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共3630字).doc
《山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共3630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共3630字).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山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刍议(共3630字)摘要:河阳山歌作为张家港市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难以估量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并于2012年以分支形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然而就当前来看,河阳山歌的传承与发展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年青一代对山歌的了解甚少,甚至存在山歌濒临消逝的危机。因此,如何加强对河阳山歌的保护与传承,已经成为当地政府高度重视的问题。本文简单介绍河阳山歌,分析其当前传承与发展困境,并就其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进行探讨。关键词:河阳山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一、河阳山歌概述河阳山歌是源起于张家港市河阳山一代的原生态民谣,当前以凤凰镇为传承重心,分布在河阳
2、山的周围地区。由于河阳山歌存在于江南水乡的纯农耕圈内,很少受外来文化影响而独立地生存着,传承性强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作为已有6000余年历史的原生态民谣,河阳山歌主要是以口传和本传的方式流传下来,通常为两人及多人的对唱为主,并且以叙事抒情为主。因此河阳山歌具有极强的音乐价值、民俗价值、文化价值,是我国传统文化研究及传承的重要部分。与此同时,河阳山歌作为地区性的民俗歌谣,具有极大的商业开发价值,能够为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提供难以取替的文化资源,吸引大批游客。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河阳山歌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旧有着巨大的保护、传承及发展意义。二、河阳山歌的传承及发展困境(一)流行文化冲击经济全球化促使西方
3、思想与文化涌入我国,对社会群众造成了极大影响。就河阳山歌的音乐领域而言,西方流行音乐席卷全球,同时以在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占领我国音乐市场。在流行文化的巨大冲击下,社会群众对以河阳山歌为代表的传统民俗文化的接受度逐渐降低。河阳山歌自身的传承模式较为封闭,虽然免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发生变革型变化,但其的传播范围也受到了严重限制,难以在社会上得到普遍、广泛传播。(二)传承模式过于脆弱长期以来,河阳山歌的传承都是以口传和本传为主。口传主要是指百姓之间通过家庭、师徒等关系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这种传承形式明显较为局限,只能在小范围、小圈子里进行传播,并且很容易因为各种因素而导致失传、断代等问题。而本传则是以手
4、抄本的形式传承及传播河阳山歌。与口传相比,本传具有多种优势,包括山歌歌词记录更加准确,传承范围更广,传承稳定性更强等。但以当代传统文化保护及传承需求来看,这种传承形式依旧十分脆弱,容易受到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传播效果不佳。(三)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被削弱河阳山歌主要是抒发广大农民群众对生活和劳作的情感。随着现代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社会群众离农耕生活越来越远,河阳山歌已经难以表达城市居民的情感诉求,城市居民也难以在河阳山歌中寻得共鸣。再加上当代文化娱乐形式的不断丰富,河阳山歌作为传统民歌文化,其社会价值与时代意义已经被严重削弱,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传承与传播。(四)年青一代重视不足虽然近年来河阳
5、山歌及非物质文化保护与传承工作受到了政府及社会各界的重视,但其传承必然要从年青一代抓起,让青年人养成传承保护河阳山歌的意识。但就当前来看,由于西方思想和文化的冲击,部分年轻人对河阳山歌这种传统民俗文化的重视不够,甚至还对山歌抱有一定偏见,认为山歌是已经完全过时、毫无价值的文化形式。在年青一代重视不足的情况下,河阳山歌传承工作很难得到充分开展。三、河阳山歌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一)加强政府机构和民间专家抢救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传播局势更加艰难的情况下,更需要进一步加强政府机构和民间专家抢救。以河阳山歌的抢救保护为例,当地政府应当对山歌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加以重视,设置专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小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山歌 物质文化 遗产 保护 刍议 363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