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doc
《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doc(3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周公“明德慎罚”思想?1明德慎罚2区别对待,罪止一身。他要求对罪犯进行具体分析,区别对待;反对族诛,连坐,主张罪止一身;反对乱罚罪杀无辜;刑罚适中。管仲对改良旧礼和以法统政思想?1修旧法,择其善而业用之2作内政而寄军令3令顺民心,与民分货。管子对周礼改造的主要内容?1挟天子以令诸侯,以维护周礼为名建立齐国的君主集权制2强调用礼度教导民众,突破“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的传统3主张用人贤能,打破礼“亲亲”的宗法原则4主张公布法令,福鼎礼“行不可知”论,要求重视法度的作用子产立法救世的思想?1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2改
2、革内政,创立新制3铸刑书,公布成文法4宽猛并用的刑法思想儒家法律思想?1仁学与仁政说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主刑辅4论法与刑5为民制产,轻徭薄赋6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仁者,爱人2为国以礼的礼治论3德治论与重义轻利的价值观为政以德,德主刑辅;重义轻利的价值观4宽刑慎杀,反对冤狱宽刑慎杀;赦小过;反对冤狱;无讼思想5为政在人的人治论孔子的礼治论主要内容?1剥削阶级享受特权是“天下之通义”2“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说3礼乐兴,刑罚“中”4“礼用之,和为贵”孟子以“仁政”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王道仁政,道德教化2减省刑罚,“罪人不孥”3“为民制产”,轻徭薄赋4民贵君轻,“暴君放伐”
3、5“惟仁者宜在高位”的人治论荀子“隆礼”重法论?1“明分使群”的国家与法律起源论2“隆礼而王”,贵贱有等3重法论法以礼为本;论法的作用;先礼后法;罚当其罪4有治人无治法墨家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的法律思想?1以“兼爱”为核心的法律观与功利价值论2以天为法的自然法思想3法律起源与法制统一论4刑赏论对赏罚的处理要及时准确;赏罚应与舆论道德相一致;赏罚要公正无私5维护劳动权益的主张6尚贤说道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1“道法自然”的自然法说2无为而治论3废弃仁义圣智说4否定人定法5君人南面之术老子中的法律思想?1道法自然的自然学说2顺因自然,无为而治抨击统治者骄奢淫逸;反对苛政暴敛;发对战争;不尚贤3绝仁
4、弃义,绝圣弃智4法令滋彰,盗贼多有庄子自然主义的法律思想?1自然法思想2毁法论3反仁义圣智论法家的法律思想?1法的起源于变法论2依法治国论法的公正,公开,平等,规范3法的纲要赏与刑4势治论5术治论6文化专制论商鞅的“法治”理论?1法的起源与变法论法的起源;变法论;好恶者赏罚之本也2任法而治的“法治”论法的作用定纷止争,兴功禁暴;任法而治;法的特征公开,公正,平等,规范;君主专制论3赏罚并用,重刑止奸赏刑并用;重刑少赏;禁奸止过,莫若重刑4“燔诗书而明法令”“一教论”;“燔诗书而明法令”慎到的“势治”理论?1立公弃私,“事断于法”2维护君权的“势治”论权重为尊;权势以“下”为基础;“立天子以为天
