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可修改版ppt]课件.ppt
《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可修改版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神经系统[可修改版ppt]课件.ppt(12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人体解剖生理学第三章 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一、神经系统的组成与功能第一节第一节 概述概述第三章第三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脑脑 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脊髓 解剖分解剖分 脑神经脑神经12对对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 脊神经脊神经31对对神经神经系统系统 躯体感觉神经躯体感觉神经 感觉神经感觉神经 (传入)(传入) 自主感觉神经自主感觉神经 功能分功能分 躯体运动神经躯体运动神经 运动神经运动神经 (骨骼肌)(骨骼肌) 交感神经交感神经 (传出)(传出) 自主运动神经自主运动神经 (心肌(心肌 平滑肌平滑肌 副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 腺体)腺体)三、神经系统的常用述语三、神经系统
2、的常用述语 (一一)灰质与白质灰质与白质 1 1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集中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元的细胞体和树突集中处,在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称为灰质。分布在大处,在新鲜标本上呈暗灰色,称为灰质。分布在大脑、小脑表层的灰质称为皮质。脑、小脑表层的灰质称为皮质。 2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处,髓鞘多,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神经纤维集中处,髓鞘多,在新鲜标本上呈白色,称为白质。分布在大脑,小在新鲜标本上呈白色,称为白质。分布在大脑,小脑深层内部的白质特称为髓质。脑深层内部的白质特称为髓质。第二节第二节 脊髓和脊神经脊髓和脊神经一、脊髓一、脊髓(一一)脊髓的位置和外形(图)脊髓
3、的位置和外形(图) 扁圆柱形,上端于枕骨大孔处和脑相连续,下端约与第扁圆柱形,上端于枕骨大孔处和脑相连续,下端约与第一腰椎下缘平齐(尖端向下为细长的终丝)。一腰椎下缘平齐(尖端向下为细长的终丝)。 成人脊髓长约成人脊髓长约45cm,脊髓平均重约,脊髓平均重约30g。脊髓全长粗细不。脊髓全长粗细不等,有两个膨大,即第等,有两个膨大,即第5,6颈椎附近的颈膨大,和第颈椎附近的颈膨大,和第12胸椎胸椎附近的腰膨大。附近的腰膨大。 下一页返回返回脊神经节:脊神经节:后根与前根会合前形成膨大的脊神经节。后根与前根会合前形成膨大的脊神经节。脊神经:脊神经:后根与前根在椎间孔处会合共同组成脊神经后根与前根在
4、椎间孔处会合共同组成脊神经(二二)脊髓的内部结构脊髓的内部结构 1 灰质灰质 横切面呈横切面呈“H”形、前端膨大,称前角形、前端膨大,称前角(柱柱)、后端狭长称、后端狭长称后角后角(柱柱)、胸段和上腰段的前后角之间还有侧角、胸段和上腰段的前后角之间还有侧角(柱柱)(图图4-3)。2 白质白质 主要由纵行的神经纤维束构成。每侧白质前、被后根分主要由纵行的神经纤维束构成。每侧白质前、被后根分为三个由上,下行神经纤维所构成的脊髓与脑之间的传导通为三个由上,下行神经纤维所构成的脊髓与脑之间的传导通路的索(前索、侧索、后索),又称传导束。路的索(前索、侧索、后索),又称传导束。 (图图4-4) (1)固
5、有束:固有束: 紧贴灰质表面,在三个索内都有(前、外侧、后固有紧贴灰质表面,在三个索内都有(前、外侧、后固有束)。固有束主要由后角细胞的轴突构成。其行程不超越脊束)。固有束主要由后角细胞的轴突构成。其行程不超越脊髓,通常在本侧或对侧灰质边缘聚集,上行或下行一定距离髓,通常在本侧或对侧灰质边缘聚集,上行或下行一定距离后,再返回灰质内而终止。后,再返回灰质内而终止。 固有束具有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可完成节段或节固有束具有联系脊髓不同节段的作用,可完成节段或节段间反射。段间反射。下一页下一页返回返回返回返回 (2)上行纤维束上行纤维束 有薄束和楔束;脊髓小脑前束和脊髓小脑后束;脊髓丘脑有薄束和楔
