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基础知识总结.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B超基础知识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B超基础知识总结.doc(4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B超基础知识总结B超基础知识总结超声基础(操作手法、体位、标准切面、测量位置等)一操作手法1体位(1)平卧位:最常用。(2)左侧卧位:是一个必要的补充体位。(3)右侧卧位:显示左外叶特别有用。(4)坐位或半卧位。2探头部位可分为右肋下、剑突下、左肋下、右肋间四处二肝脏右叶最大斜径1测量标准切面:以肝右静脉和肝中静脉汇入下腔静脉的右肋缘下肝脏斜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1214cm。三肝脏右叶前后径1测量标准切面:第五或第六肋间肝脏右叶的最大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2测量位置: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右叶前、后
2、缘之肝包膜处,测量其最大垂直距离。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810cm。四肝脏左叶厚度和长度经线1测量标准切面:以通过腹主动脉的肝左叶矢状纵切面为标准测量切面,向上尽可能显示隔肌。2测量位置:左叶厚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前后缘最宽处的肝包膜(包括尾状叶),测量其最大前后距离,左时长度测量点分别置于肝左叶的上下缘包膜处与人体中线平行。3正常参考值(cm):肝左叶厚径不超过6cm,肝左叶长径不超过9cm。五门静脉及胆总管的宽度1测量标准切面:以右助缘下第一肝门纵断面为标准测量切面,胆总管要求尽量显示其全长至胰头后方。2测量位置:门静脉测量要求在距第一肝门1-2cm处测量其宽径,胆总管测量要求
3、在其全长之最宽处测量。3,正常参考值(cm):门静脉主干宽度(内径)1.01.2cm,胆总管宽度(内径)0.40.6cm。六脾脏厚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肋间脾脏斜切面,要求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门边缘至脾对侧缘之垂直距离测量。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4cm。七脾脏长度1测量标准切面:左助间脾脏斜切面。尽量显示脾的全长,同时显示脾静脉出脾门部图像。2测量位置:测量点选在脾上下极的包膜处。3正常参考值(cm):正常成年人不超过12cm。第二节胆系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胆囊测量1胆囊长径。胆囊颈部到底部的长度。在胆囊有折叠的时候,应分段测量,长径应为各段的和
4、。正常值:小于8cm。2胆囊横径:为胆囊体的最宽径。正常值:通常小于3.5cm。3胆囊壁厚径:正常值:小于2.5mm。二胆管测量1肝外胆管:上段与门静脉腹侧伴行,其内径小于同水平门静脉内径的l/3;下段与胰头后方(胰腺段)、下腔静脉前方下行,其内径小于8.smm。正常胆总管内径随年龄增加,老年人可达10mm。2肝内胆管:位于门静脉左、右支腹侧,其内径多小于2mm。第三节胰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目前关于正常胰腺的超声测值尚无统一的标准,多数作者以测量胰腺的厚度(前后径)为标准。具体方法:一胰头的测量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头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下腔静脉的前方测量,测量一般不包括钩
5、突3正常参考值(成人):2.5二胰体的测量!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体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前方垂直线进行测量。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三胰尾的测量1选择切面:胰腺长轴切面,将胰尾部显示清楚:2测量部位:在腹主动脉的左缘或脊柱左缘进行测量;3正常参考值(成人):2.0cm第四节肾脏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肾脏长度(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脏冠状切面或矢状切面的最长切面。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上下极顶端的包膜处。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10.6土0.6:女性:10.4土0.6。二肾脏宽度(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冠状切面
