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docx(14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苏教版二年级认识角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学期备课一、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上学期测试情况,学生总体上说比较爱学,对一些基础的知识大部分学生能扎实的掌握。但也有部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相对较弱,学习基础又不扎实,从而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本学期将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切实提高每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二、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一共编排了9个单元教学内容,具体可分解如:一、有余数的除法,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二、时、分、秒。三、认识方向,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
2、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四、认识万以内的数。五、分米和毫米,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六、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实际问题等等。七、角的认识,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八、数据的搜集和整理,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九、期末复习。 三、教学目标: 1知
3、识与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
4、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5)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6)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7)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8)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
5、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在教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3)在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
6、的益处,提高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积极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全过程,让他们认识到数学的价值,生活中离不开数学,使他们喜欢数学,乐学数学。 (2)形成对数学的浓厚兴趣,树立学生自尊心和自信心,提高学生的相互合作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引导反思促进情感态度的发展。教学时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堂、当天的学习活动,适时教育学生要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学习上要实事求是,并以肯定的方式强化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 (4)创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机会,学以致用,体会数学就在身边,借以激发和保护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5)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四、教学重点、难
7、点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五、
8、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经验,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 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该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 2、要尊重学生,注重学法渗透。在学习中,教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 3、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4、要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精神。 5、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还要鼓励学生动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单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培
9、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6、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考过程,教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 7、要精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觉得扎实。 8、加强培优补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9、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 教学进度安排共计60课时,各单元课时安排如下: 1有余数的除法-4课时2、时、分、秒-4课时3、认识方向-4课时4、认识万以内的数-15课时5、分米和毫米-3课时6、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11课时7、认识角-3
