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上课时间年月日星期第周第课时课题课标要求教学目标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认识其在推动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知识与能力了解20世纪初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理论的背景、过程及其主要内容,从中认识其产生背景与其内容之间的内在关系;了解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家实践三民主义的基本史实;了解新三民主义提出的时代背景和新三民主义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意义,通过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提高学生比较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精选典型历史事件和典型材料,引导学生掌握孙中山提出、发展三民主义理论,为实现三民主义而不懈努力奋斗的
2、历史轮廓;指导学生从背景、内容和作用等角度比较新旧三民主义。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民主义是孙中山在研究资产阶级社会政治学说,并实地考察了西方社会后,提出了“振兴中华”的蓝图,它在辛亥革命时期发挥了巨大的理论作用,实现了20世纪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从三民主义到新三民主义的发展,反映出孙中山能够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具有崇高的人格品质。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以及对中国民主革命的重大作用。对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的比较分析与评价课型新授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法教具及教学手段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内容、调控方式)【导入新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先进的中国人为挽救民族危机提出了许多救国主张。洋
3、务派提出了“师夷长技以自强”的主张,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的主张,但他们都不主张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封建统治,而封建统治的腐朽是导致中国近代民族危机的根源,因此,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社会实践都以失败而告终。历史的发展证明,要挽救民族危亡,就必须创立革命的理论,并在它的指导下用暴力推翻封建统治。这一历史任务的承担者就是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国民政府尊称其为:中华民国国父”。在中国大陆也有人称他为“现代中国之父”,而民间普遍称他为“中国国父”。复习导入既有助于学生形成连贯的知识体系,又有助于学生感受中国近代中国人探索救国道路的艰辛。设计意图:引起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讲授新课】展示课件:探:为什么?悟:是什么?感:做什么?思:变什么?一、三民主义的提出:1、背景探究:三民主义为何应运而生?(引导学生根据教材第78页的导言和正文及多媒体材料分析三民主义提出的背景)材料一:列强侵华材料二: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材料三:美国中美合作时期发行的林肯、孙中山纪念币材料四:各阶层改良方案表学生概括:(1)政治基础:19世纪末期,民族危机不断加深;(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3)思想第 3 页 共 3 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16课 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16 三民主义 形成 发展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