6、2测量位置: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近肾门与肾脏最宽部的两侧包膜处。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5.6土0.5;女性:5.4土0.4。三肾脏厚度(前后径)测量1测量切面:肾门部短轴切面,或肾脏矢状切面。2测量位置:将测量游标分别放置在肾脏最厚部的两侧包膜处。3正常参考值(成年、cm):男性:4.2土0.4:女性:4.0土0.5。正常肾的大小有较大出入。一般男性肾脏大于女性,左肾大于右肾。在实际超声诊断中,并不因为肾的大小略有出入而影响其诊断结果,只有当肾脏过分巨大或缩小时才有诊断意义。而对肾实质的厚度,尤其是肾皮质的厚度减薄意义较大。第五节膀胱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膀胱径线和容量测量1测量切
7、面与部位:膀胱的最大纵断面:测量膀胱长径(上下径d1)膀胱的最大横断面:测量膀胱厚径(前后径d2)测量膀胱宽径(左右径d3)2按容积公式计算膀胱容量:V(ml)0.5dld2d33正常值:350500ml注;有多种膀胱容量计算公式,各有其特长。第六节前列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正常前列腺的超声测值,可因检查途径及超声仪的类型和检查位置、探测角度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在此介绍经腹部检查的测量方法。一测量切面与部位1腹部横断面(前列腺的斜冠状断面)宽径测量(左右径):左侧边界至右侧边界的最大径。厚径测量(前后径):前缘边界至后缘边界的最大径。2腹部纵断面:(前列腺的矢状断面)长径测量(上下径):上缘
8、边界至下缘边界的最大径。二前列腺测量正常值为简化的平均值:长径3cm,宽径4cm,厚径2cm。三前列腺体积计算(V):三径乘积的半数值。即Vl/2(LDW)第七节妇科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子宫需测量三条径线,子宫体纵径、横径及前后径。1子宫纵径(上下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矢状切面。需清晰显示子宫底至宫颈内口、肌层与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对称切面。(2)测量位置:宫体:子宫底外缘至子宫颈内口之间距离宫颈:宫颈内口至宫颈外口之间的距离。(3)正常值:宫体5.0土1.0cm。宫颈2.53.0cm。2子宫体横径(左右径)测量:(1)测量切面:子宫冠状切面。需横切子宫,于宫体中部、图像呈椭圆形最大
9、切面时(不能在呈三角形图像处)进行测量。(2)测量位置:通过子宫体的最大左右径。(3)正常值:4.3土0.73cm3、子宫作前后径测量(也是测量子宫内膜前后两层外缘之间的距离):(1)测量切面:与子宫纵径测量平面相同。(2)测量位置:与子宫纵经相垂直,测量最大前后距离。(3)正常值:4.3士0.9Cm二卵巢也需测量三条径线,纵径、横径及前后径。1测量切面:与子宫测量切面相同,进行纵径、横径及前后径的测量。当卵巢不易辨认时,可让患者斜卧位,通过充盈的膀胱作透声窗扫查对侧的卵巢,并进行测量。2测量位置:通过卵巢的最大径线。3正常值:由于卵巢大小与年龄等因素有关,常用体积公式:长宽厚2,正常应小于6
10、ml。成年妇的卵巢大小约4cm3cm1cm。4观察并判断有无卵泡发育及是否成熟和排卵。第八节产科超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一妊娠囊(GS)胎囊一般在56周可见。1测量切面:在膀胶适度充盈下,取子宫纵切面测量妊娠囊最大纵径及前后径,在子宫横切面测量最大横径。2测量位置:各条径线均应测量其内径二双顶径(BPD)测量1测量切面:于胎头横切面图,使两侧颅骨板厚度回声一致时,需清晰显示居中的脑中线、丘脑及第三脑室切面时进行测量。2测量位置:通过并垂直于脑中线,测量近侧颅骨板外缘至远侧颅骨板外缘内缘之间的最大距离,即胎头最大横径。3正常值:此径线适用于中期妊娠至足月妊娠,即12周至足月。双顶径在孕31周前平均
11、每周增加3mm,孕3136周平均增长1.5mm,孕36周后平均每周增长lmm。三胎儿脊柱1观察切面:沿胎头从颈椎开始纵行观察颈椎、胸椎、腰椎及骶椎。2观察内容:纵切面时,胎儿脊柱为两条平行排列整齐念珠状较亮光点至尾椎合拢。侧动探头可见三条光带,中间为椎体回声。中期妊娠时可显示脊柱全貌及生理孤度,晚期妊娠时需分段进行观察。横切面可见由两个椎弓一个椎体的骨化中心形成的呈倒三角形的三个强光点。四胎心1观察切面:目前多采用四心腔,左室长和大动脉短轴平面。五羊水量的测量羊水量能反映胎儿在宫内的生长状态,早中期,胎儿漂浮在羊水中,孕晚期羊水在胎儿的四周。1测量切面:探头垂直于腹壁平行移动,测量羊水量大深度
