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doc(2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要用心学习道德经,并去尽力实践这本经典中所说的 道 ,同时传播给更多的众生道德经中所讲的真理,助其早日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整理的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 ,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一】诚然,老子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现代也有很多人推崇他的思想,可是他的有些思想,我不怎样赞同。例如,老子说到 曲则全,枉则直 即委曲便会保全,屈枉便会伸直。而我觉得委曲不必须能全,屈枉不必须能伸直。拿我生活中的意见小事来说吧。有位大妈跟我诉苦说,她一家子是与另一家人合租住在一个院子里,院子里仅有一个
2、公共卫生间。卫生间是两家人公用的,理应是两家人共同打理卫生间的卫生,可从始至终,仅有大妈一个人去打扫卫生间。大妈就埋怨了,难道仅有她这一家子人需要去卫生间,另一家人就不需要去了吗,难道他们就不怕脏?大妈虽然在抱怨,但,确实是委曲求全了。两家人表面看上去还是和和睦睦的同住一个院子。可是,这 全 底下,难免会存在大妈对另一家人的芥蒂,并且这个芥蒂会如雪球般越滚越大。大妈可能会逢人就诉苦,并且很有可能这种埋怨的诉苦会变相为说人是非。另外一家人会觉得大妈人好 欺负 ,是个老好人,这种想法可能会刺激他们进一步剥削大妈的 好心 。这样下去,看似波澜不惊的院子,实则暗藏汹涌,随时都可能爆发激烈的争吵。这样看
3、来,委曲成全了吗?我认为, 委则全 的 全 应当是 两全 即成全双方面,而不是 一全 即成全单方面。中国在外交上的委曲求全换不来 两全 ,只是成全了对方,伤害了自我。这样没有底线、没有原则的委曲求全只会纵容对方嚣张,使对方得寸进尺。我想,这应当是为什么中国始终都不能解决好领土争端的症结之一。国家如此,国民亦是如此。前文提到的那个大妈应当是许多国民的缩影了。用委曲求的双方的和睦和面子,却苦了自我。这其中涉及的是国民的面子问题、性格的软弱性和阴暗性。委曲的那一方长期以往的埋怨可能会发展成长舌妇,而另一方可能会有 小人得志 的阴暗面,得寸进尺。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人与人的交往缺乏坦诚直率。由此看来,委曲
4、求全会滋生人与人之间没必要的芥蒂。所以我认为, 委 不必须能 全 , 枉 不必须能 直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二】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著作。又称老子,被道教作为重要经典收入道藏。共81章,分上、下篇。此刻通行本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其中有不少和生活有关的处世哲理,乍眼一看不觉什么,当真的去结合生活中那些或大或小的经历,才感到哪份如汪洋般的玄奥。道德经虽不长,却也有很多的方面,哲学、政治、军事及人生诸方面都有不少的论述,自我多少能理解的,能产生感悟的,其实并不多,道德经给我最大得感悟,便是在它的一个 虚 字。就好像数学中的0一样,讲究的是处下,是低调,是一无所有,其实却意味着 的存在
5、,有句话叫机会只留给那些有准备的人, 虚 便是这样的一种准备状态,手上不固执的占有什么,才能随时拿起什么。当0做为分母时,整个式子的结果便是 。它告诉我们生活要留有空隙,以坚持灵动,就像画画留白一样,一幅画的成功,不在于它画出了什么,而在于它没画出什么,在于它隐含了什么,同样,一次人生的珍贵,不再于一个固定的形式,路线,而在于,再于那存在于未来不可琢磨变数,那份能经过自我不断奋斗而产生的改变。诸多经典,若是每一天都翻来覆去的看,纵然熟悉,却也会有枯燥,放下,再拿起,才是趣味无穷,小别胜新婚。对于道德经,犹有这种感觉。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三】林语堂曾说: 我觉得任何一个翻阅道德经的