6、束;脊髓小脑前束和脊髓小脑后束;脊髓丘脑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等。侧束和脊髓丘脑前束等。 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进入脊髓后上升而组由脊神经节内假单极神经元的中枢突进入脊髓后上升而组成,或由后角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脊髓白质内上升而组成。成,或由后角细胞发出的轴突在脊髓白质内上升而组成。 接受从后根传入的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感觉冲动,经脊接受从后根传入的来自躯干和四肢的各种感觉冲动,经脊髓向上传向脑的不同部位。髓向上传向脑的不同部位。 (3)下行纤维束下行纤维束 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及前庭脊包括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前束、红核脊髓束及前庭脊髓束等。髓束等。 下行纤维束能把运
7、动性冲动从脑的各部传至脊髓前角运动下行纤维束能把运动性冲动从脑的各部传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最后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运动。神经元,最后引起四肢和躯干的肌肉运动。二、脊神经(共二、脊神经(共31对)对) 脊神经共有脊神经共有31对(绝大多数是混合神经),对(绝大多数是混合神经),每对脊神经与一段脊髓相连,称脊髓节每对脊神经与一段脊髓相连,称脊髓节(共共31个个脊髓节段,即颈髓脊髓节段,即颈髓8节,胸髓节,胸髓12节,腰髓节,腰髓5节,骶节,骶髓髓5节和尾髓节和尾髓1节节 ) 。 ( (一一) )脊神经的纤维成分脊神经的纤维成分 1 1 躯体传出纤维躯体传出纤维 :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是脊髓
8、前角运动神经元发出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骨骼肌,支配躯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骨骼肌,支配躯体运动。体运动。 2 2 躯体传入纤维: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躯体传入纤维:来自脊神经节内的假单极神经元,其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腱和经元,其周围突加入脊神经,分布于皮肤,肌腱和关节的感受器,并经其中枢突将皮肤感觉和本体感关节的感受器,并经其中枢突将皮肤感觉和本体感觉冲动传入脊髓后角。觉冲动传入脊髓后角。3 3 内脏传出纤维:是内脏神经的一部分。起始于胸内脏传出纤维:是内脏神经的一部分。起始于胸部脊髓和上三个腰节的侧角细胞及骶髓第部脊髓和上三个腰节的侧角细胞及骶髓第2 24 4
9、节段节段的侧角细胞,发出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的侧角细胞,发出的纤维经前根入脊神经,分布于胸、腹及盆腔脏器及心,血管壁的平滑肌、心肌和胸、腹及盆腔脏器及心,血管壁的平滑肌、心肌和腺体,并调节其活动。腺体,并调节其活动。4 4 内脏传入纤维:为内脏神经的一部分。来自脊神内脏传入纤维:为内脏神经的一部分。来自脊神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其经节的假单极神经元,其中枢突自后根入脊髓,其周围突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及心,血管壁的内周围突分布于胸,腹、盆腔脏器及心,血管壁的内感受器,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人脊髓。感受器,将这些结构的感觉冲动传人脊髓。1 按体节排列:胸部按体节排列:
10、胸部最为明显、而四肢则最为明显、而四肢则不明显。不明显。 (图图4-6)。2 重叠性:上、下两节重叠性:上、下两节段脊神经的范围又互相段脊神经的范围又互相重合,即某一肌群可同重合,即某一肌群可同时接收两条脊神经前根时接收两条脊神经前根支配。支配。(二二)脊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规律脊神经的走行和分布规律3 3 组成血管神经束:脊组成血管神经束:脊神经大多有相应的血管神经大多有相应的血管伴行,组成血管神经束,伴行,组成血管神经束,神经与血管的分布规律神经与血管的分布规律相似。相似。 (三三)脊神经丛及其主要神经发出部位、行程和分布脊神经丛及其主要神经发出部位、行程和分布 1 颈丛:颈丛:由第由第14颈
11、神经的前支组成颈神经的前支组成 2 臂丛:由第臂丛: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胸神经前支组成。 (1)正中神经正中神经 (2)尺神经尺神经 (3)桡神经桡神经 (4)腋神经腋神经 3 胸神经前支:胸神经前支:共共12对(上对(上11对肋间神经,下第对肋间神经,下第12对为肋下对为肋下神经。神经。4 腰丛:腰丛:主要由第主要由第12胸神经前支部分、第胸神经前支部分、第13腰神经前支和腰神经前支和第第4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腰神经前支的一部分组成。5 骶丛骶丛 :由第由第45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腰神经前支组成的腰骶干及全部骶神经和尾神经的前支组成。骶
