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郊区粮食生产论文(共7826字).doc
《青岛市郊区粮食生产论文(共7826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市郊区粮食生产论文(共7826字).doc(1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青岛市郊区粮食生产论文(共7826字)一、即墨农户粮食生产现状据2012年山东省农业厅公布的符合条件的种粮大户,即墨市有24家,粮食种植面积为24942亩,占即墨市粮食种植面积的192%,占全省补贴面积的295%。也就是说,即墨粮食生产仍然是以家庭为单位的小农生产为主体的。本次调查也是面向粮食种植家庭而开展的,2014年对即墨市9个乡镇97户农户进行粮食生产专项调查,涉及玉米和小麦两个品种,重点考察农户家庭粮食生产基本状况、粮食投入产出及收益情况。(一)粮食生产基本情况97户农户总的耕地面积为66243亩,粮食种植面积10115亩,复种指数1777%,其中小麦51455亩,玉米50595亩,户
2、均53亩和52亩,粮食生产以分散的小农生产为主。2013年小麦平均单产4663kg/亩,总产2399万kg;玉米平均单产5004kg,总产25317万kg,小麦玉米均按21元/kg计算,粮食产值为10353万元,合102367元/亩。小麦销售数量17135万kg,玉米销售总量2342万kg,分别占总产量的71.42%和9251%,销售总收入为8663万元,占粮食总产值的8368%;97户家庭总收入为34677万元,粮食生产收入约占家庭总收入的2498%。(二)粮食生产单产增速减缓这97户家庭所处地域生产条件较好,2013年玉米、小麦单产水平不仅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也高于即墨市平均水平,但与20
3、00年相比,玉米提高24kg/亩,小麦提高36kg/亩。从即墨全市的数据看,20112013年主要粮食作物平均单产同19992001年比较,小麦单产由3593kg/亩提高到380kg/亩,增加576%;玉米由44667kg/亩提高到46467kg/亩,增加4%,玉米小麦单产平均增加48%。即墨粮食总产量2000年为48万吨,近三年稳定在5355万吨。在粮食单产增速减缓的情况下,粮食种植面积的稳定是粮食产出和供给稳定的核心要素。(三)粮食生产投入加大97户粮食生产总投入4725万元,总产值103.53万元,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比为1:219。小麦和玉米的投入产出情况。当玉米价格与小麦价格相同时,玉米
4、2013年的投入产出比为223,高于小麦的215。当玉米价格持续高于小麦价格时,种植玉米更加有利可图。其中,化肥投入占比最高,这与化肥补贴有关,投入强度大。也就是说,随着劳动力机会成本的上升,农户选择更多投入化肥、农业机械替换传统的以农家肥和劳动力投入为主的生产模式。(四)种粮收益偏低农资价格与粮食价格的剪刀差制约了种粮积极性同上个世纪末比较,粮食价格增幅不足20%,而化肥、农药价格增幅在100%以上,农膜增幅为200%。同2000年相比,2013年小麦平均单产提高36kg,价格提高035元/kg,两项合计提高20265元/亩,而种子、肥料、农药、机械等生产投入提高220250元/亩。其中,化
5、肥、机械投入均占到了总投入的77%以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明显提高,机种、机耕比例从2000年的不足40%提高至96%以上,机收比例达882%。根据97户的调查,小麦亩均收益52371元,玉米亩均收益58014元。如果小麦玉米连作,收益为110385元/亩年。以一个家庭平均务农人员21人计,人均种粮的毛收益仅有5256元/年亩。如果农户需要使用雇工,在毛收益中扣掉雇工的人力成本,再减去自我雇佣成本,则种粮纯收益几近于零,也就是说粮食生产一直在维持简单再生产。比较收益低迷导致粮食生产举步维艰。目前要实现粮食生产的高效益,就必须发展在适度规模经营。假设其他情况不变,如果要达到2013年即墨市农民人均纯
6、收入的水平需要耕作30亩耕地,要达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水平,则需要耕种596亩耕地。也就是说,一个有效运转的家庭农场耕种规模应在63126亩,从业人员可凭借粮食生产获得同等收益。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涌现也说明了这条路径是可行的。需要指出的是,以上计算并未包括农户个人的人力成本(即劳动力机会成本),这是我国玉米生产中的非现金成本的主要部分,是由人地资源禀赋决定的。二、即墨农户粮食生产存在的问题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即墨市的外来人口逐年增多,人均粮食及粮食安全状况并不乐观。19992013年人均粮食平均占有量为41965kg,其中,20022003年连续干旱,人均粮食占