6、人最初一定会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会这样笑,最后会觉得现在很需要这种学说。至少,这会是大多数人初读老子的反应,我自己就是如此。 我想这也是每一个人读道德经的感受了吧。其实每个民族都会有智者,会站在人群前面,站在天地之间把他所能看到的世界告诉给他的每一个人。告诉后人,这个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怎么样才能活得更好,更长久,如何才能不被别人,被自己灭亡。而老子便是这样子的一位智者。老子将一切归咎于 道 ,他认为道是宇宙的本体,世间万物都是由道衍生而成的,故有: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 道 。于是我们后人再
7、次基础上理解的 道 便是 道是混沌是无极,由此生出鸿蒙之气,内含阴阳,再生而为天地人三才,进而构成世间万物。但是老子又说了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意思就是说道是不能用语言所说出来的。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就是天道关系。道 生万物,但是 道 亦为虚幻。在恍惚虚幻中,它含万物之影象;有含形色之实体;其实老子的 道 ,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客观规律。它先于天地而生,周而复始。今天,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科学家们也证实了自然界的发展是有规律的,它存在于互不相同的形形色色的事物之中。此是此,彼是彼,任何事物都按其固有的轨迹运行。人们能够用一定的方法去认识它、体验它、并按照客观规律改
8、造它。由此观之,老子在道德经中就已经揭示了宇宙的起初和自然的本源,这比之西方近现代的理论学说早了两千多年。老子的 道 ,寓意精深,无法企及。使得我们只能用仰望的目光触及他深刻的思想。而老子所提倡的 徳 也被为后世奉行为处世哲学。道 是事物固有的规律,是神秘难测而又隐蔽在事物内部的东西,是不可理喻的东西,是不可及的。而 德 则是 道之功 、 道之用 ,是人们认知事物和改造事物的一种人为行为,是可以理解接受的,是人们可及的。德 不是我们通常以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之人必备的世界观、人生态度以及为人处世之方法。他讲究 圣人无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得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
9、信之,得信。 上善若水 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 老子在自然界万事万物中最赞美水,认为水之德是最近于圣人之德的。而理想中的 圣人 ,是道的体现者。五行之体,水为最微,处于最末。善居道者,为其微,不为其著;处众之后,却x众之先。以不争而争,以无私而私。这就是水的最显著特性。水滋润万物却无取于万物,并且甘心停留在最低洼、最潮湿的地方。宁处别人之所恶也不去与人争利,所以别人也没有什么怨尤。水有其种种美德堪比圣人,堪谓之 道 。但是在现实社会中,人人都往高处走,难免竞争,有竞争就有争斗,有争斗自然就有流血牺牲。水比人明智,甘居下位,滋润万物而不居功自傲,清净无为而又无所不为。 上善若水 ,就是
10、一种开朗乐观的人生态度。一种修德的必备境界,一种养身之术。我们心中有德,必然愈加崇敬自然和生命,我们离道就更近一层,更能体会到人生的终极哲理。老子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 圣人常无心,以百姓心为心 。一言道破天下之事,看破人生之理。世上本无善恶贵贱,人与人本无争斗之意,天地万物本和谐融洽。但由于世人皆需追逐自己所需,觅求自己生存发展之本,于是不断于天地之间人世之中苦心经营、算计不已,一切仁义与邪恶也相反而成。天地本无成人与害人之心,但却造就人际错综复杂,世间本无圣人之现,但却成就社会等级。一切本自然,但却一切又进入繁杂之社会,天地万物、圣人百姓本自然相处,无私无公
11、、无善无恶;却人与人终究摆脱不了关系往来,免不了融于社会,因此一切纷争痛苦皆至。一切人之所想,一切人之欲,一切人之愿,一切人之求,但所有种种皆需要人自己内省不已,都需要自己能够达物达人进而才能达己。当然每本书都有瑕疵,道德经也不例外,他最大的弊病在于过于虚幻,有种避世的消极状态,在现代竞争激烈的社会里,这种消极状态断然是不行的。但是只要我们采撷其长,也会有不少的收获。读罢此书,掩卷暇思,不禁叹服古代人民对自然崇高的敬意,对人生透彻的洞悉。这样如玑似玉的文字,清新畅怀的生活方式,高屋建瓴的理论,虽不尽善尽美,也无可颠覆了。又云: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