5、下”韩非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1变法论法与时转则治;“好利恶害,之所有也”2“依法治国”,法、术、势相结合以法为本;法、势结合论;法、术结合论;“以法为教,以吏为师”秦朝“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1事统上法,法令由一统2事皆决于法的法治思想3严刑峻法,深督轻罪4以法为教文化专制思想汉初黄老学派的法律思想?1无为而治,与民休息2文武并用,德行相济3罚不患薄,约法省刑废除连坐收孥法;废除诽谤妖言法;废除肉刑4轻徭薄赋,以粟为赏罚贾谊礼法结合的法律思想?1以秦为鉴,以民为本2国家的兴亡,决定于是否得到人民的拥护;民多势重不可欺侮;统治者必须爱民2立经陈纪,刑不上大夫3礼义为先,礼法结合4主张削
6、藩,维持中央集权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基本内容?1皇权至上,法自君出2应经合义,礼法融合3三纲是封建立法的根本原则4德主刑辅,先教后刑董仲舒大德而小刑的法律思想?1维护皇权的春秋法统说春秋大一统思想;更化论;罢黜百家,统一思想2君权神授,法自君出3维护封建等级制的三纲五常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仁,义,礼,智,信4阳德阴刑,德主刑辅5春秋绝狱原心论罪拓跋宏政治改革中的法律思想?1齐之以法,示之以礼主张加重对不孝罪的刑罚;创制存留养亲制度;严格区分斩、绞两种死刑等级,废除裸形处斩的行刑方式2法为治要,慎刑恤刑3教随时设,政因事改杨坚除削烦苛的立法和司法主张?1抑制兼并,轻徭薄赋2更定新律,以
7、轻代重以轻代重,废除苛惨之法;慎断死刑;行罚不避亲贵;贵族官僚在法律上享有特权3喜怒无常,用法益李世民及其统治集团的法律思想?1以隋为鉴,安人宁国2立法公平,务求宽简既治礼又立刑;立法必须公平;国家法令,惟须简约;法须稳定,不可数变3慎狱恤刑,务求其实慎狱恤刑;创立九卿议刑制度;完善死刑的审批程序;反对严讯,务求其实4明正赏罚,一断以律5纳谏与执法相结合求谏纳谏,以成治道;各尽其言,群策群力;纳谏与执法相结合,君臣共同守法唐律疏议中的法律思想?1德礼为本,政教为用2封建纲常的法律化3维护等级特权的立法思想韩愈的道统论及其在法律思想上的反映?1君权至上与道统论2圣人制刑与天刑说3德礼为先,辅以政
8、刑柳宗元的法律起源于“势”和赏罚及时说?1天人不相预和赏罚及时说2法律起源于势3刑、礼其本则和,其用则异白居易的崇礼重法论?1刑、礼、道迭相为用2法令贵一,自上行之3正确运用法律,慎选司法官吏理大罪,赦小过;消除犯罪止狱措刑;肉刑可废不可复;慎选司法官吏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2德、礼、政刑关系论德礼为本,政教为末,以德为本,以礼为末,刑辅以政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主张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4恤民说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存天理灭人欲与三纲五常说2德、礼、政、刑关系论德礼为先;政刑为末;以德为本
9、;以礼为末;刑辅于政3刑罚以严为本的主张主张复肉刑;限制赎刑;严惩奸凶4恤民说以口数占田;奖励农业生产;推行社仓制度丘睿对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总结和发挥?1德礼政刑王道之治具论德、礼、政、刑四政,王道之治具也;德礼、政刑的作用毕竟不同;刑罚的目的是保障德礼的贯彻实行2以公理而灭私情说3应经合义,顺情便民省刑罚,薄税敛;维护土地私有制,限制兼并;保护工商,反对与民争利4慎刑恤狱的司法原则原情定罪;注重证据;限制赎刑;控制复仇;慎刑赦宥范仲淹“革故鼎新”的法律思想?1改革官制,革故鼎新2限制君权,君臣共理天下克服独断偏听,重宰相谏官御史之职;舍一己之私,执法公正3审刑名的司法原则审刑名,谨慎适用罪名
