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茶文化旅游模式探讨(共3524字).doc
《三峡茶文化旅游模式探讨(共3524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峡茶文化旅游模式探讨(共3524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三峡茶文化旅游模式探讨(共3524字)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本草经也记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这两段记载都证明茶的起源与神农氏相关,神农遗迹最多的地方在神农架,与三峡地区毗邻。华阳国志 巴志曾经记载周武王伐纣后巴王向武王进贡的贡品中就有茶。而三峡地区将茶作为现代意义的饮料来饮用是在三国时期,唐朝时期三峡地区茶业发展最快。陆羽在茶经中指出,“茶者,南方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这里的巴山峡川指现在的鄂西一带,说明在唐朝,三峡地区已经有茶树,而且是要两人合抱的大茶树,所产茶叶在当时已经很有名,被陆羽称为茶之上品。
2、因此,茶叶的制作工艺大大提高,特色明显,也出现很多茶叶精品,如仙人掌茶、三般茶、宾化茶、白马茶、小江园和碧涧春等。这些茶叶精品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整个地区茶业的发展,让很多文人墨客留下难忘的印象,并涌现出描写三峡茶文化的诗作,这既是对三峡茶文化的传播,也是对三峡茶文化的见证。二、三峡地区茶文化旅游存在的问题(一)政府投入较低,缺乏高品质的茶文化旅游景点景区三峡地区茶文化虽然历史悠久,对游客很有吸引力,但在茶文化旅游景区打造的过程中政府重视不够,对景区打造建设投入不够,虽然小有成绩,但在全国范围内和其他地区的茶文化旅游景区相比,还差得太远,更没办法和安溪茶文化旅游、武夷山茶文化旅游以及蒙顶山茶文化旅
3、游等相比,三峡地区茶文化旅游还没有形成强有力的茶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较低,更谈不上美誉度了,因此,能不能打造出强有力的茶文化旅游竞争品牌,是发展三峡茶文化旅游的关键。(二)基础设施建设和维护不到位三峡地区相对偏远,再加上茶文化旅游多数要借助茶园开展,同时兼顾茶园的地理位置,因此,发展茶文化旅游对基础设施建设要求更高。单纯地扩大茶树种植面积,形成大规模茶区是不行的,它同样必须满足吃、住、行、游、购、娱几个方面的要素。三峡地区茶文化旅游在基础设施建设上还不到位,即使是已经建设到位的部分在维护上力度也不够,例如到景区的道路泥泞不堪,景区内道路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道路指示牌损坏缺失,配套设施不完善
4、等问题都制约了该地区旅游的发展。(三)三峡地区人文素质较低,管理无序发展三峡茶文化旅游,加大了对硬件的建设,却忽略了软件的建设。茶文化旅游以修养身心作为主要目的,茶文化又博大精深,仅仅靠游客自己去领会是很难的,而三峡地区由于历史发展的原因导致大部分民众的总体素质不高,因此想靠这样引导旅游消费者,传播三峡茶文化的可行性也不高,也正因为他们专业程度较低,在经营上缺乏远见,鼠目寸光,在管理上缺乏力度,没有科学的规划,这些必须依靠专业人才完成,而这恰恰也是我们缺失的一部分。(四)缺乏有力的品牌支撑三峡地区名茶不少,但各茶叶品牌并没有形成区域性整合,各自经营,群龙无首导致各茶叶品牌难以跻身国内茶叶高端排
5、行榜,甚至很多三峡名茶在激烈的竞争中黯然失色,知名度越来越低,甚至慢慢淡出市场。同时,各茶企分散经营不利于地区茶文化的推广,缺乏参与推广的积极性,不利于资源整合,容易形成恶性竞争。(五)缺乏资金,宣传力度不到位茶文化旅游虽然借助当地的现有茶园和茶俗开展,投入的资金相对较少,但这并不代表开发宣传不需要钱,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推广都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三峡地区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地区,政府部门对城市建设投入较大,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较少。茶文化旅游又只属于大范围旅游的一部分,因此对此的投入更少,使得很多茶文化旅游活动刚刚开始,就由于资金不足,宣传不到位而导致活动知晓度差,参与人数少,活动效果差,用了钱达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三峡 茶文化 旅游 模式 探讨 3524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