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doc





《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doc(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历史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总结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改革,古人称之为“鼎新革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除旧布新,打破常规。古往今来,无数历史事实证明,改革、发展与稳定三者之间互为条件、相辅相成,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改革的定义: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从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
2、根本性变化。从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从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A、奴隶社会的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里克利改革;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B、封建性质的改革(1)确立封建制度:魏文侯变法、商鞅变法(2)挽救危机、自我完善:外国:彼得一世改革、阿里改革中国: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3)少数民族学习先进制度文化(兼有确立封建制度和民族融合的性质):北魏孝文帝改革C、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1)思想文化领域:欧洲的宗教改革(2)确立资本主义:外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中国:戊戌变法(3)巩固资产阶级统治:美国罗斯福新政
3、D、社会主义性质的改革外国:苏联、东欧社会主义改革中国:改革开放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即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因(背景)人类社会从来没有施之百代而不变的制度。一切制度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持社会的正常运转而设计的行为规范,随着时代的变化,再合理的制度也会出现问题。当这些缺陷造成很大社会影响、动摇统治秩序的时候,当政者可能自觉或被动地实行改革。总的来讲,历史上的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
4、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的过程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5改革的结束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
5、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6改革成败的原因(1)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注意: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
6、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改革的积极作用是否得以维持与保留。(2)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3)失败的改革:外国:阿里改革、苏联和东欧改革中国: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洋务运动、戊戌变法7.从改革成败中得到的规律性认识或启示改革是革除弊政、促进国家富强的重要手段,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要发展进步,必须与时俱进,敢于改革。改革必然会因损害某些人或集团的利益而遭到其反对,因而具有艰巨性和复习性,不会一帆风顺,这就需要在勇于改革的同时,要具备
7、坚决的斗争精神。要坚信新事物一定能够战胜旧事物。改革的措施必须行之有效,改革过程中要用人得当,改革家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革没有固定的模式,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走有自己特色的改革之路。中外历史上的重大改革,给我们留下了众多的经验教训,我们要从中获取启示。改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我们要积极支持改革,并投身到改革中去,合力推进我国的改革开放。8如何评价历史上的重大改革运动对改革进行评价时,我们应该坚持的原则是:(1)我们要把各种改革放在它所属的特定历史环境中去加以评价。应该首先分析当时的历史条件、历史要求,再看这些改革在多大程度上适应或者违背了这一历史要求,它对社会历史发展到底起了什
8、么作用。据此,对改革作出基本的肯定或否定。(2)一场改革的成败与否,不能看改革者个人的结局如何,而要看这一改革所产生的积极作用是否得到维持。【注意】改革的成功与否有两个主要标志:一是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二是改革是否被中断。即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利于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同时不管改革者处境怎样,改革都能继续下去的改革才是成功的改革。第1页(共2页)历史必修三必背常识1.“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2.孔子整理的“六经”是诗书礼易乐春秋。四书是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3.提出“性善论”是孟子;提出“性恶论”是荀子。提出“三纲五常”的思想是董仲舒。提出“心性论”是朱熹。最早提出“天下
9、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是顾炎武。4.后人称孔子为“至圣”、称孟子为“亚圣”。朱熹宋朝理学集大成者。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是明未清初著名思想家。5.提出“爱人者,人恒爱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提出“节用而爱人”“为政以德”“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与人为善,暖于布帛”“以德服人”“君舟民水”是荀子。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是董仲舒。提出“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是二程(程颢、程颐)。提出“心外无物”“致良知”“宇宙便吾心”是王阳明。提出“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是非”是李贽。提出“人民为主”“天下为主,君为客”“工商皆民生之本”是黄
10、宗羲提出“经世致用”的有顾炎武和王夫之6.世界上最早用赤道坐标表示恒星位的,是中国战国时期的天文学石申,他著有天文;7.石氏星表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星表。8.在望远镜发明以前,浑仪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天文观测工具。9.混合选择法最早见于西汉农书汜胜之书;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一部农书。10.素有“天下第一行书”美誉,是指王羲之创作的兰亭序。11.“人是万物的尺度”和“认识你自己”“道德就是知识”分别是普罗塔哥拉和苏格拉底12.理想国的作者是柏拉图13.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14.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三杰”是但丁、比特拉克、薄伽丘。15.被誉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之父