12、。2测量位置:一般测量时,多采用垂直测量羊水的最大深度;羊水量较少时应以脐为中心将孕妇腹部分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四个象限,测量每个区域羊水最大深度(测量区域内不能包含胎体及四肢),取其平均值。3正常值:无必要精确计算羊水的量,检查时只是以多、中、少来估计。8cm为羊水过多,38cm为正常量,3cm为羊水过少。六胎盘1观察切面:将探头垂直于腹壁移动,妊娠早期时,可探及一附着于某一侧子宫内壁的半月形弥漫细小光点,直至妊娠足月时,回声逐渐增强,并于其间可探及散在或密集的线状、片状、环状强回声或无回声区。2观察内容及正常范围:(1)胎盘厚度:正常厚度为24cm,一般不超过5cm。(2)胎盘位置:胎
13、盘可位于子宫壁的任何一侧。(3)胎盘成熟度:超声检查以绒毛膜、胎盘实质及基底层回声变化来判断胎盘的成熟度,胎盘成熟度常被分为四级。表817胎盘成熟度分级标准度级别绒毛膜板胎盘实质基底层0平直光滑线状回声均匀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稍有波浪样线状回声散在分布的点状回声无增强回声明显波浪状,切迹伸入胎盘实质,未达基底层散在不均匀点状强回声线状强回声显著切迹伸入胎盘实质,达基底层环状强回声,散在无回声区大而融合的强回声第九节浅表器官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甲状腺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一)甲状腺的厚度(前后径)及宽度(左右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横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厚和最宽处为标准切面
14、,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厚和最宽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厚度各为1.52.0cm,宽度2.02.5cm,峡部厚度小于0.5cm。(二)甲状腺的长径(上下径)测量1标准测量切面:在甲状腺的一系列纵断面中选择甲状腺实质最长处为标准切面,要求探头压力要尽可能轻。2测量位置:分别选在甲状腺最长处的包膜高回声线边缘上。3正常成人参考值(cm):左右两叶长度各为4.06.0cm,峡部长度1.52.0cm。第十节血管超声检查测量方法与正常值由于血管走行有长有短,同一根血管随着近心和远心,管径有粗有细,血流速度有快有慢,因此,超声测量时均要描述哪
15、段血管、哪点测量。现列举几条常见的外周血管的测量方法及正常参考值:一颈动脉1颈总动脉:正常颈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三峰形,为层流频谱,收缩期有两个峰,第一峰大于第二峰,双峰间有切迹,舒张早期增速形成第三峰,三个峰均为正向频谱,舒张期全程有持续低速正向血流。收缩期峰值流速91.3士20.7cms,舒张期峰值流速27.1土6.4cms,阻力指数0.7土0.05。颈总动脉内径约为6.67.5mm,管壁厚约1mm。二腹主动脉正常腹主动脉血流频谱曲线形态呈正向单峰型,频带窄,为层流频谱,收缩期血流加速度及减速度均较快,舒张早期可有较小的负向频谱,舒张期呈正向低速血流。正常峰值流速范围约为90130cm
16、/s。腹主动脉近心段内径约为2.03.0cm,中段(胰腺水平)为1.62.2cm,远心段(分叉处)为1.31.7cm。三下腔静脉正常下腔静脉血流频谱线为收缩期向心性血流,心脏快速充盈期,其流速再次增快出现第二个向心性血流,心脏舒张中晚期呈低速离心血流,位于基线上方。第一峰流流速可达31.38.2cm/s,第二峰流速可达25.08.1cm/s,第三峰流速可达8.62.2cm/s。内径(肝脏后段)呼气是为18.83.9mm,吸气时为11.34.9mm。四下肢深静脉包括股深静脉血流频谱曲线在静息状态下为自发性收血流频谱,其特点为随呼吸运动变化的单相、低速向心血流,曲线形态随呼吸有波浪有起伏变化。深吸
17、气或Valsalva试验时,大、中静脉内血流停止,远心端肢体加压或抬高时,近心段血流加速。扩展阅读:B超基础知识B超基础知识医用超声诊断仪是将声纳原理、雷达技术、电子技术三者相结合而研制生产的设备,主要应用在临床诊断中,其基本原理是将一束高频超声脉冲发射到生物体内,再接收来自生物体内各组织之间界面处反射的回波,经放大、处理、显示,可观察内脏器官的形状、大小、及各器官的相互位置、器官的活动以及器官内的异物等,从而判断器官的是否正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高新技术应用于这种设备的研究制造中,因此,超声诊断仪的发展也由起初的一维超声扫描及其显示方式发展为二维甚至三维的超声扫描和显示方式,大大
18、增加了回波信息量,使生物体内的病灶清晰、易辨,在临床上被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各科门诊的诊断检查方法中,成为与X-CT、同位素扫描、核磁共振并列的四大医学成像技术之一。其中超声成象因为具有以下三个特点:超声波为非电离辐射,在诊断用功率范围内对人体无伤害,可经常性地反复使用;超声波对软组织的鉴别力较高,在对软组织疾患诊断时具有优势;超声成象仪器使用方便、价格便宜,使得医学超声成象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发展前途,是其他成象技术所无法替代的现代诊断技术。超声诊断仪类型超声波在医学方面,除了用于治疗和手术外,主要是用于临床诊断。在诊断学方面,现有的医学超声技术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基于回波扫描技术和基于多谱勒频移
