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文本与朝鲜古代诗学批评研究范式.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副文本与朝鲜古代诗学批评研究范式.doc(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副文本与朝鲜古代诗学批评研究范式摘要 副文本理论于世界文学研究具有普适性,同样可在朝鲜古代文学批评研究领域发挥重要作用。序跋是副文本中的重要类型之一,而其中的选本序跋更应引起高度重视。作为副文本的选本序跋,蕴涵着丰富的文献史料,透视出散佚选本的诸多有效信息,并与正文本即选本构成互相依存、指涉、印证的互文本“关系场”。选本序跋通过呈现文学生态、构建文学批评史等,为正文本营造出立体、多维的历史现场,丰富、拓宽了正文本的阐释空间。以副文本理论介入朝鲜选本序跋研究,可以为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史的建构、中国文学的域外影响研究提供方法论上的借鉴。 关键词 朝鲜古代;选本序跋;副文本;文学生态;诗学批评史 中图
2、分类号 I312.0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007(2022)01-112-07 收稿日期 2021-08-17 基金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4CZW038。 作者简介 王成,文学博士,黑龙江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域外汉籍与汉学。(哈尔滨 150080) 副文本概念由法国理论家热拉尔热奈特在等著述中提出并予以探讨,他对副文本范畴作了如下界定:“副文本如标题、副标题、互联型标题,前言、跋、告读者、前边的话等,插图,请予刊登类插页、磁带、护封以及其它许多附属标志,包括作者亲笔留下的还有他人留下的标志。”1(71)弗兰克埃尔拉夫对副文本的阐释更为直接
3、、明确:“副文本指围绕在作品文本周围的元素:标题、副标题、序、跋、题词、插图、图画、封面。”2(5)副文本理论在世界文学中具有普适性,同样适用于朝鲜古代文学批评研究。古代朝鲜官方或私人编纂了数量众多、类型多样的诗文选本,由此产生了大量选本序跋。序跋相较于其他副文本(如封面、插图、图画等)更能直接关涉正文本,同时“为文本的解读提供一种(变化的)氛围”1(71),以及广阔的言语空间。目前学界关于朝鲜古代诗文选本的研究,多集中在徐居正、南龙翼等,甚少对朝鲜诗文选本序跋作专题、深入讨论。笔者拟借鉴副文本理论对朝鲜选本序跋的文本功能、文学批评史意义等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方家。 热拉尔热奈特称副文本是“文
4、本周围的旁注或补充资料”1(106),说明副文本具有突出的文献史料价值。朝鲜古代文人编选了大量诗文选本,但能流传后世、被今人阅读者则是极其微小的一部分。选本的严重散佚对于朝鲜古代文学批评史研究来说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遗憾。留存于文人别集中的选本序跋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种缺憾,它还原了散佚诗文选本的历史原貌,提供了掌握散佚选本内容、体例等方面的有效信息。如朝鲜朝文人许筠编有十多部诗文集选本,但大多散佚不存,有赖其别集收录的等序跋,使后世读者能够了解这些选本的编纂情况。这些序跋也成为研究许筠的重要材料,如王红梅(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博士学位论文),左江(中华书局,2021年),蔡美花、袁棠华(,202
5、1年第4期)等论著即是利用这些选本序跋,对许筠的诗学思想作了深入探讨。 选本序跋的文献价值因选本的散佚更显弥足珍贵。高丽朝崔瀣编纂(共25卷),是朝鲜文学史上较早的诗文选本,其交代了诸多编选信息: 幸遇天启皇元,列圣继作,天下文明,设科取士已七举矣。德化丕冒,文轨不异,顾以予之疏浅,亦尝滥窃,挂名金而与中原俊士得相接也。间有求见东人文字者,予直以未有成书对,退且耻焉,于是始有撰类书集之志,东归十年,未尝忘也。今则搜出家藏文集,其所无者,偏从人借,裒会采掇,校厥异同。起于新罗崔孤云,以至忠烈王时凡名家者,得诗若干首,题曰;文若干首,题曰;骈俪之文若干首,题曰,总而题其目曰。3(27) 从这段序文
6、可知,崔瀣曾在元朝科举中第,其间与中国文人交游唱和,中国文人想了解朝鲜文学作品,但当时高丽并未有诗文集选本(至少此时崔瀣手中没有),为此崔瀣深感惭愧。归国后十余年,他对此事耿耿于怀,后搜出家藏文集,又四处借阅,“裒会采掇,校厥异同”,编成诗文总集。包含诗选(以五言、七言诗歌为主)、文选、骈文选集等三个部分,“欲观东方作文体制,不可舍此而他求也”()3(27)。可惜诗选、文选均已散佚,唯独骈文选集存世。有赖存世序跋我们可以了解的编纂情况。 朝鲜朝文人洪周别集卷首有韩章锡所作,该目录对洪周的著述作了大致交代,其中提及洪氏编选的多部诗文选本: 七卷 选诸子文最粹而不背于道者,各有小跋以系之。今佚不传
7、,只存跋三十四篇。 二十卷 选皇明文,以甲乙丙丁戊五集别之,各有小识,属仲氏沆瀣公作序。今佚不传,只存小识六篇。4(5) 洪周别集中的相关序跋提供了探知选本面貌的鲜活材料。洪周选先秦两汉诸子中三十四家文章编为(共七卷)一书,后散佚不存。他作有,其三十四篇跋文被选入别集的只有二十一篇,包括等,每一篇跋文不仅体现了洪周采录诸子精言时的标准、原则,也是对原典籍的审美批评。例如,由可知,洪周对整体持批评态度:“今读非书,绌德而尚刑,尊君而抑臣,贱文学而抑谏争。使人主专操其势,诛J以立威,而不禁其声色淫佚之欲;使君臣父子夫妇之间,举无一可信者。而唯以权术相防,大抵与斯之所以亡秦者,如合一辙。盖其身虽废,而其术则已尽施,其效亦较然可睹矣。而其流习余弊之为毒于天下者,至于今犹未已也”4(472),但对韩非子的个别篇章却给予了高度评价,“每读诸篇,至其言奸臣蔽主,贤臣绌抑之害,未尝不喟然以,使万世之为人君者,得此而读之,又安有亡国败家哉”4(472)。可以看出,洪周并未一概而论,而是采用一分为二的态度,能够理性对待。 第 5 页 共 5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