12、丛发出全身最粗大的坐骨神经。神经的前支组成。骶丛发出全身最粗大的坐骨神经。 坐骨神经:在腘窝上方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坐骨神经:在腘窝上方分为内侧的胫神经和外侧的腓总神经。 (1)胫神经胫神经 (2)腓总神经腓总神经三、脊髓的功能三、脊髓的功能 1 传导功能:传导功能: 2 2 反射功能:反射功能:第三节第三节 脑和脑神经脑和脑神经一、脑一、脑( (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大脑、间脑,小脑,中脑、脑桥、延髓) ( (一一) )脑干(中脑、脑桥、延髓)脑干(中脑、脑桥、延髓) 脑干上接间脑,下端在枕骨大孔处接脊髓,背侧连接小脑。脑干上接间脑,下端在枕骨大孔处接脊髓,背侧连
13、接小脑。 1 1 脑干的外形脑干的外形( (图图49)49) (1) (1)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延髓(舌咽神经、迷走神经和副神经) a a 锥体:延髓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长形隆起,称锥体。锥体:延髓前正中裂两侧各有一长形隆起,称锥体。 b b 锥体交叉:锥体内有皮质脊髓束的纤维通过,其中大部分锥体交叉:锥体内有皮质脊髓束的纤维通过,其中大部分纤维在延髓下段越向对侧下降,构成锥体交叉。纤维在延髓下段越向对侧下降,构成锥体交叉。 c c 橄榄体:位于锥体外侧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出脑,再橄榄体:位于锥体外侧的前外侧沟中有舌下神经出脑,再稍外侧有卵圆形隆起,称橄榄体。稍外侧有卵圆形隆起,
14、称橄榄体。返回 延髓背面下部延髓背面下部形似脊髓,上部较形似脊髓,上部较膨大,中央管敞开膨大,中央管敞开形成第四脑室底的形成第四脑室底的一部分。一部分。 下部后正中沟下部后正中沟的两侧有隆起的薄的两侧有隆起的薄束结节和楔束结节,束结节和楔束结节,其深面有薄束核和其深面有薄束核和楔束核。楔束结节楔束核。楔束结节上外方为绳状体上外方为绳状体(小脑下脚),内(小脑下脚),内含进入小脑的纤维含进入小脑的纤维束。束。 2 2 脑桥脑桥( (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三叉神经、外展神经、面神经、位听神经) 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扩大的间隙为第四脑第四脑室: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扩大的间隙
15、为第四脑室,形似帐蓬,上通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室顶有正室,形似帐蓬,上通中脑水管,下通脊髓中央管。室顶有正中孔,两侧有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中孔,两侧有侧孔与蛛网膜下腔相通。 菱形窝:第四脑室底称菱形窝。窝底深面有重要的脑神菱形窝:第四脑室底称菱形窝。窝底深面有重要的脑神经核。这些核可被窝底两侧的纵沟即界沟所划分。位于界沟经核。这些核可被窝底两侧的纵沟即界沟所划分。位于界沟内侧的都是运动性脑神经核,位界沟外侧的均为感觉性脑神内侧的都是运动性脑神经核,位界沟外侧的均为感觉性脑神经核。经核。 3 3 中脑中脑(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 四叠体:中脑背侧面有四叠体:中脑背侧面
16、有4 4个隆起,称四叠体,靠下的一个隆起,称四叠体,靠下的一对称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靠上的一对称上丘,是视觉反对称下丘,是听觉反射中枢,靠上的一对称上丘,是视觉反射中枢。射中枢。4 脑干的内部结构脑干的内部结构(1)灰质:脑干中的灰质由于被纵横)灰质:脑干中的灰质由于被纵横交错的纤维所贯穿,所以不连贯成柱,交错的纤维所贯穿,所以不连贯成柱,而是形成团状或柱状,分散在白质中,而是形成团状或柱状,分散在白质中,与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称脑神经核。与脑神经有直接联系,称脑神经核。 a 躯体运动核:支配由肌节演发的骨骼肌;躯体运动核:支配由肌节演发的骨骼肌; b 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鳃弓演发的骨骼肌;
