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doc
《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知识点各章重点归纳.doc(2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二章 国民收入核算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计量指标 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的定义: 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 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 GNP)国民原则 GDP是以国境为界,即本国境以内的所有生产活动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的价值都记入该国的GDP,它强调境内工业。 GNP是以国民为界,即本国国民的生产要素所创造的产品与劳务都记入该国的GNP,它强调的是民族工业。第二节 国内生产总值的核算方法1.支出法从最终产品的使用出发,把一年内购
2、买的各项最终产品支出加总,计算该年内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GDP=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X-M)转移性支出:政府单方面的价值让渡,不是等价交换,如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体现的是再分配职能救济金,失业保障金。 2、收入法:就是从生产要素所有者获得收入的角度看社会在一定时期创造了多少最终产品价值,又称成本法。收入法计算公式 GDP工资利息租金+税前利润折旧间接税 企业转移支付3、 生产法:又称部门法(sector approach)。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的产值来计算GDP,反映GDP的来源。核算的范围:提供物质产品的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提供劳务产品的第三产业
3、。核算的标的:各部门增加值,即总产值扣除中间产品价值后的余额。政府部门提供的劳务活动以投入的成本计入总产出。三种核算方法总结 生产法(增加值法) GDP = 所有企业增加值的总和。 支出法 GDP = C + I + G + (X - M) 收入法 GDP = 工资 + 利息 + 租金 + 利润 + 企业间接税、转移支付 + 折旧 总产出 总收入 总支出 1)产出收入。产出增值投入要素的收入。2)产出支出。最终销售最终支出。第三节 与GDP相关的其它经济指标 国内生产净值(Net Domestic Product)NDP (一)含义:一国一年内新增加的最终物质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和。(二)
4、构成:NDP=CInG(XM)(三)与GDP的关系:NDP=GDP-折旧,因为:In=Ig折旧 固定资产折旧不是新创造价值,是以前价值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价值转移。NDP反映一定时期生产活动的最终净成果 狭义的国民收入(National Income)NI(一)含义:一国一年内各要素所有者得到的全部收入(二)构成:NI=工资利息地租利润(三)与NDP关系:NI=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补助金1、减间接税:间接税是消费者替企业交税,虽然属于市场价值而计入GDP,但不属于要素收入而不能计入NI2、 减去企业转移支付:企业转移支付的接受者(企业捐款接受者和赖帐者)未提供劳务,所以它不属于要素
5、收入。3、 政府补助金不计入产品价格,但是成为企业收入,然后成为要素收入。个人收入(Personal Income )PI(一)含义:一国一年内个人得到的实际收入的总和。(二)与NI的关系: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政府转移支付1、减公司未分配利润利润:公司利润不可能完全成为个人收入。2、减社会保险:社会保险金交纳给政府,未到达个人手中。3、加转移支付:补助金、退伍军人津贴、养老金、抚恤金等实实在在是个人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Disposable Personal Income)DPI。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 (一)含义:个人收入减去按法律规定应缴纳的所得税以后
6、的金额。(二)与PI关系:DPI=PI-个人所得税 (三)构成:DPI=C+SNDP= GDP 固定资产折旧 NI= NDP间接税企业转移支付 政府补助金 PI= NI企业所得税社会保险税公司未分配利润政府给个人转移支付 DP=I PI 个人所得税第四节 名义GDP和实际GDP 名义GDP(Nominal GDP)按产品和劳务的当年销售价格计算的GDP。实际GDP (Real GDP)选定某年为基期,用计算期同基期比较的物价指数的变动来剔除隐含在名义GDP里的物价变动,由此得出的GDP称为按基期货币计算的实际GDP。GDP折算指数=名义GDP/实际GDP第五节 国民收入的基本公式 总产出=总支
