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
《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高一语文期末考试试题北京市东城区第卷(选择题共25分)一、(10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分)A钦差摇曳岑寂陈词烂调B蕴籍援例涸辄矫揉造作C尺牍搓商孤僻成绩蜚然D吮血锱铢罅隙命途多舛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人文科学没有直接的功利性,不等于说没有社会价值。地坛,很荒凉,这恰恰是使我微醉的感情的最好去处。王勃的滕王阁序正可谓“诗人之赋”,流传千年,。A纵然发泄琅琅上口B.诚然发酵脍炙人口C纵然发酵脍炙人口D.诚然发泄琅琅上口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精读之外,还需要略读。就教学而
2、言,;但就效果而言,。实践证明,有了精读的训读,从而养成毕生不懈的浓厚阅读兴趣。略读是主体,精读只是补充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精读才是应用,略读是准备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应用我们就可以进行广泛的略读AB.C.D.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2分)A.浙江省奉化市土地管理局依据土地法有关规定,某公司400亩国土使用权已收回。B我们对于“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走出陌生的境地。C应该用“启事”而滥用“公告”的现象屡见不鲜,致使社会上有些人也见错而不怪了。D鉴于金瓶梅词话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供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是不
3、宜公开发行的书。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杜牧深受苏洵六国论的影响,“以古事为题,寓悲伤之旨”,创作了千古名篇阿房宫赋。B欧阳修不仅是文学家,也是历史学家,他写新五代史伶官传并冠以短序,告诫北宋君王应吸取后唐灭亡的历史教训。C鲁迅的铸剑是一篇具有特殊意义的历史小说,作品申讨统治者的残酷虐行,召唤、激发受苦民众的复仇精神。D狄更斯是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创始人,短篇小说穷人的专利权、长篇小说双城记等是他的代表作品。二、(15分)下面的文言文是从课文五人墓碑记中节选的,阅读后,完成610题。然五人之当刑也,意气扬扬,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谈笑以死。断头置城上,颜色不少变
4、。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而函之,卒与尸合。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差夫!大阉之乱,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素不闻诗书之训,激昂大义,蹈死不顾,亦曷故哉?且矫诏纷出,钩党之捕遍于天下,卒于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由是观之,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是以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赠谥美显,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而拜且泣者,斯故百世之遇也
5、。不然,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则尽其天年,人皆得以隶使之,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6对下列语句中加黑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呼中丞之名而詈之詈:斥骂B买五人之?而函之函:盛殓在匣子里C哀斯墓之徒有其石而为之记哀:悲哀D蓼洲周公,忠义暴于朝廷暴:显露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黑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缙绅而不能易其志者渔工水师虽知而不能言B.而又有剪发杜门佯狂不知所之者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C.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D.凡四方之士无有不过
6、而拜且泣者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8对“其辱人贱行,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的意思,解说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那些不知羞耻行为下作的人,与五位志士的死相比,意义轻重有什么根本不同呢?B他们可耻卑贱的人格行为,看看五位捐躯的志士,轻重差别到底怎么样呢?C那些不知羞耻行为下作的人,看看五位捐躯的志士,意义轻重有什么根本不同呢?D他们可耻卑贱的人格行为,与五位志士的死相比,轻重差别到底怎么样呢?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也现在墓中是尸身完整的五个人。B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或者只身逃跑,但远处近处都不宜藏身。C令五人者保其首领以老于户牖之下让这五
7、个人保全性命在家中一直生活到老。D人皆得以隶使之人人都会把他们当成奴仆一样来役使。10下列叙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有位有名望的人以重金赎回五位志士头颅一并装在匣子里埋入墓中。B魏忠贤畏惧正义撤回军队,没有马上对抗暴的民众进行残酷镇压。C魏忠贤未能篡夺帝位,后又畏罪自缢,这里有五位志士的一份功劳。D张溥与复社的同仁在五人墓前树立起一块石碑并在上面镌刻了碑文。第卷(共75分)三、(共5分)在横线上填写课文中的原句。11(2分)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滕王阁序)12(2分),自然之理也。(伶官传序)13(1分),;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谏太宗十思书)四、(5分)14郭沫若的剧本屈原