17、特殊内脏运动核:支配由鳃弓演发的骨骼肌; c 一般内脏运动核一般内脏运动核(副交感核副交感核):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支配心肌,平滑肌和腺体; d 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皮肤,口,鼻腔粘膜的感觉纤维;一般躯体感觉核:接受皮肤,口,鼻腔粘膜的感觉纤维;e 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的平衡和听觉的纤维;特殊躯体感觉核:接受内耳的平衡和听觉的纤维; f 一般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器官和心血管的感觉纤维;一般内脏感觉核:接受内脏器官和心血管的感觉纤维;g 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味觉纤维。特殊内脏感觉核:接受味觉纤维。 一般内脏感觉核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合称孤束核,此核的上一般内脏感觉核和特殊内脏感觉核合称孤束
18、核,此核的上部接受味觉纤维,其余部分接受一般内脏感觉纤维。部接受味觉纤维,其余部分接受一般内脏感觉纤维。-中继核:中继核: 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为薄束和楔束的上行中继延髓内的薄束核和楔束核,为薄束和楔束的上行中继核;核; 脑桥基底部的脑桥核是大脑至小脑的下行中继核;脑桥基底部的脑桥核是大脑至小脑的下行中继核; 中脑的红核是大,小脑至脊髓的下行中继核;中脑的红核是大,小脑至脊髓的下行中继核; 红核腹外侧的黑质是大脑至间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下红核腹外侧的黑质是大脑至间脑及脑干网状结构的下行中继核。行中继核。灰质:灰质:(1) 脑神经核:脑神经核: 动眼神经核:运动核动眼神经核:运动核:上丘水平,
19、支上丘水平,支 配眼外肌(上斜肌、外配眼外肌(上斜肌、外 直肌除外)。直肌除外)。 动眼神经旁核:动眼神经旁核: 副交感核副交感核:上丘水平,上丘水平, 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支配睫状肌和瞳孔括约肌。 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滑车神经核:运动核:平下丘 水平,支配上斜水平,支配上斜 肌。肌。 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三叉神经运动核:支配咀嚼肌。 三叉神经中脑核:接收头面部的本体三叉神经中脑核:接收头面部的本体 觉。觉。 三叉神经脑桥核:接收头面部皮肤和三叉神经脑桥核:接收头面部皮肤和 粘膜的浅感觉。粘膜的浅感觉。 三叉神经脊束核:三叉神经脊束核: 面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表情肌。面神经核
20、:运动核,支配表情肌。 上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颌下腺,上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颌下腺, 舌下腺和泪腺。舌下腺和泪腺。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舌前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舌前2/3 味觉。味觉。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展神经核:运动核,支配眼的外直 肌。肌。 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耳蜗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螺旋器 的听觉。的听觉。 前庭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壶腹嵴,前庭神经核:感觉核,接收内耳壶腹嵴, 位觉斑的平衡觉。位觉斑的平衡觉。 疑疑 核:运动核,支配咽肌的运动。核:运动核,支配咽肌的运动。 下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腮腺的分泌。下泌涎核:副交感核,支配腮腺的分泌。
21、 弧弧 束束 核:内脏感觉核,接收咽鼓管,鼓核:内脏感觉核,接收咽鼓管,鼓 室,颈内室,颈内A窦,颈窦,颈A体,舌后体,舌后 1/3的味觉。的味觉。 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弧束核:内脏感觉核,接收胸腹腔脏 器的感觉。器的感觉。 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支配颈、迷走神经背核:副交感核,支配颈、 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的胸腹腔脏器。(结肠左曲以上的 消化管)。消化管)。 疑核:运动核,支配喉肌。疑核:运动核,支配喉肌。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副神经核:运动核,支配斜方 肌,胸锁乳突肌。肌,胸锁乳突肌。舌下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舌舌下神经核:运动核,支配舌 肌。肌。小结:运动核小结:运