7、出总产出=总收入一、两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 两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和厂商收入角度(总供给):GDP = C + S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收入 = 支出: C + S = C + I 投资 = 储蓄: S I二、三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 三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三部门中,包括政府部门。YGDP支出方面:Y=C+I+G消费投资政府购买收入方面:Y=C+S+T,T是政府净收入(净税金)=T0-Tr 全部税金转移支付。居民要交纳税收,又要得到政府的转移支付(忽略掉转移支付也可以) 。所以: C+I+G = Y = C+S+T,即 I+G = S+T , I=
8、S+(T G) (T G)为政府储蓄投资储蓄的恒等式仍然存在。三、四部门模型:储蓄-投资恒等式四部门经济的构成:居民、厂商、政府、外国(对外经济关系)收入角度(总供给):GDP = C + S + T + Kr 支出角度(总需求):GDP = C + I + G +(X - M收入=支出: S + T + Kr = I + G +(X - M) 投资 = 储蓄: I S + (T G) +(M-X+Kr)投资 = 私人储蓄 + 政府储蓄 + 国外储蓄第十三章 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第一节 均衡产出一、两部门模型的假设条件1、经济社会中只存在消费者和企业(厂商)不存在政府、外贸。消费和储蓄在居民;
9、生产和投资在厂商。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 2、所有厂商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产品3、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决定供给凯恩斯定律: 社会总需求变动时,只会引起产量变动,使供求相等,而不会引起价格变动。原因:大量闲置资源; 短期分析,价格不易变化,即具有黏性。需求变动,厂商首先考虑调整产量,而不是改变价格。二、均衡产出的概念1、概念:和总需求相等的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均衡收入。社会收入正好等于居民和厂商想要有的支出。2、公式国民产出(国民收入)= 总支出(总需求) E(AD) = c + i 国民收入核算:实际产出 = 计划产出 + 非计划存货投资均衡产出 非计划存货投资 = 03.投资储蓄意义:如果经济
10、要达到均衡,计划投资计划储蓄,是一个前提条件。是宏观经济战略要考虑的前提条件。第二节凯恩斯的绝对收入消费理论1、消费函数:指消费支出与决定消费诸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随着收入增加,消费也会增加;但是消费的增加不及收入增加的多。消费和收入之间的这种关系,称为凯恩斯消费函数。 2、消费函数的形式:c=c(y) c=+y 自发消费,不随收入变动而变动的消费。y引致消费,随收入变动而变动。凯恩斯消费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消费倾向。简单线性消费函数: c = +y (1 0)a-常数,自发性消费:基本最低消费支出。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动。y-诱致性消费:消费中受收入水平影响的部分。-常数,斜率,边
11、际消费倾向3、APC与MPC平均消费倾向平均每单位收入中消费所占比例。计算:总消费在总收入中所占比例消费/收入c/y1,消费总量1,消费总量大于收入总量(负债消费,即产生负储蓄)。边际消费倾向 MPC: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引起的消费变化。MPC c/ y MPC = dc/dy MPC是消费曲线上任一点切线的斜率。不论MPC是常数还是变数,总是一个小于1的正数。有:1 MPC 0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消费函数为非线性状态) 边际消费倾向随着收入增加而呈现递减趋势。随着收入增加,消费占收入的绝对比例也呈递减状态, APC也有递减趋势。l 线性中,若a = 0,c = y APCMPC, 不再随收
12、入增加而递减APC与MPC的关系:二、储蓄函数储蓄函数:指储蓄与决定储蓄的各种因素之间的依存关系。(广义上的概念) 凯恩斯储蓄函数:储蓄随着收入增加而增加,这种关系称之为凯恩斯储蓄函数。又被直接称之为储蓄倾向。储蓄函数的形式:s=s(y) s = - + (1-)y 储蓄倾向:储蓄与收入的比率平均储蓄倾向:储蓄总量与收入总量的比率, APS。 储蓄与收入之比储蓄/收入 APS = s / y边际储蓄倾向:MPS 每增减1元国民收入所带来的储蓄的变化。公式:储蓄增量与收入增量的比率 MPS=s/y 当s与y趋于无穷小时,MPS = ds/dy l 储蓄函数为线性时,MPS为常数(1)。 非线性时