12、以为道。 层次不同,领悟的道就有区别。道法自然,道亘古不变,看的就是不同人不同心境的理解。读此罢,书受益良多,无以为馈,愿共享此书之精华。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四】开篇之前我认为应该先提一个成语 紫气东来.传说老子当年西游函谷关,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便出关相迎,果见一道骨仙风的老者驾青牛翩跹而来,尹喜见这老者长须如雪,有圣人之象.于是留老子于关内,并请他作一篇文章再行西游. 老子不好推辞,便著道德经以警后人.道德经只有五千余字,后人分其八十一章.虽然字数不多,却是章章锦绣,字字珠玑.可谓旷世奇书.个中道理自然 玄之又玄 ,故而让很多人望 道 兴叹.这也不奇,毕竟此书森罗万象,其
13、中涵盖宇宙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辩证方法,包括治国之道、处世哲学、人性修养、军事哲学、养生之道的智慧.中外许多人都曾给道德经写过书评,还有人曾为其写书.例如鲁迅,他曾说: 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 再比如说日本的鲁川芳郎,他认为此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给世俗世界压迫下疲惫的人们一种神奇的力量.的确,道德经一书告诉我们应该怎样释然的对待事物,怎样体悟万物的阴阳两面,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以一个乐观的人生观、世界观看待天下万物.我读此书的第一感觉就是一个字 深!可以说,此书中的每一个字都足以让我们用一生去诠释!道德经一书只有五千余字,而 道 字却出现了八
14、十多次,那么究竟什么是道呢?老子在第一章曾提到: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故道不可说,这便让我更难以理解此书了,然而,他又在后几章多次为道注解,即使如此, 道 在我脑海里还是很模糊的,毕竟老子是在多方面为道注解的.其中包括宇宙的形成,为人处世,军事治国.老子的这些注解,反而让我对 道 的理解更加不易了.也罢,古今中外,又有多少人能悟道呢?已悟道意的大抵是高僧大儒.而这样就失了老子著书之意.书中多次提到水,第八章开章就是 上善若水 ,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接触这个成语,而这个成语是什么意思呢?就我个人而言,水是至阴至柔的,而道也就是这样的,善利万物而不争,孕育了我们却不求回报,是故 居善地,心
15、善渊,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天尤 .我们学习的就应该是象水一样的品行道德 无为而无所不为,不争而不所不得. 处众人之所恶,而得万物之尊崇.所以那先悟得无为大道的高僧大儒才会被我们所尊崇!于是我便从水中悟得一些道性.水是至柔之物.千军万马难敌一张巧嘴,刀剑锋芒难劈至柔之水.我们知道水是柔的,柔到了极致!我们可以用刀枪炮弹摧毁一些坚硬的事物,例如建筑物,铜墙铁壁.然而你能用刀剑劈开水么?你能用炮弹把水炸一个窟窿么?我们不能!这些强硬的物质只能在水中隐于无形,是故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与道是没有形体的,你难以捉摸而又触手可及.身边都是道,因为道是 无 .我们知
16、道宇宙是一个无限的空间!这个无限的空间孕育了无数星球,而我们的地球只是这其中一点不起眼的颗粒,只是因其中有生命而独特.我们并不能因为这一点儿自居,应为宇宙中可能会有无数个更高的生命体!他们的科技可能是我们难以想象的!道就是就象是玄牝,所谓的玄牝即女性生殖器,而我们永远都只是她的孩子.永远不能超越她!应该她本就没有形体,只是一种 柔 的表现形式,我们应该学习道和水的柔,只有这样我们的道路才会更平坦,我们的为人处世才会更圆滑.有些人常认为只有 有 才是可以被我们所利用的.然而实际并非如此,万事万物都不可以独立在 有 之上,只有通过一定的形体才能显示出 有 的价值.而这种无形的形体就是 无 ,之所以
17、会 有 是因为 无 .上面曾提到我们宇宙中的星球都是从无中演化而来的. 无 其实就是指空间.比方说我们所住的房子,他之所以有房子的用处是因为其中是空的,能住人,所以有房子的作用.如果房子是一个实体,他就没有任何价值了.再比方说一个糖果盒,因为里面是空的,可以装糖果,也就实现了他 有 的价值. 有 与 无 这两个概念不仅适用于物质与空间.还适用于我们的心理,我们常对父母说,给我们一些空间.如果其他人过多的涉及我们的空间,我们就会觉的心理非常的窄,透不过气,非常的闷.宇宙之所以为宇宙,是因为其有足够大的空间,能把万物都放在其中,而如果人有这么大的空间,我们就会自由!(这里所提到的自由,是绝对的自由
