冠,随着阵阵山风。摇曳着身躯和手臂,仿佛在向我们低吟浅唱” (3)结合文中语句理解词语:“低吟浅唱”。(轻声地吟唱。这是亲昵打招呼的
30、意思。) (4)思考想象:作者走进白桦林,有什么样的感觉?这种感觉是怎样产生的? 、指导朗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感受大兴安岭中白桦林的美。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小结: 课文的题目是白桦林的低语,仅仅是写白桦林吗?如果不是,还写了哪些方面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再一起讨论,一起交流学习。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文中好词好句。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语文教案篇6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自读课文,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
31、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通过解读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读中感悟,理解罗丹的创造在艺术上的突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体会罗丹勇于探索的精神,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具有永恒的价值。 重点难点: 1.感悟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是本文的重点。可以通过让学生“猜图中的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引导学生初读课文,把作品与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联系起来,进而了解以米开朗琪罗为代表的雕塑风格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风格,理解罗丹的创造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2.为了让学生体会到罗丹这种勇于探索的精神的价值,可以抓住文中意蕴丰富的句子解
32、读,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如课文题目走路的人,课文结尾“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搜集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作品图片和以罗丹为代表的现代雕塑作品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看图片,猜雕塑作品的创作时期 1.板书课题。 2.出示课件看图片,猜图中雕塑属于哪个时期的作品。 二、欣赏作品,介绍两个时期的代表人物 1.介绍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米开朗琪罗。出示课件 2.课件欣赏米开朗琪罗代表作品。 3.介绍现代雕塑的代表人物罗丹。出示课件 4.出示课件欣赏罗丹的代表作品。 三、初读课文,了解不同时期的雕塑风格 1.自由读课文,比较两个不同时期雕塑的不同
33、风格。 2.交流讨论两种不同的艺术风格。出示课件 3.通过两种不同艺术风格的强烈对比,理解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 4.联系课文中对不同时期雕塑风格的描述,再来判断自己猜的作品时期是否正确。 四、细细品读,欣赏罗丹作品的奇特 1.出示相关课件1900年,第5届世界博览会在法国巴黎举行。在这次世博会上,罗丹展出了150件作品。 2.出示相关课件一尊奇特的雕塑作品。 3.小女孩儿看到了一尊怎样的雕塑作品? 4.品读句子,体会雕塑的奇特。 5.抓住“看了很久”“惶惑不解”两个词,体会小女孩儿看到这尊雕塑后的反应。 6.面对小女孩儿的询问,罗丹是怎么说的?出示课件句子 7.品读句子,谈体会。 师:这句话说
34、明了什么?(忽略头、手等次要部分,正是为了突出人物专心走路的姿态。) 8.这座雕塑就是罗丹创作的走路的人。出示课件 五、读中感悟,理解罗丹对艺术发展的贡献 1.这尊雕塑的出现,说明了一种什么样的艺术风格的诞生? 由罗丹创造的、全新的艺术风格。 2.由小女孩儿的反应,想象大众对这种艺术风格的看法。 3.默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大众对这种新的艺术风格不是一下子就能理解和接受? 4.交流讨论,教师相机指导。(受传统的雕塑风格的影响) 5.这种新的艺术风格的诞生的意义。 教师相机指导。(是罗丹在艺术上的突破,是对大众审美情趣的一种超越,正是艺术生命力之所在。影响到后来整个雕塑艺术的发展。) 六、解读重点
35、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1.出示课件他就如同他的杰作走路的人一样,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 2.说一下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这句话有双重意蕴,“一直在走着,不停地走着。”既是指作品走路的人的艺术主题,又是指罗丹用毕生的精力去追求更新、更高的艺术境界,在艺术的道路上从来没有停下过探索的脚步。 3.出示课件假如在1900年第五届巴黎世博会上,你是一名记者,请你来采访一下罗丹先生。 4.模拟采访。同桌两人情景对话。 5.20xx年,第41届世博会将首次在中国举行。作为参观者,你希望在世博会上看到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或科技作品?出示课件 七、理解文题,升华对主题的理解 1.思考:课文为什么以“走路的人”为题?课
36、件出示 2.归纳学生发言。 “走”不仅是雕塑所表现的动作,也是罗丹要借雕塑来表达的一种观念和主张。 凡是立志于探索创新的人,都可以叫“走路的人”。 3.我们都是“走路的人”!课件 4.谈学习这篇文章后的收获。 语文教案篇7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内容是续写故事。这次习作是对本单元故事预测的延伸,从整个单元设计来看,这样的安排体现了“看、想、说、写”的思路,要求学生能根据故事的前半部分续编故事的后半部分。本次习作是想象作文,但想象要基于观察,基于生活,因此观察与联系生活实际是写好本次习作的关键。编写情节完整、合理的故事是本次习作的基本要求,同时,引导学生初步学习修改自己的习作,乐于与同学分享习作
37、,并能简单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教学目标: 1.能看懂图画,想象接下去的故事情节,能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做好语句通顺,故事完整,意思明白。(重点) 2.能用修改符号把自己习作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过来。初步懂得好作文是改出来的道理。(重点) 3.乐于与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并能说说自己更喜欢谁的故事。 4.在续编故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良好品质。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相应的PPT课件。 2.准备相关的范文。 学生准备: 回忆自己过生日的情景。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导回忆,激发兴趣 1.教师富有激情地导入:同学们,每一年中都有一天对我们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那是
38、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日子,过了这天,也就表示我们又长了一岁。大家知道这是哪一天吗?(生日) 2.每年的生日,你是怎么过的? 3.引出话题:同学们的生日过得很快乐,也很有意义。关于生日,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大家想听吗? 设计意图:习作源于生活,联系生活,运用生日话题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让学生交流自己的生日是怎么过的,可以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畅所欲言,为学生续编故事做铺垫。 二、审清题意,指导看图 1.出示主题图,请学生读读习作要求。 2.说说这次习作要我们做什么。 3.引导学生交流明确: (1)看图,了解图上的故事。想象接下来的故事情节,能把故事续写完整。 (2)写完后,把故事连起来读一读,能把
39、其中明显错误的地方改出来。 (3)和同学互相交流故事,说说自己更喜欢谁写的故事。 4.指导看图:请大家按顺序看看图画,想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5.指名说说。(同学们在交流自己刚过的生日,李晓明的生日也快到了,可是他的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工作,同学们想办法一起为他过生日。) 6.总结看图的方法。 (1)这些图上都有泡泡语,你能发现这些泡泡语分别告诉了我们什么吗?(有的是同学们说的话,有的是晓明的想法。) (2)泡泡语告诉我们故事中人物的语言与想法,可以帮助我们读懂图画中的故事。但我们看图还要关注人物的神情、动作等细节,才能读懂人物的心情。 (3)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上人物的神情,猜想一下他们当时的心情。 (4)组织交流: 预设:同学们交流时脸上带着笑容,每个人都很开心。而李晓明有些忧伤。 李晓明一个人坐在位置上,神情忧郁,不是很开心。 (5)在讲故事的时候,把这些内容放进去,故事就生动多了。 7.把故事的前半部分连起来说一说。 8.指名试着说一说,教师评议。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审题,能培养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养成审题的好习惯,避免学生写作时无从下手,让他们有所思,有所想。看图作文要注重对学生看图方法的指导,在学生初步了解图中大意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关注细节观察,丰富故事的内涵与情感。将观察所得有条理地说一说,从说到写,遵循学生语言发展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