10、课时8数据的搜集与整理-3课时9、期末复习-13时单元备课第一单元本单元是紧接着二年级上册表内除法编排的。人们进行除法计算,或是没有余数,或者有余数。教学有余数的除法,能够拓展学生对除法的认识,让他们初步接触除法的试商,既巩固了表内除法,又为以后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分散了难点,为教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作了准备。而且,本单元是除法计算从口算到笔算的过渡。全单元编排三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例题教学内容练习安排例1余数的概念和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例2体会余数应该比除数小例3除法的竖式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练习一有余数除法的概念、竖式计算和解决实际问题从上表可以看到,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有余数除法的一
11、些概念知识,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有余数除法的实际应用。有余数除法知识和计算方法是教学重点,求商又是教学难点。有余数除法仍然是解决平均分问题的一种计算,学生已经具有的除法概念在有余数除法里会继续应用并得到加强。由于除法概念并没有新的教学内容,所以教材把利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与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教学和计算教学结合起来,不另外编排例题。但是,有余数除法的商和余数,在实际问题里表示不同的意思,使用的单位名称有时相同、有时不同,这构成了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是余数概念的本质特征,也是计算有余数除法需要遵循的基本规则。教材专门编排一道例题,教学余数和除数之间的大小关系,让学生从
12、具体到抽象、从感性到理性地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道理。 第一单元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1、例2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平均分若干物体的活动中认识余数,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2、能根据平均分有剩余的的情况写出除法算式,正确表达商和余数,正确读出有余数的除法算式。 3、通过操作、思维、语言的有机结合,培养观察、分析、比较、综合、概括能力。 4、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意义和作用。 教学重难点: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 教学用具:小棒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谈话:开学第一天,老师就准备了10枝新铅笔来考考小朋友们,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提出问题:这
13、10枝铅笔我要分给大家。可是,怎样分才合理呢?(1)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引导学生统一认识:每人分得同样多。 (2)谈话:每人分得同样多,可以怎么分?(每人分2枝、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如果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如果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呢?那么如果每人分4枝,可以分给几人呢?我们来分一分。 二、交流共享1、(1)分一分:(用小棒代替铅笔,小组合作)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3456指导操作。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呢?请一组上台示范分一分。分完后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后有没有分完?在表格中板书结果。 自主活动。谈话:如果每人分3枝、每人分4枝,分别分给几个人呢?你能
14、用以上的方法在小组里分一分,并把不同的情况记录下来吗?学生分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2)说一说: 学生汇报交流,教师填写表格,确认结果。 谈话:观察分法,把它们分类,并说说怎么想的?小结:10枝铅笔平均分有两种不同的结果:一种是正好分完,另一种是分后还有剩余。出示表格: 表(1)表(2)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每人分几枝分给几人还剩几枝2533152422614(3)写算式: 观察表(1)提问:10枝铅笔每人分2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2=5(人)10枝铅笔每人分5枝,可以分给几人?分完了吗?怎样列式计算?板书:105=2(人)提问:你能说出这两个算式中各部分的
15、名称吗?观察表(2)谈话: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几人?有什么方法计算?(板书:103)可以分给几个人?分完了吗?还剩几枝?这1枝还能分吗?这1枝是剩下的,它是10枝里面的一部分,我们可不能忘了它,在3人后面加上小圆点,把它记录下来!认识余数。在除法算式里,每个数都有自己的名称,在103=31中,10、3、3分别叫什么?1呢?如果不知道,可以看看书。 反馈交流,全班齐读算式:10除以3等于3余1。 观察比较: 105=2、103=31两道算式,引导学生再次认识到:在日常生活中分东西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是全部分完,另一种分后有剩余,但不够再分。 (4)谈话:你能把表(2)中每人分4支的结果