7、有量仅为30289kg和26918kg,远低于粮食安全线。2004年后在支农惠农政策的支持下粮食生产逐步恢复,最近三年人均粮食占有量为5218kg,均高于山东省平均水平(2012年465kg)和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435kg),但离青岛市人均600kg的目标还有差距。小麦人均占有量,同上世纪末三年比较,减少近20kg。粮食供给的变化,有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因,有农业政策的影响,关键还是农业生产基础薄弱和气候变化的影响。(一)粮食种植面积减少,粮食结构变化显著2000年,即墨市拥有耕地870万公顷,到2012年下降到728万公顷,减少142万公顷,下降163%。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工商业以
8、及非粮产业的迅速发展,耕地面积和粮食生产面积减少的趋势还在延续,粮食安全供给的前景堪忧。玉米小麦的种植面积自2000年以来稳定在860万公顷以上,占种植面积的比重由2000年的606%提高到2012年的748%,其中:玉米种植面积占比从2000年的2858%提高到5015%,产量占比从3276%提高至5548%;小麦种植面积占比5598%下降到4518%,产量占比从5484%下降为406%。需要注意的是,即墨粮食生产的稳定是与近几年的花生价格的低迷有关,花生种植面积减少16万亩,甘薯减少近5万亩。随着价格反弹和需求扩张,玉米已经成为首要的粮食作物。(二)粮食生产受气候影响大即墨粮食生产仍然以雨
9、养农业为主,受气候影响大。首先是干旱灾害屡屡出现,20022004年受大范围、连续性干旱的影响,加上粮价下降,2003年小麦收获面积仅为4081万亩,平均单产326kg,总产133万吨;玉米收获3996万亩,平均单产391kg,总产1564万吨,粮食总产3472万吨,不足最高年份的60%。其后如2009年秋种期间干旱,2010年冬前干旱,2012年5月至6月上旬干旱。其次是低温,近年来小麦生长季节冻害频繁出现,比如冬春低温、倒春寒、霜冻等,如2009至2010年度冬、春低温时间长,4月份两次发生倒春寒,小麦大幅减产;即墨小麦成穗和灌桨期较长,沿海湿度大,病害也较重;春季风大,经常造成小麦倒伏。
10、即墨粮食生产以雨养为主、靠天吃饭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善,气候仍是制约粮食生产的基本因素。(三)粮食生产条件不足一方面,即墨粮田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1%12%之间,部分中低产田有机质含量低于1%,保肥性能差。据统计,小麦亩产350kg以下的中低产田面积占比达44%左右,亩产400kg左右的面积占比约为25%,亩产450kg以上占比约31%。连续的较高的复种指数,土地肥力无法自然恢复,而化肥的大量持续使用,也造成土壤肥力的下降。另一方面,农田基础设施依然薄弱。总体而言,近几年农田水利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但在广大农村农业基础设施不足的局面并没有改观,部分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年久失修,有些设施受到不同程
11、度的破坏,农田排灌体系不畅,易旱易涝,抵御洪、涝、旱等自然灾害能力较弱。从调查结果看,农户对农田基础设施的主动性投入几近为零,具备一定规模的家庭农场和种粮大户开始加大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水、土壤改良仍旧是稳定粮食生产的基本命题。(四)从业人员综合素质偏低从调查结果看,97户家庭共347人,户均3577人,务农人员204人,占家庭人口数的5879%,户均务农人员21人。从务农人员的年龄结构看,50岁以上112人,占549%(55岁以上75人,占3676%);4050岁52人,占2549%;3040岁24人,占1176%;30岁以下12人,占588%。从务农人员的文化层次看,大专以上4人,占
12、196%;高中及中专44人,占2157%;初中118人,占5784%;初中以下34人,占1667%。文化素质较高的年青一代基本脱离土地,务农人员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他们多固守传统生产方式,对新技术、新成果的接受和应用能力不足。粮食生产乃至农业发展由何人担当是一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五)粮食生产收益低农户种粮积极性不高是粮食生产的核心问题。调查显示,农户的性别、年龄、户主职业、务农时间、农资价格、预期收益及政策因素等对农户的种粮意愿均有显著影响,但收益偏低无疑是症结所在。一方面,粮食生产绝对收益低。近年来,虽然国家大幅提高粮油收购价格,但是粮价提高的幅度落后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幅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青岛市 郊区 粮食生产 论文 7826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