13、,MPS有随收入递增趋势。MPS和APS都递增,但是MPSAPS。APS与MPS平均储蓄倾向边际储蓄倾向三、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1、y=c+s 2、APC、MPC随Y增加而递减,APC MPC APS、MPS随Y增加而递增,APS MPS3、APC+APS=1 MPC+MPS=1储蓄与消费的互补函数曲线四、家户消费函数与社会消费函数社会消费函数是家庭消费函数的总和,但并非简单加总 国民收入的分配 政府税收政策 公司未分配利润第三节关于消费函数的其他理论一、相对收入消费理论由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利提出 “棘轮效应” 家庭消费既受本期绝对收入的影响,更受以前消费水平的影响。收入变化时,家庭宁愿改变储蓄
14、以维持消费稳定 “示范效应” 家庭消费决策主要参考其他同等收水家庭,即消费有模仿和攀比性。二、生命周期的消费理论 美国经济学家弗郎科.莫迪利安尼假说:(1)人在一生过程中,收入将会有规律地波动。(2) 家庭会通过金融资产市场以理性的方式统筹安排一生的资源,实现一生中最平稳的消费路径。l 结论:l 人们偏好平稳消费,工作年份储蓄,退休年份动用储蓄。l 如果中年人比例增大,消费倾向会下降。反之会增加。l 遗产的存在,会使得储蓄增加。l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储蓄会减少。l 人生安全风险加大,储蓄减少。三、 永久收入的消费理论永久收入:家庭在长期视界内各个年份所获收入的预期平均值n 假说:(1)人们一生
15、的经历是随机的,从而收入具有波动性。n (2)家庭对稳定消费的偏好胜过对不稳定消费的偏好。 n 家庭将试图通过金融资产市场维持完全稳定的消费路径,n 以使每一个时期的消费都等于永久收入。第四节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两部门经济的假设条件 1、经济社会中只存在居民和厂商 2、在经济社会中,需求决定供给3、所有厂商均以不变的价格提供产品 4、企业投资全部是自主投资,不随利率和产量而变动5、不存在折旧 6、公司未分配利润为零两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消费函数 两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消费函数建立方程组: 求解此方程组,得: 所以:两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储蓄函数 两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储蓄函数建立方程组求解此方程
16、组,得:所以:第五节 乘数论一、乘数:当影响国民收入的因素变化以后,均衡的国民收入会以一个倍数的形式发生变动,乘数反应了这种变动的程度。投资乘数两部门经济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投资乘数的推导(一)乘数的作用乘数取决于边际消费倾向,成正相关。乘数作用条件:社会上各种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乘数的经济意义:经济各部门密切相连,一个部门、产业投资的增加,也会在其他部门引起连锁反应;收入的增加会持续带来需求的增加。乘数作用的双重性:总需求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增加;总需求减少,引起国民收入大幅度的减少。假设消费函数c=100+0.8y,投资i=50(1)求均衡收入、消费和储蓄。 (2)如果
17、当时实际产出(即收入)为800,试求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为多少? (3) 若投资增到100,试求增加的收入。(1) 均衡收入y(10050)/(10.8)750 c1000.8750700 syc75070050(2) 企业非意愿存货积累产出需求80079010(3)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8)1000,比原来的收入750增加250(yyy1000750250)(4) 若消费函数为c=100+0.9y,投资i仍为50,收入和储蓄各为多少?投资增到100时,收入增加多少?(5)消费函数变动后,乘数有何变化?(4)变化后的收入y(10050)/(10.9)1500 syc
18、1500(1000.91500)1500145050 若投资增至100,则收入y(100100)/(10.9)2000,比原来的收入1500增加500y 20001500500) (5) 消费函数从c1000.8y变为c1000.9y后 乘数从5(k1/(10.8)5)变为10(k1/(10.9)10)第六节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三部门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 总收入(总供给):c + s + t 总支出(总需求):c + i + gc + s + t = c + i + g s + t = i + g三部门模型的代数方法 三部门模型的几何方法 以定量税为例:所以有:例题:消费函数:c=160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宏观经济学 知识点 各章 重点 归纳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