16、用算式表示出来吗?学生独立在书上填一填。 反馈交流:104=2(人)2(枝)106=1(人)4(枝)(5)概括提炼:想一想,什么情况下平均分的结果可以用有余数的除法表示?余数表示什么?2、探索余数要比除数小的规律。 出示例2,用4根小棒摆1个正方形,8根小棒摆2个正方形。像这样用12、13、14、15、16根小棒摆正方形,结果会怎样?先摆一摆,再填写除法算式,并把表格填完整。 (1)谈话:请同学们观察134、144的余数与除数,你发现了什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如果余数和除数相等,或者余数比除数大了,说明了什么?小结:请记住,计算有余数除法,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猜一猜:有一道有余数的
17、除法算式中,如果除数是6,余数可能是几?如果余数是3,除数最小是几?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3。 1、第1题:让学生各自用小棒摆一摆、填一填、算一算,再通过交流帮助学生进一步明确有余数除法求商的思考过程。 2、第2题:先让学生各自填一填,再引导学生比较两道题目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有余数的除法的意义。 3、第3题:先让学生按照题目读一读,再说说每题的商和余数各是什么?4、第4题: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四、全课总结: 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2、生活中还有哪些平均分后有余数的情况?课后到生活中去找一找,如果找到了就用有余数的除法说一说,说父母听
18、。 第一单元课题:有余数的除法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4-5页例3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探索有余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懂得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2、培养初步的观察、概括能力和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态度与习惯。 教学重难点:让学生探索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桃子贴图,圆片教学过程: 一、先学探究: 1、出示挂图:几十面按红、黄、蓝顺序排列的彩旗,下面顺次标上序号。 2、谈话:老师不看屏幕,同学们告诉我几号旗,我就能说出它是什么颜色,不信,你考考老师?3、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彩旗的颜色呢?你们想知道吗?今
19、天我们就要学习这其中的奥秘!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题(1)出示例题:妈妈买了12个苹果,如果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列算式:()()=()()数()数()你能尝试列出这道除法算式的竖式吗?仔细观察老师写的除法竖式,找一找被除数、除数和商。 看了这道除法竖式,你有什么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吗?(2)出示例题:如果每5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还剩几个?先圈一圈,再把算式填写完整。 提问:怎样列式?(板书:125=)等于多少呢?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分一分、算一算)(2)鼓励探索。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尝试解决。 (3)汇报交流。 用圆片代替桃分一分。 指名学生上台操作。 提问:分的结果怎
20、样?(放了2盘,还剩2个。)剩下的2个桃,还能继续分吗?(剩下的2个桃,不能再分)讲述:12个桃,每盘放5个,分的结果是“放了2盘,还剩2个”。 如果是22个桃、32个桃、42个桃,甚至更多的桃每盘放5个呢?难道我们也用圆片代替桃来这么分吗?有别的方法吗?列竖式算一算。 谈话:笔算125竖式该怎样列,商和余数该写在哪儿?指名学生说老师写。 提问:125商是几?为什么商是2,你是怎么想的?小组讨论在交流汇报。 想法一:12个桃,每盘放5个,放了2盘,所以商是2。 想法二:商2,二五一十,10比12小,商2; 三五十五,15比12大,所以商2。 想法三:二五一十,2和5相乘的积最接近12,又小于1
21、2,所以商2。 想法四:12里面最多有2个5,所以商2。 提问:12的下面该写几,为什么?“10”表示什么?12个减去分掉的10个,还剩下几个?所以横线下面写几?这个“2”表示什么?(表示剩下的2个,这个2就是余数)提问:谁能说出横式的计算结果?在上面的谈话过程中逐步完成板书。 (4)小结:今后我们计算有余数的除法,可以用竖式来计算。 三、反馈完善: “想想做做”15,重点引导学生巩固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1、第1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用小棒操作,联系操作过程和结果计算相应的式题,帮助学生巩固对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理解。 2、第2题:有余数除法与以前学过的表内除法的对比练习。通过计算和比
22、较,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表内除法计算方法的练习和区别,更好地掌握用竖式计算有余数除法的思考过程和书写规范。 3、第3题:是有余数除法求商方法的专项练习,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熟悉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 4、第4题:让学生应用有余数除法,尝试着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帮助学生体会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初步掌握用有余数除法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路。 5、第5题:25个气球,平均分给6个同学,每人分得几个,还剩几个?学生独立完成,用竖式计算。 四、全课总结: 说说今天学到了什么?认为自己学得怎样?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6页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
