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共3333字).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共3333字).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教学改革(共3333字)摘要:“食品安全导论”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交叉性学科,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之一,针对课程特点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对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方面进行了探究与改革。通过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同时将食品安全法融入课程体系中,以案例为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课堂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关键词:食品安全导论;改革;实践;食品安全法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的质量有密切关系。“食品安全导论”课程,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必修课之一,全面介绍了培养专业人才所要达到的目标、知识要求、素质
2、要求和能力要求,涵盖了微生物学、化学、生物化学、管理学、环境学、营养卫生学等方面的知识,知识面广、综合性强1。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来说,不仅需要掌握专业的理论知识体系,更需要增强实践能力,全方位熟悉专业的培养目标。如何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食品安全导论”课程的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针对性地培养应用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笔者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教学实践和改革,利用教学模式的多样化、灵活设计课程体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安全问题与我们息息相关,通过学习该课程认识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2。学习兴趣是渴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的意识倾向,使人们不断积累知识,刻苦钻研、开阔眼界是学习道路上的
3、催化剂。在教学过程中,笔者对该课程不断进行探究和摸索,提出了一些自己的课程教学改进方法和思考。1课程教学改进方法与思考1.1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学校“食品安全导论”课程安排在大一上学期,是学生进入高校后接触到的第一门专业课程,内容上从介绍食品安全的基本概念、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及国内外目前的研究状况到食品安全体系及食品数量安全与供应的可持续发展。目前,在信息与科技快速发展时期,课程知识量增大的情况下,按照传统教学方法,教师主动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犹嚼蜡,难消化,而且有些知识点较抽象,不易理解,致使部分学生无法适应业课程的学习,靠死记硬背来应付期末考试。1.2提升教师自身素养,紧跟食品科技发展
4、步伐不断优化教学体系,更新教学内容,任课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教学,紧跟食品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社会的需求,通过自身的不断学习、进修,大量阅读国内外专业杂志、期刊、图书等渠道提升自身专业素养,将新理论、新技术、新知识融会贯通授课过程中,知识的传授与学习做到与时俱进3。譬如,在食品安全溯源及预警技术模块中,食品溯源系统(FoodTraceabilitySystem)在常规下进行教学,枯燥无味,学生兴趣不大。在教学过程中引入影像资料,将深圳市检验检疫局录制的我国进口葡萄酒安全溯源的视频插入到教学过程中,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提升。教师在上课前提前收集目前国内外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将相关的事件插
5、入到对应的章节。教师授课过程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贴近生活的事例,从食品安全的角度进行分析,寻找食品危害产生的原因。关注我国食品安全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了解最新的食品安全督查信息、不合格产品的批次及不合格的原因,同时可以让学生在实例中理解食品添加剂的正确使用方法与使用量。1.3引化学入课堂,解食品危害之谜食品安全与食品原材料的选取、加工方式及添加剂的使用量都有密切的关系。近些年,食品安全事件接二连三地发生,比如2008年,我国出现的毒奶粉事件,其根本原因是由于在牛奶中不同程度地添加了三聚氰胺,而三聚氰胺属于有机化工中间产品,广泛运用于木材、塑料、涂料、造纸等行业,而在奶制品中禁止添加。为了拓宽学生
6、的知识面,可以从化学的角度讲授,从本质上解答为什么高剂量三聚氰胺引起肾结石。通过反应物的化学结构式,反应过程及反应产物的结构式,三聚氰胺与三聚氰酸反应形成以氢键相连的网状结构,难溶于水,沉积易形成肾结石。将化学知识融入课程教学中,便于理解为什么在乳品中添加三聚氰胺会对人体产生危害。课前任课教师需要认真查找各种资料,课堂上多传授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同时能增加学生的知识量,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1.4精心梳理知识,便于学生理解食品安全专业的主干课程中,出现最多的是GAP,GMP,GHP,GVP,GPP,GDP,HACCP,ISO220等专业名词。因为这些简称都是英
7、文首字母的缩写,学生容易混淆,难区分,更无法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在上完食品安全控制章节的内容之后,学生对这些专业名词也有一些印象,此时可以绘制一个简易的网络结构图,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他们之间的联系。1.5以任务为引领,全班同参与“食品安全导论”绪论章节上完后,任课教师会给学生布置一项作业,要求学生在用心观察自己身边食品安全,并撰写一份调查报告,报告的主题:“我身边的食品安全”。开放性的思考题,可以激发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锻炼写作能力。认可教师需要认真批阅学生的调查报告,同时将调查报告进行分类,选取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报告作为教学素材,课堂上师生间可以讨论,使教学更加贴近生活,让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
8、知识,提升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将食品安全法融入课程体系中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2009年2月28日首次通过,于2015年4月24日进行修订,2015年10月1日起开始实施。最新版的食品安全法从食品安全标准的制定、食品的生产经营、食品进出口、食品检验、食品安全事故如何处置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解释,每一章法都配有适用范围与危害食品犯罪的典型案例。课堂上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与“食品安全导论”的课程内容相结合,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具有很好的引导作用,增加案例分析,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与案例相结合,课程趣味性增强。譬如,第四章食品安全风险评价章节中,课本上把食品安全风险评价估分
9、为4个阶段,同时对4个阶段进行了详细的解释,通过书本,学生往往会对该章的内容产生很多疑问:食品安全评估的组成成员?什么情形下需要进行风险评估?如何进行风险评价?风险评估包括哪些方面?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费用如何支付在食品安全导论教材中,给出的是一个框架,没有详细的说明,难以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只要学生认真阅读食品安全法第二章,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评估中的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二十一条,这些疑惑就可以解开。食品安全法一书中还配有典型案例分析,譬如,上海味利皇食品有限公司与上海市卫生局行政处罚案中,食品安全法中对此案件进行了详细地分析。学生将课本与食品安全法结合起来学习,起到了相辅相成的作用,便于学生更好理解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不再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而是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便于培养应用型人才。“食品安全导论”课程作为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授课教师在讲授食品安全知识的过程中,不仅要把食品安全的基础理论、基本检测方法传授给学生,还要注意让食品的理论知识与边缘学科相联系,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将身边的食品安全问题与食品安全法走进课堂,同时将所授所学付诸实践。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便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有目标、有针对性地掌握专业知识,为大学期间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第 6 页 共 6 页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