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oc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摘 要 针对采矿工程专业必修主干课程“矿井通风与安全”存在的教学模式单一、学生学习积极性差、教学与实践脱节等问题,通过改革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和先进教学工具,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设计与实践。丰富教学内容,构建“课堂演示、现场测试、课程设计、虚拟仿真”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培养教师“教研融合、以教为本”的教学理念,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类似工程学科的教学实践提供借鉴。 关键词 矿井通风;混合式教学;课程改革;教学模型;虚拟仿真 基金项目 2021年度东北大学教师发展专项“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 作者
2、简介 曹建立(1980),男,河南民权人,博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崩落法放矿、采空区探测及处理研究;姜元勇(1978),男,山东即墨人,博士,东北大学资源与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矿井通风与安全研究。 中图分类号 G6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9324(2022)02-0089-05 收稿日期 2021-04-20 引言 当前在国家创新驱动发展、“互联网+”等一系列重大发展战略的实施背景下,在新工科发展的推动下对工科人才培养提出了全新的要求1,2。“矿井通风与安全”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是面向工程实际的一门实践性工程科学。该课程以往的讲授形
3、式主要为课堂讲解和实验室操作,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大纲知识体系讲解和传授方式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模式的不足逐渐凸显,如学生缺乏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动手能力差,解决复杂工程问题能力欠缺等。同时,目前的教学模式难以将教师的工程实践经验与实际教学过程有机融合,导致学生对于矿山实际问题难以有效把握,不利于培养具有实践应用能力强、创新能力高、具备国际竞争力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3。同时,随着OBE教育理论、PBL教学方法的提出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为课程教学模式、方法改革提供了契机4,5。因此,本课程在充分考虑自身特征的基础上,以新的教育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虚拟仿真技术等,旨在
4、构建“课堂演示、现场测试、课程设计、虚拟仿真”多位一体的课程教学体系。 一、目前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矿井通风与安全”课程以往的教学模式的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教师讲授的绝大部分知识是按照教材知识体系按部就班讲解和传授,大部分知识点学生可以提前预习或者自己主动学习掌握,课堂教学时,难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没有挑战性,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思考,因此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效果不显著。(2)知识点较多,课时有限,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培养。该课程知识点涉及流体力学,燃烧学,化学反应动力学等多个知识体系,在有限课时(48学时)内难以将每个知识点讲解透彻。同时,在工程教育认证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井 通风 安全 课程 混合式 教学 模式 构建 实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