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关于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危机应对报告(集团公司).docx
《董事长关于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危机应对报告(集团公司).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董事长关于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危机应对报告(集团公司).docx(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董事长关于全球疫情下的粮食安全危机应对报告(集团公司)自古至今,粮食始终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战略性产品。在中国,粮食不单单是经济问题,还是政治问题;在国际社会,粮食是比石油更强大的政治武器,粮食是治国安邦的基础,是稳定时局的利器。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是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肩负的共同职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粮食问题,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粮食安全在不同社会经济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进入新时代以来,粮食安全的国内外环境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粮食安全被
2、赋予了新的内涵与目标。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1.国内粮食供需形势我国粮食安全正面临多重挑战:资源与环境约束,耕地保护形势严峻,保证18亿亩耕地红线面临挑战。*年末全国耕地面积20.23亿亩,人均耕地面积1.46亩,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资源短缺,干旱威胁严重。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2018年,我国每人每年的水资源量是1972立方米,仅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水污染、土壤污染影
3、响粮食的有效供给能力。粮食需求刚性增长,人口基数大,根据国务院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30年),2030年我国人口将达到14.5亿左右,按照人均年消费粮食500千克(广义粮食消费量)计算,中国年需生产粮食7.25亿吨;据联合国经济和社会事务部2018年5月发布的2018年版世界城镇化展望,2050年全球城市人口总量将增加25亿,其中中国将增加2.55亿。这意味着我国将有2.55亿人口从农村转移到城镇,从粮食的生产者变成粮食的消费者;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饲料用粮需求越来越大;粮食产业经济的发展,粮食的工业用途不断扩展,生物能源、燃料乙醇、化工产品等对粮食的需求将大幅增加。粮食能源
4、化、金融化趋势增加了全球粮食供求的不稳定性和粮食价格形成机制的复杂性,加剧了粮价波动,使得新时代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外部不确定性明显增强。面对波谲云诡、瞬息万变的国际局势及新冠疫情肆虐的局势,我国粮食安全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如何防范粮食安全面临的挑战?为此,笔者通过回顾从古至今中国粮食安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大写照,从国内到国际的大观察,从战略到路径的大梳理,从理论到实践的大总结,用历史思维、系统思维、辩证思维、战略思维、底线思维,将粮食安全置于国民经济发展全局和全球粮食安全视野之中,对中国粮食安全进行系统性的新思考,并提出了保障中国粮食安全的“五力”模型,即资源支撑力:粮食安全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
5、推进;农业生产力:粮食安全与工业化及三农问题相互驱动;改革创新力:粮食安全与市场改革协调一致;国家调控力:粮食安全与宏观调控相互支撑;国际竞争力:粮食安全与国际话语权共同提升(图1)(以下简称“五力”)。“五力”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并产生协同效应,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与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共赢。中国粮食安全“五力”,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必备的五种关键力量,其本质就是把握好国民经济发展中与粮食安全相关的五个关键要素,并协调好其关系。特别是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工业化与粮食安全的关系,这是与“三农”问题联系在一起的。在某种意义上,粮食安全与“三农”问题的解决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
6、因此,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应与“三农”问题统筹考虑,相互协调。“五力”模型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运行特点、基本内涵及中储粮的实践如下:2.“五力”模型的指导思想“五力”模型运行系统坚持以下五个指导思想: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国家总体安全观,谋求的是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回应的正是当下错综复杂的各类安全挑战。粮食安全是国家总体安全观重要内容和基础,如果没有粮食安全做保障,国家总体安全观必然缺乏有力支撑。粮食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观的
7、基础,通过稳步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调动粮食种植积极性、创新完善粮食市场体系制度、健全完善国家宏观调控手段、大力发展粮食产业经济、全面建立粮食科技创新体系、着力强化依法管理合规经营等手段,来确保粮食安全,进而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谨记民以食为天的训诫,以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要把握三个要点:一是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粮食要求越来越高,要适应消费升级的转变;二是要保障低收入阶层的购买能力,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脱贫攻坚中,从根本上解决低收入阶层的吃饭问题;三是保障种粮农民收益,调动
8、种粮农民积极性,促进农民就业增收。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新发展理念就是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用全新的思维看待和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这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根本指针。为此,以创新作为中国粮食安全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以协调作为建立全方位粮食安全保障机制的内在要求,以绿色作为建立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基本形态,以开放助推中国特色粮食安全道路行稳致远,以共享作为惠及粮食安全福祉的终极关怀。坚持尊重客观规律规律是事物本质必然的联系。尊重客观规律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必然要求。粮食安全是一个系统工程,粮食受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社会规律、历史规律以及人