11、”的是彼特拉克。16.文艺复兴是欧洲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第二次解放运动。17.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其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影响最广泛。18.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学说,其核心是权力相互的“制约和平衡”。代表作论法的精神19.卢梭提倡“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说”,认为人的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代表作社会契约论20.康德是近代西方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哲学家,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代表作纯粹理性批判21.为经典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的科学家是伽利略22.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是伽利略的发现以及他开始的科学研究方法23.经
12、典力学体系(牛顿力学体系)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历史上对自然规律第一次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24.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是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25.引发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发展了牛顿力学,推动物理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的科学家是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26.相对论和量子论的创立使人们的认识深入到新层次和领域,特别是发现了微观物质运动规律,为现代技术革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27.被誉为19世纪的三大科学发现的是细胞学说、生物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定律28.蒸汽机是工业革命时期最伟大的发明。29.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发电机的研制奠定了理论基础。30.20世纪90年代,一种新的经济形态首先
13、在美国出现,这就是知识经济。31.堪称资本主义的“社会百科全书”是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32.西班牙的画家毕加索是最有影响的现代主义美术大师。33.被称为“交响乐之父”的是海顿。被誉为“钢琴之王”的是李斯特。被誉为“乐圣”的是贝多芬。被誉为“歌曲之王”的是舒伯特。被誉为“圆舞曲之王”是约翰。斯特劳斯。34.1895年,由法国人(卢米埃尔兄弟)放映了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电影的诞生。35.被称为“第七艺术”、“第八艺术”分别是电影和电视。第2页(共2页)扩展阅读: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认识选修一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规律性认识一、历史上重大改革的规律性总结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
14、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因此,也可以说人类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改革史。1改革的分类从改革的程度看,一种是在不触动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局部的调整;一种是对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彻底的改革,导致社会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从改革的性质看,有奴隶制度的改革、封建主义的改革、资本主义的改革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从改革的内容看,有政治改革、经济改革、军事改革和文化改革。2改革的实质改革是统治者对既定制度所进行的调整。它与社会革命不同,并不否定现存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加以改良,使之尽量适应不断变化的时代。3改革的原因(背景)总的来讲,古代重要政治改革的发生都是由于旧的生产关系或上层建
15、筑不适应新的生产力或经济基础的发展的需要。具体来讲,这些原因大体可以表述为:旧的生产关系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或社会发展趋势;统治阶级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为抑制土地兼并,缓和阶级矛盾,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富国强兵;旧制度、习俗、思想文化阻碍社会的发展;民族危机严重;4改革的过程不否定过去则改革无从开始,彻底否定过去则社会进入巨大的不确定状态,其结果必定是每人追求短期利益,社会动荡,生产下降,所以改革的根本性难题是如何在否定过去和保持连续性之间维持平衡。5改革的结果成功:特殊的改革阶段转变成不间断的调整,即建立一种新制度,它能自我调整,释放出社会内的压力;失败:改革导致新的利益矛
16、盾激化,或压力的释放速度太慢,社会内部矛盾加剧,最后改革转化为革命;改革停留在表面层次,不愿触及较长期的利益关系,以致不断改变策略。改革成为时断时续,时而前进,时而倒退的胶着状态,这种状态可以维持很长时期,直到新的契机出现,从而转入成功或变为失败。6.改革成败原因的分析及认识决定改革成败的几个要素:是否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与时俱进,因时改革,是改革成功的根本原因。看力量对比是否有利于改革,要从改革的阻力和支持改革的力量两方面去分析,改革的阻力可以从内外两方面,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改革必然会损害部分人的利益,必然会遇到阻力,不会一帆风顺,这就要求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和坚定的政治魄力。改
17、革的措施是否符合当时的实际,是否行之有效。当时的内外环境是否有利于改革的开展和执行。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标准主要是改革的目的与改革本身所达到的目标之间的一致性,即改革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成功的改革:外国:梭伦改革、宗教改革、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罗斯福新政;中国:齐国管仲改革、鲁国“初税亩”、商鞅变法、孝文帝改革、改革开放。为什么说这些改革成功了?(必背考点)【外国】A、梭伦改革:为雅典城邦的振兴与富强开辟了道路,大大促进了农业和工商业的发展,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B、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天主教在欧洲的神权统治,促进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和民族国家的发展;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否定了罗马天主教
18、会的权威,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发展奠定了基础。C、农奴制改革:促进了俄国农业、工业的发展,使俄国走向近代化。D、明治维新:使日本崛起为东方强国,资本主义工业体系开始确立,重工业迅速发展;建立了一支现代化的军队并不断得到加强,废除了不平等条约,走上对外扩张之路。E、罗斯福新政:使美国度过了经济危机,在很大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避免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中国】A、管仲改革:实现了齐国的富国强兵,使齐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B、鲁国“初税亩”:取得了预期效果,鲁国财政收入大幅增加,诸侯列国纷纷仿效。从税制改革的角度看它达到了预期目的,所以可以说是成功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历史 选修 历史上 重大 改革 回眸 规律性 总结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