22、动核8个,副交感核个,副交感核4个,个, 感觉核感觉核5个,内脏感觉核个,内脏感觉核1个个(2)非脑神经核(中继核)非脑神经核(中继核)中脑的非脑神经核:中脑的非脑神经核: 上丘:主要接受视束和大脑视区的纤上丘:主要接受视束和大脑视区的纤 维,发出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维,发出纤维至脑神经运动核, 支配运动眼球的肌肉,完成视支配运动眼球的肌肉,完成视 听反射。听反射。 下丘:主要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下丘:主要接受蜗神经核的纤维,发 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听觉的出纤维至内侧膝状体,听觉的 中继站,也参于听觉反射。中继站,也参于听觉反射。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红核:接收大脑和小脑的纤维, 发出
23、纤维形成红核脊髓束。发出纤维形成红核脊髓束。 协调肌运动。协调肌运动。黑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纹黑质:为多巴胺能神经元,与纹 状体间有往返纤维,协调状体间有往返纤维,协调 肌运动。肌运动。脑桥的非脑神经核:脑桥的非脑神经核: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脑桥核:位于脑桥基底,接受大脑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后经小皮质的纤维,发出纤维交叉后经小脑中脚入小脑。脑中脚入小脑。延髓的非脑神经核:延髓的非脑神经核: 薄束核:薄束核: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接受薄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楔束核:楔束核:接收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接收楔束的纤维,发出纤维 (丘系交叉)经内侧丘系上升到丘脑。(丘系交叉)经内侧丘系
24、上升到丘脑。白质:白质:(1) 上升的纤维束:上升的纤维束: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维交叉或不外侧丘系:蜗神经核的纤维交叉或不 交叉交叉上升。上升。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内侧丘系: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上升。叉后上升。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三叉丘系:三叉神经脑桥核和三叉神经脊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上升至丘脑。束核发出的纤维交叉后上升至丘脑。 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脊丘系:由脊髓丘脑束上升至丘脑。 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和上脚至小脑。脊髓小脑束:经小脑下脚和上脚至小脑。 (2)下行的纤维束:)下行的纤维束: 皮质脊髓束皮质脊髓束:来自大脑皮质来自大脑皮质
25、,经锥体交叉形成经锥体交叉形成皮质脊髓侧束皮质脊髓侧束,不交叉的形成皮质脊髓前束。不交叉的形成皮质脊髓前束。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皮质核束:来自大脑皮质,支 配脑神经运动核。配脑神经运动核。红核脊髓束:红核的纤维交叉红核脊髓束:红核的纤维交叉 后下降到脊髓。后下降到脊髓。网状脊髓束:网状结构的纤维网状脊髓束:网状结构的纤维 下行到脊髓。下行到脊髓。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脑干网状结构:分布于脑干内部的纵横交织的神经纤维和散在其中的神经元胞体或核团。经纤维和散在其中的神经元胞体或核团。机能:机能:(1)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呕)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心血管运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可修改版ppt 人体 解剖 生理学 第三 神经系统 修改 ppt 课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