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共5369字).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共5369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共5369字).doc(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传播教育(共5369字)(一)媒介融合势头强劲“媒介融合”最早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伊契尔 索勒 普尔教授1983年提出,2000年左右在发达国家逐渐呈现出来的各种媒介多功能一体化的趋势,包括“技术网络化、产品多媒体化、业务融合化、市场一体化、组织整合化,最终体现出来的是媒介产业融合”并且这种融合是“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交叉作用”。从媒介的不同传播形式上来看,电视台帮衬着报纸,报纸联动着网站,网站又响应广播电视,这样不同媒介的传播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资源的整合,媒介融合的趋势已经越来越清晰。这使得新闻信息传播从传播效果上利用了不同媒介的传播优势,从另外一个层面上来看,不同媒介之间也
2、形成了纽带,控制并实现资源的重整。新闻传播也通过媒介融合,不断扩大和开发市场,并且在各个媒介之间形成合作。在国外,英国报纸每日电讯报在2006年尝试全媒体改革,今日美国也在2008年推进全媒体产业链重构。“全媒体”指的是数字介质上,构建全新的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于一体的传播内容平台。这种媒介技术与信息多元化的双重合力,为媒体融合创造了前提。在国内,随着3G、4G网络的发展,以及未来5G、6G的发展趋势,媒介融合已是大势所趋,广播、电视、报纸等等都纷纷与互联网建立联系,新型的媒体不断涌现。移动电视、手机电视、手机报纸、电子报等都不断丰富着新媒体的传播渠道。而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的
3、三网合一,已经开始正式进入到实质性的操作阶段。截至2014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6.32亿,其中手机网民达到5.27亿。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二)媒介融合所带来的角色转变凸显相比于新媒体,传统媒体一直是处于信息的主动地位,在一定时期内主导着新闻舆论的方向,相比之下,受众一直是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只能单方面地接收来自报纸、网站、电视台等媒体的信息。21世纪互联网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传媒与网络的联合,使得媒介之间的资源得到共享和再造。媒介的传播已经成为多媒体多平台、全媒体采制和全媒体产品再造的融合,因而,对传媒人才的角色转变提出了新要求。融合媒体内容带来的记者角色转
4、变全能记者。记者的一个内容生产由多个出口,最终实现一次采集多渠道。比如同一内容可以生产不同媒介产品,统一到报纸、电视台、杂志和网络等平台渠道。随着新兴的社交软件不断推陈出新,科技创新的力量使得媒介融合总是蕴藏着无限的可能,随时都可能会产生出一种新的媒介传播渠道。融合媒体采制流程带来的记者角色转变。记者围绕一个新闻事件,采集包括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等相关产品素材,录入全媒体数据库,并将这些素材进行编辑和加工,各媒体择需而用,生产出各种形态的终端新闻产品,即“一次采集、动态整合、多次”的数字化传播流程。超级记者的全能型经营角色的转变。手机的即时阅读、网站的互动体验、传统媒体的深度解读,要求记者懂
5、得全媒体化运作和经营,实现媒体资源的多媒体、多符号有效链接。传统媒体向融媒体转型,使得媒体业态和媒介角色转变还将进一步强化。比如,未来的媒介记者和编辑将会以媒介管理者的角色关注故事;以故事构造者角色关注受众故事体验;以新闻资源提供者角色提供故事背景;以多媒体报道者角色提供故事内容。二、媒介融合下的新闻教育模式转型之内涵随着媒介融合的转型和发展,新闻教育无疑要面临着转型和改革,高校的新闻传播教育模式应该适应时展的需要。人的发展总是遵循着时展的步伐,一切改革与创新都是本着发展人、发展社会的初衷,大数据时代下媒介融合的趋势,要求高校在新闻传播专业的教育现状下进行改革,这对中国的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提出了
6、更高的要求。(一)从教学理念上看,须更新教学观念改变过去培养面对单一媒体,具备一般采、写、编、评、摄等单一专业技能的教学理念,加快新闻传播专业“多面向”传播技能,立足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发展,重视全能型记者核心能力的建设。改变过去界定的“报纸”记者、“广播电视”记者或“网络与新媒体”记者概念,转变为强调学科交叉,媒体融合,顺应媒体技术的本质与演进,扩展和更新自己知识系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基础知识结构的人才培养理念。在教学目标上培养具备内容生产、高新技术应用、发展战略策划等,能以宏观的思维统筹多媒体产品生产和营销,并对所用资源进行再造共享与交叉互动的新闻传播人才。学习更多新技能,使新闻传播专业学生
7、在印刷、在线视频、音频的融合新闻工作平台上应用自如,提高其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的信息挖掘、分析和可视化传播等方面的专业素养。(二)从教学模式来看,重构课程体系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需要改革,改变传统媒体时代的课程设置,因为在新媒体环境下,教学由过去单纯的新闻传播学教育知识传递,转变为一种平等、双向的人与人之间互动的模式,正如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教授所说“没有哪一个领域像新闻传播学一样如此认真地对待日新月异的媒介技术,我们的课程必须紧跟最新技术的发展。”在国内,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实践以媒介融合、学科融合、产学融合为核心的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更多的院校依托本校教学资源整合,培养复
8、合型、学科交叉型人才,比如财经政法大学培养财经类新闻和法制新闻类传播人才,体育院校培养体育类新闻与信息传播人才,教育师范类大学培养新闻与文化传播等学科交叉课程体系的传播人才。调整课程结构的同时,增加与新媒体相关的课程,包括关于网络与多媒体报道、社交与移动互联网、数据新闻、视觉新闻、融合新闻编辑等课程。同时,媒体的细分化、受众需求的多元化,精确细分新闻市场、实施行业间的分众传播已成为新传媒时代新闻传播的新模式。如在2013年获得了普利策新闻奖的美国小型利基网络媒体“气候内幕新闻”,仅仅创办5年,只有7名工作人员。“气候内幕新闻”这个典型的新闻网站,只关注有关能源和气候变迁方面的问题,它在能源和气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媒介 融合 背景 新闻 传播 教育 5369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