23、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口算77962133424812235747694881825672、回忆上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是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的?(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3、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 1、摆一摆,每位学生准备10根小棒。 (1)10根小棒,每5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提问:怎样列式?板书
24、:105=2通过计算,谁来说说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为什么?(2)10根小棒,每4根一份,可以分成几份?还剩几根?请学生分小棒后,列式并笔算。 提问:商为什么是2?有余数吗?是几?为什么还是2?(3)比一比,以上两道题哪一道是有余数的除法?为什么?2、完成第1题。 出示图后,让学生自己弄清图意后让学生叙述,然后独立完成,反馈时,说说自己是怎样填写的,所写的每个算式表示的具体意义是什么?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2题(1)学生独立完成左边的一组填空。 (2)提醒学生利用填空时的思考过程计算右边4题。 2、练习一第3题(1)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2)反馈时说说是怎样想的。 3、练习一第4
25、题(1)学生分组计算,并指名板演。(2)反馈。 (3)比一比:每列火车中的三题有什么不同点和相同点?4、练习一第5题读题后请学生独立解题,说说算式的意义,余数是几,表示什么?5、练习一第6题(1)帮助学生弄清题意。(2)独立解题。 四、反思总结:今天我们练习了有余数的除法,在计算时要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同时还得注意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练习一第4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7页教学目标: 通过练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进一步掌握用竖式计算的方法,能正确的进行有余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重难点: 通过练习进一步掌握试商的方法,深刻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能熟
26、练地用竖式计算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的除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再现: 1、回忆本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有余数的除法在求商时可以怎样很快找到合适的商?(想被除数里面最多有几个除数)在计算时还应注意些什么?2、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练习有余数的除法。(板书课题)二、基本练习: 1、口算: 4398459693282445675685366357492、口答: 25里面最多有()个6。48里面最多有()个7。 36里面最多有()个8。28里面最多有()个6。 3、用竖式计算: 436327204367(1)明确要求,先口答出商及理由。 (2)学生分组计算,以检验刚才所说的的商是否正确。 指
27、出:看被除数是多少,可以想几个几是多少,被除数里还多几,余数就是几。 三、综合练习: 1、练习一第7题让学生认真分析每一题的计算过程。 2、练习一第8题(1)出示题目,思考:除数最小应是几。 (2)指名回答,并说明理由。 提问:如果除数是6,再根据题目中已给的余数,想想商可能是几,那么被除数能不能确定是多少呢?(3)提问:如果将“最小”两字去掉,你认为除数可以是几,为什么?通过这题的思考,你更加清楚了一个什么道理?3、练习一第9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4、练习一第10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想法。 5、练习一第11题学生自己读题后独立解答。说说自己解题的
28、想法。 6、练习一第12题(1)学生独立填表。 (2)说说余数是怎样变化的?(3)如果除数是5,余数怎样变化?7、练习一思考题(提示:除数控制在一位数的范围)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反馈。 交流解答时的想法:先想除数可能是几,再根据商和除数的情况,想出被除数是多少。提醒学生思考时做到有序。 帮助学生整理写出的算式。 提问:通过刚才的练习,想一想:在有余数的除法中,余数的大小有没有规定?小结: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四、反思总结: 今天你练习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第二单元时间是一类常见的量。人们的日常生活需要安排时间、遵守时间,应该抓紧时间、珍惜时间。小学生需要知道一些有关时间的知识,具有初步
29、的时间观念,形成合理利用时间的良好习惯。 常用的时间单位主要有:年、月、日、时、分、秒。其中年、月、日是比较大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都比较长,相邻单位之间的进率复杂多变。时、分、秒是较小的时间单位,1个单位时间比较短,相邻单位间的进率都是60。所以,常用的时间单位分两次教学,第一次是本单元,先教学“时”“分”和“秒”,第二次在三年级,教学“年”“月”“日”。 本单元主要包括这样一些教学内容:计量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的知识,包括单位名称,单位间的进率,钟面上的1时、1分、1秒等。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包括整时时间和非整时时间。1时、1分、1秒的时间观念,体验1时、1分、1秒时间实际是多长,能