10、;行纠察,加强司法监督;习法律,提高业务素质王安石变法思想?1三不足的变法理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2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立法离不开贤人;执法离不开贤人(久其任而代之以考绩之法;设明法科,培养执法官吏)3有司议罪,惟当守法君主应当知法守法;执法应刑公而平;有司议罪,惟当守法张居正“信赏罚、一号令”的法律思想?1主张高度集权,以法律政令规范天下2立法惟其时之所宜与民之所安3整饬吏治,慎用刑罚4法在必行奸无所赦完颜雍(金世忠)严格治吏的法律思想?1慎行议亲、议贤,确立君主的最高权威明确后族的议亲范围;缩小宗室议亲的范围;强调宗室与外戚的区别;严格掌握议贤的条件2赏罚不滥,即是宽政根据犯罪
11、具体情节区别对待;断案当以情求之,不以刑讯为然;提高审判效率,勿使滞留3慎守令之选,严廉查之责严惩贪官污吏;厉行监察执法;改革官吏人面旧制,破格选录人才金世宗破格录用人才的主张和措施?1举贤才不私亲故,不以亲疏为规避2用人试之以事,不以一时独见定取舍3不循资历,取用壮年4注重选拔基层下僚5取一技之长,不待全才6改革官吏终身制耶律楚材的法律思想及其实践1建立封建法制以取代落后的习惯法定朝仪,明君臣上下之分;开文治,任用汉族儒臣;统一司法,禁止滥杀2因地制宜,建立封建赋税制度3秉公执法,不畏权贵黄宗羲的启蒙法律思想?1对封建君主及其一家之法的批判明确反对封建家天下制度;猛烈抨击专制君主对人民的剥夺
12、与残害;集中批判君主的独断与专横;指责封建法律为一家之法,非法之法2具有民主因素的法治理论立法必须体现天下人的利益为天下人兴利除害;立法必须体现以天下为主保证万民平等的权利;君主、宰相、大臣共同掌握立法、司法权力;实行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法治王夫之“趋势更新”的封建法律思想?1趋势更新的法律时变制度观点2同条共贯、相扶成治的法律体系说3具有民主因素的立法思想立法必循天下之公;立法应以保类、卫群为宗旨;立法应遵循尊君卑臣、分权分制4任法与任人结合、宽与严结合的司法主张任法与任人结合;严以治吏与宽以养民结合龚自珍的“更法改图”思想?1批判封建法律制度,更法改图2国家、刑法、礼乐起源于农说3不拘一格降
13、人才4禁绝鸦片,宜用重典魏源的“因势变法”理论?1抨击封建君主专制,赞赏西方政治法律制度2变古愈尽,变民愈甚3民主议政,广开言路4广收人才,治法在人洪秀全反对封建法制的法律思想?1斩邪留正,除妖安良2人无私财,逆者议罪3男女平等,婚姻自由4严刑峻法,轻罪重刑曾国藩一秉于礼的法律思想?1维护纲常名教,一秉于礼2严刑以致安3屈从外国,损害中国主权张之洞以中体西用为核心的法律思想?1中学为体,西学为用2整顿中法,采用西法3法律本原实与经术相表里4宽猛相济,刚柔结合康有为的变法唯心论?1时移法亦移,倡变法维新2变法全在定典章宪法,实行君主立宪设议院,开国会;制定宪法;行三权分立3坚持保皇立宪,鼓吹复古
14、4太平之世不立刑梁启超的变法图存思想?1法律起源于人的良知和契约2变法时救亡图存的必由之路3三权之体皆莞与君主的三权分立说4法治、人治并重,法律、道德相须为用沈家本“会同中外”的法律思想?1实行资产阶级法治主义论法的性质和作用;法随时变,会通中外;法须统一平等;教化为先,以刑辅之2平恕为审断之本3有其法者,尤贵有其人4法学盛衰说扩展阅读: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简答题总结名词解释周公制礼记载周公主持下,对以往的宗法传统习惯进行了补充,整理,制定出一整套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中心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应的典章制度,礼节仪式。礼不下蔗人,刑不上大夫:所谓礼不下蔗人,就是说,礼主要是用来调整奴隶主阶级内
