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共3804字).doc
《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共380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共3804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初探(共3804字)摘要科技的发展带来了时代的变迁,伴随着可视化技术的成熟与广泛应用,视觉产业已经成为覆盖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社会产业之一。根据以往高校的民族音乐教学经验来看,仅仅把音乐以声音语言符号去推广的效果并不十分显著,而把视觉语言符号有机融入推广过程中之后,则能够收获令人意想不到的显著作用。本文从生理、心理两个层面对高校民族音乐视听结合教学的机理进行了分析,而后结合当前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需要,提出了创新教学体系、营造发展环境与搭建实践平台等具体建议。关键词视觉化传播;高校民族音乐;教学;创新一、民族音乐概述及其传播特点民族音乐是指我国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
2、,以民族器乐、戏曲以及民歌等多种表现形式存在的艺术。从我国的民乐起源与发展过程来看,其长久以来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直接影响着人们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同时也是不同历史时期重要的文化符号。我国的民族音乐具有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的特点,从音乐本身的起源来看,其发展过程可以看作是人类运用感官的多元素对音乐进行创造和传递的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认识之中,多数人都认为音乐是一种用听觉去感受美妙旋律的艺术,是专属于耳朵器官的一种感受,并且在长久的传递过程中成了音乐教学的主导流派之一。二、视觉化传播视域下高校民族音乐的传播及教学现状分析1.从静态视觉符号向视听结合转变。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过渡完
3、成之后,科学技术在世界范围内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和发展,更多新的传播技术开始出现并广泛应用于民族音乐的传播,通过乐谱、图画、影像等静态视觉符号形式去诠释音乐作品,开始成为民族音乐传播的一种常态形式。伴随着音乐艺术与传播技术的进一步发展,视听结合成为更加大众化的传播方式,静态视觉符号的传播方式已经转变为了以视觉为核心的动静结合的传播方式,这便使得音乐作品的展现更加立体,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单一听觉体验。民族音乐传播方式的转变,自然会带来高校民乐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然而由于目前不同地域、不同类型高校之间的办学条件有差距,所以关于视听结合教学创新仍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2.可视化传播的趋势常态化。现代科
4、技的发展催生了许多新兴产业,其中视觉产业在近些年来的表现尤为突出,一系列以提供视觉服务为核心产品的app开始占据人们的手机屏幕,视觉产业俨然成了当前我国经济结构中最为火爆的产业之一。基于计算机技术而形成的数字化影像技术与新媒体传播渠道,使民族音乐的可视化传播不仅成为现实,而且正在向着常态化的趋势发展。这样的发展态势给高校民族音乐的教学带来了利好,教师可以更好地借助可视化的传播手段,去使得学生能够更加快速地理解作品的内涵,并且可以将听觉艺术的美感表现得更加立体。然而,可视化传播技术与传统民族音乐的融合仍有进步空间,需要更多的民乐教师去继续探索二者之间最佳的融合渠道。3.传播与推广遭遇冲击。民族音
5、乐凝聚了我们中华民族社会进化过程中的精华,长久以来都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以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存在。然而,时代的发展与进步,对传统民族音乐的传播与推广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们更愿意去欣赏节奏感更强的流行音乐,而民族音乐作品早已被束之高阁。事实上,民族音乐之所以会面临如此式微之局面,并不是因为其作品内容与内涵的问题,主要是因为传播与推广的方式相对比较落后,尤其是针对高校的学生群体,其宣传与推广的力度明显不能与流行通俗音乐相比。高校民族音乐教学所面临的局面不容乐观,不过通过视觉语言符号配合声音语言符号的创新尝试,高校民族音乐教学也表现出了相当强的生机和活力。三、视觉化视域下高校民族音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校 民族音乐 教学 创新 初探 380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