30、做哪些事情,在现实情境里使用时间单位。全单元编排五道例题,具体安排如下表。例题教学内容练习编排例1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分针,认、读、写钟面上的整时时间例2时、分的概念与进率,1时、1分实际有多长例3例4认、读、写钟面上的非整时时间例5秒的概念,秒与分的进率,1秒实际有多长练习二巩固教学的时间知识,体验时间顺序与日常生活主要活动的关联认、读、写钟面上的时间是本单元的重要内容,它需要相关的时间知识为基础,这是教材编排例1和例2的主要目的。 培养初步的时间观念是本单元的重要任务。为此,教材十分重视让学生体验1时、1分、1秒实际有多长,大约能做哪些事情; 帮助学生合理安排时间,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
31、。 第二单元: 课题:认识时、分第1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8-10页,例1、例2、试一试及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知道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并认识钟面上的整时和接近整时的时刻。 2.使学生在观察、操作、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思考能力,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爱惜时间、按时作息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认识钟面上的整时。 教学难点:认识钟面上的大约几时。 教学准备:钟面教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1、猜谜:小小骏马不停蹄,日日夜夜不休息,蹄声哒哒似战鼓,提醒人们争朝夕。 2、揭示课题:小朋友猜对了。你想不想看一看钟面是什么样的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认识钟表
32、”。 二、思索探究1、初步认识钟面说明:我们经常看钟面了解时间,大家仔细观察这个钟面,把你知道的有关钟面上的知识在小组里跟同学说一说。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指名说说关与钟面上的知识。 有12个数,让学生从1顺次读到12。 有两根针,一根长一根短,指出长针叫分针,短针叫时针。让学生把分针和时针指给同桌看。 2、初步认识整时(1)出示7时的钟面,让学生猜猜是几时?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再出示5时的钟面,让学生说说时针和分针分别指着什么数?引导观察钟面上的分针有什么共同点?时针呢?(2)总结: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教学试一试出示三只整时的钟面图,提问这三只表上又
33、是几时?你是怎么知道的?学生在钟面上拨一个时间让同桌说说是几时。 3认识大格。(挂图出示:钟面学生拿出自己准备好的钟表。)提问:仔细观察钟面,看看你能有哪些新的发现。 (学生可能发现:钟面上有112这12个数; 钟面上有12个大格,每个大格里有5个小格,一共有60个小格。)讲述:我们把每两个数字间的距离叫做1大格(板书:大格),所以12到1这两个数之间是1大格,同样,1到2之间也是1大格。 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多少个大格呢?(引导学生从1开始依次数出12个大格。学生数好后板书:12个)4认识小格。 讲述:钟面上除了大格,还有小格,相邻的两个小点之间是1小格。(板书:小格)提问:那么,1大格里有几
34、个小格呢?学生交流。(板书:5个)提问:钟面上一共有几个小格?我们一起5个5个数一数。 小结:通过小朋友们的努力探索,我们知道钟面上一共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 5认识时。 讲述:时针从12走到1是多少时间?(1小时)从1走到2呢?(也是1小时)也就是说时针走1大格都是几小时?讲述:这个绿色部分就表示时针走了1大格,也就是1小时。 (板书: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提问:时针走2大格是几小时?时针从12走到4,走了几小时?走到7呢?那么,时针走一大圈又是几小时?学生动手操作。(要求:时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2时和5时)小结:要知道钟面走了几小时,我们只要看时针,时针走了几大格就是几小时。 6、认
35、识分。 讲述:分针走1小格是1分。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分针是怎样走1小格的。 这个绿色部分表示分针走了1小格,也就是1分。 提问:走这样的2小格是几分?走3小格呢?7小格呢?讲述:分针走几小格就是几分。 教师用实物钟演示并提问: 分针从12走到1,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4,走了多少分?分针从12走到7,走了多少分?再走3小格呢,一共走了多少分?学生动手操作。(要求:分针从12出发,分别拨出10分,25分)小结:要知道走了几分钟,要看分针,分针走1小格就是1分,几小格就是几分。 7、认识时、分的进率。 在钟面上分针走了一圈,经过了几个小格?(60个小格。)因此,分针走一圈,经过的时间是几分钟?分
36、针走一圈,时针走几个大格?经过了多长时间?你发现了什么?板书:1时=60分8、感受1分钟。 过渡:1分钟的时间很短,但如果我们认真地利用好,其实1分钟也可以做很多事情。现在让我们体验一下。 大家做眼保健操,1分钟大约做几节眼保健操。 请两名跳得比较快的同学出来跳绳,同学们分别数个数。 做“想想做做”第5题,了解有多少同学能在1分钟内完成。 指名背古诗,看1分钟内能背几首古诗。 追问:你觉得1分钟还能做些什么?学生先同桌交流,再全班交流。 总结:1分钟虽然不长,但我们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所以我们要抓紧每1分钟,珍惜时间,在1分钟里做更多的事情。 7、感受1小时。 过渡:1分钟大概有多长我们已经