18、)但是,这是不可能的,我们不可能与无形的 道 成相同阶级,或高之.所以我们内心总告诉我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这是因为我们内心的空间是有限空间,而宇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是无限的!我们不可能与其持平,只能不停的追求!追求 无 .追求一个现实与虚拟 有 与 无 并作的境界.只有这样,才可能达到相对自由,身理心理都会得到放松.无形的道,至柔的水,都是先驱与我们共同学习的对象,永远都不会停止.老子的辨证观可谓是玄妙无比,最有名的就是阴与阳了.阴阳可以引申出很多相对的概念,比如正与负,对与错.为什么太极图中的阴阳会是旋涡形的呢?为什么不是由一条线将其分割呢?为什么黑颜色中会有一点白,白颜色中有一点黑呢
19、?我认为这样的设计就是 福祸相倚 和 物极必反 的最好体现.白色中有一点黑,黑色中有一点白是因为世事都有相对面. 塞翁失马 就是一个最好的例子.而当黑将要超越白,白将要超越黑的时候,就会成其相反的颜色,循环往复.而有其他物质肆意破坏就会浑浊.就象人类,万物循环往复是其道之根本.而人类却施加干预 破坏树林、大肆捕杀.这样只会打乱正常的秩序,最后人类也会在这团浑浊的气流的中沉没.然后又恢复正常.古人说过不能涸泽而渔,伐木而猎.翻译成现代也就是不能破坏生态平衡.我们应该正确的、不干预的攫取利益.同时认清福祸的相互转换,不能因为一时的成功而高兴的忘了本象,可能灾难正潜伏在明天,也不能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气
20、馁,可能幸运就藏在你身后.读道德经后我总结三十六个字.为无为,无不为,骋至柔,克至坚,习水性,与人善,明阴阳,晓情理,知可止,利于本,有无生,悟道德.道德经不愧是我们中华文明的瑰宝,其中妙理,还得是你亲自去读才可,每个人读 道 ,都可得不同道.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五】其实我还是第一次读道德经呢,因着老师这此布置的作业,没办法硬着头皮去图书馆借了本道德经,从读书馆回来的路上,拿着那本道德经,我突然间觉得这本书该是我应该早去读的,看着封面上的几个大字,豁然间心境一片舒坦,究竟是何由,我至今也不懂?道德经应该说分成上下两部,上部道,下部德.(x马王堆出土过上德下道的版本,不过公认是上道
21、下德),按照这种划分,我们来分开来看它.道,也就是天道,是自然的规律.它表现为几个方面,一是 易 ,也就是变易的意思,道德经第一句就这样说, 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说出来的道,也就不是 常道 了.第二个方面就是 易 的规律,所谓 易 的规律,就是 道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这句话的大致意思就是,万物都是逐步成长,但是 物壮则老 ,便要渐渐消减,于是又回到了它的初始状态.且不说老子写这部道德经上部道经的目的就是阐述道德规律,下部德经则主要讲的是人之道,也就是如何将天道应用于人事?我们就不难知道.其实老子写道德经的侧重点便是落在下部德经上面.读了道德经之后,最大的感受还是来自于心灵深处某处
22、的弦被触动,.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但是仅看当今社会,能做到将自己置之度外的又有几人呢?寥寥可数,高速膨胀的经济时代,让更多的人在利欲面前失去自我.不得不说,这是社会的可悲,更是我们不愿看到的.道德经仅小小的五千字,可只要你用心去读去理解,你会发现当中的道理我岂是区区五千字便能概括的.老子注重人
23、的无为思想, 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而无为思想用在为人处事的观点上来看,便是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六】作为充分体现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神韵的道德经,用不多的字数,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虽然文章大部分用