9、们心理规律等规律体系的影响,保障粮食安全是一个复杂的规律体系。为此,首先提高认识规律的自觉性和科学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本质;其次增强运用规律的能力,提高工作本领;最后立足本国国情、粮情,转变工作作风,克服工作中的主观性和盲目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坚持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就是明确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调整社会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是其最新的理论形式。粮食安全保障系统的构建是站在统筹的高度,希望通过长期的努力,使粮食问题能够得到根本性的解决。粮食安全保障系统必须要遵循全面、协调、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切实抓好粮食生产、加工、流通、储备等各个环节,寻求粮食保障系统
10、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经济和生态的综合效益。3.“五力”模型的基本原则从系统论的观点看,“五力”模型运行系统遵循四个原则,即:整体性原则、相关性原则、有序性原则和动态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五力”统一于一个有机的总体和共同的目标之中,既有所区别,重点各异,又相互联系,合作分工,集中表现为基础保障支撑能力,共同服务中国国家粮食安全目标。粮食安全系统是粮食系统与社会、经济系统相互联系、作用、交织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复合系统,是一切社会经济活动的载体,任何社会和经济活动都是在一定的粮食安全系统中进行的。“五力”既是粮食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也是其安全运行的保障力。相关性原则涉粮问题中的粮食数量、粮食
11、质量、粮食流通及其与社会、经济之间关系的耦合,构成一个更为复杂的大系统。既是粮食系统和人造系统结合的复合系统,也包括人的意识及其活动,涉及到经济、政治、人口、科教、生态环境等等。发挥“五力”的协同作用和互补作用,通过串联、并联,产生耦合效应和合力效应,达到相得益彰、互惠互利、共生共存、双赢共赢的效果。有序性原则有序性是任何系统普遍存在的现象和特征。系统的有序度关系到系统的动态变化(“五力”协同作用变化)和系统进化或退化的发展。根据中国粮食安全的不同维度、不同层面、不同环节、不同对象、不同时期,“五力”所发挥作用的先后、大小、尺度存在一定的优先次排序。动态性原则“五力”模型运行系统是一个动态平衡
12、系统,运用运动和发展的眼光和思维看待事物的变化,在运用“五力”模型进行预测和决策时,加入权变和动态的方法,及时调适和纠偏,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在“五力”模型运行系统中,平衡是相对的,而不平衡则是绝对的。在“五力”的相互作用影响下,系统不断由不平衡走向平衡,再从平衡走向不平衡,从而形成系统的发展变化规律。只有掌握了系统的发展规律,才能预见其将来的发展趋势,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4.“五力”模型的运行特点系统性一般而言,粮食安全系统本就是人与粮食相互作用的复杂系统,它是以粮食为载体,由粮食资源、社会、经济等子系统构成的。“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也具备这一特性。“五力”既自成系
13、统,又相互作用紧密联系;既是粮食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又通过各自之间的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组成了粮食安全系统;既有内生变量循环(资源支撑力土地、农业生产力劳动力、改革创新力技术、国家调控力市场),又有外部环境影响(国际竞争力)。可以说“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涵盖了自下向上、局部到整体、由内到外、从上至下、整体到局部、外部到内生等各项影响因素的“内外循环”活动轨迹。复合性“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复合性体现在两点:一是作用力的复合。“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是由资源支撑力、农业生产力、改革创新力、国家调控力、国际竞争力等子系统构成的复合系统。资源支撑力和农业生产力是从土地、人
14、力与技术角度解决如何实现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的问题,从而实现粮食安全;而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发展离不开改革创新力,市场改革创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动力源泉,提升改革创新力与市场化改革协调一致进行;市场是粮食安全的基础,而国家宏观调控则是市场配制粮食资源的前提条件,每一种力在各自的系统中发挥着保障粮食安全的作用,既紧密联系又互相影响。故而“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中有五种协同力同时发挥作用。二是效应的复合。系统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在整体上具有其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性质,这就是系统的整体性,也就是通常所说的1+12。因为资源支撑力、农业生产力、改革创新力、国家调控力、国际竞争力互相关联,一方变化联动各方,一
15、种协同力的作用会助力其他协同力产生的效应,“五力”相互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大于各自运行产生的效应。辩证性“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是一种社会发展的状态,是一个辩证性范畴。粮食安全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首先粮食是人类生存与社会发展不可缺少的基础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的特征;其次粮食的有限性,作为一种短缺资源,无法满足人们对质与量两个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最后粮食资源系统具有整体性,粮食系统内部各环节之间和粮食与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系统,如果某一系统结构或环节发生变化,将会导致一系列的连锁变化,从而产生粮食安全问题。关于粮食安全问题,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哲学看来,矛盾存
16、在于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事物的发展也都是相关联的。列宁指出,“要研究这个机体,就必须客观地分析组成该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研究该社会形态的活动规律和发展规律。”“五力”涉及到粮食生产、流通、交易、消费和储藏等方方面面,相互之间既关系紧密又与社会经济发展密不可分,不可单一衡量,应尊重粮食安全发展的客观规律,尊重粮食生产的自然规律、粮食交换和流通的市场规律,粮食分配的社会规律,辩证系统地看待“五力”保障粮食安全问题。适用性“五力”模型构建的粮食安全系统具有现实适用性。系统科学是从事物的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以及层次关系的角度来研究客观世界的。“五力”模型遵循系统科学,通过改变系统组成部分或调整组成