37、初步感受过了,那么1小时又有多长呢?做“想想做做”第7题。一节课时几分钟?课间休息几分钟?再加上几分钟就是1小时。 三、检测完善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1)说说钟面上各是几时,图中的小朋友在干什么,每天的这个时刻你在干什么?(2)指出:小朋友要养成珍惜时间、按时学习和休息的好习惯。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先让学生在自己的钟面上拨出3时,要求学生互相看一看拨的对不对。再分别拨出9时、12时,同桌互相检查。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先仔细观察钟面上画了什么针,还缺少什么针,再根据钟面下标出的时刻在钟面上补画出分针或时针。提醒学生注意:画时针应该比分针短些,画分针应该比时针长些。 4、完成
38、“想想做做”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 5、完成“想想做做”第6题四、全课总结1、你在小小的钟面上学到了哪些知识?2、完成课堂作业。 第2单元课题:认识几时几分第2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例3、4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在观察钟面的过程中学会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时刻。 2.在认识几时几分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能力、探索能力以及积极的学习情感和态度,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养成按时作息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认、读、写钟面上所表示的几时几分。 教学难点:认识接近整时的时刻。 教具准备:教具钟、学具钟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小朋友,孙悟空又来了?上节课
39、,我们和孙悟空学习了什么内容?(认识时、分)现在,我们复习一下。 填一填: (1)钟面上一共有()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个小格。钟面上一共有()个小格。 (2)分针走一小格的时间是()分。 (3)时针走一大格(从一个数到下一个数)的时间是()小时。时针走1小时,分针正好走一圈,是()分。1时()分(4)一节课是()分,课间休息是()分,再加上()分,就是1小时。 看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你认识吗?(用两种表示方法)观察一下,这几个钟面上的时间都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小结:像这样钟表上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孙悟空说,他已经认识了时、分和整时,今天,他想和你们一起认识几时几分,真正学
40、会看时间,这样,他就不会再迟到了。你们欢迎不欢迎他?(出示课题)二、探索交流。 1.认识7时15分。 课件出示情境图第二幅。 学生观察,先让学生用自己熟悉的方式,表达钟面上的时刻。 教师告诉学生:7时15分可以写作7时15分,还可以写作7::15。 2.继续让学生认识7时30分、7时45分。 师:时针都在7和8之间,都是7时多。 分针从12起走过30小格,是7时30分。 小结:观察钟面认识几时几分,要先看时针,时针走过几时,就是几时多,至于多几分,再看分针。 2.教学7时55分。 (1)这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指出:因为时针还没有到8时,那我们说快到几时了?是8时少几分?(3)因为时针
41、还没有到8时,这个时刻是几时多?多几分?(分针指着11,表示走了55分。)是几时几分?怎样简写?怎么读?齐读一下。 (4)你能学着钟面上的样子动手拨一拨7时55分吗?拨拨看。 (5)7时55分接下来马上就是几时了,怎样拨到8时呢?学生动手拨一拨并进行反馈。(分针再走5分钟才到8时。)(6)还想拨吗?和老师一起继续拨,分针走呀走,走到数字10,现在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9时对吗?为什么?(分针还没到12。)怎样才到9时呢?(结合回答,老师再一遍演示。)3.认识8时零5分。 (1)(出示8时零5分的钟面)观察一下,这个钟面和8时的钟面比,发生了什么变化?(分针不再指着12,时针超过8。)(2)说说
42、看,这时大约几时?(3)指出:看时间的时候,我们可以先看时针,因为时针刚过8时,所以是8时; 是8时过几分呢?我们再看什么针?(分针)分针从12起走到1,走了几分,因为没有满10分,中间要用0表示。(在“8时”的后面出示“零5分”)简写怎么写?一起来读一读。 4.练习。 (1)(出示5时零5分、12时30分的钟面)这两个钟面上的时间是多少呢?(2)集体交流。 (3)说说你是怎么看钟面上的时刻?(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三、检测完善。 1.刚才,孙悟空和大家学得真认真!有没有把本领都学会了呢?(出示想想做做第1题的钟面)谁愿意做聪明的孙悟空,说出每个钟面的时刻,再写下来。 认读第二个钟面上的时刻
43、,问:时针有没有走到4?说明这时是几时多?是几时几分?认读第三个钟面上的时刻,问:时针有没有到时?是几时多?多几分?写6:05时应注意什么?(强调不要忘了中间的零。)2.想想做做第2题。 (1)请小朋友看第题,读读题目的要求。 先把时间读一读,再去连连线,生独立完成。 (2)出示题目,进行反馈。 (3)一起把这四个时间读一读,在这四个不同的时间里,小朋友都在做些什么事情呢?你能选一个时间来说一说吗?同时进行拓展:如分别说说是什么时候的12:05,分别在做什么。如中午的12:05在做作业; 夜里的12:05在睡觉。 3想想做做第3题。 让学生在钟面上拨出下面的时刻。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补充习题第2单元课题:认识秒第3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14页,例5和想想做做。 教学目标: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建立1秒的时间观念。 2.通过实践操作与合作交流,发现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4.让学生在经历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观察秒针走60个小格的同时分针走一小格,得出秒和分之间的进率:1分=60秒教具准备: 实物钟、钟面模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频“滴答”)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2、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