15、部关系的;各级贵族按礼规定所享有的各种特权,奴隶和平民一律不得享受。所谓刑不上大夫,就是说,刑罚的锋芒是指向劳动人民,而不是指向奴隶主贵族。三国五鄙是指将国分为三个区域,把鄙分为五个区域,让士,农,工,商分别居住,从事自己的职业,生有所依,死有所葬;同时谨慎使用生,杀,贫,富,贵,贱这六项基本政策。令顺民心语出(管子牧民),即只有使法令顺应追求利益民心,法令的实行才能像源源不断的流水那样通行无阻。铸刑书,公布成文法。在担任执政的第六年,子产为适应新的封建制和维护统治秩序的需要,在改革土地制度和赋税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一项具有重大意义的法律改革,这便是公元前536年的铸刑书。铸刑书是将刑法铸造在
16、金属器物上,予以公布。不法先王,不是礼仪:不法先王,不是礼仪是春秋时期郑国邓析的思想,意思是不必效法先王,不必尊崇礼仪。体现了新兴地主阶级坚持改革的思想。邓析很重视法律,对法律也是很有研究。由于他不满子产对周礼的改良,因此对于子产刑书也持有否定的态度,于是私自编定了一部更能适应新兴地主阶级要求的刑法。因为写在竹筒上,所以称为竹刑。儒家主张以政为德,以德服人,反对以力服人;提倡教化,注重道德的感化作用,轻视法律及其强制作用,反对不教而诛。但他们并不否定刑罚,认为化之弗变,异之弗从,于是乎用刑矣。实际上,他们主张采用宽以济猛,猛以济宽的两手统治方法。一般说来,儒家总认为刑罚是道德教化的辅助手段。后
17、人把它总结为德主刑辅。论语一书,记载有孔子的谈话以及孔子的弟子的问答,是研究孔子思想的只要资料。无讼思想:孔子重视教化,旨在息民为恶,使之改恶从善,自然会达到无讼的境地。提出了听讼,吾犹人也,必也使无讼乎这一无讼思想。在孔子看来,断狱不仅在于判断是非,而且要使民知是非。明确地把断狱不仅作为制裁手段,而且当成教育手段的,是孔子,这也是他的一项新贡献。减省刑罚,罪人不孥孟子反对族刑连坐,主张罪人不孥即刑罚只应加于犯罪者本人,而不应株连其妻室儿女。孟子从重民思想出发,更直截了当地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主张。当然,孟子并不是说人民比国君更尊贵,那种思想在封建时代是任何进步思想家都不可能提出的
18、,而是说争取人民最重要,象征国家的土谷之神次之,相对来说,国君个人就不那么重要了。明分使群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荀子的观点。他认为人类要生存,就必须能群,即人有组成社会集团的能力,社会里必须有分,即区分职业和等级。这是礼法起源的一个前提。所谓节用裕民,就是要求统治者节省费用,使民富裕。荀子继承和发挥了儒家人治论的思想,明确提出了有治人,无治法的主张。认为国家的治乱决定于有没有治人,是否贤人当政,而不在于有没有良好的法律。尚贤事能:墨家主张尚贤(使)能,统治者应该大力选任贤能,这是政之本也(尚贤上)。并呼吁统治者应把招贤纳才作为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党父兄,不偏富贵是春秋战国
19、时期墨家学派的思想命题。墨家反对儒家的宗法制和礼制,表现在用人上,即反对任人唯亲,主张任人唯贤。该命题是反对以父兄为党,以富贵为偏,对儒家亲亲,尊尊给予了彻底否定。道家学派:先秦道家,是以道为其思想体系的核心的一个学派。春秋末期的老子是道家的创始人,战国中期的庄子是道家学说的集大成者。道法自然,是道家的学说:主张统治者应该顺从自然,以自然为法。在人定法之外,还有一种效力更高的来源于自然的规则存在。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是指法律法令越是繁多严密,人民就越贫穷,盗贼也就越多。这是老子对当时出现的法治主张的批判。商鞅把代表新兴地主阶级意志的法,看做治理国家的唯一工具和判定是非功过的唯一标准。商君书在论述