19、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基于回波技术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超声波在组织界面处产生的反射回波形成的图象或信号来诊断疾病。这种技术主要用于解剖学范畴的检测和诊断,目的是了解器官的形态学和组织方面的状况与变化,比如检测体内异物和肿瘤,检查器官的形状及大小变化等等。回波扫描诊断技术一般按显示回波的方式分为如下五类型:A型:即将回波以波形的形式显示出来,其纵坐标为回波幅度,用以表示回波的强弱;横坐标为回波接收的时间,该时间与产生回波的组织界面相关。B型:即将回波信号用点的形式显示在显示器上,光点的灰度与回波强弱成正比,为辉度调制型。当探头上的传感器阵元以不同方式移动扫查时,可以形成二维图象。C型:此
20、为透射式扫查方式,可获得有关被测组织的声速和衰减等信息。M型:此法是在辉度调制型中加入一个慢扫查锯齿波,从而使回波点从左到右自动扫描。显示的横坐标为慢扫描时间,纵坐标为声波传播时间(即对应于检测深度位置)F型:此法为用多个切面图象构造一个曲面的成象形式。除了单一形式外,还有复合型诊断仪,即综合采用上述几种方式成象,目前,回波扫描技术已大量用于对肝、脾、胃、肾、胆、甲状腺、乳腺、眼球、子宫、卵巢、胸腔、肺、半月板、脑、心包等多种脏器官的诊查之中。基于多普勒频移原理的超声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运动物体反射声波时造成的频率偏移现象来获取人体的运动信息。这种技术主要用于了解体内器官的功能状况及血液
21、动力学方面的生理病理状况,如用于测定血液流速、心脏运动状况及血管是否存在栓塞等。目前,超声多普勒技术主要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中。在诊断学方面,基于探测深度和分辨率两个方面的综合考虑,一般采用的频率为1MHz15MHz。低频主要用于深部组织和器官的诊查,而高频则用于眼科等表浅部位的诊查。同时,为了避免产生生物效应,诊断用的超声波的功率一般在1mW/cm210mW/cm2。在诊断学方面如何提高成象分辨率,寻求可定量表征特异性病变的成象特征量为目前研究发展B超所需探索的目标。第二节工作原理及基本结构一、工作原理二、B型超声诊断仪是目前临床上最广泛使用的一类超声成象装置。B型又称为B-Mode,其中B
22、为英文brightness的字头,用此表征B型成象是以辉度来表征回波的大小的。正是由于用辉度取代了幅度,B型可用一条线的不同辉度来表征A型的一系列回波及其幅度值。因此采用扫描的方式获取组织内部某一断面上多个扫描线上的回波并显示在对应的平面上,即组成了一幅组织内某剖面的回波二维图像。因此,B-Mode是一种二维超声成象装置。具体说明如下: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在A型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A型是用单探头,而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是用多个晶体组成的探头,按不同的组合分组使用。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的每组晶体单独使用时,完全类似于A型单探头的情况;而各组晶体在电子开关的控制下,有次序地排列工作,类似A型超生
23、中单探头的移动过程,这样就由A型中单探头扫查一条线变为线性超声设备中迅速的发射一排超声线束来扫查一个面,从而由一维图像变为二维图像。在A型中,反射信号的情况通过信号的波形显示出来,而B型超声设备中反射信号的强弱通过荧光屏中每个像素的亮度显示出来,从而使在扫查的断层面中把组织的分布情况和性质对应地显示出有灰阶(或辉度)变化的超声图像上。虽然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与A型相比在原理上是简单的,但是完成从A型向B型的过渡在技术上是很复杂,采用了较多的新技术和新工艺。如图2-2-1所示。二、基本结构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探头、发射接收单元、数字扫描转换器、显示照像记录系统、面板控制系统、
24、键盘和电源装置等,如图2-2-2所示图2-2-2B型线性超声诊断仪结构图一、面板控制单元对仪器面板上的各种旋钮、开关、操作杆等的状态实施编码,并将编码信号送至发射接收单元和数字扫描转换器,其中包括进出深度增益控制信号(或称距离时间控制)到发射接收单元以控制放大器的放大倍数,从而补偿超声能量在传播过程中随距离的衰减。二、发射接收单元通过探头发送和接收超声波信号,并对发射和接收的超声波信号实施电子聚焦和多点聚焦的控制;同时对探头中的多个晶体实施电子开关控制,从而实现超声束的扫描。从探头接收的超声回波信号在该单元中进行放大、检波和各种预处理,然后送到数字扫描转换器。三、数字扫描转换器把从发射接收单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基础知识 总结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