17、部分之间、层次结构之间以及与系统环境之间的关联,使它们相互协调,这样的系统才能具有我们满意的最好的功能,这就是系统控制、干预和组织管理的内涵,也是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所要实现的目标结合。研究方法上,将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微观与宏观相结合,将方法体系与实践方式相结合,具有广泛的适用性。而且对资源支撑力、农业生产力、改革创新力、国家调控力、国际竞争力的辩证思考本身就是基于在市场应用中不断发展试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战略调整,从实践中总结理论,再应用到实践中去。5.“五力”模型基本内涵与中储粮实践资源支撑力:粮食安全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推进资源支撑力是指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特定或全部自然条件的支撑和支
18、持能力。资源支撑力是“五力”模型的基石,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前提。“藏粮于地”,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与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粮食生产的载体。这里所言的资源主要指农业用地。新中国成立70余年来,我国农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为了解决温饱、增加粮食产量,我国在资源环境方面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基于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土地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发展利用。在目前国内农业综合生产效能大幅提高的情况下,应该对以往过度消耗的资源给予补偿,让耕地、草原、湖泊得以休养生息,以备未来不时之需,具体包括守住耕地红线、持续提高耕地质量、重视水土资源的匹配、加大土壤环境治理力度等。必要的粮食面积如何保障,种粮收益和农民收入如何保护
19、,都是关系粮食安全的大问题。可见,中国粮食安全战略的调整,必须打造资源支撑力,注重与土地资源优化配置统筹推进。建国后,通过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国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建立起了集体经济组织和国营农场,实行了大规模的农业集体经营。1978年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之后,中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了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双层经营形式。2013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了“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的土地产权政策”。2014年中央一号文件在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方面提出了稳定承包权和放活经营权的土地流转机制。2015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五次会议进一步强调了“要在
20、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前提下,促使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离,形成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2015年5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土地流转和土地的规模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化农业方向和必由之路,也是农村改革的基本方向。*年,中共中央提出的农业供给侧改革,本次改革在平台和载体上的创新主要体现为“三区、三园、一体”。在中国,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政策目标是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食物安全、农业现代化及农村发展问题是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的核心。土地可持续利用战略重点是改造中低产田;大力加强商品粮食基地建设;开辟新的饲料基地;充分利用我国光热资源优势,以缓解耕地供应日益趋紧的矛盾;搞好环境保护;实施以技
21、术替代资源的战略。农业生产力:粮食安全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相互驱动农业生产力是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以人工培育方式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创造财富实现增值的能力。农业生产力是“五力”模型的主轴,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力量。“藏粮于民”,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体。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三化”协同关键在于,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应保护好种粮农民的积极性,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要进一步认识农业的基础地位和农民的主体地位,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激活粮食生产主体增产提质增效的内源活力,确保我国粮食供给的可持续安全。“三农”问题是全球性的
22、问题,是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必然产物,也是中国粮食安全战略调整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而保障粮食安全与增加农民收入的关系,客观上存在着对立与矛盾。如何在实现粮食安全的同时,增加农民收入,在两者的矛盾对立中寻求统一,在统一中化解对立与矛盾,从而实现保障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双赢,是农业发展新阶段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2004年以后,国家全面开放粮食市场,取消农业税,实行种粮直补,启动粮食政策性收购,着力解决农民增收难、农村经济发展缓慢等问题。中储粮作为政策性粮食收储执行主体,先后承担起最低收购价和临储收购政策执行主体职责,通过充分发挥三级联动、上下一盘棋统一调度的垂直管理体制优势,以及运转灵活的体系优势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董事长 关于 全球 疫情 粮食安全 危机 应对 报告 集团公司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