20、法的重要时说法令就是人民的生命,治国的根本,防止人们作恶的工具,它太重要了。为此,商鞅反复劝告国君不可以须臾忘于法。一切依法行事,国家就能治理好了。商鞅之所以反复强调法的重要性,目的在于劝告统治者,要想巩固政权并进而成就霸业,唯一办法是摒弃礼治,实行法治。所谓定分,就是确定事情的权利名分,其实质是要求把封建私有制和等级制用法令的形式固定下来。要治理好国家,就必须定分,权利名分定了,就可以止争,法就是定分止争的工具。商鞅认为法律具有兴功禁暴的功用。所谓兴功,主要指富国强兵。所谓禁暴,是指制止被压迫者的反抗。禁奸止过,莫若重刑。商鞅主张对人民轻微的触犯封建法律的行为,也要实行重刑。事断于法,国之大
21、道也(慎子佚文,以下引此书只注篇名)。国君应该依法办事,把法作为判断是非功过的客观标准。信赏必罚。韩非主张有功的该赏就赏,犯罪的应罚就罚。他看到县(悬)罪而弗诛,可亡也(亡征)的教训,所以强调信赏必罚,严格地依法办事。董仲舒是西汉儒家春秋公羊学派的大师,生活于汉武帝即位前后个三十多年。他勤奋好学,景帝时为博士,以天下三策获得武帝的称许,先后人许多重要官职。他恐久获罪,以病辞官家居,以修学著书为事。他的著作很多,现存的主要有春秋繁露和汉书董仲舒传中的举贤良对策。所谓春秋决狱,就是以春秋的精神和事例作为审核的法律根据,从而把儒家经典法律化。原心论罪是西汉时期董仲舒的思想命题。它实际上是一种动机论,
22、在判断一种行为的时候,它看重的是行为者的动机,而不是行为的效果。凡是符合春秋之义者就是至善,即使犯法,也不是罪;反之,如果违反春秋的精神就是志恶,即使犯罪未成,也要定罪。自董仲舒之后,号称博通群经的夏侯始昌,夏侯胜,谷永,刘向,萧望之等人,都擅长阴阳灾异说,极力神化皇权,受到汉朝统治阶级的重用。这种神学神学的发展,就称为西汉末年的纬。所谓纬,只不过是封建神学和庸俗经学的混合物。(p29)律学原是经学的一个分支。形成于汉魏时期,在晋代有长足发展,逐渐成为我国法律史学上独具特色的注释学。律学对当时的立法,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理直刑正:所谓理直,就是法律要明确体现纲赏名教。刑正,是指使用法律要做到准
23、确,宽严适中,轻重得当,有罪必罚,罪刑相符。杨坚鉴于南北朝时严刑酷法,虐忍无度,以致上下愁怨,内外离心的局面,于开皇元年命高(炯),郑泽,杨素,常明,韩睿,李谔,柳雄亮等,制定新律。开皇三年,又命苏威,牛弘等更定新律。这两次所修订的新律,就是开皇律。天下相预:柳宗元在答刘禹锡天论书中,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天人不相预的观点。他说年成的凶歉丰收和社会的治乱是两回事,前者属于天(指自然),后者属于人(指社会),自然和社会各有其发展规律,是互不干预的。所以,天人之间根本不存在什么感应关系。理大罪,赦小过:白居易认为要人民有悦服之心,在司法中必须贯彻理大罪,赦小过的原则。所谓理大罪,主要是针对潘镇和长吏来说
24、的,因为他们权大势重,横行不法,谁也不敢触动他们。所谓赦小过,主要是针对小官吏来说的,因为他们权轻位卑,即使只有小过小错,却要受到惩罚或诛杀。这样就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和统一性。熙宁元年(1068)神宗即位,锐意图新。次年任王安石为参知政事,主持变法。设制三司条例司,议行新政。先后颁行均输法,青苗法,市易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等,统称熙宁新法。三不足理论是北宋王安石实行变法的理论基础。即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只要利国利民,上天,古法与人言都不是障碍。表现了他变法的决心,也是对古代理论的发展。大明法度,众建贤才经历了变法实践的王安石深切地认识到,要实现天下大治,主要靠两种方法:一是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自学考试 自考 中国法律思想史各家思想总结 中国 法律 思想史 各家 思想 总结
限制150内