24、近乎诗体的语言,有些晦涩难懂,但用 博大精深 来形容它丝毫也不过分。我对道德经的理解主要是讲求 无为 , 尊重规律 。第一段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是说作为世界本源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来形容的,但并不是永恒的。 名可名,非常名。 说的是可以称呼的名不是恒常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是说天地刚刚呈现时是没有名的,万事万物逐渐出现时才有了各自的名(但并不永恒)。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意思是之所以经常在没有欲求时来探究它的奥妙,有的时候探究它的倪端。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是说有和无这两方面都同出于道却有不同的名称。 同谓之玄 都同样可以被认为深远微妙,难以把
25、握。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这里指的是这种玄而又玄的道是一切奥妙的门径。这一段作为道德经的起始,详细阐述了老.对规律的理解。在道德经里,道指的就是规律。而道家思想对规律的最根本的见解就是 规律是自然的,变化的,不为人所控制的。 对待规律的根本态度是 充分尊重规律,然后才是利用规律。 这是一种非常朴素的辩证思想。全面体现了我国古代人民对大自然的探索与思考,而这种探索与思考不是盲目的,是非常有计划、有科学根据的,它不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也远远超出了中国的范围。老.认为坚持按规律办事,一切都会顺利,而违背规律会得到大自然的惩罚。在第三十九章中,他是这样阐述的: 昔之得一者 古
26、来大凡按规律办事的人, 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天下正。 这句话承接上句举了很多例.证明尊重规律的好处。上天尊重规律可以清澈,大地尊重规律可以安宁,神灵尊重规律可以带来安宁,河流尊重规律可以水满,自然界万事万物尊重规律就可以生生不息,君侯大王尊重规律就可以得到天下。 其致之 推而言之。 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 说的是天空不清澈就可能会爆裂,大地不安宁就可能会塌陷,神明不显灵就可能会消失,河流没有水就可能枯竭,万事万物不能生长就可能灭亡,君王不能统治天下就可能
27、颠覆。 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 所以富贵以穷贱作为根本,高贵以低下作为基础。 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X,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 这局是举例说明上面一句,意思是所以说侯王都用孤、寡、不X这类贬义词自称。这难道不是以贱为根本吗?难道不是吗? 故致数舆与舆。世故不欲如玉,如石。 这是对上面的申论与例证的总结,说的是所以最高的荣誉就是没有荣誉,于是不要要求像美玉那样美丽,像石头那样坚硬。由此可见,以老.位代表人物的道家学派对规律是十分尊重的,这在几千年前的中国是很难能可贵的,这种辩证法虽然很不健全,但却具有非常强的科学性,这对现在我们的唯物论十分有帮助,为后来人们对唯物论的更深一步的研究奠定了一个十
28、分坚实且广泛的基础。而且,从这一段中,我们也可以体会到老.对无为的崇拜。在现实和一些文艺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云游四方的道人,他们虚幻而飘渺,空灵且高傲。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的是飘逸,感受到的都是那种无为。老.说: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知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智。 所以说圣人的治理方法是让人谦虚,让人博学,减弱人的志向,增强人的体魄,让百姓没有知识和欲望,所以智者也不敢滋事妄为,以自然无为的态度治理天下便没有做不好的事。关于无为老.在道德经第七篇里举了一个例.。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