8、里婵娟骂宋王:“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排演时他自己在台下听,嫌这话不够味儿,想在“没有骨气的”下面加“无耻的”三个字。一位演员则建议把台词中的“是”改为“这”。你认为哪种改法更“够味儿”?说说理由。(3分)答:15仿照下面语句的形式,改换内容写一句话。(2分)当我们看他为事业从容赴死时,他是平原上令人景仰的高山;当我们再看他对自己的解剖时,他更是大海上指明航程的灯塔。五、(15分)阅读邓拓的杂文不求甚解(略有删节),按要求回答问题。不求甚解这句话最早是陶渊明说的。他在五柳先生传这篇短文中写道:“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人们往往只抓住他说的前一句话,而丢了他说的后一句话,因此,
9、就对陶渊明的读书态度很不满意,这是何苦来的呢?他说的前后两句话紧紧相连,交互阐明,意思非常清楚。应该承认,好读书这个习惯的养成是很重要的。如果根本不读书或者不喜欢读书,那么,无论说什么求甚解或不求甚解都毫无意义了。因为不读书就不了解什么知识,不喜欢读书也就不能用心去了解书中的道理,一定要好读书,这才有起码的发言权。真正把书读进去了,越读越有兴趣,自然就会慢慢了解书中的道理。一下子想完全读懂所有的书,特别是完全读懂重要的经典著作,那除了狂妄自大的人以外,谁也不敢这样相信。而读书的要诀,全在于会意。对于这一点,陶渊明尤其有独到的见解。所以他每遇到真正会意的时候,就高兴得连饭都忘记吃了。这样说来,陶
10、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可见这不求甚解四字的含义,有两层:一是表示虚心,目的在于劝诫学者不要骄傲自负,以为什么书一读就懂,实际上不一定真正体会得了书中的真意,还是老老实实承认自己不求甚解为好。二是说明读书的方法,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而要前后贯通,了解大意。要想把经典著作读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正确地用来指导我们的工作,还必须不断努力学习。要学习得好,就不能死读书,而必须活读,就是说,不能只记住经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须理解经典著作的精神实质。在这一方面,古人的确有许多成功的经验。诸葛亮就是这样读书的。据王粲的英雄记钞说,诸葛亮与徐庶、石广元、孟公威
11、等人一道游学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看来诸葛亮比徐庶等人确实高明得多,因为观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识更广泛,了解问题更全面。当然,这也不是说,读书可以马马虎虎,很不认真。绝对不可以这样。观其大略同样需要认真读书,只是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为某一局部而放弃了整体。经验证明,有许多书看一遍两遍还不懂,读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书读了前面有许多不懂的地方,读到后面才豁然贯通;有的书昨天看不懂,过些日子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经看懂了,其实不大懂,后来有了一些实际知识,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16文章作者对陶渊明所谓“好读书,不求甚解”的说法是怎样理解的?(4分)答:17阅读上文后,你
12、对读书“不求甚解”与“会意”二者之间的关系怎样理解?(在答案中要说明“会意”的含义)(4分)答:18诸葛亮读书有什么“高明”之处?作者引述有关诸葛亮读书的逸闻是为了印证什么观点?(4分)答:19根据最后一段的内容,补写一个结论句(语言简明,有概括性)。(3分)因此,六、(50分)20下面有两个作文题目,任选其中一个题目作文。文体不限,全文不得少于700字。第一个题目:下面的一段文字是从一篇散文中摘录的,阅读后,按要求作文。我第一次参加大型集体活动是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春游。一进中山公园,我发现“习礼亭”后边的草坪上有只孔雀在悠悠踱步,头,一步一缩,只是彩屏未开。“孔雀公主”从老师讲的故事里走出来,
13、真让人兴奋。(若干年后,当我知道会开屏的孔雀不是女的而是男的时,颇不服气,所幸的是舞台上的孔雀公主仍然在开屏,万岁!永远正确的错误。)我奋力将手中的一颗“酸三色”糖球向公主掷去,一是表示友好,二是催她打开华丽的羽扇。【要求】体味括号里的文字,并以此为话题,写一篇文章。题目自拟。第二个题目:沉甸甸的【要求】根据作文内容以恰当的词语替换题目中的“”。作文时,要把完整的题目写在作文纸上。高一下学期期末试卷答案()一、(每小题2分,共10分)1D(A项,“陈词烂调”应为“陈词滥调”;B项,“蕴籍”应为“蕴藉”,“涸辄”应为“涸辙”;C项,“搓商”应为“磋商”,“成绩蜚然”应为“成绩斐然”)2B(“诚然
14、”可用来表示语意转折,符合第句的句意;用“发酵”形容“微醉的感情”的发展符合第句的情境,用“发泄”则与之不和谐;“脍炙人口”反映了第句所要肯定的滕王阁序的整体价值,且承接“流传千年”自然顺畅,而“琅琅上口”只反映作品宜诵读的一个特点,如使用“琅琅上口”也应放在“流传千年”的前面,否则语意不连贯)3D(这段话是讲“精读”与“略读”的关系,涉及二者的作用。首句强调的是“精读”,第二句话分号前,显然是对首句的解说,这样前后才连贯,所以,第一空缺处应填的文字。第二句话分号后,语意有转折,突出了“略读”的作用,所以,第二空缺处应填的文字。根据全段话的中心,第三空缺处最好确定,应填的文字,否则就偏离了中心
15、话题).C(A句,陈述对象前后不一致,语意割裂。B句,“我们对于比较文字是个陌生的概念”,其主干为“我们是概念”,讲不通,可改为“我们对比较文学这个概念很陌生”或“对于比较文学这个概念,我们很陌生”。D句,主语成分欠缺,可改为“金瓶梅词话因自身的缺陷,问世不久便被禁,只供少数批评家去研究,至今仍不宜公开发行。”).A(杜牧是唐代人,苏洵是宋代人,说他“深受苏洵六国论的影响”,荒谬)二、(每小题3分,共15分).C(“哀”应解作“惋惜”)7A(A项,两个“而”字都是起转折作用的连词。B项,第一句“之”是实词,“往”;第二句“之”是结构助词。C项,第一句“于”是介词,“在”;第二句“于”介进比较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语文期末 考试 试题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