29、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意思是说天长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它们不为自己而生息,自然而然的存在,所以才能长久。所以说圣人把自己置于后,反而受到推崇,把自己置之度外,反而保全了自身。这不正是由于圣人不自私吗?所以才能构成就了他自己。无为是一种心境、一种修养,是辩证的。站在老.的角度,向社会推广无为,有助于国家的稳定,但如果站在历史发展的高度,片面的无为是无助于人类的进步的,所以对于当代的青年人理解古代老.的无为论应该以辩证的方法,一分为二的看待, 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对待竞争,我们要敢于去迎接挑战,对待失败
30、和不平等我们要报以一种平常心,用合适的方法去改变或适应,而不去盲目的争鱼死网破。这样有助于保全自己和取得最终的成功,只有厚积才会勃发。同样, 无为 用在当代待人处世上就是要对人宽容。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物欲则刚。 道德经是一部中国古代朴素辩证法的启蒙巨著,拉开了从古至今几千年来人类对自然规律进行探索的序幕。辩证的去看待它,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我们人生的指导是大有裨益的。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七】第一次接触老子的道德经,感觉是这个老人家的细想抽象性很高,果真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怀着对大家的敬畏大略浏览了一番道德经。本人自觉道德经的资料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 道
31、。 道 孕育万物,存在于万物的发展运行中,即道是万物之母,时时有道,处处有道。第二部分是 修身处世 。老子劝诫世人放下虚无缥缈的外在事物,例如名利。以退为进,追求内心世界的平静宁和,做到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第三部分是 治国 。老子推崇的国家类型是 小国寡民 ,期望人民的生活是 鸡犬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使人民再恢复到远古的结绳记事的自然状态。老子的思想与众人的思想有很大的区别,在人们所普遍认为的事物规律当中看到事物的反面,。例如 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一般人都会认为,事物的数量与获得之间
32、是成正比的,但老子确认为 少则得,多则惑 。这个道理能够在我们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中发现。此刻的人将金钱名声看得相当重要,金钱越多越好,名声越响亮越好。为了追逐这两者,生命能够忽视了(那么多白领过劳死),良心能够抛弃了(学术造假、官场权钱交易)。连生命都没有了,名利从何谈起,连良心都没有了,如何做人。那些置身于光怪陆离物欲横流社会的所谓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人儿呀,在他们光鲜亮丽的皮囊下,是一颗千疮百孔的心,他们空虚的灵魂在风中凌乱了。世人所认为的 多则得 虽是有进取向上的意思,但实则在追求 多 的过程中会失去更多,会迷失自我。 少则得 ,在追求人生幸福的路上,不必要太多的金钱名利,适可而止,反而能觉
33、得人生更充实。阅读道德经个人心得体会2022年【八】天才喜欢道德经因为他们能从中体会到宇宙的哲学和做人的道理之间的联系。卢瑟喜欢道德经因为道德经经常告诉读者:不要和别人比较,提高自己最重要。卢瑟就像找到了lose 的根本原因一样:原来我不是卢瑟,我只是有老子的慧根不愿与别人攀比罢了,那些攀比的傻逼真逗。两种人我都见过,不过后者更多,而且几乎不可能悔改。可见好的文学作品不一定适合所有人读,有人读到了正道,有人读到了歪道。 不过练功也有人称为大师,有人走火入魔。从来就是理解的方向决定一个人在读书过程中的收获,而理解的方向又是由自己的经历和思想决定的,根本原因:一切都在你的世界观成型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我越来越觉得读书一定要深刻地发掘自己,改变自己的某些思想观点才是真正的读书。以上就是今天在被一个我一个学期只能看到它两次,自称上学时想考第一就考第一想考第二就考第二的社会学,心理学双学位的30多岁已经进入更年期的喜欢老子的女性辅导员喷:方方面面不够成熟 之后的所有感慨。我能理解她在上学时候意气风发最后30多岁别的同阶段的人人生已经飞翔了她仍旧拿的是3000多块钱的那种不愿与别人攀比的老子的慧根。第 22 页 共 22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